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龙餐饮公司(类似东方龙商务这样的公司)
1月14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平凉市“落实链长制·奋进十四五”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平凉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旭为大家介绍平凉市落实链长制,推进“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平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叶剑芳,平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琦,平凉市发改委主任郑忠锋。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刘晓文主持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进入新发展阶段,平凉市不断聚焦产业兴市,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贯通断链、延伸短链、提质弱链,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打造9条重点产业链,纵深推进“工业强市”战略,融合发展三次产业,能源化工基地、先进制造基地、旅居康养基地、“甘味”农产品基地建设力争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实体支撑。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平凉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旭女士为我们介绍平凉市落实链长制,推进“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平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叶剑芳先生,平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琦先生,平凉市发改委主任郑忠锋先生。
首先,请平凉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旭女士为我们介绍平凉市落实链长制,推进“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平凉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旭
王旭: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下午好!在喜迎省“两会”召开之际,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向各位新老朋友介绍平凉落实产业链“链长制”、推进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首先,我代表平凉市委、市政府,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长期以来给予平凉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平凉是甘肃向东开放的“门户”城市,是省上布局的能源化工基地、先进制造基地、文旅康养基地,是支撑全省“一核两副中心”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正处在战略机遇叠加、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阶段。站在新起点,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前不久召开的市第五次党代会,系统谋划确定了开展产业体系构建、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暨城市更新“三大战略行动”,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基础设施突破、生态系统治理、民生福祉增进、改革创新赋能、治理效能提升“六项重点工程”,建设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新平凉,构建9大重点产业链的“3659”发展思路,力争“十四五”末全市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围绕实现这一历史性的目标任务,我们牢牢把握“三新一高”导向,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要求,认真落实省上推行产业链“链长制”的署要求,全力打造煤炭分质转化利用、平凉红牛、静宁苹果3条百亿级产业链,文旅康养、设施蔬菜、中医中药、绿色建材、智能制造、生态环保6条十亿级产业链,加快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下面,我就9大重点产业链情况作以介绍:
一、煤炭分质转化利用产业链。平凉煤炭资源富集,是国家确定的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是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核心区,煤炭地质资源量650亿吨,已探明储量110亿吨,煤炭产能2718万吨,火电装机容量413万千瓦,甲醇产能60万吨;去年底,20万吨聚丙烯投料试产,灵台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项目开工建设。平凉发展煤炭分质转化利用产业链,有优越的资源、良好的条件。我们将抢抓能耗“双控”政策调整窗口期,主攻煤炭绿色智能开采、清洁火电、现代煤化工,实施二氧化碳后续利用、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甲醛、聚乙烯、聚丙烯下游产品等项目,促进煤炭利用向燃料、原料并重转型,构建绿色低碳清洁循环高效的煤电化产业体系。2026年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50亿元。
二、平凉红牛产业链。平凉是全国优质肉牛优势生产区,平凉红牛荣获中国优质牛肉“品质特别奖”和“最具风味奖”,是全国第一个活牛类证明商标,取得了直供香港高档活牛配额及活牛出口“通行证”,跻身全国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市牛饲养量90万头。我们将聚焦建设国家级平凉红牛种质培育中心和优质高档肉牛育种核心区,坚持小规模、大群体的思路,在肉牛养殖、屠宰加工、精细分割、副产品精深加工、冷贮冷链、高端动物芯片生产、品牌创建上谋求突破,加快建设西北地区肉牛屠宰加工聚集区和交易集散地,把“ 平凉红牛”打造成中国农产品“标杆品牌”。2026年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30亿元。
三、静宁苹果产业链。平凉地处北纬35°苹果黄金生产带,是原农业部划定的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静宁苹果”先后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国驰名商标等8张国家级名片,进入首批中国100个地理标志受欧盟保护名单,品牌价值达到158.95亿元,连续10多年领跑全国优等果地头收购价。全市苹果种植面积197万亩,年产量210万吨,建成西部最大的纸制品包装生产基地。我们将紧盯现代果业发展最前沿,实施一批良种苗木繁育、高标准矮砧果园发展、果汁果片精深加工、苹果物流园、贮藏保鲜库等项目,全方位提升静宁苹果产业核心竞争力。2026年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90亿元。
四、设施蔬菜产业链。平凉光热、水资源充足,土地肥沃,年降雨量420~600毫米,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高原夏菜生产和西菜东调基地,是甘肃省蔬菜优势产区。当前,我们正抢抓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市建设试点机遇,坚持无公害、绿色、有机方向,加快泾汭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形成“两带七片”的产业布局,推动蔬菜产业向设施农业、净菜加工、精深加工、贮存保鲜、物流配送、蔬菜加工包装材料生产等领域延伸,打造甘肃东部绿色蔬菜生产基地。2026年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5亿元。
五、中医中药产业链。平凉是世界针灸鼻祖皇甫谧的诞生地,灵台县皇甫谧文化园是国家级中医师承基地,全市种植中药材6.5万亩,拥有《中国药典》命名的野生及家种药材190多种,其中“华亭大黄”“华亭独活”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我们将大力发展道地中药材,推进标准化种植、规范化加工、品牌化营销,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推动中医药向预防康复、养生保健、与养老、旅游融合等方向延伸发展,努力建设陕甘宁三省(区)区域中医药产业创新示范区。2026年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3亿元。
六、绿色建材产业链。平凉矿产资源富集,石灰石储量30亿吨,陶土储量3000多万吨,煤矸石、粉煤灰等资源量大,构建绿色建材产业链基础坚实、正当其时。我们将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开发白云岩制造金属镁循环经济、环保家居建材、环保石头纸,以及新型建筑、装饰装潢材料、装配式建筑构件等新产品,推动传统建材向绿色新型建材转型发展。2026年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亿元。
七、智能制造产业链。平凉是“三线”建设的重要之地,红峰机械、虹光电子等企业科技实力雄厚,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同行业中位居前列;平凉工业园区跻身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近年我们又建设了占地1300亩的平凉智能终端光电产业园,还有平凉电厂在供工业蒸汽的便利优势。我们将加快传统制造业“三化”改造,发展智能家居、节能设备、电工电器、光电信息、智慧医疗智能终端产品,推动关联产业集群化发展。2026年全产业链产值达到80亿元。
八、文旅康养产业链。平凉有“天下道教第一山”美誉的5A级风景名胜区崆峒山等人文生态景观100多处,四季皆景、全年可游,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发展旅居康养产业得天独厚。我们将围绕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推进文旅与体育、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实施一批景区景点开发运营、康养研学基地、旅居养生休闲度假等项目,培育“最平凉”名品牌,提升“康养游”附加值,构建以崆峒山大景区为龙头、大云寺·王母宫和关山大景区为两翼的大旅游格局。2026年全产业链增加值达到80亿元。
九、生态环保产业链。平凉自然生态良好,是西北地区首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随着黄河战略的深入实施,给我们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我们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塬系统治理,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低碳矿业开发、压覆矿产开发、煤泥煤矸石利用、薯渣秸秆高蛋白饲料生产、富锶矿泉水开发,以及矿山生态修复、采煤塌陷区治理、地质灾害治理、固危废处理、固沟保塬等项目建设,打造无废城市,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2026年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30亿元。
开局就冲刺,起步就提速。在做实“链长制”、构建产业链进程中:
我们完善责任体系、推行专班运作,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产业链总链长的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建立了“六个一”推进机制(一条产业链一名链长、一个工作专班、一张发展图谱、一个专项方案、一批龙头企业、一套差异化扶持政策),形成了链长牵头负责、部门协同服务、链主企业支撑带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我们突出龙头带动、强化项目支撑,建立了九条重点产业链项目储备库,梳理储备项目1376个,总投资规模3370亿元;2021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比上年增加14项,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7亿元、增长11%。今年,全市谋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490项,产业类项目占到50%以上。近期,市委市政府组织对全市高质量发展和重点产业链建设情况进行了现场观摩和测评;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方式,举办了9大重点产业链项目(云上)推介大会,对接签约项目124项585亿元,一批行业头部企业落户平凉,链上企业不断培育壮大。
我们强化基础支撑、优化营商环境,5条高等级公路通车运营,引洮二期骨干工程通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更新行动全面启动,平凉机场、平庆铁路有望尽快开工;“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2021年为市场主体减税降费2.4亿元,企业用电成本降低6725万元,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5万户,构建产业链的硬环境加速改善,软实力不断提升。我们统筹调配资源、强化要素保障,设立了产业链发展引导基金,深入推进“一产业领域一人才”工程,建立与外地专家学者常态化联系机制,聘任了平凉市高质量发展智库专家。把工业园区(集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平台,推行统一垂直管理、实体化运作,实施“七通一平”基础工程、“标准地”出让,建立备案项目“秒批秒办”机制,资本、土地、劳动、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加速向产业链流动集聚。
当前,省委十三届十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吹响了奋进“十四五”的冲刺号角,我们将把抓实“链长制”、打造9条重点产业链,作为落实强工业、强科技、强县域行动的重要抓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在把握机遇中蓄积优势、开创新局,在高质量发展中追赶跨越、争先进位,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希望各位记者朋友能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平凉发展,为我们加油鼓劲。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王市长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提问前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科技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我注意到,昨天平凉市举办了九大重点产业链项目(云上)推介大会,请问一下,平凉“云上推介会”签约招商的成果如何?平凉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招商引资还有哪些优惠政策?
平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叶剑芳
叶剑芳:
感谢记者的提问,感谢你对平凉发展的关注,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1月13日,我们隆重举行了平凉市九大重点产业链(云上)推介大会,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邀请中煤国地、北京恒泰、上海硕电等280多家大型央企及省内外知名企业,北京市甘肃商会、上海市甘肃商会等30家省内外商协会组织,以及上海东方龙商务科技集团等招商中介平台公司参加了推介活动。会上,市招商局与20家商协会组织签订了招商合作协议,平凉各县(市、区)政府、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与企业代表签订了项目投资协议。本次推介会共签约项目124个,签约额585亿元,涉及煤炭分质高效转化利用、文旅康养、智能制造等九个产业。本次推介会的成功召开,为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平凉市委、市政府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全力打造“甘快办”“甘政通”“12345热线”“不来即享”四大政务服务特色品牌,全面推行“非禁即入”,完善“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推进“证照分离”“并联审批”,市区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投资项目、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60个和90个工作日内,为招商企业提供从项目签约、企业开办、项目审批到竣工验收“全程式、跟踪式、管家式”代办服务努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
为进一步增强投资吸引力,我们在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和省上的有关政策措施,学习和借鉴周边地区招商引资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含金量十足的《平凉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二十条》《平凉市招商引资项目市级奖励办法》,在政府奖补、产业奖补、土地、电价、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人才引资、飞地经济、基础设施配套、科技创新等方面给出了最优的支持政策。此外,各县(市、区)、平凉工业园区也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和《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我们改革重组了市城投、市产投、市文旅投集团等投融资平台,有8家商业银行、22家保险公司在平设立分支机构,引入供应链金融、产业链基金,可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融资保障。全市有8家职业院校,可根据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培训”,满足企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全市现有4个省级工业园区、3个工业集中区,已实现“七通一平”,建成超过4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还有30多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即将建设,企业落户可“拎包入驻”。我们坚持对全市所有项目统筹考虑、打包推出。我们坚持“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对列入省上重大项目的,可以在电价等更多方面享受优惠政策。我们在这里郑重承诺:凡是西部有的优惠政策,我们一律给予;凡是甘肃有的扶持政策,我们一律兑现;凡是来平投资企业,我们一视同仁,给予最大支持。
当前,平凉正处在建设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先进制造基地、文旅康养基地、“甘味”农产品基地的关键时期,平凉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正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我们将以云上推介会为契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家走进平凉、了解平凉、投资平凉,我们将始终秉承“重商、亲商、安商、扶商”的理念,为所有来平创业发展的企业提供最好平台支撑、最大的政策支持、最优的营商环境。
回答完毕,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平凉作为历史悠久、资源富集的地方,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加快建设全省文旅康养基地方面,有哪些设想和举措?
平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琦
马琦: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平凉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既是甘肃省的东大门,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可以说,平凉历史人文荟萃,积淀深厚。丝绸之路三千里,平凉是西出长安第一城,古有“陇上旱码头”之美称;华夏文明八千年,平凉浓缩了其精华与基因,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流传着伏羲降生、黄帝问道、公刘稼穑、文王伐密、秦皇祭天等诸多动人的故事,崆峒山道源文化、古成纪伏羲文化、西王母民俗文化、皇甫谧医学文化等为代表的地域文化熠熠生辉,仰韶、齐家等各时期两千余处文化遗址,华亭曲子戏、西王母信俗等两百多项国家、省、市非遗项目,注解着她的古老、文明与鲜活。平凉生态环境优良,宜居宜游。平凉是全国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森林覆盖率33.8%,是西北地区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和养生宜居宝地。崆峒山是全国闻名的旅游休闲胜地,被誉为“天下道教第一山”,远古时代,黄帝曾在这里向广成子求教养生治国之道,在平凉奠定了养生文化的“根”,具备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和人文底蕴。平凉产业基础良好,体系健全。近年来,全市上下致力发展文旅产业,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关山三大景区,融合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文化旅游体制改革转型,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呈现出较好发展态势,基本形成了功能较全、协调发展的文化旅游服务体系,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养生大会指定最佳宜居城市、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避暑旅游十强城市等称号。
文旅康养产业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4条重点优势产业链之一,也是落实平凉市五次党代会“3659”目标,打造9条重点产业链的重要内容和举措。未来五年,我们将重点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和“文旅康养地”建设,塑造“问道崆峒·养生平凉”城市品牌,推进文旅与体育、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构建以崆峒山为龙头、大云寺·王母宫和关山大景区为两翼,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和康养旅游协调互补发展的全域文旅格局,储备实施文旅康养项目167个、总投资288.6亿元,招商引资项目54个、总投资167.3亿元,着力促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力争到2026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亿元,文旅康养产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实现结构优化升级、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升、服务能力更趋完备、综合带动效应显著,市场秩序和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得到大幅提升。
围绕把平凉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我们将按照“中国知名、甘肃引领、平凉特色”的定位和“一年布局、三年成形、五年实现”的时序,持续巩固崆峒区和泾川县、崇信县已创建为国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成果,分类实施、梯次推进,到2026年,创建5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2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届时全市成功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实现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环境、基础建设、产品开发、业态培育、品牌推广、服务质量等全面提档升级。
围绕把平凉建设为“文旅康养地”,我们将突出做实做细做好“问道崆峒·养生平凉”品牌,精准落实全域旅游创建、跨界融合更新、康养基地建设、文旅品牌点亮、智慧文旅链接“六大行动”,切实将生态优势、文化特色、中医品牌、温泉资源、美丽乡村与景区景点结合起来,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培育链上企业,强化产业链招商引资,协调推进崆峒山龙头景区以及精品景区、乡村旅游点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培强特色乡村游、发展红色基因游、开发工业遗产游、创新历史遗迹游、丰富研学教育游、做实文化体验游,集中力量在运动康养、中医康养、森林康养、温泉康养方面打造亮点、树立品牌、做出特色,创建一批国家A级旅游景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国家温泉旅游名镇、国家标准化旅居养老服务示范机构,推出“平凉必玩”“平凉必购”“平凉必吃”“平凉必看”等系列文旅康养项目,实现融合文化、旅游、体育、度假、研学、林业、养老、疗养等为一体的文旅康养全产业链建设,构建集中度高、关联度大、竞争力强的文旅康养产业集群,全力把平凉打造成为全省“文旅康养基地”先行区、示范带动区。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项目是推动发展的“龙头”,请介绍一下平凉市在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方面,规划和实施的重大项目有哪些?
平凉市发改委主任郑忠锋
郑忠锋:
谢谢这位媒体朋友对平凉市重点产业链发展的关心。正如这位记者朋友所说,项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龙头”,更是落实链长制的支撑和引擎。为了实现高标准强链、高水平延链、高效率补链,平凉市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产业链发展的着力重点,紧扣国、省重大战略、重大政策,结合平凉市“十四五”规划和产业发展布局,对产业链上游“追根溯源”、中游“强筋健骨”、下游“顺藤摸瓜”,精心研究谋划、全力抓建实施一批能够推动产业整合、提高产业关联度的大项目、好项目。
围绕煤炭分质转化利用产业链,谋划重点项目40项,总投资1326亿元。2022年,着眼打造现代化、智能化矿井,加快五举240万吨矿井建设,持续推进灵台矿区唐家河500万吨矿井项目前期;立足火力发电与新能源电力并举,加快建设“陇电入鲁”工程配套电源灵台2×100万千瓦电厂;围绕煤炭资源由燃料向精细化、多元化原料材料转型,推进50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项目,开工建设1200万吨低阶煤高效低碳清洁化综合利用项目,延伸发展煤基新材料、煤制芳烃等新型煤化工。
围绕平凉红牛产业链,谋划重点项目29项,总投资50亿元。2022年,持续推进平凉红牛产业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产业集群化,建成平凉红牛交易中心,开工建设优然牧业两万头高产奶牛牧场,抓好甘味平凉红牛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粮改饲”整市推进、数字畜牧业创新应用基地等项目,力促伊利集团崆峒区现代农牧业生态产业园落地建设。围绕静宁苹果产业链,谋划重点项目128项,总投资65亿元。2022年,围绕育苗基地、优质果品基地、贮藏加工、精深加工等全产业链建设,加快静宁县国家苹果种苗良种繁育基地,抓好100万吨有机肥生产线、10万吨农林废弃物转化等项目,招商建设果汁果冻、1万吨苹果果片等精深加工生产线。
围绕设施蔬菜产业链,谋划重点项目12项,总投资13亿元。2022年,围绕育苗集约化、产业园区化、高原夏菜规模化、产品绿色化、加工精深化,实施崆峒区泾河川区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泾川县泾汭河川区万亩设施蔬菜核心区等项目,发展“中央厨房”,招商建设3万吨脱水蔬菜及蔬菜汁饮等项目。
围绕中医中药产业链,谋划重点项目61项,总投资127亿元。2022年,围绕推进标准化种植、规范化加工、品牌化营销,推动中医药向预防、康复、养生保健等方向延伸,发展关山中药材种植加工园,建设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中成药制剂等生产线,实施医养结合中心、广成子故里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皇甫谧中医针灸养生产业园等项目。
围绕绿色建材产业链,谋划重点项目28项,总投资17亿元。2022年,围绕水泥制品产业链优化、环保石灰产业链壮大、建筑陶瓷产业链提质、新型墙材产业链扩能、区域石料产业链集约等,建成40万吨新型节能环保石灰、1亿块烧结空心砖生产线,实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炉渣综合利用、高效环保超微细粉、装配式建材等项目。
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谋划重点项目234项,总投资399亿元。2022年,围绕深入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提升、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加快智能光电产业园三期项目建设,实施1万台旁路开关柜、德胜装备制造、泓盛达科技智能仓储装备研发和智能机器人集成园等重点项目。
围绕文旅康养产业链,谋划重点项目91项,总投资181亿元。2022年,围绕建设全省旅居康养基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形成文化旅游、健康餐饮、休闲娱乐、养生度假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泾川温泉小镇,实施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和关山大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平凉城市活力公园、灵台老街等重点文旅项目。
围绕生态环保产业链,谋划重点项目78项,总投资150亿元。2022年,围绕山水林田湖草塬系统治理,积极探索公司化运营、市场化运作的“生态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建设煤泥煤矸石综合利用、5万吨全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1万吨薯渣秸秆高蛋白饲料等项目,实施富锶矿泉水开发、静脉产业园建设、采煤塌陷区治理及压覆矿开发、黄河流域固沟保塬、泾河干流综合治理、汭河水源涵养及生态保护等项目。
为了促进重点产业链项目实施,一是强保障。全面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重点产业链集聚、向重点产业集聚区倾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为项目建设扫清障碍、畅通脉络。二是快推进。推行专班调度、部门联动、实时监测、清单管理等做法,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化项目跟踪调度和闭环管理。三是严督导。设立产业链“擂台赛”,适时组织集中开工行动和观摩评比,公开晾晒,严格考评,督促项目建设科学实施、高效推进。
主持人:
感谢郑主任的解答。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希望新闻媒体一如既往地关注平凉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做好相关宣传报道。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今天的发布嘉宾,感谢到场的媒体朋友,谢谢大家!再见!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4-1277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