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金系券商(中民投59家股东列表)
内容导航:
Q1:涌金系和德隆系的关系?
目前流传的一个版本,魏东离奇死亡,与在九芝堂重组中国资流失有关,对于此说法,目前暂未得到权威证实。有消息称,魏东此前在接受有关部门的调查,但具体原因还不明朗。
在“德隆系”、“鸿仪系”、“朝华系”等轰然倒下后,“涌金系”似乎成了中国股市老一代“系类家族企业”的最后代表。但这一切在4月29日再生变数。当天,近年来在资本市场低调运作的“涌金系”掌门人、国金证券实际控制人魏东意外身亡。
4月29日早晨,毫无征兆地,曾经叱诧中国资本市场而硕果仅存的资本湘军——涌金系掌门人魏东在北京从17楼上一跃而下,即时身亡,时年41岁。此消息来源于证券业一位资深人士,但记者暂未得到魏东同事及家属方的证实。
截止发稿时,又有消息称魏东是因身体原因突然病故。可能此种说法会让一些不甚了解内情的人士扼腕。
据国金证券知情人士透露,在魏东出事前几日,有关部门曾经约谈了魏东,回来之后魏东便情绪低落,很少讲话。
随后记者从 银河证券、兴业证券、上海 申银万国、联合证券、 国信证券等券商消息人士处证实,有关部门已经对涌金系展开调查,目前已发现的主要问题集中于两个方面:在九芝堂重组、收购国金证券过程中涉嫌国有资产流失。30日下午,国金证券董秘办、证券事务部两部电话一直处于忙线中和无人接听的状态,券商消息人士方面的看法没有得到国金证券官方证实。
“涌金系”麾下的两家上市公司国金证券和九芝堂停牌。九芝堂董事长余克建告诉本报记者,九芝堂停牌跟魏东没有关系。并且他说,觉得魏东“自杀”不可思议,因为他的各项事业都欣欣向荣。九芝堂董事会秘书蔡光云表示,正在落实公告内容,将通过正常流程公布比如网络,因为已经休市了。
得知魏东意外身亡的消息,证券界人士均感觉难以相信,因为魏东平时给人的感觉是:“聪明”、“极具亲和力”、“人脉极广”、“年轻有为,前途无量”没有一丝悲观厌世的情绪。北京一位和魏东平日素有接触的规范类券商投行部老总告诉记者:“魏东家境不错,身上的光环太多,经历的挫折甚少,选择了这条路,实在令人痛惜。”
魏东发家
他告诉记者,“魏东出生于1967年,1986年考入中央财经金融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本科,1990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一家金融机构工作,之后又攻读了研究生。1994年,时年27岁的魏东在北京成立了北京涌金财经顾问公司。在魏东创业初期,深受其父影响。”
中央财经大学老师向记者证实,魏东父亲魏振雄原是中央财大知名的会计学教授,同时还是财政部高级会计师评委会委员。而魏东曾任财政部科员、中经开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主管等经历,也被外界视为依靠父亲关系的一个证明。
“依靠父亲起家这一说法,在魏东生前,最令其反感。”前述国金证券人士告诉记者。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涌金系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其父魏振雄、其弟魏锋均立下汗马功劳。
虽然贵为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人物,但是魏东、魏锋行事均十分低调,“没有接受过媒体采访”,前述投行老总称:“兄弟俩给外界的感觉是十分齐心,魏东善于任用人才,而且在人脉关系上左右逢源,弟弟魏锋擅长公司战略方面的工作。”
1994年,时年27岁的魏东在北京成立了北京涌金财经顾问公司。1995年,魏东创建上海涌金实业有限公司,1999年又以1.8亿元注册湖南涌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虽然是“外来的和尚”,但湖南涌金成立后迅速发展了不少湖南客户,帮他们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设计。其中成为飞龙实业(现为金荔科技600762)和酒鬼酒上市时的十大股东。湖南涌金更是后来成为了“涌金系”的核心投资平台。
凭借对政策的敏感和把握,早期的涌金系主要从事转配股、法人股受让、配售新股等一些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特定阶段的股权交易,在这个阶段,对于法人股能不能转让的讨论还如火如荼,“涌金系”就大胆介入,一方面“涌金系”积累了股权投资经验,令一方面为“涌金系”日后发展壮大积累了资本。而“涌金系”大胆、果敢的名声也在此时蜚声中国资本市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巴曙松在《涌金系上岸》一文中指出,2002年是“涌金系”重要的分水岭。在此之前,涌金系主要是抓住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政策机会,根据政策热点转战各个投资市场,以“盲点套利”模式(利用市场的定价错误或者制度障碍来获得收益)获取相对低风险下的高收益。之后,涌金系开始进入实业领域,控股九芝堂,成为 千金药业的第二大股东等。随着其控股的 成都建投成为A股市场第一高价金融股、以风险投资方式投资的 青岛软控、北青传媒成功上市,再加上其他与九芝堂、千金药业、云南信托等资产相关联的上市公司、金融类企业、参股的一些未上市高科技企业。“涌金系”初具雏形。
Q2:求选取一个公司的股票做证券分析,2000字
康力电梯率先冲刺100亿产值抢做内资龙头未来电梯行业10%增长+集中度提高,选内资龙头企业意义重大。商品房建设放缓,多因素刺激下未来3-5年行业增速将保持10%。从国外经验来看,未来国内电梯行业集中度提高,5-8家企业占80%市场份额,选内资龙头企业意义重大。房地产调控下房地产企业低毛利时代,成本压缩,内资品牌份额要上升主要依靠性价比优势。
康力率先冲刺100亿元产值抢做内资龙头。康力为代表的10家民族品牌增速远超行业增速。公司未来3-5年净利润30%增速可期。规划2016年产值100亿元,公司将率先冲刺100亿产值做内资龙头企业。
定位抢占外资份额,大客户开发+生产基地建设+研发三措施并进。
康力市占率2-3%,公司定位是与外资品牌竞争。订单驱动型公司13年有3个主要方向:(1)加强营销网络及大客户开发力度。成功牵手一线地产商中海、远洋和荣盛等,二线品牌向一线升级。营销网络建设也为铺开后续维保。(2)吴江(15000台产能)、成都(一期4000台产能)、中山(转型整机厂辐射华南地区)三大基地建设。(3)加强研发。此外,公司是目前唯一中标国内地铁全线自动扶梯项目的内资品牌,示范性效应显著,抢先打开国内公交型重载扶梯市常
维持“买入”评级。调整预测公司2013、2014和2015年EPS 为0.60、0.75和0.92元,对应动态PE22、17和14倍,我们给予2013年25倍PE,对应目标价15元,维持“买入”评级。
Q3:中国券商共分几个派系
南方系,北方系。
Q4:证券公司
你可以写二战时期德国的神秘武器(飞碟)
1940年末,纳粹德国成立了一个名为“爆破手研究室-13”的秘密机构,其任务是专门研究、制造秘密飞行器。该秘密机构收罗了第三帝国最杰出、最优秀的专家、工程师和试飞员等顶尖人才,在德国军方协助下,终于制造出了一种最先进的碟形飞行器——“别隆采圆盘”……
1943年9月,美国第八空军集团军以空前规模的700架重型轰炸机,去轰炸德国施瓦因福特的欧洲最大的轴承厂,为轰炸机群护航的是英、美的1300架战斗机。战斗空前残酷,盟军被击落轰炸机60架,被击落战斗机111架,德军损失飞机300架,令人惊异的是,在这场规模空前的大轰炸中,当盟军的轰炸机群飞到德国的轴承厂上空时,竟突然出现了一对闪光的大型圆盘飞行物。面对双方上千架飞机的猛烈炮火,他们却丝毫没有受到损害。在当时分秒必争的生死拼杀中,容不得飞行员再去判断这些圆盘是什么。但当他们返回基地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上向指挥部报告此次神秘事件。指挥部当即要求侦察部门对此详细调查,然而侦察部门送来的报告令人惊异,圆盘飞行物既不是德国的飞机,也不是其他国家的飞机。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于是,英国侦察部门的报告中首次使用了“UFO”(英语不明飞行物的缩写),从此,UFO或飞碟的大名日益为世人所熟知。英、美两国各自立即成立了秘密的调查小组。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纳粹德国很早就开始了对UFO的研究,并从飞碟中受到启发,并试图仿造。早在1940年末,德国就成立了一个名为“爆破手研究室—13”的秘密机构,其任务是专门研究、制造秘密飞行器。其活动代号为“乌兰努斯行动”。1940年,德国工程师施里维尔和哈贝莫尔制造出第一个飞碟式飞行器—1号模型。后来他们通过对1号模型改进,造出了代号为“垂直飞机”的2号模型。其飞行速度可达到每小时1200公里,并能像现代直升飞机那样作空中停留和水平飞行。不过1号模型和2号模型都停留在实验性的尝试阶段,并未批量生产。
后来,“爆破手研究室—13”在纳粹领导人亲自支持下,收罗了第三帝国最杰出、最优秀的空气动力学专家、工程师和试飞员等顶尖人才,在德国军方协助下,终于制造出一种非常先进的碟形飞行器——“别隆采圆盘”。
“别隆采圆盘”采用了奥地利发明家维克托·舒柏格研制的“无烟无焰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爆炸”,运转时只需要水和空气。在飞行器的周围共装置了12台这种发动机。它喷出的气流不仅给飞行器提供了巨大的反作用力,而且用来冷却发动机。由于发动机不断大量地吸入空气,因此在飞行器上空造成了真空区,从而为飞行器提供了巨大的升力。
1945年2月初,苏联空军对德国的攻势日益猛烈,盟军部队在各个战场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德国逼近。2月17日,德国东、西两线的战局节节败退,一发不可收拾,气急败坏的希特勒似乎已经预感到帝国败局已定,决定大开杀戒。他打算宣布废除《日内瓦公约》,3月中旬,希特勒决定实施不顾德国人民死活的“焦土”政策,3月19日,丧心病狂的希特勒下达了毁灭一切的总命令,但由于苏、美、英军队的迅速推进才使得德国人民避免了这场灾难。
与此同时尽管德国空军也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但是他们还在做着最后垂死的挣扎。并妄图利用新式武器来挽救第三帝国的灭亡。德国秘密机构“爆破手研究室—13”制造的“别隆采圆盘”更是在争分夺秒做最后的冲刺。2月19日,这架耗资数百万的飞行器终于进行了它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试飞。令人震惊的是,在短短的3分钟之内,它升到了15000米的高空,平飞速度高达2200公里/小时。同时它还可以悬停在空中。无需转弯就可以任意向前或向后飞行。
伴随着第三帝国灭亡的丧钟,这架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飞行器在战争即将结束时,德军有关部门按照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的命令把“别隆采圆盘”炸毁了。尽管苏联红军在攻克柏林后很快控制了位于布雷斯劳市(今弗罗茨瓦夫)的制造“别隆采圆盘”的工厂,但等红军赶到那里时却什么也没有得到。施里维尔和舒柏格逃脱后投向美国。1958年8月,舒柏格在给友人的信中写到:“1945年2月试飞的飞行器模型是在同被关押在茅特豪森集中营中的一位最杰出的爆炸专家和工程师们的合作下制成的。以后,他们又被送回到集中营,战后无人生还。后来我听说一些国家在加紧发展圆盘式飞行器。尽管过去了许多年以及在投降后的德国获得了不少文件资料,但主要研制国家还是不可能制造出像我们那样的飞行器。”据战后调查,确实如舒柏格所说,当初制造飞行器模型的那些专家、学者、工程师们在制造飞行器后又被关押回集中营里,战后无人生还。冷战期间,美国人曾经许诺给舒柏格300万美金,为的是要他说出“别隆采圆盘”和“无烟无焰发动机”的秘密,但遭到他正义的拒绝。
舒伯格去世之后,纳粹飞碟“别隆采圆盘”的秘密已无人知晓。但当美、苏公布这一消息之后,人们还是感到震惊并引起了深深的思索:从“别隆采圆盘”在试飞中表现出的水平来看,不仅远远超出了当时其他各国的所有飞行器,而且在某些方面比当代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航空技术还要先进。有人不禁要问:在半个世纪之前,纳粹德国是怎样研制出具有这样的科学技术水平的飞行器呢?
前不久,曾参与飞碟秘密研制的德国米尔海姆的航空工程师格尔曼·克拉斯披露了纳粹德国早在40年代秘密进行飞碟研制计划的最详实情况。他确认,他手中曾保存过飞碟实验样机的图纸。他发明的这种飞碟获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这种飞碟的直径为2.4米。它赖以飞行的是一台小型大功率发动机,是由留弗特瓦费工程师研制成功的。但是,第一台飞碟样机试飞时由于失控飞到车间的顶棚撞毁了,而且技术人员也没能使飞碟的速度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其他类似的飞碟样机也曾试飞过。
1957年7月27日,美国一家报纸发表一篇题为“希特勒曾研制过飞碟”的文章。文章披露,一个叫弗·绍贝格尔的奥地利人发明了一种新型“爆炸”能源,这种能源只需使用空气和水就能制造出光能、热能和动能。1945年2月19日,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附近进行了无人驾驶飞碟的首次试飞实验。试飞的飞碟仅用3分钟的时间就飞到了1500米高度。其水平飞行速度达2200千米/小时。这架试飞的飞碟既能悬停在半空中,又能向前或向后飞行。它的直径为50米。
然而,这种飞碟及其研制者的未来和命运如何呢
“飞轮-1”型飞碟
这种原始型飞碟的设计者是什利维尔和哈贝尔默利。1941年2月试飞,是当时时间上第一个垂直起降飞行器。它的外形结果跟今天发现的某些外星人驾驶的飞碟十分相似,是由一个固定不动的中心驾驶舱室旋转的宽面圆环构成的,采用德国制造的标准喷气发动机。这种飞碟虽已研制成功,但它却给设计者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由于不平衡度较大从而引起强烈振动,特别是高速飞行时。设计师曾试图加大外轮圈的重量,但设计方案最终还是没能达到完美的程度。
“垂直起降-2”型飞碟
这种飞碟是在“飞轮-1”型基础上的改型,飞碟的外形尺寸有所加大,发动机马力也有所增大,采用类似飞机上保持平稳的舵盘操纵机械,速度约为1200千米/小时。这种飞碟同前一种一样,仍停留在实验室水平上,就在德国飞碟研究史上出现重大飞跃的关键时刻,由于纳粹德国的覆灭,这项飞碟研制事业宣告破产。尤·斯特罗加诺夫认为,由于同第13飞行探测器设计局卓有成效的合作,从而使从事这项飞碟研制事业的设计思想获得新生,受到鼓舞,进而使对飞碟的研制工作能继续下去,这不仅为以后的战时需要留下了飞行器,而且还为后人制造现代飞行器奠定了基础。
“柏罗湟女战神-3”型飞碟
这是研制的最后一种型号的飞碟,它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直径38米,另一种直径68米。它们都采用奥地利设计师弗·绍贝格尔发明的无烟无火焰爆炸式“绍贝格尔”型发动机驱 动,这种新能源发动机只需用水和空气作燃料。发动机本身具有反磁力性能,它借助反磁力漂浮升腾法使飞碟飞行和悬空。这种飞碟上装有12台喷气发动机,发动机全部采用“爆炸式”冷却法进行冷却。发动机*吸入惊人的大量空气使其周围空间形成真空,飞碟便能在这一真空区内不费吹灰之力地任意运动。飞碟驾驶舱的内外性状是根据飞碟的机动性能和飞行速度而改变的。
1945年2月19日,“柏罗湟女战神”型飞碟完成了它的首次也是最后一次实验性试飞。无疑,,现存的几种类型的飞碟已被毁掉,当时研制飞碟的布列斯拉工厂落入苏军手中,研制飞碟的全体工程技术人员下落不明,飞碟的发明者什利维尔、米赫和绍贝格尔为躲避苏军的俘获而逃往美国。飞碟新能源发动机的发明者绍贝格尔1958年在给他的朋友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柏罗湟女战神’型飞碟是同几个一级爆炸工程师合作共同研制的,后来他们都被关进了集中营,这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死亡。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判断,飞碟的主体样机是按照希特勒的命令毁掉的,因为一些主要负责专家是在二战结束前夕在一所工厂里毁掉这些属于核心机密的尖端飞行器的。”
鲁道夫·卢萨尔在他写的一部书中援引了这一一段摘录:“美国人想用重金向绍贝格尔买下研制飞碟的秘密技术,加拿大也是如此,但被绍贝格尔拒绝了,他要求先签订一个国际协议,而施特曼认为,无论跟谁签合同,美国人都能得到他们想得到的一切。”用施特曼的话说,绍贝格尔已变成一个空壳,他已把有关研制飞碟的核心秘密全部捐献给了美国人。不久,绍贝格尔回到家乡奥地利的林茨。他同弟弟曾一起生活过,这位天才的奥地利发明家就这样度过了他最后的余生,于1958年9月25日逝世,享年74岁。
飞碟其实是人类制造的飞行器!这种最为平常的解释却最让人惊诧。近年来披露的资料显示,早在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就已经在秘密研制碟形飞行器,并且已经制作出能够飞行的样机。但随着战争的进程,这种"旷古绝今"的狂想未来得及公开便因纳粹的覆灭而消失,留给后人一团谜雾。
盟军最早察觉到德军的飞碟研究计划是在二战末期的空战中,当时盟军的飞行员多次发现在德军飞机编队一侧远处,有种形状奇特的飞机,那东西呈圆状的碟形,没有机翼,但速度很快,飞行性能优异,能够灵敏地转向和爬升俯冲,部分飞行员甚至宣称自己看到了不明飞行物上带有铁十字符号——它们是第三帝国的标志,尽管盟军司令部接到不少目击报告,却从未有过这种神秘飞行器对盟军发起攻击的报告,它们只是急速掠过,或静静的悬停。
对于纳粹德国的绝密研究,盟军早有耳闻,他们曾派出情报人员跟随部队深入敌境,专门搜罗所有关于德军秘密武器的科研情报,结果发现德国人在战争中表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创造力。在看到V-2火箭、超级战车、远程火炮、喷气式战机的资料后,盟军一位高级将领说到,"对纳粹德国科研机构的占领揭示出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在许多研究领域已经远远落后于他们……"
在德军遗留的诸多技术资料中,盟军发现了一架形状奇特的飞机照片,这是一架机翼呈圆形的螺旋桨飞机,不同于德军以往的任何飞机。在一座废弃的仓库中,盟军找到了它的残骸——它已经被溃败的德军破坏了,这显然是一种用来试验圆形飞行器的操纵性和空气动力学特征的验证机。
圆形飞行器有许多优势,首先是它质心规则,特别适用于垂直起降技术,其次它在雷达波的照射下具有一定的隐身效应。如果能够解决动力和操纵方面的难题,那么这种形状的飞行器将具有极其灵活的机动性,在加装武器后将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空战利器。
纳粹德国对碟形飞行器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当时有些狂热的纳粹分子试图找到一种强大的能源,用以制造时间机器来和远古的神灵交流。毫无疑问,这些尝试全属徒劳,但却产生了一项副产品——悬浮动力系统。此后的许多年中,纳粹德国一直都对这种飞行器进行大量的研究,有人认为他们已经在飞碟的动力系统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52年,一位前德国空军上尉、航空专家斯彻里沃宣称自己曾在布拉格附近为一个碟形飞行器绘制过蓝图,该蓝图的试验模型于1944年完成,可望于1945年试飞,但苏军的迅速挺进使这一切成了泡影。第三帝国崩溃前夕,设计蓝图等资料散失,这架设计时速2600千米的神话般的飞行器也就从此无从查考。在斯彻里沃去世后,在他的遗物中,人们果然发现了关于飞碟的设计草图!这又给这种飞行器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纳粹的飞碟似乎胎死腹中,但也有人声称曾亲眼目睹了这架奇异飞行器的试飞。据说该机性能奇佳,3分钟内便爬升约9000米,速度达每小时数百千米。这位目击者名叫乔治·克雷恩,他的陈述中有些东西耐人寻味:他说有些研究工作被安排在佩内明德基地,那正是纳粹研究飞弹等绝密武器的顶尖航空科研机构,此外,他还证实飞碟通过采用自旋方式获得了良好的稳定性。还有,他说飞碟试飞是在哈尔茨山脉地区,而这正是多位飞碟目击者所报告的目击地点!
显然纳粹德国曾竭尽全力想毁掉所有关于碟形飞行器的模型和资料,但盟军还是缴获一些这种神秘飞行器的设计蓝图和草稿,通过这些资料,盟国确信早在1934年纳粹德国就制造出了第一款碟形飞行器RFC-1,当年年底,推进系统经过改进的RFC-2也已推出,其能源为空气和水,但具体的技术细节始终无人知晓。1938年,党卫军介入了"飞碟"研究,并开始将喷气发动机引入,为了检验碟形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德国人制造了螺旋桨动力的圆形飞行器,并积累了大量研究测量数据。
根据某些秘密记录,1939年纳粹德国建成直径达近20米的HANNEBU-1,并于当年9月首飞,1940年底,该机开始用于侦察;目击HANNEBU-2的报告接踵而至,据说它的直径到36米,机高9至11米!42年起,德国人开始尝试为这种飞行器加装武器,但这项工作阻碍重重——高速自旋的飞行器给武器系统的控制带来巨大的困难。最后,在1943年初,HANNEBU-3才基本具备了可靠性和战斗力。也许这一点正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盟军飞行员看到的飞碟都是空战中彻头彻尾的旁观者。
后来的"巴隆采圆盘"是飞碟研究的重要成果,这架由3位德国顶尖的航空动力专家研制的飞碟已经具备了作为武器使用的基本条件。根据美国情报部门提供的线索,在二战结束时,希特勒至少已经拥有了两架可以使用的HANNEBU飞碟。这种可怕的飞行器时速可超过1900千米,能够90°垂直转向并垂直起飞,而纳粹德国甚至正在考虑为这种高速武器安装对付装甲部队的激光武器……盟军甚至从德国仓库中发现了从未见过的制服徽章,有人怀疑这可能就是为即将建立的飞碟部队所准备的!
虽然德国人的研究卓有成效,但此时纳粹德国已经行将就木。考虑到纳粹灭亡前曾将部分绝密的研究设备和资料转移出去——例如部分未提炼的铀燃料曾秘密运往日本,帮助日本尽快完成原子弹,运送铀燃料的潜艇后来被美军俘获。那么,关于碟形飞行器的技术资料是否可能也被转移了呢?1945年德国战败后,盟军在受降德国海军时,发现有30艘潜艇莫名其妙的失踪了——既未投降,也未战沉,直到几个月后,它们才出现在波罗的海沿岸,检查发现,这些潜艇都被加装了特殊的通气管装置,能够让潜艇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这样潜艇的水下航行时间就可以延长到数星期之久。这些潜艇是否在秘密运送某些绝密的研究成果,如果是,它们又去了哪里?这些让美国人大伤脑筋。
有些大胆的猜测者认为纳粹在北极建立了秘密的飞碟研究基地,这种论调并非空穴来风。早在1938年,纳粹就组织过南极考察队,他们还宣称南极为第三帝国的领土。考察中,他们详尽记录了北极大陆的地理和水文等资料,谁又能保证此举没有不可告人的军事目的?
为了证实这个"猜想",1947年,美军调动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对北极大陆展开了一次名为"跳高行动"的军事"演习",这次行动中,一艘航空母舰在一艘战列舰和数艘驱逐舰、补给舰的伴随下载运着4000名陆战队员在南极登陆,后来终因北极恶劣的气候,本次军事行动草草收场。这次演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究竟美国人是不是在寻找南极的纳粹基地?美国人对此一直讳莫如深。
纳粹留下的碟形飞行器的零星资料为美国提供了不少借鉴,二战结束后,美国人陆续制造出了多种碟形飞行器,比较著名的有V-173螺旋桨动力飞行器,其外形简直和纳粹德国的那架如出一辙;另外还有采用涡扇发动机作为动力的AVROCAR,据说前德国的某些专家参与了设计,但样机试飞表明其只能低空地效飞行,速度不高且稳定性差,军方对此种飞行器的热情随之骤减。
Q5:华安保险董事长李光荣为何被捕?
4月26日晚,A股上市公司精达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李光荣因涉嫌行贿罪,被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执行逮捕。
资料显示,李光荣除了担任特华投资控股董事长、华安保险以及华安资管董事长之外,还任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董事、中国保险学会副会长、北京创业投资协会副理事长、湖南慈善总会副会长等,同时还受聘担任多家地方政府顾问和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李氏被批捕,不仅意味着保险业继原富德生命实际控制人张峻、原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原人保集团总裁王银成、原安邦保险集团董事长吴小晖后又多了一位“落马”的保险大佬,对于业绩本就不佳的华安保险来说,也是致命一击。
从2017年年报可见,华安保险净利润从2015年的7.63亿元锐减至2017年的0.42亿元,两年缩水幅度高达94.52%。
虽然同为资本大鳄,但因长时间隐于帷幕之后,以至于在4月26日精达股份发布公告称李光荣已被法院批捕后,市场并没有太大反应。相对于安邦事件发生时的“风起云涌”,这一次显得过于平静。
然而还有一句俗语——静水流深,平静、低调,并不能掩饰李光荣在市场上的叱咤风云。相关资料显示,李不仅与德隆系掌门人唐万新的关系非同一般,所掌控的特华系还曾被相关人士认为与德隆系有关,并曾一度被认为根本就是德隆系分支。
公开资料显示,特华投资控股是一家以金融投资、财务顾问、投资管理等投资银行业务为核心,以企业并购、金融研究服务和创业投资为特色的投资控股公司,下设投资银行总部、投资管理总部、中国博士后特华科研工作站和北京特华财经研究所等部门及机构。1998年,李光荣在广州创立了该公司,之后又将总部迁至北京金融街。
2002年,特华投资控股成为华安保险的第一大股东按照当时的监管规定,收购国内保险公司10%以上的股份都需要监管特批。为此,李光荣联合6家关联企业组团收购华安保险,而特华控股也将其收购比例成功控制在了10%以内。不过,最终他仍顺利地以2.9亿元的价格,从华侨城集团、深圳机场集团、三九集团等数家公司手中收购了华安保险70%股份。自此,华安保险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控股财险公司,而李也自然而然成为华安保险的实际控制人。
入主华安保险后,李光荣的一系列动作更加让人笃定了他与德隆系的亲密关系。湖南湘晖资产经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湖南湘晖”)不仅成为华安保险的股东(湖南湘晖持有华安保险12.14%的股权),在特华投资控股入股精达股份时也不忘捎带上后者。
李光荣确实很神秘,但是他在资本市场的手腕却相当老辣,成功规避监管入主华安保险当然只是其中一例,事实上他也是国内最早发掘非寿险投资型产品新玩法的“有识之士”。
早在2004年,李光荣即勇于“试水”,率领华安保险销售非寿险投资型产品。2007年,为了追求股市红利,李大刀阔斧,更不惜压缩常规业务,从而全面转向理财型业务。不可否认,借助资本市场的火爆行情,进而激进地销售投资型产品,确实让华安保险获得了超额收益。据当时媒体报道,从2004年7月到2007年,该公司累计销售理财型产品达到218亿元,而2008年全年更是高达130.5亿元。据悉,仅2006年华安保险投资型业务所产生的投资收益,就平衡掉了该公司之前在车险经营上的全部亏损,甚至出现8000万元账面溢利。而在2007年全年华安保险综合收益率更是达到惊人的32.5%。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国内资本市场大幅下挫,华安保险也迎来因大肆销售投资型产品所带来的现金流压力,不得不从2009年开始回归常规业务。自此,华安保险也步入“不温不火”状态,风光不再。
但是对于李光荣来说,这一切或许都不甚重要。因为,作为特华系的掌门人,李光荣在保险业的布局不单单是一家财产险公司。2013年8月,特华投资控股与华安保险联合设立了华安财保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拿下一张宝贵的保险资管牌照,注册资本金2亿元。
工商资料同步显示,李光荣在担任华安保险董事长期间,在2014年8月至2017年9月间还担任海航系(华安保险的第二大股东)渤海信托的董事长。值得注意的是,在股权关系上,仅从公开资料丝毫看不出特华投资、华安保险和渤海信托存有任何关联。2017年9月,就在海航旗下渤海金控收购广州泽达股份愿望夭折的同时,李辞去了渤海信托董事长一职。
所谓能者多劳,李光荣不仅担任特华投资控股董事长以及华安保险和华安资管董事长,2014年还曾与参与发起成立注册资本高达500亿元的中国民生投资股份公司(下称“中民投”)。相关资料显示,李光荣曾以中民投执行董事、董事会咨询委员会主席的身份阐述中民投“由保险切入打造金控集团”的战略。目前,特华投资仍持有中民投2%的股份。不过,中民投官网上已搜索不到与李光荣有关的信息。
Q6:中金公司的待遇为什么能如此高,年收入可达160万?
中金做分析员是年薪20-30万,年终奖金根据证券市场行情每年有所波动,但分析员的年终奖金不可能是120万甚至上千万。可能是10万,或者20万。
Q7:中金公司为什么都买垃圾股?
特殊需要,公募基金被套死在各种各样的垃圾股,需要证金公司做个样子哄抬下,让机构能够顺利出逃。我的个人主观臆测,不是什么数据分析,仅作参考。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3-178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