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分析

券商资产托管业务的业务特点有(券商投顾业务)

券商资产托管业务的业务特点有(券商投顾业务)

文丨任涛 来源丨博瞻智库

原标题丨闲扯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和资产托管两大业务之间的异同

【正文】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资产管理、资产托管、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等四大业务体系共同构成大金融市场板块的主要部分(有些银行将投资银行也纳入大金融市场板块)。

一、资产管理与资产托管业务在大金融市场板块中的地位

(一)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业务为自营业务

金融市场业务与金融机构业务均为自营业务,前者往往被称为场内业务抑或是线上业务,诸如债券投资、利率、汇率及衍生品投资等等,当然也包括线下的同业拆借等流动性管理型的业务,通常有特定的交易场所或系统,具有相对透明性、标准化的特征,而其承担的风险也主要以市场风险为主。在会计科目上主要对应标准化投资类资产,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也包括线下的传统同业科目(如同业存放与存放同业、买入返售与卖出回购等等)。

后者则常被称为场外业务或是线下业务,主要是指一些非标准化的投资、同业机构之间的合作业务等等,业务之间的推介往往在线下进行,量价并无统一的标准,其承担的风险也具有多样性,其中主要以政策风险为主,市场风险往往并不占主要地位。在会计科目的对应上主要以买入返售(2014年以前)、应收款项类投资(2014年以后)。

(二)资产管理与资产托管业务为代客业务

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业务相比,资产管理与资产托管业务主要为代客,即受托业务,两者均是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具有轻资本的典型特征

1、资产管理业务这几年成为市场的热点,在商业银行中则将其称为理财业务,属于大资管业务体系中的一部分(其它包括诸如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资管、信托、保险资管等等)。

现在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体系中除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以外,还包括私人银行等财富管理业务,也即财富资管。

2、如果资产管理业务带有表内和表外业务的共性特征,则资产托管业务是更为明显的表外业务,是属于真正的受托业务。

由于二者属于表外业务,因此并不体现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但是诸如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来源的“理财业务收入、托管及其它受托业务收入”等均代表着资产管理与资产托管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也实现单表管理(有其自身的资产负债表)。

(三)资产管理业务与资产托管业务的统一性

资产管理业务与资产托管业务的统一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来源均为银行非自有资金,且均主要基于客户资金进行业务体系与平台搭建。

2、两类业务均为表外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与资产托管业务的相对独立发展均体现着监管层面的风险隔离监管要求。

3、资产管理业务的管理资金需要进行托管,这依赖于银行自身托管体系的建设与完备,而资产托管业务的托管资金具备进一步推介的潜力,两大业务体系具有相互推动作用。

4、收入来源上,部分银行将两类业务放在一起考虑,即科目体现为“托管及其它受托业务收入”。

5、资产托管业务最初因公募基金而生,随后其托管范围逐渐延伸至私募基金、保险资管、银行资管、信托、银行理财、企业年金、社保资金、资本市场业务等等领域,因此资产托管业务由资产管理业务而生,亦因资产管理业务而逐步发展,并逐渐有了自身的特色。

(四)资产管理与资产托管业务更能体现一家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以自有资金为主要经营对象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业务是所有商业银行业务体系的必备一环。在监管环境较为宽松、市场行情较为有利的情况下,一些中小银行甚至还可能走在大型银行的前列,以弥补客户端的劣势。也即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可以通过加大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业务的发展力度,快速地推动规模增长,而避免单纯地依靠客户端,也无须消耗过多的资本。但是,我们得承认,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业务更多地是一种看天吃饭的业务类型,对监管环境与市场环境的敏感性较强、不确定性较高,规模扩张的同时带来得是收益的不稳定性在增强。

与此相对应,资产管理与资产托管业务由于是对代客资金进行运营,更能体现一家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资产管理业务需要考虑发行端、销售端与投资端三重能力的同步提升,对于客户基础较为薄弱的中小银行而言,销售端则成为其发展资产管理业务的最大障碍,发行端产品设计能力不能也对于其丰富产品类型有所影响,投资端则是投研能力的集中体现。资产托管业务则既需要会计、核算、系统等各个层面基础设施的支撑,工作量大、精密性强,此外也更需要机构托管客户的积极拓展。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资产管理业务与资产托管业务并非“靠天吃饭”的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业务,往往能够更体现一家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是商业银行客户拓展能力、投研能力、产品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全面体现。

二、资产管理业务与资产托管业务的差异性

尽管两大业务体系具备前文所述的三个统一性,但统一性中也蕴含着明显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商业银行对管理资金与托管资金的处理权限不一样

虽然两大业务体系的资金来源均为银行非自有资金,但商业银行的处理权限不一样:

第一,资产管理业务重在管理,商业银行需要基于客户资金的保值增值需求,履行主动管理权限,在风险严格把握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对管理资金的处理权限和自有资金差异不大,资产管理能力是资产管理业务得以长远发展的推动力;

第二,资产托管业务重在托管,风险与安全放在第一位,对于客户资金的托管人与管理人进行分离是其应有之义,托管人对于托管资金不具备处分权,仅具备依据客户指令进行重复操作的权限,商业银行在其中能做的事情相对有限。

(二)资金来源上的结构差异

从资金来源的结构上来看,托管资金全部为机构客户资金,资产管理业务的资金则针对全部客户类别(如零售、公司与金融机构等),也即资产管理业务的客户资金来源更广泛。

(三)收益来源上的差异

虽然部分银行将两类业务的收入统一为一个科目“托管及其它受托业务收入”,但仍有一定差异:

1、资产托管业务的收入主要包括托管手续费,相对固定且弹性较小。

2、资产管理业务的收入主要手续费、管理费、收益提成等,可操作的空间较大。

(四)功能定位上有差异

1、资产托管业务早已存在,相对传统,在国内最早可追溯至90年代,在业务发展的功能定位上更多地体现为拓展中间业务收入和机构客户拓展两个方面。

2、资产管理业务虽然早已存在,但近十年才逐渐引起重视,在业务发展的功能定位上更多地体现为拓展中间业务收入、产品的包装设计、协助三类(包括零售、公司和机构)客户的拓展与维护、表内业务发展空间的腾挪、综合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

(五)组织架构上的差异

1、资产托管业务的发展需要资产托管部的独立存在和运营是监管的明确要求,基于此,各银行的资产托管部也多成立得较早,在中间业务收入的贡献比率上也相对稳定;

2、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经历了组织架构内嵌、独立、子公司等几个阶段,对于规模较小的城商行而言,仍在经历资产管理业务组织架构的调整阶段,但为了更好地推动该项业务的发展,这一阶段正在加快,特别是《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发布后,目前已有23家商业银行公告宣布拟成立理财子公司。

当然,资产管理业务组织架构的独立性也是监管层的硬性要求,但应考虑到这也是市场趋势。也就是说,在组织架构变革上,资产托管部主要是监管层的全力推动,市场趋势力量较小;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则是监管层和市场趋势共同推动。

(六)监管要求不同

1、资产管理业务目前在各银行均有所开展,只不过规模大小不一,属于不需要申请特定牌照即可开展的业务,各银行只需要根据自身资产规模、监管要求以及业务开展规模大小等要求,设置相应部门开展业务。

2、开展资产托管业务的银行目前根据证监会发布的《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人名录》,全国共有27家商业银行,除了5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储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只有8家城商行和1家农商行能够开展“资产托管”业务。

因此资产托管业务需要取得相应的牌照才能进行业务开展,具有一定的门槛,完成申请和监管批准之后才能开展相应的业务。

目前已获得资产托管资格的银行对于资产管理业务中心和资产托管部的普遍做法均为设立独立的资产管理业务专营部门(目前正朝理财子公司方向靠拢)和资产托管部门,资产托管部门下设相应处室,开展工作。

除此之外,在《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中第八条“申请人具备的条件”中,有明确表示,“设有专门的基金托管部门,部门设置能够保证托管业务运营的完整与独立”,也要求未来的资产托管部设立需要独立于其余部门,按照总行一级部门的级别来设定,才能符合监管的要求。

综上分析,资产管理业务与资产托管业务之间的关系具有统一性与差异性,这种统一性对于银行而言是客观存在的,也即大金融市场板块下各业务条线难以真正隔离开来,而基于业务发展层面、监管层面及市场趋势的差异性会显得更为突出。对于资产管理业务也需加快推进,从更高的角度来讲,金融市场业务与资产管理业务均属于资产管理业务,只不过前者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

-End-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4-1317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