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学习选股

股市中看情绪的指标有那些(通达信情绪量化指标)

股市中看情绪的指标有那些(通达信情绪量化指标)

内容导航:
  • 股市,情绪指标什么意思
  • 从哪些方面测试股市情绪
  • 看到股票的书 请问 何为市场共振情绪指标,谢谢
  • 一只股票主要看哪几种指标?
  • 市场情绪如何辨别大盘趋势
  • 有没有人做过量化情绪或者量化性格的研究?
  • 通达信显示最近涨停板数量的指标,如下图
  • Q1:股市,情绪指标什么意思

    情绪指标BRAR由两部分组成,即由 BR线与 AR线共同组成,其中 BR线是对“市场情绪”的全面反应,而 AR线则包含有一种“潜在的能量”,这种“潜在的能量”是通过股价在开盘价之后的表现来体现的,这是因为当股价开盘价产生后,从开盘价向上推升至当天最高价之间,每超越一个价位都会损耗一份能量。当 AR值升高到一定限度时,代表能量已经耗尽,缺乏股价的推动力,股价此时就容易反转下跌。相反,股价开盘后并未向上冲高,自然就减少能量的损耗,相对地保存了许多能量。
    对于BRAR指标的实际应用,应注意以下的使用总则:第一,BRAR指标是以100为中心的。当 BR处于100附近时,表明市场的情绪完全处于一种非常均衡的状态。第二,当BRAR开始波动时,会上升至200-300-400,同时也会下降到80-60-40,这表明BRAR带动股价的运行是从100附近开始上升或下降的。第三,当BRAR上升时,股价一般会上升一段时间,当BRAR下降时,股价一般会下降一段时间。第四,BRAR的转折点表明股价的多空转换方向,因此,BRAR的转折点是研判股价短中长的各级方向。第五, BR线一般情况下都在 AR线之上运行,且比 AR线的速度要快。而 AR线则对股价的两端有审视作用。
    BRAR 人气意愿指标
    --判断原则
    人气指标BRAR是以分析历史股价为手段的技术指标, 其中AR较重视开盘价,
    从而反映市场买卖人气。BR重视收盘价格,反映的是市场买卖愿望的程度,两者通
    过不同的角度对股价波动进行分析,达到跟踪股价未来动向的目的。
    1、BR通常与AR一起配合使用,作为AR的辅助指标。BR=100是多空强弱的平衡线。
    2、BR>400,暗示行情过热,应反向卖出;BR〈40,行情将起死回生,应买入。
    3、AR>180,能量耗尽,应卖出;AR<40,能量已累积爆发力,应买进。
    4、BR由150以上的高点跌至50以下的水平,BR低于AR时,为绝佳买点

    Q2:从哪些方面测试股市情绪

    可以从暴涨暴跌看到股市情绪,还有就是每天的波动很小也可以看到大家的心情。

    Q3:看到股票的书 请问 何为市场共振情绪指标,谢谢

    BRAR源起于日本。
    BR是一种“情绪指标”,套句西方的分析观点,就是以“反市场心理”的立场为基础,当众人一窝蜂的买股票,市场上充斥着大大小小的好消息,报章杂志纷纷报道经济增长率大幅上扬,刹那间,前途似乎一片光明,此时,你应该断然离开市场。相反地,当群众已经对行情失望,市场一片看坏的声浪时,你应该毅然决然的进场默默承接。无论如何,这一条路是孤独的,你必须忍受寂寞,克服困难走和别人相反的道路。
    AR是一种“潜在动能”。由于开盘价乃是股民经过一夜冷静思考后,共同默契的一个合理价格,那么,从开盘价向上推升至当日最高价之间,每超越一个价位都会损耗一分能量。当AR值升高至一定限度时,代表能量已经消耗殆尽,缺乏推升力道的股价,很快的就会面临反转的危机。相反地,股价从开盘之后并未向上冲高,自然就减少能量的损耗,相对的也就屯积保存了许多累积能量,这一股无形的潜能,随时都有可能在适当成熟的时机暴发出来。
    我们一方面观察BR的情绪温度,一方面追踪AR 能量的消长,以这个角度对待 BRAR的变化,用“心”体会股价的脉动,这是使用BRAR的最高境界。
    2. 运用原则
    BR是以100为中心,当BR位于100时,意指群众的情绪完全处于一种极度均衡的状态,当股价开始波动时,BR会上升至200~300~400,也会下降至80~60~40BR在超过300以上,很容易引发获利回吐的卖压。
    BR由80→60→40下降至低水平位置,并且持续一段较长时间时,股价正在 蕴酿底部的可能性相当大。
    BR先在100附近的均衡状态徘徊,而后开始上升,则由此均衡状态区内的低点起算,BR上涨一倍时为获利卖出的好机会。
    BR由高档下降一半,此时选择股价回档买进,成功率可以高达95%。
    AR由60→80→120→150上升至180以上时,必须时刻注意股价反转下跌的机会相当大。
    AR由100→80→60→40逐步下降时,代表能量已经累积至一定成熟程度。

    Q4:一只股票主要看哪几种指标?

    价值投资派:崇尚价值的长期投资,在投资的这个公司发展的持续性条件消失前就不会放弃对这个股票的长期投资.但是源于西方的价值投资在中国却有点水土不服,在控制股市运行的大资金都没有绝对的执行价值投资,在进行短线交易的情况下,价值投资者的春天就只有牛市.熊市哪里来回哪里去!
    技术投资派:用技术指标来判断股市运行规律是一种很直观的投资,优势是可以有比较明确的操作守则,买卖都可以有一个套路,水平高的技术派投资甚至可以做到凭经验提前预计股市和股价的运行趋势(当然大多数技术派人士都是没入门的),这个门派对于经验的积累要求非常高,个人感觉是非常难学的一个派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否则就真的如大多数人的感觉一样,技术指标只是对股市的滞后反应无法做到提前预知!其实技术派中高水平的人能够做到根据现在的走势就大概预测出未来趋势(本人水平还严重不够).
    主力投资派:股价运行的核心本质就是主力资金的动向决定一支股是否会涨,主力资金大量买入一支股,那这支股迟早会涨,大量卖出那这支股迟早会跌.这个门派的着力点是对的.但是如果只从每3个月一次的报表中来筛选那些股票机构在加仓,那这种单一的投资方式也有一定的风险,每次报表之间的这3个月机构在干吗,可没报表显示,大资金是出还是进,纯粹靠主力投资派这一种投资理念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操作理念不够灵活太死板等着下个报表出来再说是会吃大亏的.
    政策投资派:这种投资方式高水平的人确实对于行情的把握有很到位的,一个政策的理解能力也很透彻,对大方向的把握也很到位,而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频现时,对于消息的谁重谁轻就很难把握,而对于政策的理解我也见过把利好理解为利空,利空理解为利好的人,对政策的正确理解和理解能力成为这类投资者的风险所在.
    消息题材投资派:这种投资方式在股市里占很大比例 ,各种题材名目繁多,投资者也目不暇接,跟随着题材起舞的高手也是把握很准,常常能够抓到某个题材的龙头,大多数这类投资者就只有抓跟风股了,风险偏大.而由于题材差异很大有些题材时间很长有些是抄短题材,可能几天就没戏了, 有些题材是中线资金发动的中线行情有些是超短线资金发动的,很多投资者区分不好的情况下刚刚进入超短线行情的顶部就被套,超短线题材资金已经出局,解套只能等下次游资是否做该股了. 而题材又有个最大的特点,题材兑现时就是题材生命结束的时候,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见光死.题材都有生命周期,只是长短不一样而已.
    形态趋势投资派:这类投资者要求股市和股票有比较好的形态,比如说能够长期创新高的股(就还能够创新高),他们不属于抄底的类型,因为能够跌得去抄底的股是能够创新低就还能够创新低的股,不符合投资理念.风险巨大,部分下跌形态甚至是主力出货的产物.而其实这种投资方式是主力投资和技术投资的一种综合产物.因为只有主力长期主动性买入建仓的股才可能长期创了新高再创新高,机构大减仓的股就会创了新低还有新低,而组合成大形态用来判断分析形态的众多参数,如果K线,均线,划线等又是技术派要用的东西.这种投资者既可以是中线投资者(就跟随某支股主力资金走下去)也可以是短线投资者不停的在各种突破形态中来回换股,虽然说这种投资者的相对风险是比较低的,但是同样要接受大盘系统性风险的考验.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请谨慎采纳朋友。

    Q5:市场情绪如何辨别大盘趋势

    目前是下探最后一波,也是最恐怖的一波,散户速度离场。 12月市场底部。2020年大盘上3万点。

    Q6:有没有人做过量化情绪或者量化性格的研究?

    不管公司盈利或亏损,股东的股份不变。

    Q7:通达信显示最近涨停板数量的指标,如下图

    你图中的副图指标不明白什么意思,但是那个什么z0显示有多少个涨停这个,很简单.
    用下面的公式就是z0一直到z19.
    X:=SUM(C=ZTPRICE(REF(CLOSE,1),0.1),20);
    Z0:X;
    Z1:REF(X,1);
    Z2:REF(X,2);
    Z3:REF(X,3);
    Z4:REF(X,4);
    Z5:REF(X,5);
    Z6:REF(X,6);
    Z7:REF(X,7);
    Z8:REF(X,8);
    Z9:REF(X,9);
    Z10:REF(X,10);
    Z11:REF(X,11);
    Z12:REF(X,12);
    Z13:REF(X,13);
    Z14:REF(X,14);
    Z15:REF(X,15);
    Z16:REF(X,16);
    Z17:REF(X,17);
    Z18:REF(X,18);
    Z19:REF(X,19);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3-1891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