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锅股份基本面(被多家机构调研的股票好吗)
内容导航:
Q1:急 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企 民企 还是私企??如果不是民企的话 知道哪些是上市的民企吗?
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杭州锅炉厂,2003年3月正式加盟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成为后者的控股子公司。而西子联合属于民企性质,因此杭锅集团也属于民企性质。
Q2: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企还是民企?我看福布斯今年的中国百强家族民企榜里面有这个企业诶 急
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杭州锅炉厂,2003年3月正式加盟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成为后者的控股子公司。而西子联合属于民企性质,因此杭锅集团也属于民企性质。
Q3:这两天大盘在涨,可为什么杭锅股份为什么一直跌,后期如何操作?
这两天虽然大盘涨,但个股大涨的不多,杭锅股份也是技术上需求,支撑在24.9,破了的话就止损。
Q4:杭锅集团为什么这么大的上市公司,管理还这么混论?为什么底层的员工想进去工作就必须签劳务外派的方式?
这是CN特色,等社会发展些吧。
Q5:优先股的发展条件
优先股对于市场来说不会构成冲击。发行优先股可以满足上市公司融资的需求,同时因为优先股与普通股的风险和交易方式不同,股票市场投资者一般都属于风险追随者,不会投资风险低尤其是不上市的优先股。也正是优先股不上市,因而不会造成从二级市场中抽走资金的现象。反之,由于优先股的发行提升未来的盈利能力,只要承诺的分红比例小于公司的成长性,反而构成了对公司的利好,可以支撑股价上涨。
对于高成长企业来说,承诺给优先股的股息与其成长性相比而言是比较低的。同时,由于优先股相当于发行无限期的债券,可以获得长期的低成本资金,但又不是负债而是资本,能够提高公司的资产质量,有利于公司的长久发展。优先股基本不稀释原普通股股东的权益,就保障了原来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利益,新股发行就从利空变成了利好。
优先股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股市产生过大的泡沫。假定中国已经存在优先股制度,平安保险1200亿融资可以改为优先股,参考其2007年每股净资产14.6元,利润2.11元,普通股分红0.5元,而优先股分红率应高于普通股,假定公司成长性为0,分红率为40%,每年的股息可达到0.84元,再承诺附加优先分配、溢价赎回等条款,就可以适当提高发行价格,参照债券市场收益率和存款利率,发行价至少可以达到20元,发行60亿优先股就可以完成融资计划。虽然股本扩大了将近一倍,但对二级市场的冲击就不会如此之大;同时由于优先股的发行价在20元左右,也就限制了普通股的疯狂上涨,抑制了股价产生过大的泡沫。更为重要的一点,因为优先股发行价格低,大股东股本被稀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股东的盲目融资冲动。
将大小非减持的股份转化为优先股,缓解市场压力。计划推出的可交换债因其发行规模限制,并且实际上等于是保本债券,可能实际推广时会受到大小非的较大阻力,而将大小非的普通股转换为优先股,首先市场抛压减轻,同时大小非等于获得了公司的高息债券,保证了其现金流,并且仍然可以协议转让,不影响大小非的随时退出。由于其价格低,很容易在市场上找到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接盘。
股市经历长期的下跌,融资功能基本丧失,而一旦没有融资功能,证券市场长期发展的动力就会丧失,这是当今中国股市面临的最大问题。而此时一些公司仍然有融资要求,此时如果恢复优先股发行,公司融资问题就可以解决,使得公司得到长期的发展动力,尤其是因为缺乏资金而面临困境的一些企业,优先股堪称救命稻草。
在市场稳定之后再逐步恢复普通股的发行上市,并且可以根据公司的情况适时赎回优先股,缓解公司的债务压力,并且市场稳定后,投资风险释放,投资者又会愿意购买普通股。
一过程等于公司首先用优先股筹资,而后用普通股置换优先股,投资者先进行低风险投资而后置换为高风险投资,双方各得其所。这也是美国政府和巴菲特都选择购买优先股的重要原因。
结合中国现阶段的证券市场特点,首先要尽快修改公司法、证券法,在法律上承认优先股的地位。其次,鼓励优秀大企业发行优先股,让广大投资者认识到优先股的优势,为今后大面积普及作铺垫。第三要完善后续制度,在法律上规定发行的优先股必须要有配套的溢价赎回、转换制度,保护优先股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双方的利益。
Q6:中国 股市 注册制 什么时候实施
大概今年春节后吧
Q7: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後感 撰文:廖汇恒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後感 撰文:廖汇恒]
2009年4月6日
【明报专讯】我读过不少专讲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投资书,这类书离不开两大重点:一是对巴氏的战绩歌功颂德,买入可口可乐(KO)在10年内升了X倍、长期持有中石油(0857)又升了Y倍等等;二是不停重复引用他的投资金句警语,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後感 撰文:廖汇恒。沉闷之馀,我认为多数评论和著作都有曲解巴氏金句的通病,兼且不能捕捉他的投资精髓。
3月初,巴菲特的投资旗舰Berkshire
Hathaway(下称巴郡)公布业绩,年报的重点当然是《主席致股东的信》。20页纸、洋洋万字,我花了一个周六下午来精读以供自娱(可见笔者的生活是何等枯燥)。这是我第一次读巴氏的文字,感觉可用两个字来形容:折服。
提起巴菲特的投资,对他略有认识的人,第一时间会联想起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和宝洁(Procter
and
Gamble)等。没错,这些都是他为人津津乐道的战绩:从巴郡买入至今,可乐升值697%,宝洁升了884%,华邮更夸张,是6127%。港人应该没有忘记,巴氏在03年以平均价1.67元买入中石油的10%股权,其後在07年中以12元左右沽清。
生活化投资 人人皆可为
上述几项投资的回报固然惊人,最令人惊奇的,是巴氏的策略原来与生活那麼贴近。人们天天喝可乐、每日用P&G炉液、美国人每天看《Washington
Post》,如此生活化的投资,居然可以成就世界第2首富。另一惊奇之处,是人人都可以执行巴菲特的策略,他买中石油,你一样可以,唯一分别是他早买早卖,你却是迟买、更迟卖。
停!我再吹捧巴氏的战绩,与一般财经书有何分别?投资的成败,须以组合的整体表现来衡量。即使经过多年升值,可乐、宝洁与华邮股票占巴郡的总资产,其实分别只有3%、2%和0.3%。巴菲特的追随者、崇拜者、吹捧者来来去去只覑眼这几只股票,是见树不见林。
巴郡一篮多蛋 非集中投资
巴菲特有一句金句,被人不断引录:「我宁愿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裏,然後金睛火眼盯紧这个篮子。(I prefer to keep
all my eggs in one basket and watch that basket
closely.)(注1)」很多人都以为,巴菲特反对分散投资,建议人们买股票时重槌出击。这是曲解。没错,巴菲特有99%的个人财产都是巴郡的股票
(注2),是「所有鸡蛋、一个篮子」的表现,但原因不是巴氏鼓吹集中投资,而是巴郡本身的业务已经是高度分散,再另外分散是多馀。
现在让我解释巴郡的业务。巴郡是一家「综合企业」,经营6大生意,括号内是盈利贡献,单位为美元:保险(28亿)、公用事业(19亿)、「制造、服务和零售」(23亿)、楼宇按揭(8亿)、股票投资和衍生工具。可乐、P&G和中石油,属於「股票投资」一类。股票投资和衍生工具没有列出盈利数字,因为盈利的界线模糊,在不同会计准则下会得出不同结果,盈利数字意义不大。
巴郡的投资有多分散?以下只包括最重要的业务:
.2家再保公司、1家汽车保险公司;
.1家公用事业控股集团,旗下持有5家电力公司、2家燃气
公司和1家地产经纪商;
.96家非上市公司的权益,遍布各行各业;
.持股总值超过5亿元的上市公司,有至少14家;
.可乐作为「股票投资」的最大项目,只占总资产3%。
从此可见,「所有鸡蛋在同一篮子」之说,纯粹是断章取义。
保险浮资 巴郡弹药来源
读毕《致股东的信》,我才明白巴氏投资大法裏最精妙、却又常被人忽略的地方:组合结构。一般散户建立所谓的投资组合,其实与在药房「执药」无异,各种资产都「执」一些,「砌」成一个看似均衡兼分散的组合,不过个别投资项目之间其实没有关系。
保险生意看来与其他业务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实是巴郡整个组合的骨架,读后感《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後感 撰文:廖汇恒》。除了本身的承保利润(underwriting
profit)之外,保险业务更为集团带来巨额浮动资金(float)。「保险」的意思,就是投保人预先向保险公司支付保费,日後遇到意外时公司再赔偿。在「预付保费」和「遇到意外」之间,保费就是巴郡可以自由运\用的「浮资」,成为其他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浮资并不属於巴郡,是欠下投保人的债务。讲得明白一点,巴菲特是向投保人借钱,透过槓杆投资以小博大。
08年报显示,巴郡手上1220亿美元的现金、股票和债券中,有585亿美元(即接近一半)是来自「保险浮资」。精妙之处是,保险业务本身已经有28亿美元承保利润。同样是「以小博大」,散户借孖展买股要支付高昂利息,而巴郡靠保险生意借得585亿美元浮资来买股,不但利息成本是零,还倒赚了28亿美元「利息」,利率是「负」4.9厘,我不得不服。保险业务原来是巴郡的融资引擎,支撑起整个组合结构。
价值投资 适用所有资产
巴菲特另一名言:「衍生工具是金融界的大杀伤力武器。(Derivatives are financial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注3)」,不少人曲解成:买卖衍生工具,随时「赢粒糖、输间厂」,不宜沾手。再者,雷曼事主输身家、中信泰富(0267)蚀大钱都与此有关,衍生工具成为投机和赌博的代名词,与「正路」的投资扯不上关系,不过这是谬误。
你没有看错,衍生工具是巴郡的6大业务之一。即使撇除公用事业因日常营运\需要所订下的合约(例如发电厂用期货对畄燃料成本上升),现时巴郡手上仍有251张衍生工具合约作投资用途。对,是「投资」。
巴菲特奉行「价值投资」(value
investing),意思是用低价格(price)买入高价值(value)的东西,然後等候市场自行纠正错价(mispricing),即是用市价
0.2元买入本应值1元的资产,然後等市价升至1元。巴氏从来没有说过,价值投资只适用於股票。
所有资产——衍生工具、债券、楼下的街铺、唐司长的红酒、街市的菜心——都有本身的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只要有价有市,就会有机会出现错价。巴郡做衍生工具合约的原则,与入股可乐的准则没有分别:买入错价、被低估(undervalued)的合约,然後等升值又或赚取超额现金流(注4)。原来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是不会歧视衍生工具,衍生工具一样可以是正路的投资,open
mind才是最重要。
巴菲特认为衍生工具是大杀伤力武器,是指其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威胁。衍生工具复杂得「核数师不懂得核数、监管机构不懂得监管」,大幅增加银行的槓杆和风险(注5),他并非指衍生产品本身是一种高度危险、万万不可沾手的投资工具,复杂和危险是两回事。巴菲特的每一句金句,都有其「语境」(context),如果单从字面凭空解读,无异於将特首一时口误的「斗唞」曲解成「狗唞」也。
巴郡运\用衍生工具之道,与保险的「浮资」有异曲同工之妙。最简单的,就是卖出股票沽空期权(equity
put),合约期往往长达10至20年。合约生效之时,巴郡即时向买家收取期权金(premium);20年後,如果参照股份或指数跌穿某个水平,就要向买家赔大钱,否则期权金袋袋平安。换句话说,卖出期权之际,巴郡马上收到一笔现金「浮资」,可以在10至20年内自由运\用而进行其他投资。
单是在08年,巴郡收取的「衍生浮资」至少高达79亿美元。原来,巴菲特不但透过保险业务向投保人借钱,更加用衍生工具向交易对手(counterparty)融资,我五体投地。衍生工具,原来是巴郡组合裏的第2副骨架。
财技文风 同样出色
作为一个新丁写稿佬,我特别留意巴菲特的文风,从中偷师。巴氏不但投资厉害,写作一样出色,《致股东的信》是我读过最有分量的财经文字之一,娓娓道来,句句掷地有声。向巴菲特学习,《致股东的信》是最佳读物,那些《巴菲特10大赚钱心法》、《巴菲特投资7堂课》、《巴菲特教你做百万富翁》可以不看。
注1:巴菲特是否真的说过这金句?我尝试查证他在何时何地说过这句话但不果。若有读者知道,请告知。
注2:巴菲特在96年撰写的《股东手册》
注3:见02年《致股东的信》
注4及5:见08年《致股东的信》
(Brian Liu)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後感 撰文:廖汇恒〕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3-1552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