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n型走势(12种绝佳买入形态k线图)
内容导航:
Q1:股价N型走势说明什么问题 后市看涨还是看跌。。。
这种形态往往出现在起涨初期、中期,典型的洗盘拉升形态。 一般看涨。
Q2:N型股票是什么意思?
这是新股上市
Q3:股票中的中枢 是N字行走势嘛?
是的,是N字走势,如图
第一个圈内的中枢是无方向的,第二个是有方向的
Q4:股票里N表示什么意思
N字表示这只股是当日新上市的股票;
在股票前加*代表有公布的公司消息可以查看;R代表可进行融资融券;
当股票名称前出现XD字样时,表示当日是这只股票的除息日;
股票名称前出现XR的字样时,表明当日是这只股票的除权日;
股票名称前出现DR字样时,表示当天是这只股票的除息、除权日。
这些可以慢慢去领悟,投资者进入股市之前最好对股市有些初步的了解。前期可用个牛股宝模拟炒股去看看,里面有一些股票的基本知识资料值得学习,也可以通过上面相关知识来建立自己的一套成熟的炒股知识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投资愉快!
Q5:什么样的K线形态股票的可以买入股票的
股票价格处于k线变化当中的历史最低位一般是可以买入的
Q6:好用的几种均线买入形态,学会不吃亏
均线选股法,稳定上涨模式
一、出现位置
此图形出现在距离底部不远处为最佳,如果出现在连续拉升之后三条均线乖离率过大时,则应谨慎使用。
二、特征
三条均线呈间距几乎相等的多头排列,似一条彩带向上飘行,角度大多在30~45度,在30分钟、60分钟图中尤其明显,此图形的KDJ可长时间在高位钝化。从日K线看股价,大多以5日均线为依托,中小阳线向上运行,分时图中则以旗形姿态向上运行。以上两种运行方式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分时图中成交量不见放大,提示庄家控盘有力,拉升自如,若出现角度变陡,成交量放大,出现拉长阳的加速期,则可在加速期的末期抛出。
三、买卖点判断
三条均线呈多头排列后,日K线出现3~4天小阳线,以5日均线为依托向上运行,成交量呈温和放大,此时如果出现缩量下跌,回调到中、长期均线附近企稳,则为最佳买点。如果出现第一波上涨之后股价强势横盘整理,拒绝回调,此时KDJ指标一般会出现高位钝化现象,一旦盘整结束,突破前期高点,那么涨幅将更为可观,此种形态买点一般出现在突破盘整区高点时。建仓之后只要股价不跌破中、长期均线,就可一路持有,一旦出现跌破中、长期均线后反弹无法创新高的情况,就应该果断出局。
四、实战案例分析
如图所示,第一医药(600833)从2008年11月开始一波上涨,此时5日、10日、30日均线呈多头排列。随后经过几天的缩量调整,2008年11月26日回调到30日均线附近,出现长腿T字的K线形态,说明该位置有资金进场。从MACD指标我们可以看出,这几天的调整中MACD指标的柱状线并没有回到0轴以下,说明这只是上升途中的强势调整,随后股价开始一轮大涨。
稳步上涨形是指上涨行情中,股价或指数收出若干夹着一些小阴线的阳线,整体走势呈向上倾斜的形态,表见底和上升的K线形态。
1、稳步上涨的技术特征
(1)出现在上涨行情中。
(2)众多阳线中夹着较少的小阴线。
(3)整个K线排列呈向上倾斜状态。
2、稳步上涨的技术含义
稳步上涨是买进信号,后市看涨。
和冉冉上升相比,稳步上涨显示多方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躁动,交易者可以买入。
如图中所示,中钢吉炭(000928)在上涨过程中两处出现稳步上涨。都是众多阳线中夹着较少的小阴线。虽然出现稳步上涨后不久,股价就开始调整,但最终还是越涨越高。
稳步上涨有看涨作用
该股上涨初期收出冉冉上升形态,也是买入信号。交易者如在见到冉冉上升K线形态时已经买入股票,那么可以在走出稳步上涨形态后继续加仓。
对于趋势交易者而言,加仓一定是在上涨之后,而现实中很多交易者却是越跌越补。如果是其他交易方式,例如价值投资,的确应当如此,但是趋势交易是一种顺势而为的跟随交易。买入之后股价持续下跌,说明趋势在下降,证明当初的买入是错误的。只有买入以后股价继续上涨,保持上升的趋势不变,才证明当初的买入和判断是正确的,才表示交易者的确在顺势而为。
只有在买入和判断证明是正确的时候才加仓,这是趋势交易非常重要的一条交易原则。
但无论是否加仓,交易者都不要轻易抛出手中仓位,除非股价后来跌破了图中所画的上升趋势线,这样就不会错过该股后来的快速拉升行情。
当然,不破趋势线不抛股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仍以该股为例,该股后来快速拉升,在快速拉升的那一段行情里,离场标准就不再是图中所标示的趋势线。对于股票的超强势上涨阶段,一般以放量不涨、收出大阴线等见顶K线形态和跌破5日均线作为离场标准。
Q7:波浪理论的基本特征,形态及其优缺点
波浪理论是事后诸葛亮,在中国股市中使用波浪理论的输的都很惨,什么上涨三浪、五浪延伸、下跌三浪,回踩一浪不过顶,我学过之后就决定把它忘记,图形没走完数浪根本就没法数。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3-1470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