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学习选股

中国房地产市场总市值(日本房地产总市值)

中国房地产市场总市值(日本房地产总市值)

内容导航:
  • 中国房地产占gdp比重该行业还能繁荣多久
  • 房地产总市值是多少
  • 中国房地产10年前总市值
  • 中国房地产市值真的是GDP的3,4倍吗
  • 91年日本房地产崩盘,平均房价降低了多少?
  • 房产市值,评估值和净值的区别
  • 中国房地产20强企业
  • Q1:中国房地产占gdp比重该行业还能繁荣多久

    据中银国际估算,2016年房地产行业占GDP比重或达到20%_
    而实际上,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计算,中国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为23.73%。
    还有人推算,由于房地产存在明显泡沫,中国房地产的总市值占总gdp的411%,远高于全球260%的平均水平。
    该行业目前这种状况长期难以为继,繁荣时间不会太长。一方面,从供给侧看,因为房地产要靠土地支撑,而除了土地资源有限,国家对耕地还划下明显的红线不得突破;另一方面,从需求侧看,过去几十年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人口会在一定时期进入低增长或负增长期,需求旺盛态势会有所转变。
    但短时期内,如果房地产急剧下滑,国家经济难以承受。房地产萎缩50%,就意味着GDP下降10%,政治、经济因素都不可能允许。尤其地方特色明显的土地财政,一旦房地产沦陷,会出现发工资困难情况,财政会回到“保吃饭财政”,更重要的是社会保障、民生资金支持也失去来源。
    PS:现在的经济结构调整真的举步维艰。如不兼顾均衡,风险很大。

    Q2:房地产总市值是多少

    总产值7 8万亿

    Q3:中国房地产10年前总市值

    您好!
    2012年底 全国存量房合计总市值约200万亿
    望采纳,谢谢

    Q4:中国房地产市值真的是GDP的3,4倍吗

    从全球来看,房地产市值/GDP的正常水平在260%左右,是合理水平。
    中国的房产总价值在187万亿。中国的GDP在67万亿。
    中国的房地产市值/GDP比例为279%。也就是说,中国房地产与GDP的比值,比正常水平要高一点,但是也搞不到哪去,毕竟279%和260%也就高19%而已。
    加上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水平,这个房地产市值/GDP比例也算合理。
    也就是说,中国房地产虽然有泡沫,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Q5:91年日本房地产崩盘,平均房价降低了多少?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爆发的房地产泡沫破裂,是世界各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也是最深的一次房地产危机, 今天中国的房地产发展正进入疯狂时代,十多年房价只涨不跌的规律和政府对土地希缺的勿悠,让越来越多的人更加确信房价保值不跌的神话,然后历史总有着惊人的相似,回顾日本房地产的崩盘始末,或许对中国房地产的未来走势有着一些启示。
    战后50年,日本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上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仅用几年时间连续赶超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成为亚洲第一强国和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强国。日本的贸易和制造业直逼美国,在电子汽车钢铁和造船等领域更是将美国打得毫无“招架之力”。日本经济实力达到美国一半,外汇储备超过4000亿美元,占世界外汇储备的50%。日本人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土地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土地。弹丸岛国的日本房地产总价值超过地大物博的整个美国,日本平均房地产价格是美国的100倍,东京大阪的价格是纽约、芝加哥的几十倍。日本人买下纽约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洛克菲勒中心和美国人最骄傲的产业好莱坞影片公司。尤其是日元大幅度升值使得日本人极其富有备感自豪,资金指处所向披靡。伴随“国富民强”,大量新资金没有去处,只好集中和积聚在十分有限的土地上,造成土地和房屋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价格和泡沫与日俱增。
    日本房地产发展在世界各地中有其特殊性。日本土地狭小,人口众多,加上经济高度发达,房地产开发从战后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来。伴随经济和房地产开发,土地价格尤其是主要城市的土地价格不断上涨,高度垄断集中,1985年东京大阪的土地价格比战后初期猛涨了10000倍。但是如果以为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是无可避免的,那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即使是1985年泡沫已经相当严重,如果没有后来5年时间中执行的一系列错误政策,泡沫破裂还是可以避免的。1985年日元升值以及对升值错误的估计和预期,将日本直接推入泡沫破裂前的“最后疯狂”。在5年短暂的“辉煌和灿烂”之后,日本经济和房地产陷入了已经长达14年的萧条和低迷。由此可见,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房地产泡沫以及破裂,都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日本主要的错误政策是:
    第一,利率太低,资金泛滥,引导失误监管失控。1985年9月美英德法日五国财长聚会纽约的广场饭店,就争执许久的日元升值达成协议。之后一年时间里日元对美元升值一倍以上,由此对出口造成巨大冲击。日本政府为了刺激国内经济,完成外向型向内需型经济过度,连续五次降低利率放松银根,基础利率跌至历史最低点,货币供应量连续每年超过10%,1998年超过15%,造成市场上资金极其充沛。但是由于当时日本上下对日元升值和经济转型的困难认识和准备不足,大量资金并不如政府所希望的那样流入制造业和服务业,而是流入容易吸纳和“见效”的股市楼市,造成股市楼市价格双双飙升。1985年以后的4年时间中,东京地区商业土地价格猛涨了2倍,大阪地区猛涨了8倍,两地住宅价格都上涨了2倍多。在此过程中日本政府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引流资金和监管资金,而是听之任之。
    第二,盲目扩大信贷,滥用杠杆作用。在资金泛滥的情况下,原本应该紧缩的信贷不仅没有紧缩,相反进一步扩张,推波助澜火上加油。为了追逐高额利润,日本各大银行将房地产作为最佳贷款项目,来者不拒有求必应。1990年危机已经一触即发,但是银行继续大规模贷款。这一年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2家日本最大银行向房地产发放贷款总额达到50万亿日元,占贷款总额的四分之一,五年间猛增2.5倍。尤其错误的是为了扩大杠杆作用增加利润,日本银行违反国际清算银行的巴塞尔协议,将持股人未实现利润当作资本金向外出借,造成流通领域里的货币数量进一步扩张。1991年日本银行总贷款额达到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90%,而美国仅为37%。为了争夺利润和分享市场,日本上千家财务公司和投资公司等非银行机构也不顾政策限制,跻身于房地产金融行业,直接或间接向房地产贷款,总额高达40万亿日元。可以说日本金融机构是房地产泡沫的最大鼓吹者和最后支撑者,为泡沫源源不断输送能量直到最后一刻。
    第三,投资投机成风,股市楼市连动,管理监督形同虚设。日本和香港完全一样,股市和楼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了泡沫的严重程度。当时日本居民从股市中赚了钱投资到楼市中去,从楼市中赚钱投资到股市中去。无论从那一个市场赚钱都十分容易,很多人所赚之钱比一辈子工作积蓄的钱多得多。股市楼市比翼双飞,同创一个又一个“高度”。1985到1988年日本GDP增长16%,土地市值和股票市值分别增长81%和177%。1989年底日经指数达到历史最高点近39000点,房地产价格也同创历史最高。这段时间里, 房价日长夜大,数月甚至数天价格又上涨了。人们千方百计从各个地方借钱投向房地产,炒作和投机成风,很多人辞去工作专职炒楼。人们用证券或者房产作抵押,向银行借钱再投资房地产。银行则认为房地产价格继续上涨,由此作抵押没有风险,所以大胆放款,造成大量重复抵押和贷款,监督管理形同虚设,资金链无限拉长,杠杆作用无限扩大。但是市场转折后立即就形成“中子弹效应”,一个被击破,个个被击破。日本大公司也不甘寂寞,在炒楼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利用关系进行土地倒买倒卖,数量极大倒手率又极高,每倒一次价格就飙升一次。在此过程中政府很少的应对政策也严重滞后。大公司倒卖土地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992年政府增收94%重税后才被迫停止。
    泡沫破裂后许多日本居民成为千万“负翁”,家庭资产大幅度缩水,长期背上严重的财务负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严重影响正常消费。日本银行及非银行机构的不良债务高达100万亿日元,最后成为坏账的达到几十万亿日元。倒闭和被收购的银行和房地产公司不计其数,大量建筑成为“烂尾楼”。建筑业饱受重创,1994年合同金额不足高峰期的三分之一,国民经济陷入长达十年的负增长和零增长。日本的沉痛教训应该在中国房地产发展进程中引以为戒。

    Q6:房产市值,评估值和净值的区别

    您好,1.房产的市值,即房产当前的市场价值,放款额度=房产市值×成数(一般为7成)。
    2.评估值,即房产市值减去房产税后所得到价值,放款额度=(房产市值-房产税)×成数
    3.净值,房产市值在减掉房产税后还要去掉营业税,手续费等各种费用后得到的价值。放款额度=(房产市值-房产税-营业税-手续费等)×成数。
    4.房产原值,包括与房屋不可分割的各种附属设备或一般不单独计算价值的配套设施。主要有:暖气,卫生,通风等。
    哈哈,清楚了吧,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的话,可以去深圳问天资产公司问问,那边是专业搞这个的

    Q7:中国房地产20强企业

    中国房地产20年20强企业
    2008-1-13 14:30:54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万科集团
    这或许是一家用不着写推荐理由的企业。它成立于1984年,比中国房地产市场化的历史还要长;它在中国房地产第一品牌的江湖地位没有任何人争议;它有一个明星味最足的领军人——王石;它经历了中国房地产企业多元化和跨区域的极致,现在它固执地只进行住宅开发;它在2007年创造了中国房地产企业一个最新的纪录:年收入500多亿元。
    中海地产
    在历史和规模上,中海地产可能是唯一能与万科较劲的地产企业。跟万科同时于1988年在深圳进军地产领域,截至2006年底,中海地产在内地已完成和计划投入的房地产投资额达人民币964亿元,开发总量(含已建成、在建和即将开发的)超过2250万平方米,已经成功发展了数十个房地产项目,目前在内地拥有土地储备面积超过1800万平方米。中海地产提出的“以过程精品塑造楼楼精品”的理念,影响着无数的中国房地产企业。中海地产在建筑质量、物业管理上的成就,一直被奉为佳臬。
    中体奥林匹克花园集团
    2008年,将是对成立8年的中体奥林匹克花园管理集团的一个完美赞叹。在响应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的号召,宣传奥林匹克的精神文化,在体育与地产嫁接的复合地产的理念下,在21个省、42个城市造就53个奥林匹克花园,涉足了从发源地广东传递到上海、北京、天津、沈阳、武汉、长沙、常州、青岛、成都、惠州、佛山、连云港、本溪……在每一个所遍及到的城市传播着奥林匹克文化,同时也传播着全新的运动型健康社区的生活方式。其运用直接投资、参股以及品牌合作、管理服务等方式实现奥林匹克花园连锁开发经营,堪称中国房地产连锁经营的第一品牌。而在2008年之后,中体奥林匹克花园管理集团能否更上层楼,引人关注。
    SOHO中国
    潘石屹、张欣的“土”、“洋”结合,造就了中国民营企业最大的IPO以及亚洲最大的商业地产企业IPO。SOHO中国可能是中国最个性张扬和时尚的地产公司,为北京白领阶层打造独特的生活空间和时尚的生活方式,它甚至创造出一个独特的“SOHO人群”,成为潘石屹和SOHO中国的忠实拥趸。可以预见,在资本市场强大支撑下,SOHO将更多、更频繁地出现在北京街头。或许,没有SOHO,中国房地产将失去一抹光鲜的颜色。
    东渡国际集团
    成立于1989年的东渡国际集团,目前已在上海、南京、苏州、成都等城市及香港、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拥有十余家全资子公司,并与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传媒集团之一——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共同组建以房地产开发、传媒投资为主的上海东渡解放投资有限公司。这家有近20年历史的地产企业却厚积薄发、推陈出新,打出“青年置业”的口号,以实现青年人在不同阶段对未来空间的美好需求。这种市场细分的开发理念,不但为东渡国际找到了“蓝海”,同时也为都市年青人解决了购房难题,起到来一个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
    合生创展
    合生创展是每一家中国房地产企业都需要认真对待的对手。它1992年进军房地产业,1998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纵横广州、北京、天津、上海,涉足住宅地产、商业地产、酒店地产、旅游度假产业和物业管理产业等几乎所有房地产产业链。偏重于欧陆建筑的风格,令合生品牌在急迫于提升居住升级的中国城市人群中备受追捧。
    华润置地
    作为香港华润集团的地产生力军,华润置地在中国内地纵横13个年头,已经发展成为总资产超过170亿人民币、净资产超过80亿人民币,累计开发面积近500万平方米的综合型地产企业,已进入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武汉、合肥、杭州、无锡、大连、宁波、长沙、苏州、重庆、沈阳十四个城市。2007年,华润置地整合其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业务。相信在华润集团的强大支撑下,华润置地的下一步尤为令人期待。
    远洋地产
    远洋地产成立于1993年,以北京为基地,将业务扩展至珠三角及环渤海湾地区,主要开发中高端住宅、高级写字楼、零售物业、酒店式公寓及酒店,其远洋系列品牌更是蜚声京城。2007年9月28日,远洋地产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市场成功挂牌,创下了全球地产企业募资额第三、中国第二的排名。
    金地集团
    金地集团初创于1988年,1993年开始正式经营房地产。2001年4月,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已经建立以上海、深圳、北京为中心的华东、华南、华北的区域扩张战略格局,并已成功进入武汉市场。金地坚持以产品为核心,开发了金地海景花园、金地格林小镇、格林世界等中国著名楼盘品牌。
    卓越置业
    卓越集团自92年开始分别在深圳、北京、上海、海南等地参与投资房地产项目。2004年,卓越集团正式启动集团化品牌战略,提出“生活美学”的品牌核心主张,确立了“立足深圳、布局中国、努力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发展的品牌企业”的宏大规划,目前集团已经成立了武汉、长沙、重庆、青岛、广州、东莞等分公司,土地储备超过800万平方米。
    茂华控股集团
    茂华集团前身系北京广华轩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7年,主营房地产投资、开发、经营领域,兼营房地产经纪、装饰装修、建筑弱电工程、物业管理、商贸等服务。秉承“区域定制,专业筑屋”的开发理念以及价值驱动型开发模式。目前所开发项目以北京地区为主,同时已辐射到长沙、淮安,力求成为富有竞争力的跨区域地产企业。
    保利地产
    作为中国保利集团房地产业务的运作平台,保利地产形成了广州、北京、上海、武汉、重庆、沈阳等十余个城市的全国战略布局,拥有44家控股公司。2006年7月3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在股权分置改革后,重启IPO市场的首批上市的第一家房地产企业。自2007年1月起,公司入选“上证50”、“上证180”、“沪深300”和“中证100”指数样本股。截至2007年8月,保利地产总资产已达300亿元,总市值已超一千亿元。
    绿地集团
    绿地集团进入房地产业已达16年之久,开发规模在上海房地产业内排名首位,雄踞龙头。截至目前,绿地集团已成功布局包括10个中西部省份在内的16省、近30个城市,投资建设80多个项目,并成为目前在中西部地区投资开发项目最多的国内房企。绿地现阶段旨在为二三线城市的新城区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示范效应,优化其产业结构,提升城市能级。接下来,绿地战略的着眼点还将放在实现完备稳健的产业体系,大力推进金融和能源产业,尤其把金融产业板块作为未来重要的战略性投资方向之一,这一板块将逐步成长为绿地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
    海尔地产
    海尔名气很大,海尔地产却令人陌生。这家成立5年的地产企业并不甘心躲在名牌背后,2007年,张瑞敏盛邀地产闻人卢铿加盟,海尔地产一个庞大的发展计划浮出水面。海尔地产将与家电、金融、家居、智能乃至物流、工业园、旅游地产等海尔集团内部几乎所有的产业和资源能够建立联系,并形成市场和功能的互补关系,同时将发展“海尔新型工业园的开发模式”。一个扎根青岛、立足山东,优先在东部沿海发展,逐步向中西部推进的地产宏图,在中国最有名的品牌下,散发出咄咄逼人的光影。
    栖霞建设
    核准制下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首家上市企业、长三角地区房企中唯一的中房协副会长单位、全国房地产企业中唯一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企业、国内首家CIOB企业(英国皇家特许建造企业)——这些“第一”足以表明栖霞建设这家位于南京的地产企业在中国房地产业的地位。 “专业化、产业化、区域化”的主业拓展模式,令栖霞建设成为江苏最大的房地产企业,总开发规模达到建筑面积达500多万平方米。2007年6月,栖霞建设申报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通过了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专家组论证,更表明其产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
    富力地产
    2005年7月14日,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为首家被纳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内地房地产企业,亦成为当年中国市值最高的房地产企业。富力这家在广东起家的房地产企业,却在北方越做越强,在广州大本营及北京根植多年后,正全线布阵天津、西安等北方城市。2008年,富力销售收入有望突破200亿元大关,继续成为中国地产的领军者之一。而其创始人李思廉、张力精诚合作、共同创业的故事在中国地产业已成佳话。
    福星惠誉
    搭上“中部崛起”的国家战略的快车,福星惠誉房地产有限公司迅速成长为武汉最具实力的企业之一。坚持以旧城改造为基点的开发思路,福星惠誉在武汉核心区开发了惠誉花园、福星城市花园、金色华府、汉口春天和水岸星城等项目,总建筑面积已达200多万平米,显示了这家企业的理性、睿智和责任。福星惠誉在根植湖北的同时,以收购、兼并、重组为切入点,现已成功进入北京、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则代表了一个中部地产企业布局全国的地产雄心。
    碧桂园
    2007年4月,碧桂园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创始人杨国强女儿杨慧妍一举成为中国首富,这家低调的地产企业顿时被聚焦于国人面前。而回到专业和理性,我们发现,在“首富”字眼背后的,却是在中小城市每年100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规模开发、低成本快速开发、平价快速销售的独特的企业发展战略。而杨国强的慈善行为也表现出同样的“大规模”:捐赠清华北大共6000万,设立"国华杰出学者奖";向国务院扶贫办“雨露计划”于国家“十一五”期间每年捐资2500万元,每年免费培训1万名退伍军人;捐资2.6亿元创办了全免费的国华纪念中学……
    融创中国
    融创中国始终专注于综合房地产开发,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做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产品。目前,融创除领军天津高端市场外,在北京、重庆、无锡、苏州等地也成功布局,形成跨地域经营的格局。其所开发的天津海逸长洲、重庆奥林匹克花园等项目曾荣获中国景观环境示范住宅、亚洲魅力楼盘、亚洲地域文化及人文景观创作奖、全球住区最佳规划范例、国际花园社区等数十项殊荣。2007年,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不但被列入“中国最值得尊敬的房地产品牌企业”,更凭借其开发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就,跻身“中国房地产专业领先品牌TOP10”,不断验证了该品牌的综合实力。
    鑫苑(中国)置业
    首家在美国纽交所主板上市的中国房地产公司——这使鑫苑(中国)置业有限公司成为2007年中国地产最大的黑马。自河南起步,落子苏州、山东、安徽等地,及至美国纽约上市,鑫苑置业划出了中国地产界一道优美的曲线。10年时间,鑫苑置业创造出销售合同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86%的奇迹。我们相信,在国际资本的助力下,鑫苑置业低成本、差异化、立足二线城市的战略将再度表现出令人惊讶的竞争力。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3-1681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