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学习选股

美联储扩表的影响(美联储如何扩表)

美联储扩表的影响(美联储如何扩表)

内容导航:
  • 美联储缩表对中国有何影响?美国缩表意味着什么
  • 美联储缩表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 什么叫缩表?美联储缩表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 美联储缩表对中国有何的影响
  • 美联储是如何发行货币的
  • 迥于联储逻辑,为什么央妈"缩表"之后"扩表"可期
  • 美联储收缩的资产负债表是什么意思
  • Q1:美联储缩表对中国有何影响?美国缩表意味着什么

    加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提高利息的行为,从而使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借贷成本提高,进而迫使市场的利息也进行增加。加息的目的包括减少货币供应、压抑消费、压抑通货膨胀、鼓励存款、减缓市场投机等等。加息也可作为提升本国或本地区货币对其它货币的币值(汇率)的间接手段。
    缩表,就是减少银行的负债,就是少贷款,就是意味着要把以前的贷款追回和把黑洞补上。以上势必要从市场中抽走大量流动性,比加息更直接。为什么?加息了,资本不一定立即回国,在外面投机赚的钱比那几个利息收入强得多或者在外面投机亏损了不愿意割肉。 这一举动,相对于催命符,相当于行政命令,直接釜底抽薪,把市场上的钱直接抽走,那么市场间资金流动就成问题了,会促使民间利息猛然上升。 美元流动性减少,会使得美元更值钱了,使美元升值,其他国家对美元会大幅贬值,从而使其他国家的投机资产出现长期熊市,外资当然要纷纷变现回国了。
    加息或者缩表决议成功利多美元 利空黄金

    Q2:美联储缩表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一、直接影响
    美联储缩表意味着变相加息,缩表后美元走强,人民币贬值。随之而来的就是人民币资产价格下降,从而使中国经济走弱。
    不过美元走强导致人民币贬值也不都是弊端,如果人民币贬值将推动出口,间接刺激经济增长。
    美元走强后,美元资产价格不断上涨。资金流向美国,中国资本外流,流动性收紧。中国央行必定采取行动,不管是加息还是逆回购,对于市场影响都很大。
    同时,美元走强还加大外债偿还能力,虽然中国现在不是美国最大债务国。但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数目还是很庞大的。截至2017年1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规模降至1.0511万亿美元,当月减持73亿美元。
    二、间接影响
    美元走强,新兴市场资本外流,货币贬值。中国对外投资和出口受到影响,冲击国内经济。同时,美元走强,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降低中国进口成本,增加输入性通胀风险。
    综合来看,美联储缩表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十分不利。因此,中国将提前应对美联储缩表,投资者需要注意做好前瞻性投资。

    Q3:什么叫缩表?美联储缩表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缩表
    缩表即资产负债表缩小,简称缩表。我们简称缩表的时候不需要注明是负债缩小还是资产缩小,资产负债表是同增同减的。只需要注明是扩表还是缩表即可。
    缩表,即资产负债表缩小,简称缩表。
    中长期来看,“缩表”将直接影响美债供需关系,推动美债收益率上升。一旦美国长端利率上升,或许会影响中美利差。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有望保持在120BP至150BP左右,利差保护较为充分,资金大规模外流压力可控。
    美联储货币政策只是影响美元走势、国际资本流动的因素之一。我国较为充足的外汇储备和有效的资本账户管理可较好抵御外部冲击,也是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底气”。

    Q4:美联储缩表对中国有何的影响

    不知道你是感兴趣还是考试题,如果是感兴趣,我就简单谈一下。1、央行扩大和收缩资产负债表实质上是美国的概念。由于美国的美联储是私人银行,亦即央行的货币政策有很大的独立性,不可能要求美联储滥发货币,所以美联储如果要发出货币,则美国会发国债,美联储购买该国债,拿到这笔钱之后投入实体经济,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其资产方即发行在外的货币增加了,其负债方持有的国债亦增加了,这就是所谓扩大资产负债表,通俗化解释就是量化宽松。2、美联储没有能力直接调节银行放贷,它只能调节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来影响放贷,量化宽松的结果是控制高能货币的数量,对货币乘数没有影响,美联储的调节存准率才能影响货币乘数。3、至于说量化宽松的影响,主要是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角度的解释的,通俗来讲,就是抑制公民持有货币的冲动,从而拉动,最终使得经济复苏。4、美联储的一般不稳定汇率,美国是浮动汇率制国家,汇率自由浮动。5、这里还多讲一点,由于量化宽松实质是美联储购买了美国的国债,也就是说发行了大量的国债,从而会导致了所谓的债务问题。量化宽松与美国债务问题是一脉相承的。6、反观中国,由于中国的央行并不独立,所以中国的央行在的要求下,会肆无忌惮的滥发货币,从世界经济危机后来看,中国的M2从四十万亿猛增到100万亿,为世界之最,当然要排除货币乘数,资金银行空转的放大效应,从目前态势来看,中国金融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后果将不堪设想。

    Q5:美联储是如何发行货币的

    美联储--美国中央银行是私人银行。由会员银行加入组成,国家不是最大控股,所以属于私营,美国财政部发行国债,再把国债交给美联储做抵押,然后美联储就能发行货币了.
    美国法律规定:美联储发行美元货币必须要持有等价的美国国债。也就是说发行一美元的货币,必须要有一美元的美国国债作为支撑物。美国政府的国债发行限额由美国国会审批,而美联储在美国国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并定期向国会述职,接受国会的质询和监督。

    Q6:迥于联储逻辑,为什么央妈"缩表"之后"扩表"可期

    因为是制造企业,所以加班比较多。
    双休、单休轮流的。
    你是技工,就看是焊接、装配还是其它了,还有等级了。主要是计件工资,配合计时的(新品)。

    Q7:美联储收缩的资产负债表是什么意思

    美联储2010年11月初决定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计划在2011年6月底前,每月大约买入750亿美元长期国债,总额为6000亿美元。当时美联储就留了一手,声称会根据美国经济复苏情况,适当调整买债计划。所谓调整绝不是减少,而是增加。鉴于目前美国经济 复苏缓慢,有观点预测美联储将在6月底被迫启动QE3,即从7月开始每月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包括中长期债券。但笔者认为,未必。
    首先要明白美联储为什么要买美国政府国债。很多人会认为是为了刺激美国经济。其实如果想通过购买国债来刺激经济,必须买更多国债。美联储明白,QE2是双刃剑,买多了国债虽然对经济有一定刺激作用,但副作用更大。有经济学家曾经算过账:如果购买1万亿美元的国债,可能降低失业率0.2个百分点,但相当于降息1.25个百分点,对通胀率的推升作用可能达到0.5个百分点,这样的结果得不偿失。而实践的结果也证明,QE2是温和的,虽然对美国经济没有起到多少刺激作用,但起码没有使它更坏。
    现在美国政府很着急,一方面是美联储的QE2就要到期;另一方面是财政部的公共债务上限已再次碰到“天花板”,白宫既要还债,还要维持政府日常的开支,很多新列的开支项目还等着花钱。钱从哪来?
    这两件事其实也是一件事,因为美国财政部要发新债,最大的买主还是美联储——必须由它带队买,各国投资者才会跟进。美联储不买了,美国国债也很难卖出好价钱。那么,美联储会不会推出QE3,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呢?由于机制方面的原因,美联储是美国的,但不是美国政府的附属机构,其是否推出QE3不仅要考虑维持政府开支,更要顾及美元信用,因此其未必支持美国财政部继续发债。笔者注意到,在美国财政部申请扩大公共债务上限的问题上,美联储的表态耐人寻味。美联储从来不说:“再不扩大公共债务上限,美国就完了”这种耸人听闻的言论,它更多是强调:“美国急需拿出解决预算赤字问题的可信的长期计划”,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要实现“令就业最大化并保持价格稳定的双重政策使命”。很显然,美联储对美国发债规模不断扩大的看法与财政部不太一样,它必须兼顾美元币值稳定及就业扩大,而币值稳定与随便开印钞机是矛盾的。美联储比财政部更明白:一味地靠发债生存,没有上限控制,美国就是未来的希腊,而且是无法救助的希腊。
    美国有自己的美元战略。在奥巴马、伯南克身后是一个庞大的美国金融资本集团,由它决定着什么是美国的根本利益,并制定美元战略。从金融角度考虑,美国更需要强大稳定的金融体系,而不是捞一把就跑。无休止的发国债,其实质就是不停地印钞,而以美国目前非常庞大的国债规模,美联储不带头买,一定没有人敢买。美联储并不仅仅是代表奥巴马政府,还代表美国利益,而这个利益最终也会影响奥巴马政府。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联储与奥巴马政府是一致的。狼狈为奸,中国又不得硬着头皮买美国国债。
    美国靠金融立国,它的根本利益包括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而没有了美元信用,美国的金融市场就没有了根基,全球金融市场也没有了“定海神针”。这个伤害显然更大。为了维护美元的国际信用,美联储可能会默许国会更多地警告美国政府。默许民众更多地批评美国政府(最新的调查显示,65%的美国民众不希望继续赤字财政):别总指望“印钞机”。当然,在有一点上美联储可能比美国政府更着急,那就是美国国债不能违约。美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己把自己印。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债权国,不也要脱层皮。关系大得很!
    美国公共债务规模若不提高上限,美国国债将违约,全球会因此陷入新一轮金融危机,这肯定不符合世界利益,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当国债利率高企,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将再次恶化,次级债问题会再度暴露,实体经济将严重衰退。笔者坚持认为,美国国债不会违约。在要命的8月2日到来之前,国会一定会通过法律修改公共债务上限,美国财政部将继续卖新债——当然,它要想着美联储在不动声色地进行制约。因此美联储本月底前推出QE3的可能性很低;未来会不会推,还要看美国经济复苏进展。中国的担心也不知多余的!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3-1421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