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学习选股

gdp平减指数基金(中国近10年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基金(中国近10年GDP平减指数)

内容导航:
  • GDP平减指数 是不是就是通货膨胀率啊
  • gdp平减指数必须以1978为基础吗
  • GDP平减指数怎么算?
  • 那GDP的平减指数和折算指数是一样的吗?
  • GDP平减指数的计算,谁能教教我?
  • 请从中国1978~2010年GDP平减指数的变化中挑选一个通货膨胀时间点和通货紧缩时间点
  • 求好心人我查一下中国10年和11年两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谢谢啊
  • Q1:GDP平减指数 是不是就是通货膨胀率啊

    是的。

    Q2:gdp平减指数必须以1978为基础吗

    平安银行信用卡,可享受免首年年费,当年刷卡消费满6次即可免次年年费(白金卡、车主卡除外)。

    Q3:GDP平减指数怎么算?

    GDP平减指数等于现价GDP除以不变价GDP,若1978年的指数为100,1979年的GDP指数为107.6,是指与1978年相比,按可比价计算,GDP增加了7.6%,1978年的GDP为3624.1,则按不变价计算,1979年的GDP等于3624.1乘以107.6等于3899.53,则1979年的平减指数为现价(1979)4038.2/3899.53=103.56,据此计算,则GDP平减指数及真实GDP如下表:
    年份现价GDP 1978=100 不变价GDP 平减指数(%) 真实GDP
    的指数(%)
    1978 3624.10 100.00 3624.10 100.00 3624.10
    1979 4038.20 107.60 3899.53 103.56 3899.53
    1980 4517.80 116.00 4203.96 107.47 4203.96
    1981 4862.40 122.10 4425.03 109.88 4425.03
    1982 5294.70 133.10 4823.68 109.76 4823.68
    1983 5934.50 147.60 5349.17 110.94 5349.17
    1984 7171.00 170.00 6160.97 116.39 6160.97
    1985 8964.40 192.90 6990.89 128.23 6990.89
    1986 10202.20 210.00 7610.61 134.05 7610.61
    1987 11962.50 234.30 8491.27 140.88 8491.27
    1988 14928.30 260.70 9448.03 158.00 9448.03
    1989 16909.20 271.30 9832.18 171.98 9832.18
    在一些计算中,一些文章喜换算换成1990年为100的不变价计算真实GDP,此方法其实是假定1990年的指数为100进行计算,例如,1990年的现价GDP=18547.9,1990年的指数为281.7,1996年的指数为544.1,则以1990=100,1996年的价格指数为544.1/281.7*100%=193.1,则1996年不变价的GDP为1854.79*193.1%=35815.99,则1996年平减指数为67884.6/35815.99*100%=185.9,如此计算,可以得到1990=100的GDP平减指数,其计算结果如下表:
    年份现价GDP 1978=100 1990=100 不变价GDP(1990=100) 平减指数 真实GDP
    1978 3624.10 100.0 35.5 6584.27405 55.04 6584.27
    1979 4038.20 107.6 38.2 7084.678878 57.00 7084.68
    1980 4517.80 116.0 41.2 7637.757898 59.15 7637.76
    1981 4862.40 122.1 43.3 8039.398616 60.48 8039.40
    1982 5294.70 133.1 47.2 8763.668761 60.42 8763.67
    1983 5934.50 147.6 52.4 9718.388498 61.06 9718.39
    1984 7171.00 170.0 60.3 11193.26589 64.07 11193.27
    1985 8964.40 192.9 68.5 12701.06464 70.58 12701.06
    1986 10202.20 210.0 74.5 13826.97551 73.78 13826.98
    1987 11962.50 234.3 83.2 15426.9541 77.54 15426.95
    1988 14928.30 260.7 92.5 17165.20245 86.97 17165.20
    1989 16909.20 271.3 96.3 17863.1355 94.66 17863.14
    1990 18547.90 281.7 100.0 18547.9 100.00 18547.90
    1991 21617.80 307.6 109.2 20253.22698 106.74 20253.23
    1992 26638.10 351.4 124.7 23137.13901 115.13 23137.14
    1993 34634.40 398.8 141.6 26258.08491 131.90 26258.08
    1994 46759.40 449.3 159.5 29583.14331 158.06 29583.14
    1995 58478.10 496.5 176.3 32690.92066 178.88 32690.92
    1996 67884.60 544.1 193.1 35825.03511 189.49 35825.04
    1997 74462.60 592.2 210.2 38992.07093 190.97 38992.07
    1998 78345.20 638.5 226.7 42040.69193 186.36 42040.69
    1999 82067.46 684.1 242.8 45042.77333 182.20 45042.77
    2000 89468.10 738.8 262.3 48644.61668 183.92 48644.62
    2001 97314.80 794.2 281.9 52292.30451 186.10 52292.30
    2002 105172.34 860.1 305.3 56631.34111 185.71 56631.34

    Q4:那GDP的平减指数和折算指数是一样的吗?

    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又称GDP缩减指数,是指没有扣除物价变动的GDP增长率与剔除物价变动的GDP增长率之差。它的计算基础比CPI广泛得多,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因此,这一指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
    经济专家们之所以关注GDP平减指数,还因为与投资相关的价格水平在这一指标中具有更高的权重。例如,我国2004年GDP平减指数上涨6.9%,高出CPI涨幅3个百分点,说明投资价格的上涨远远高于消费价格的上涨。
    也有的书上将其表述为按当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按基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举个例子来说吧,假如以2000年为基年,假设该年A国共生产一个苹果价值为100元,是年该国的GDP计为100元。第二年其又只生产了一个苹果,但是由于通货膨胀该苹果卖200元,于是当年的GDP计为200元,而当年的GDP平减指数为200/100=2,200也被成为名义GDP,相应的100被成为实际GDP。
    GDP折算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GDP平减指数(GDP价格指数,GDP折算指数):某个时期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差别,反映出这一时期和基期相比的价格变动

    Q5:GDP平减指数的计算,谁能教教我?

    1 (9-6)/6=50%
    2 第一个2001年平减指数1.5 是相对96年的1 如果96年是100则2001年是1.5x100=150

    Q6:请从中国1978~2010年GDP平减指数的变化中挑选一个通货膨胀时间点和通货紧缩时间点

    通货膨胀(Inflation)一般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之市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前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后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例如: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不变,而纸币发行量超过了金银货币量的一倍,单位纸币就只能代表单位金银货币价值量的1/2,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纸币来计量物价,物价就上涨了一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货币贬值。此时,流通中的纸币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增加了一倍,这就是通货膨胀。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主要是指价格和工资的普遍上涨。通货膨胀之反义为通货紧缩。无通货膨胀或极低度通货膨胀称之为稳定性物价。(在若干场合中,通货膨胀一词意为提高货币供给,此举有时会造成物价上涨。若干(奥地利学派)学者依旧使用通货膨胀一词形容此种情况,而非物价上涨本身。因之,若干观察家将美国1920年代的情况称之为“通货膨胀”,即使当时的物价完全没有上涨。以下所述,除非特别指明,否则“通货膨胀”一词意指一般性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上涨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各种解释编辑本段不同学派对通货膨胀的起因有不同的学说。1.对于通货膨胀最广为人知也最直接的理论是:通货膨胀导因于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增长。此说主张以比较GDP平减指数与货币供给增长来作测量,并由中央银行设定利率来维持货币数量。此观点不同于下述之奥地利学派者在于其着重于货币之数量而非实质。在货币主义架构下,货币的聚集是重点所在。货币数量理论,简单的说,就是经济体所耗货币总量取决于现存货币总量。下列公式创自此说:p 为一般消费品物价水平,dc为消费品总需求量,而sc消费品总供给量。公式背后的观念是:在消费品总供应量对消费品总需求量相对下降,或消费品总需求量对消费品总供应量相对上升时,一般消费品物价会随之提高。基于总开销主要基于现存货币总量的观点,经济学者们以货币总量计算消费品总需求量。于是乎,他们断定总开销与消费品总需求量随著货币总量提高。于是相信货币数量理论的学者们同样也相信物价上涨的唯一原因就是经济成长(表示消费品总供给量正提高),以及央行因之以货币政策提高现存货币总量。以此观点来说,通货膨胀的最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量多于需求量,于是“通货膨胀是一定会到处发生的货币现象”,弗里德曼如是说。意指通货膨胀的控制有赖于货币上与财政上的限制。政府不可令借支过于容易,其自身亦不可超额贷款。此观点着重于中央政府预算赤字与利率,以及经济生产力,也就是由生产成本(总供应)所推动的通货膨胀( cost - pull inflation )。2.(neo-keynesian) 依新凯恩斯主义,通货膨胀有三种主要的形式,为robert j. gordon所说的“三角模型”的一部分:·需求拉动通胀(demand-pull inflation)——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胀(cost-push inflation) ——今称“供给震荡型通货膨胀”(supply shock inflation),发生于油价突然提高时。 ·固有型通货膨胀(built-in inflation)—— 因合理预期所引起,通常与物价/薪资螺旋(price/wage spiral)有关。工人希望持续提高薪资,其费用传递至产品成本与价格,形成恶性循环。固有型通货膨胀反应已发生的事件,被视为残留型通货膨胀,又称“惯性通货膨胀”,甚至是“结构性通货膨胀”。 这三型的通货膨胀可随时合并解释现行的通货膨胀率。然而,大多时前两种型态的通货膨胀(及其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会影响固有型通货膨胀的大小:持续性的高(或低)通货膨胀带动提高(或降低)固有型通货膨胀。三角模型中有两项基本元素:沿著菲利普斯曲线移动,如低失业率刺激升高通货膨胀;以及转移其曲线,如通货膨胀升高或降低对失业率的影响。3.(phillips curve)(或称需求面):需求带动理论主要集中于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可由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与经济供应力(其潜在输出)相关。这点在政府(可能于对外战争或内战期间)印行超额的货币引起金融危机时特别鲜明,有时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是一种不能控制的通货膨胀,在物价很快地上涨的情况下,就使货币失去价值。恶性通货膨胀没有一个普遍公认的标准界定。一般界定为每月通货膨胀50%或更多,但很多时在宽松上使用的比率会更低。多数的经济学家认为的定义为“一个没有任何平衡趋势的通货膨胀循环”。) 使得物价飞涨(或达每月上涨一倍的程度)。货币供给在程度温和的通货膨胀中也扮演主要角色,但其重要性有争议。货币主义经济学家相信其具强力连结;相反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者强调总体需求在其中的角色,而货币供给仅只是总体需求的决定性因素。凯恩斯主义解释法的基本观念为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此模型在物价稳定度与失业率之间权衡(trade off);故为将失业率降至最低,可允许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极佳的描述出美国在1960年代的经历,但不足以诠释其于1970年所遭遇到的通货膨胀升高与经济停滞结合。现今菲利普斯曲线用以关联薪资总额增长与一般性通货膨胀的关系而非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菲利普斯曲线之位移因为供给震荡与通货膨胀已成为经济活动的固定因素,当代整体经济使用‘位移’过的菲利普斯曲线(以及物价稳定度与失业率之间的取舍平衡)来描述通货膨胀。供给震荡意指1970年的油价震荡,而固有型的通货膨胀意指物价/薪资循环与通货膨胀预期,表示在正常经济情况下容忍通货膨胀。因此,菲利普斯曲线仅代表三角模式中的需求拉动通胀。另一个凯恩斯主义的观点为潜在产出(有时称为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达到最高生产力的状况下经济体之GDP水准——为习惯性且固有的限制。此种输出标准对应于nairu——固有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或全职性的失业率。在如此架构下,固有型通货膨胀率为内因性地取决于经济体内的劳动量:GDP超出其潜在水准(且失业率低于nairu)时。该理论指出,在其他条件相等时,通货膨胀随著供应者提高价格而加剧,且固有型通货膨胀会更恶化。进一步将导致菲利普斯曲线朝著高通胀与高失业摆向滞胀。这种“加速型通货膨胀”曾见于1960年代的美国,当时越战的开销(由小额加税扺消)在数年间将失业率压低在百分之四以下。 GDP低于其潜在水准(且失业率高于nairu),而其他条件相等时,通货膨胀随著供应者企图降价,让市场消化超额数量,并低估固有型通货膨胀而减低;即阻止通货膨胀。将导致菲利普斯曲线朝著低通胀与低失业摆向期望的方向。阻止通货膨胀曾见于198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的抗通胀措施带来数年的高失业率,其中两年曾高达百分之十。 GDP相等于其潜在水准(且失业率也等于nairu)时,只要没有供给震荡,通货膨胀率即不变。长期说来,大多数的新凯恩斯总体经济学者视菲利普斯曲线为垂直。也就是说,若通货膨胀率高到可以压过失业率的情况下,失业率为其前提,且等相于nairu。 然而,以该理论作为政策制订的标的存在缺陷。潜在产出(以及nairu)的数量通常为未知,且会随时间改变。另外,通货膨胀率的发生并不对称,上升的速度较下降为快;更糟的是还趋向随政策而变。例如说,在撒切尔首相主政时期,失业者发觉自己处于结构性失业,也就是无法在不列颠经济体内找到适才适所的就业机会,当时英国的高失业率可能提高了nairu(且潜力降低)。在一经济体避免跨越高通货膨胀的门坎时,结构性失业率的提高暗示着只有小量的人力可在nairu中找到就业机会。若假定nairu与潜在产出两者皆具独特性且迅速达成,则绝大多数的非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可理解为包含于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中。当"供给面"固定时,通货膨胀取决于总体需求(aggregate demand)。固定供给面也暗示著公私机构的开销定然相互冲突。故政府的赤字开支会对私营机构产生排挤效果,而对就业水准并无影响。也就是说,资金供给与金融政策为唯一可影响通货膨胀者。

    Q7:求好心人我查一下中国10年和11年两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谢谢啊

    运粮食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3-1369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