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股份化(农村股份是按什么分的)
加快农业现代化,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和命脉,是农村一切生产生活的首要条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围绕将农业产品和服务做细做优,延伸产业链,细化产业内分工,提升专业程度,繁衍新业态,培育乡村体验、乡村创意、农村电商等新增长点。高度重视、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紧压实属地责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只增不减,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以信息、数据、技术等要素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体系。突出科技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围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形成各具特色、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体系,打造全产业链的产业强县、强镇、强村。
立足农村特点和区域特色,做好“融合”文章。在做优做绿第一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实做强第二产业、做精做活第三产业,推动产业技术融合、功能融合、价值融合,促进产业纵向融合、横向融合、交叉融合。进一步延伸农村产业链和价值链,拓展农业多重功能,充分挖掘农业农村资源的价值优势,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饮食民俗、文化传承、教育体验、健康养生等产业的嫁接融合。树立绿色发展导向,把绿色发展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环节、产业兴旺全过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各类资源,大力发展绿色加工,推动农产品从种养到初加工、精深加工及副产物利用无害化,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努力构建农村产业绿色发展的生态链、产业链、价值链。激活农村服务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创新农产品营销流通模式,解决农产品筛选、包装、运输、仓储、配送等各个流通环节的瓶颈问题。强化区域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立足资源禀赋和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建设特色产业集聚区,着力构建乡村产业“圈”状发展格局,形成“一村一品”微型经济圈、农业产业强镇小型经济圈、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型经济圈、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型经济圈。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等项目向示范区集中。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一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是农村产业发展的重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能依靠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小规模生产,只有深度整合家庭经营、合作经营、公司经营等不同生产模式和经营方式,发挥行业协调的作用,将各自的优点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充分激发经营主体的生产积极性,才能有效构建起综合、优质、高效、门类齐全的融合性业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把维护好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利益共享为目标,构建多样化、多元化、多形式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鼓励和支持更多农民加入到产业融合的过程之中。
高标准抓好农村基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必须以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高起点、高标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能有效拉动经济,也能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统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中低产农田。加快完善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符合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发展需求的乡村旅游道路、供电、供水、停车场、观景台、游客接待中心等配套设施。完善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推进信息技术与生产、加工、流通、管理、服务和消费各环节的技术融合与集成应用,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奠定坚实的信息化基础。
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为融合提供完备的要素保障。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善用政策组合拳,注重补短板、强弱项、增活力,健全公共政策,优化市场环境,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衔接,完善县域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把三大产业按照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新旧动能转换相结合,构建产业、规划、生态、服务等相互嵌合、整体配套的生产体系。促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依靠市场主体,围绕市场需求,优化要素投入规模和水平、产业方向和布局、融合方式和路径,不断发挥区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实现差别化、品牌化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更好地整合资源要素、优化产业布局。健全政策体系,围绕产业融合发展目标,加强政策和制度建设,明确政策支持重点,增强政策的系统性、精准性、有效性。围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技术装备水平提升、农业资源保护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创新用地、财税、信贷、保险等政策制度,加大支持力度。强化政策执行,落细落实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财政政策,形成乡村振兴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通过采取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措施,新增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巩固农村土地等集体资产确权登记颁证改革成果,促进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大力推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提高农村资产运营效率,拓宽融资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公共服务保障,优化政策咨询、融资信息、人才对接和信贷服务等公共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完善协调机制和组织保障,有序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将责任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资源整合,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强化典型带动,推介一批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对具体市县的指导,及时总结、评估、优化,加强政策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为农村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班学员,福建省政协副主席〕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3-1294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