1. 首页 > 学习选股

林奇股票分类(林奇牛散)

林奇股票分类(林奇牛散)

内容导航:
  • 运用林奇的PEG方法对股票估值时,怎样计算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
  • 彼得林奇说过:林奇高升,股市下跌。林奇是什么意思?
  • 彼得·林奇的选股策略
  • ...林奇认为股市无理性。担他们最后都成功了?为什么呢?
  • 看巴菲特索罗斯林奇等大师们如何炒股
  • 彼得林奇在投资领域有哪些成就?
  • 什么是股圣彼得·林奇投资圣经?
  • Q1:运用林奇的PEG方法对股票估值时,怎样计算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

    得到EPS近5年的平均增长率后,就可以计算PEG了.假设一只股票现在的PE是50倍, 年后三季度的每股收益来预计和更新现在的市盈率,这样的计算偏保守(对增长 在这个问题上需要避免的一个误区是,并非PEG值越小就越是好公司,因为计算PEG时所用的增长率,是过去

    Q2:彼得林奇说过:林奇高升,股市下跌。林奇是什么意思?

    林奇在职期间,每次升官,美国股市都以大跌欢迎,所以有人称作林奇现象,当然林奇用此自嘲。

    Q3:彼得·林奇的选股策略

    林奇的投资智慧还在于“纤毫小事中觅先机”,从日常生活中发掘有潜能的股份。林奇会留意妻子和女儿的购物习惯,当发现妻子所购买的“莱格斯”牌紧身衣有可能成为一种走俏商品时,他便当即买入了生产这种紧身衣的汉斯公司——不久,该公司的股票价格就上涨了6倍。华尔街是个非常紧张的工作环境,华尔街工作者经常使用一种溃疡药“泰胃美”,而林奇看到的是“泰胃美”背后的10倍成长股 ——美国史克必成制药公司。该公司在1976年上市,其股价从1977年的每股7.5美元上涨到1987年的每股72美元,上涨了近10倍。

    Q4:...林奇认为股市无理性。担他们最后都成功了?为什么呢?

    彼得·林奇出生于1944年,1968年毕业于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取得MBA学位;1969年进入富达管理公司研究公司成为研究员,1977年成为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人。在1997-1990年彼得·林奇担任麦哲伦基金经理人职务的13年间,该基金的管理资产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富达的旗舰基金,并且是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基金,其投资绩效也名列第一。13年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目前他是富达公司的副主席,还是富达基金托管人董事会成员之一。现居住在波士顿。PeterLynch每月走访40到50家公司,一年5、600百家。即使少的时候,一年也至少走200家,阅读700份年报。他是最早调查海外公司的基金经理,比如他发现Volvo的时候,连瑞典自己的分析师都没去过它的工厂,当时Volvo的股价是4元,每股现金也有4元了,当然属于严重被低估,后来为Lynch赚了7900万美元。他每天6点15乘车去公室,晚上7点15回家。一年形成10万英里,相当于一个工作日400英里。每天午餐都见一家公司。每天听200个经纪人的意见。他和他的助手每月要将2000家公司检查一遍。在他退休之前,他只度过两个长假,其中的一个:去日本,用5天时间考察当地公司,在香港找到老婆,在中国玩了3天,然后去曼谷考察及观光,最后去英国,用3天时间调查。股票世界里的传奇——彼得·林奇(股圣)财富档案当今美国,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资组合经理人彼得·林奇,是麦哲伦共同基金的创始人,是杰出的职业股票投资人、华尔街股票市场的聚财巨头,投资回报率曾一度神奇的高达2500%,其著作《漫步华尔街》、《战胜华尔街》、《学以致富》,一问世便成为畅销书。企业类型股票投资业。成长记录在人们的眼中,他就是财富的化身,他说的话是所有股民的保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如果你在1977年投资100美元该基金,在1990年取出,13年时间已变为28000美元,增值28倍,不过13年的时间。这个“股票天使”就是彼得·林奇——历史上最伟大的投资人之一,《时代杂志》评他为首席基金经理。他对共同基金的贡献,就像是乔丹之于篮球,邓肯之于现代舞蹈。他不是人们日常认识中的那种脑满肥肠的商人,他把整个比赛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他让投资变成了一种艺术,而且紧紧地抓住全国每一个投资人和储蓄者的注意力。当然,他也在这场比赛中获得了极大的名誉和财富。成长之路1944年1月19日,彼得·林奇出生于美国波士顿的一个富裕的家庭里。父亲曾经是波士顿学院的一个数学教授,后来放弃教职,成为约翰·汉考克公司的高级审计师。可是不幸的是,在林奇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全家的生活开始陷入困境。为了省钱,家人开始节衣缩食,林奇也从私立学校转到了公立学校,而且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11岁的他在高尔夫球场找了份球童的工作。这份工作应该说是最理想不过了,球童工作一个下午比报童工作一周挣的还多。高尔夫球场一直是风云人物、名流巨贾的聚集之地,与其他球童不同的是,林奇不仅捡球,还注意学习。从高尔夫俱乐部的球员口中,他接受了股票市场的早期教育、知道了不同的投资观点。林奇跟随球手打完一轮球,就相当于上一堂关于股票问题的免费教育课。在当时,虽然是经济发达的美国,但人们的意识还是相对保守,对股票业并不很信任,视股票市场如赌场,把买股票等同于赌博行为,虽然这时股票上涨了3倍,原本林奇也是这样想的,但球童的经历开始让林奇逐渐改变了看法,增强了赚钱意识,虽然他那时并没有钱去投资股票。就这样边工作边读书,林奇读完了中学,顺利考入宾州大学沃顿学院。即使在沃顿学院学习期间,林奇也未放弃球童的工作,他还因此获得了弗朗西斯·维梅特球童奖学金。沃顿商学院的经历对于以后林奇的成长是十分关键的。为了家庭,为了自己,林奇开始着手研究股票,他想找出其中的“秘密”,成为象高尔夫球场的客户一样成功的人物。于是,他有目的地专门研究与股票投资有关的学科。除了必修课外,他没有选修的有关自然科学、数学和财会等课程,而是重点的专修社会科学,如历史学、心理学、政治学。此外,他还学习了玄学、认识论、逻辑、宗教和古希腊哲学。还没有真正涉足商海之时,林奇就已经意识到,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历史和哲学在投资决策时显然比统计学和数学更有用。因为球童的兼职和奖学金做经济的坚强后盾,大二的时候,林奇已经有了一笔不小的收入。他决定用这笔积蓄进行股票投资,小试牛刀。他从积蓄中拿出1250美元投资于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当时他买入的价格是每股10美元。后来,这种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国家空中运输的发展而暴升。随着这种股票的不断上涨,林奇逐渐抛出手中的股票来收回资金,靠着这笔资金,他不仅读完了大学,而且念完了研究生。暑假期间,林奇来到世界最大的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富达”,在这里做暑假实习生,能在这样的公司实习,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机会。这份工作不仅使林奇打破了对股票分析行业的神秘感,也让他对书本上的理论产生了怀疑,教授们的理论在真正的市场中,几乎全线崩溃,这种信念促使了林奇特别注重实际调研的作用。“他是一个奇迹”1969年,林奇已经毕了业,也服完了兵役,他开始来到富达,正式成为一名公司的职员。起初是金属商品分析师,干了几年的分析工作之后,1974年,林奇升任富达公司的研究主管。当时公司正陆续扩展化学、包装、钢铁、铝业以及纺织等部门的业务,这些工作开始让他有机会接触到证券市场的最前线,他除了不断走访公司,收集情报,从中挑出最有前途的投资领域之外,还注意将自己的判断结果与实践相对应,为以后的真正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8年之后,由于工作出色,林奇被任命为富达旗下的麦哲伦基金的主管。这是一个升迁,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方面,林奇终于可以直接面对市场,但另一方面,富达有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这样的基金主管,要能做出一番成就,脱颖而出,必须付出的辛苦、的想法和思考。当时的麦哲论基金,资金仅有2200万美元,其业务也仅局限于几家较大的证券公司中,还是一个婴儿,但对于林奇这个初学者而言,却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可以施展的舞台。为了工作,林奇成了一个工作狂,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他投入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和精力。他每天要阅读几英尺厚的文件,他每年要旅行16万公里去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此外,他还要与500多家公司的经理进行交谈,在不进行阅读和访问时,他则会几小时几十个小时的打电话,从各个方面来了解公司的状况、投资领域的最新进展。他还特别重视从同行处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所有比较成功的投资家们都有松散或正式的联盟,大家可以通过联盟交换思想获得教益。当然人们不会把自己即将购买的股票透露出来,但在交流中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这些处于投资领域顶尖级的人物,能够提供比经纪人更丰富的信息源。这才是林奇“金点子”的最好来源。林奇还创造了常识投资法。他认为普通投资人一样可以按常识判断来战胜股市和共同基金,而他自己对于股市行情的分析和预测,往往会从日常生活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他特别留意妻子卡罗琳和三个女儿的购物习惯,每当她们买东西回来,他总要扯上几句。1971年的某一天,妻子卡罗琳买“莱格斯”牌紧身衣,他发现这将是一个走俏的商品。在他的组织下,麦哲伦当即买下了生产这种紧身衣的汉斯公司的股票,没过多久,股票价格竟达到原来价格的6倍。在日常小事中发现商机,这就是林奇。可是,股票市场涨幅不定,之所以人们将它看成是赌场,就注定了有输有赢,林奇也有判断错误的时候。1977年,他刚掌管麦哲伦基金不久,就以每股26美元的价格买进华纳公司的股票。而当他向一位跟踪分析华纳公司股票行情的技术分析家咨询华纳公司股票的走势时,这位专家却告诉林奇华纳公司的股票已经“极度超值”。当时林奇并不相信。6个月后,华纳公司的股票上涨到了32美元,林奇开始有些担忧,但经过调查,发现华纳公司运行良好,于是林奇选择继续持股待涨。不久,华纳公司的股票上升到了38美元,这时,林奇开始对股市行情分析专家的建议做出反应,认为38美元肯定是超值的顶峰,于是将手中所持有的华纳公司股票悉数抛出。然而,华纳公司股票价格一路攀升,最后竟涨到了180美元以上。即使后来在股市暴跌中也维持了不错水准。对此,林奇懊悔不已,他开始再也不相信这些高谈阔论的股市评论专家了,以后只坚信自己的分析判断。林奇十分欣赏沃伦·巴菲特的观点:“对我来说,股市是根本不存在的。要说其存在,那也只是让某些人出丑的地方。”他开始不再相信专家、理论、数学分析。经过了涨落、失败的林奇更加成熟了,他优秀的选股能力开始让人们感到惊奇,与别人注重进出场的时机不同,他觉得何时买进、何时抛出没有什么用处,因为行情永远都是跌跌涨涨的。只有投资人在正确的时机选对好的股票,即使是市场行情不好,也要耐心等待,然后在走势翻多的时候,才能获得很高的投资回报率,这就是一个真正的投资者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去投机。在林奇的投资组合中,他最偏爱两种类型的股票:一类是中小型的成长股股票。在林奇看来,中小型公司股价增值比大公司容易,一个投资组合里只要有一两家股票的收益率极高,即使其他的赔本,也不会影响整个投资组合的成绩。同时他在考察一家公司的成长性时,对单位增长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利润增长,因为高利润可能是由于物价上涨,也可能是由于巧妙的买进造成的。另一类股票是业务简单的公司的股票。一般人认为,激烈竞争领域内有着出色管理的高等业务公司的股票,例如宝洁公司、3M公司、德州仪器、道化学公司、摩托罗拉公司更有可能赚大钱,但在林奇看来,作为投资者不需要固守任何美妙的东西,只需要一个低价出售、经营业绩尚可、而且股价回升时不至于分崩离析的公司就行。就靠着这种有名的投资方式,林奇成为华尔街股市的超级大赢家。在他所投资的领域中,包括克莱斯勒汽车、联邦快递等等。彼得·林奇都能在对的地方找到他在市场里的最爱,他对营运地点就在他周遭的公司,特别有偏好。功成身退1990年,林奇管理麦哲伦基金已经13年了,就在这短短的13年,彼得·林奇悄无声息的创造了一个奇迹和神话!麦哲伦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经理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基金。麦哲伦的投资绩效也名列第一,13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由于资产规模巨大,林奇13年间买过15000多只股票,其中很多股票还买过多次,赢得了“不管什么股票都喜欢”的名声。对于很多人而言,彼得·林奇是一个没有“周末焦虑症”的“死多头”,股市调整对他而言只意味着廉价建仓的机会到了,他都不太像一个股市中人,因为他的心态是如此的平和,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1991年,就在他最颠峰的时刻,林奇却选择退休,离开共同基金的圈子。当时,他还是市场中最抢手的人物,而他的才能也是最受倚重的。彼得·林奇非常理智地发表了自己的离去演说:“这是我希望能够避免的结局······尽管我乐于从事这份工作,但是我同时也失去了呆在家里,看着孩子们成长的机会。孩子们长的真快,一周一个样。几乎每个周末都需要她们向我自我介绍,我才能认出她们来······我为孩子们做了成长记录簿,结果积了一大堆有纪念意义的记录,却没时间剪贴。”这就是彼得·林奇离开的理由,没有一点的做作和矫情。当然他也受够了每周工作80个小时的生活,于是,和其他伟大的投资人和交易商一样,彼得·林奇带着赚来的钱,干干脆脆的离了场。现在,这个曾经的“股市传奇”就像任何一个平常的父亲一样,在家教导自己的小女儿,同时他也没有闲着,正积极地投入波士顿地区的天主教学校体制,到处募集资金,让清寒子弟也能接受私立学校的教育。虽然他是亿万富翁,他让别人也成为了亿万富翁,但他却不是金钱的奴隶,而是主人。成功秘诀心态平和,稳中取胜。纤毫小事中觅先机。投资策略及理论:以价值投资为根基的实用投资策略。看重的是个股品质。理论阐述:价值投资的精髓在于,质好价低的个股内在价值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总会体现在股价上,利用这种特性,使本金稳定地复利增长。具体做法:其投资智慧是从最简单的生活方式中体验的。从生活中发掘有潜能的股份。投资具有潜力,且未被市场留意的公司,长线持有,利用复式滚存稳定增长。遵守的规则与禁忌:林奇选股品味:1、傻名字2、乏味3、令人厌烦4、有庇护的独立子公司5、乏人关注的潜力股6、充满谣言的公司7、大家不想关注的行业8、增长处于零的行业9、具保护壁垒的企业10、消耗性大的消费品11、直接受惠高技术的客户12、连其雇员也购买的股票13、会回购自己股份的公司令林奇退避三舍的公司:1、当炒股2、其龙头企业二世3、不务正业的公司4、突然人气急升的股票5、欠缺议价力的供应商6、名字古怪的公司对大势与个股关系的看法:林奇认为赢输实际和市场的关系不大,股市不过是用来验证一下是否有人在做傻事的地方。不能依赖市场来带动手里的股票上扬。对股市预测的看法:从不相信谁能预测市场。对投资工具的看法:对林奇来说,投资只是赌博的一种,没有100%安全的投资工具。名言及观念:“不做研究就投资,和玩扑克牌不看牌面一样盲目。”投资前三个问题:1、你有物业吗?2、你有余钱投资吗?3、你有赚钱能力吗?不少投资者选购股票的认真程度竟不如日常的消费购物,如果把购物时货比三家的认真用于选股,会节省的钱。其它及成就:1944年出生于美国,1977年接管富达麦哲伦基金,13年资产从1800万美元增至140亿美元,年复式增长29%。

    Q5:看巴菲特索罗斯林奇等大师们如何炒股

    股海搏杀,血雨腥风,赢家毕竟是少数,正可谓是“一将功成万股枯”。也许不是每个小散都有机会成为投资大师,但学学股神们的成功经验,提升自己的操作水平却是大家都可以做到的。 沃伦·巴菲特 投资策略及理论:以价值投资为根基的增长投资策略,看重的是个股品质。 理论阐述:价值投资的精髓在于,质好价低的个股内在价值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总会体现在股价上,利用这种特性,使本金稳定地复利增长。 具体做法:买入具有增长潜力但股价偏低的股票并长线持有。长线投资致富之道,在于每年保持稳定增长,利用复式滚存制造财富。 乔治·索罗斯 投资策略及理论:在市场转折处进出,利用羊群效应逆市主动操控市场进行市场投机。 理论阐述:索罗斯的核心投资理论就是反射理论,简单地说是指投资者与市场之间的一个互动影响。理论依据是投资者都是持偏见进入市场的,而偏见正是了解金融市场动力的关键所在。当流行偏见只属于小众时,影响力尚小,但不同投资者的偏见在互动中产生群体影响力,将会演变成具主导地位的观念,就是羊群效应。 具体做法:在将要大起的市场中投入巨额资本引诱投资者一并狂热买进,从而进一步带动市场价格上扬,直至价格走向疯狂。在市场行将崩溃之时,率先带头抛售做空,基于市场已在顶峰,脆弱而不堪一击,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引起恐慌性抛售,从而又进一步加剧下跌幅度,直至崩盘。 安得烈·科斯托兰尼 投资策略及理论:在市场转折前夕进出,逆向操作,忍受市场最后的下跌,远离市场最后的辉煌。看重的是市场趋势。 理论阐述:升跌是分不开的伙伴,如果分不清下跌的终点,就看不出上升的起点。成功的关键就是在过热阶段逆向操作。 具体做法:在下跌的过热阶段买进,即使价格继续下挫也不必害怕。在上涨的修正阶段继续买进,在上涨的相随阶段,只观察,被动随行情波动。到了上涨的过热阶段,投资者普遍亢奋时,退出市场。 彼得·林奇 投资策略及理论:以价值投资为根基的实用投资策略。 理论阐述:关注有庇护的独立子公司、乏人关注的潜力股、充满谣言的公司、大家不想关注的行业、增长处于零的行业、消耗性大的消费品、会回购自己股份的公司。 具体做法:从生活中发掘有潜能的股份,投资具有潜力且未被市场留意的公司,长线持有,利用复式滚存稳步增长。 是川银藏 投资策略及理论:以价值投资为根基的乌龟三原则投资策略,既看重个股品质也看重市场趋势。 理论阐述:乌龟三原则的启示来自于龟兔赛跑的故事,动作慢的乌龟能取得最后胜利,全靠稳打稳扎,谨慎小心,同样包含了价值投资的精髓。乌龟三原则即:1.选择未来大有前途却尚未被世人察觉的潜力股,长期持有;2.每日密切注视经济与股市行情的变动,而且自己下工夫研究。在耐心等待股价上升的同时,防止市场突变,错失卖出时机;3.不可过分乐观,不要以为股市会永远涨个不停,在市况炽热时,应趁高套利。 具体做法:勤奋做功课,收集各种重要统计资料,详细分析,找出经济变化的动向,再以研究成果作武器炒股,并且坚持“只吃八分饱”。 约翰·坦伯顿 投资策略及理论:将投资股票比喻成购物,不论买楼买车、买衣服鞋袜还是买股票,都要四处比较价格,用心发掘最好的商品。 理论阐述:投资,不要投机;分散投资,注意实际回报;从错误中学习,监控自己的投资。 具体做法:永远在市场最悲观的时候进场,寻找价廉物美的股票,长线持有。

    Q6:彼得林奇在投资领域有哪些成就?

    找沙漠之花需要投资者独具慧眼,彼得林奇投资的班达格公司就是经典案例,班达格公司从事旧轮胎翻新业务,而且公司地处穷乡僻壤,所以华尔街的股票分析师很少去调研,在他投资之前的15年里只有三个分析师追踪过这家公司。班达格公司管理风格非常朴实,专注于成本节约,它在其他人认为无利可图的行业中寻找到了与众不同的利基市场,形成独占的竞争优势。当时美国每年卡车和客车轮胎翻新的需求约为1200万个,其中班达格的市场份额达到500万个。班达格公司自1975年以来,股息持续提高,盈利每年增长17%,尽管收益持续增长,班达格公司的股价在1987年股市大崩盘和海湾战争期间也曾两次暴跌,华尔街的这种过度反应,为彼得林奇创造了逢低买入的好机会。两次暴跌之后,股价不但全部收回失地,而且后来涨幅巨大。

    Q7:什么是股圣彼得·林奇投资圣经?

    《股圣彼得•林奇投资圣经》内容简介为:彼得•林奇和全球首富沃伦•巴菲特两人惺惺相惜。彼得•林奇的特点是,他管理的是一家基金,所以操作方式上只能购买上市公司的一小部分,投资风格偏向于长线投资,个人风格偏向于勤奋;而巴菲特的特点是,操作方式上喜欢把整个上市公司买下来,投资几格偏向于购买低价股,个人风格偏向于坚韧。无疑,他们都取得了巨大成功。《股圣彼得•林奇投资圣经》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全面分析阐释了彼得•林奇的投资理念精髓,希望能与读者共享他的智慧结晶,并做到在股票投资中稳健获利。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3-1195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