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分析

私募基金募集监督管理办法(私募基金募集监管账户)

私募基金募集监督管理办法(私募基金募集监管账户)

内容导航:
  • 如何解读《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
  • 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第四章 资金募集
  • 私募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施行前成立的产品后续销售按哪个办法执行?
  • 私募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施行前成立的产品 后续销售按哪个办法执行
  •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办法
  • 私募基金必须要有募集监督机构与托管机构吗?
  • 私募基金谁监管,具体有哪些监管措施
  • Q1:如何解读《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

    募集办法总体上是采用较为严格的行为监管。同时,募集办法也体现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募集方式的特点。募集办法中,最大的亮点是有条件认可了互联网基金推介。
    互联网基金推介之困惑
    《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简称“监管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对于监管办法第十四条,理解方面存有一定的争议。该条强调了不得通过互联网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并未禁止通过互联网向特定对象进行宣传推介。但是,什么是网络环境下的“特定对象”?监管办法并未给出答案。如何能够将网络受众特定化?监管办法同样没有给出答案。
    募集办法明确了网络“特定对象”的确定规则
    募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募集机构通过互联网媒介在线向投资者推介私募基金之前,应当设置在线特定对象确定程序,投资者应承诺其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
    募集办法还规定了在线特定对象确定程序的具体内容,包括:
    (1)投资者如实填报真实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
    (2)募集机构应通过验证码等有效方式核实用户的注册信息;
    (3)投资者阅读并同意募集机构的网络服务协议;
    (4)投资者阅读并主动确认其自身符合《私募办法》第三章关于合格投资者的规定;
    (5)投资者在线填报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的问卷调查;
    (6)募集机构根据问卷调查及其评估方法在线确认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
    可以预见的是,对于具备规范管理制度,实行了投资者实名注册制度及特定对象甄别制度的私募销售机构而言,募集办法将极大的推进其互联网基金推介及销售业务的发展。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未来互联网基金销售的市场地位将会大大提高。
    当然,私募基金销售机构通过网络销售基金,也需要在客户电子身份认证等制度方面加以完善,以适应基金网络推介与销售大趋势。
    对于募集办法,需要解读的内容比较多,本文着重于对募集行为中的宣传规定作出解读。
    募集办法中,对于私募基金的广告宣传行为作出了两大方面的规定,一方面是宣传方式,另一方面是宣传内容。基本上直击要害,所涉及的内容很多都是基金销售机构在日常销售行为中经常采用的行为。
    1、私募基金推介方式
    募集办法进一步细化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的“非公开原则”,主要体现在一下方面:
    (1)禁止公开推介或者变相公开推介;
    (2)公开出版资料;
    (3)面向社会公众的宣传单、布告、手册、信函、传真;
    (4)海报、户外广告;
    (5)电视、电影、电台及其他音像等公共传播媒体;
    (6)公共、门户网站链接广告、博客等;
    (7)未设置特定对象确定程序的募集机构官方网站、微信朋友圈等互联网媒介;
    (8)未设置特定对象确定程序的讲座、报告会、分析会;
    (9)未设置特定对象确定程序的电话、短信和电子邮件等通讯媒介。
    2、推介内容
    针对私募基金销售过过程中的误导、夸大、保本承诺等行为,募集办法进明确了推介内容的原则和尺度,对于内容明确了如下禁止事项:
    (1)推介材料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2)以任何方式承诺投资者资金不受损失,或者以任何方式承诺投资者最低收益,包括宣传“预期收益”、“预计收益”、“预测投资业绩”等相关内容;
    (3)夸大或者片面推介基金,违规使用“安全”、“保证”、“承诺”、“保险”、“避险”、“有保障”、“高收益”、“无风险”等可能误导投资人进行风险判断的措辞;
    (4)使用“欲购从速”、“申购良机”等片面强调集中营销时间限制的措辞;
    (5)推介或片面节选少于6个月的过往整体业绩或过往基金产品业绩;
    (6)登载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祝贺性、恭维性或推荐性的文字;
    (7)采用不具有可比性、公平性、准确性、权威性的数据来源和方法进行业绩比较,任意使用“业绩最佳”、“规模最大”等相关措辞;
    (8)恶意贬低同行;
    (9)允许非本机构雇佣的人员进行私募基金推介;
    (10)推介非本机构设立或负责募集的私募基金;
    3、设置了特定对象甄别的具体规则
    对于特定对象,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操作标准,比较难于把握。本次,募集办法对于特定对象规定了明确的甄别程序。
    募集办法规定了在向投资者推介私募基金之前,募集机构应当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履行特定对象确定程序,对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评估。投资者应当以书面形式承诺其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并规定 募集机构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投资者问卷调查评估方法,确保问卷结果与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相匹配。
    募集机构应当在投资者自愿的前提下获取投资者问卷调查信息。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投资者基本信息、财务状况、投资知识、投资经验、风险偏好等。并同步发布了《私募基金投资者问卷调查内容与格式指引(个人版)》。对于 募集机构通过互联网媒介在线向投资者推介私募基金的,也规定了特定对象确定程序。
    随着私募募集办法的施行,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私募积极销售机构,均应对募集基金推介环节予以规范。

    Q2: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第四章 资金募集

    第十四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第十五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第十六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自行销售私募基金的,应当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评估,由投资者书面承诺符合合格投资者条件;应当制作风险揭示书,由投资者签字确认。私募基金管理人委托销售机构销售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销售机构应当采取前款规定的评估、确认等措施。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和承担能力问卷及风险揭示书的内容与格式指引,由基金业协会按照不同类别私募基金的特点制定。第十七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自行销售或者委托销售机构销售私募基金,应当自行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私募基金进行风险评级,向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相匹配的投资者推介私募基金。第十八条 投资者应当如实填写风险识别能力和承担能力问卷,如实承诺资产或者收入情况,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填写虚假信息或者提供虚假承诺文件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第十九条 投资者应当确保投资资金来源合法,不得非法汇集他人资金投资私募基金。

    Q3:私募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施行前成立的产品后续销售按哪个办法执行?

    一、募集行为主体(私募基金募集机构)
    1、办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机构(以下简称“管理人”)可以自行募集其设立的私募基金;
    2、在中国证监会注册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并已成为中国基金业协会会员的机构(以下简称“销售机构”)可以受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委托募集私募基金;
    3、其他任何机构不得从事私募基金的募集活动。

    二、募集行为的界定
    募集行为包含:推介私募基金、发售基金份额(权益)、办理基金份额(权益)认/申购(认缴)、赎回(退出)等活动。

    三、基金业务外包服务机构
    1、为管理人提供募集服务的基金销售机构;
    2、为私募基金募集机构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的机构;
    3、私募基金募集结算资金监管机构;
    4、私募基金份额登记服务机构;
    5、与私募基金募集业务相关服务的机构。

    四、私募基金募集业务人员要求
    从事私募基金募集业务的人员应当具有基金从业资格(包含原基金销售资格)。

    五、私募基金募集机构的责任概要
    1、特定对象确定;
    2、投资者适当性审查;
    3、私募基金推介;
    4、合格投资者确定。

    六、基金销售协议
    1、委托销售机构募集的,管理人与销售机构应当以书面形式签订基金销售协议;
    2、基金销售协议中关于管理人与销售机构权利义务划分以及其他涉及投资者利益的部分作为基金合同附件;
    3、基金销售协议与基金合同附件关于基金销售内容不一致的,以基金合同附件为准。

    七、私募基金份额的非法拆分转让
    1、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为规避合格投资者标准,募集以私募基金份额或其收益权为投资标的的金融产品;
    2、将私募基金份额或其收益权进行非法拆分转让,变相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
    3、募集机构应当确保投资者已知悉私募基金转让的条件;
    4、投资者应当以书面方式承诺其为自己购买私募基金。

    八、募集机构的保密与资料保管义务
    1、募集机构的保密内容:
    (1)投资者的商业秘密;
    (2)投资者个人信息。
    2、募集机构的保管要求:
    (1)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记录;
    (2)其他与私募基金募集业务相关的记录。

    九、私募基金募集结算资金(募集结算金)
    1、募集结算金是指由募集机构归集的,在投资者资金账户与私募基金财产账户或托管资金账户之间划转的往来资金。
    2、募集结算金权属移转:从投资者资金账户划出,到达私募基金财产账户或托管资金账户之前,属于投资者的合法财产。
    3、涉及私募基金募集结算资金专用账户开立、使用的机构不得将募集结算金归入其自有财产。
    4、禁止任何主体以任何形式挪用募集结算金。
    5、募集结算金不属于管理人、销售机构、基金销售支付机构或者基金份额登记机构的破产财产或者清算财产。

    十、私募基金募集结算资金专用账户(专用账户)
    1、募集机构或相关合同约定的责任主体应当开设私募基金募集结算资金专用账户;
    2、专用账户用于(确保资金原路返还):
    (1)统一归集募集结算金;
    (2)向投资者分配收益;
    (3)给付赎回款项;
    (4)分配基金清算后的剩余基金财产。

    十一、私募基金募集结算专用账户的监督机构(监督机构)
    1、监督机构:
    (1)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2)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
    (3)中国基金业协会规定的其他机构。
    2、募集机构应当与监督机构签署账户监督协议,明确对专用账户的控制权、责任划分及保障资金划转安全的条款。
    3、监督机构承担保证募集结算金划转安全的连带责任。
    4、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可以在同一私募基金的募集过程中同时作为募集机构与监督机构。
    5、管理人应当向中国基金业协会报送专用账户及其监督机构信息。

    十二、基金募集程序
    1、特定对象确定;
    2、投资者适当性匹配;
    3、基金风险揭示;
    4、合格投资者确认;
    5、投资冷静期;
    6、回访确认。

    十三、募集机构可公开宣传的内容
    1、管理人品牌;
    2、管理人发展战略;
    3、管理人的投资策略;
    4、管理团队;
    5、管理人的高管信息;
    6、已备案私募基金的基本信息。

    十四、特定对象确定程序
    1、在向投资者推介私募基金之前,募集机构应当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履行特定对象确定程序。
    2、募集机构通过特定对象确定程序,对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评估。
    3、投资者应当以书面形式承诺其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
    4、投资者的评估结果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年。同一私募基金产品的投资者持有期间超过3年的,无需再次进行投资者风险评估。

    十五、投资者问卷调查主要内容:
    1、投资者基本信息:
    (1)个人包括身份信息、年龄、学历、职业、联系方式等信息;
    (2)机构包括工商登记中的必备信息、联系方式等信息;
    2、财务状况:
    (1)个人财务状况包括金融资产状况、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收入中可用于金融投资的比例等信息;
    (2)机构财务状况包括净资产状况等信息;
    3、投资知识,包括金融法律法规、投资市场和产品情况、对私募基金风险的了解程度、参加专业培训情况等信息;
    4、投资经验,包括投资期限、实际投资产品类型、投资金融产品的数量、参与投资的金融市场情况等;
    5、风险偏好,包括投资目的、风险厌恶程度、计划投资期限、投资出现波动时的焦虑状态等。

    十六、在线特定对象确定程序
    1、投资者如实填报真实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
    2、募集机构应通过验证码等有效方式核实用户的注册信息;
    3、投资者阅读并同意募集机构的网络服务协议;
    4、投资者阅读并主动确认其自身符合《私募办法》第三章关于合格投资者的规定;
    5、投资者在线填报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的问卷调查;
    6、募集机构根据问卷调查及其评估方法在线确认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

    十七、私募基金风险评级
    1、募集机构应当自行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私募基金进行风险评级。
    2、募集机构应当根据私募基金的风险类型和评级结果,向投资者推介与其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相匹配的私募基金。

    十八、私募基金推介材料
    1、私募基金推介材料应由管理人制作并使用。
    2、除管理人委托募集的销售机构可以使用推介材料向特定对象宣传推介外,其他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使用、更改、变相使用私募基金推介材料。
    3、私募基金推介材料内容应与基金合同主要内容一致,如有不一致的,应当向投资者特别说明。
    4、私募基金推介材料主要内容:
    (1)私募基金的名称和基金类型;
    (2)私募基金管理人名称、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编码、基金管理团队等基本信息;
    (3)中国基金业协会私募基金管理人以及私募基金公示信息(含相关诚信信息);
    (4)私募基金托管情况(如无,应以显著字体特别标注)、其他服务提供商(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保管机构等),是否聘用投资顾问等;
    (5)私募基金的外包情况;
    (6)私募基金的投资范围、投资策略和投资限制概况;
    (7)私募基金收益与风险的匹配情况;
    (8)私募基金的风险揭示;
    (9)私募基金募集结算资金专用账户及其监督机构信息;
    (10)投资者承担的主要费用及费率,投资者的重要权利(如认购、赎回、转让等限制、时间和要求等);
    (11)私募基金承担的主要费用及费率;
    (12)私募基金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及频率;
    (13)明确指出该文件不得转载或给第三方传阅;
    (14)私募基金采取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形式的,应当明确说明入伙(股)协议不能替代合伙协议或公司章程。说明根据《合伙企业法》或《公司法》,合伙协议、公司章程依法应当由全体合伙人、股东协商一致,以书面形式订立。申请设立合伙企业、公司或变更合伙人、股东的,并应当向企业登记机关履行申请设立及变更登记手续;
    (15)中国基金业协会规定的其他内容。

    十九、私募基金推介禁止性行为:
    1、公开推介或者变相公开推介;
    2、推介材料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3、以任何方式承诺投资者资金不受损失,或者以任何方式承诺投资者最低收益,包括宣传“预期收益”、“预计收益”、“预测投资业绩”等相关内容;
    4、夸大或者片面推介基金,违规使用“安全”、“保证”、“承诺”、“保险”、“避险”、“有保障”、“高收益”、“无风险”等可能误导投资人进行风险判断的措辞;
    5、使用“欲购从速”、“申购良机”等片面强调集中营销时间限制的措辞;
    6、推介或片面节选少于6个月的过往整体业绩或过往基金产品业绩;
    7、登载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祝贺性、恭维性或推荐性的文字;
    8、采用不具有可比性、公平性、准确性、权威性的数据来源和方法进行业绩比较,任意使用“业绩最佳”、“规模最大”等相关措辞;
    9、恶意贬低同行;
    10、允许非本机构雇佣的人员进行私募基金推介;
    11、推介非本机构设立或负责募集的私募基金;
    12、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和中国基金业协会禁止的其他行为。

    二十、私募基金推介禁止渠道:
    1、公开出版资料;
    2、面向社会公众的宣传单、布告、手册、信函、传真;
    3、海报、户外广告;
    4、电视、电影、电台及其他音像等公共传播媒体;
    5、公共、门户网站链接广告、博客等;
    6、未设置特定对象确定程序的募集机构官方网站、微信朋友圈等互联网媒介;
    7、未设置特定对象确定程序的讲座、报告会、分析会;
    8、未设置特定对象确定程序的电话、短信和电子邮件等通讯媒介;
    9、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规定和中国基金业协会自律规则禁止的其他行为。

    二十一、风险揭示书的主要内容
    1、私募基金的特殊风险,包括基金合同与中国基金业协会合同指引不一致所涉风险、基金未托管所涉风险、基金委托募集所涉风险、外包事项所涉风险、聘请投资顾问所涉风险、未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的风险等;
    2、私募基金的一般风险,包括资金损失风险、基金运营风险、流动性风险、募集失败风险、投资标的的风险、税收风险等;
    3、投资者对基金合同中投资者权益相关重要条款的逐项确认,包括当事人权利义务、费用及税收、纠纷解决方式等。

    二十二、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
    1、合格投资者是指,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机构和个人:
    (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机构;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在完成私募基金风险揭示后,募集机构应当要求投资者提供必要的资产证明文件或收入证明。募集机构应当合理审慎地审查投资者是否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标准。

    二十三、投资冷静期
    1、基金合同应当约定给投资者设置不少于二十四小时的投资冷静期,募集机构在投资冷静期内不得主动联系投资者。
    2、投资冷静期的起算时间:
    (1)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合同应当约定,投资冷静期自基金合同签署完毕且投资者交纳认购基金的款项后起算;
    (2)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其他私募基金合同关于投资冷静期的约定可以参照前款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相关要求,也可以自行约定。

    二十四、投资回访
    1、募集机构指令本机构从事基金销售推介业务以外的人员以录音电话、电邮、信函等适当方式进行投资回访。
    2、募集机构在投资冷静期内进行的回访确认无效。
    3、投资回访的主要内容:
    (1)确认受访人是否为投资者本人或机构;
    (2)确认投资者是否为自己购买了该基金产品以及投资者是否按照要求亲笔签名或盖章;
    (3)确认投资者是否已经阅读并理解基金合同和风险揭示的内容;
    (4)确认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及风险承担能力是否与所投资的私募基金产品相匹配;
    (5)确认投资者是否知悉投资者承担的主要费用及费率,投资者的重要权利、私募基金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及频率;
    (6)确认投资者是否知悉未来可能承担投资损失;
    (7)确认投资者是否知悉投资冷静期的起算时间、期间以及享有的权利;
    (8)确认投资者是否知悉纠纷解决安排。
    4、投资者在募集机构回访确认成功前有权解除基金合同,出现前述情形时,募集机构应当按合同约定及时退还投资者的全部认购款项。
    5、未经回访确认成功,投资者交纳的认购基金款项不得由募集账户划转到基金财产账户或托管资金账户,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得投资运作投资者交纳的认购基金款项。
    6、投资者为专业投资机构的,无需设置投资冷静期及投资回访。

    二十五、法定合格投资者(无冷静期及回访要求的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2、依法设立并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产品;
    3、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金融产品;
    4、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5、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和中国基金业协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二十六、普通违规及处罚
    1、募集机构在开展私募基金募集业务过程中违反以下规定的:
    (1)《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一般规定;
    (2)特定对象确定程序的规定;
    (3)私募基金推介材料制作规定;
    (4)风险揭示书制作的规定。
    2、募集机构的处罚形式:
    (1)要求限期改正;
    (2)行业内谴责;
    (3)加入黑名单;
    (4)公开谴责;
    (5)暂停受理或办理相关业务;
    (6)撤销管理人登记等。
    3、相关工作人员的处罚形式:
    (1)要求参加强制培训;
    (2)行业内谴责;
    (3)加入黑名单;
    (4)公开谴责;
    (5)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6)暂停基金从业资格;
    (7)取消基金从业资格等。

    二十七、严重违规及处罚
    1、募集机构在开展私募基金募集业务过程中违反以下规定的:
    (1)公开宣传规定;
    (2)私募基金风险评级规定;
    (3)私募基金推介禁止性行为规定;
    (4)私募基金推介禁止渠道规定;
    (5)合格投资者及审核规定。
    2、募集机构的处罚形式:
    (1)加入黑名单;
    (2)公开谴责;
    (3)撤销管理人登记等。
    3、相关工作人员的处罚形式:
    (1)采取行业内谴责;
    (2)加入黑名单;
    (3)公开谴责;
    (4)取消基金从业资格等纪律处分。

    二十八、纪律处罚的累积升级
    (1)募集机构在一年之内两次被采取谈话提醒、书面警示、要求限期改正等纪律处分的,中国基金业协会可对其采取加入黑名单、公开谴责等纪律处分;
    (2)募集机构在两年之内两次被采取加入黑名单、公开谴责等纪律处分的,中国基金业协会可以采取撤销管理人登记等纪律处分,并移送中国证监会处理。

    二十九、《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实施时间
    自2016年7月15日起实施

    Q4:私募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施行前成立的产品 后续销售按哪个办法执行

    一、募集行为主体(私募基金募集机构)
    1、办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机构(以下简称“管理人”)可以自行募集其设立的私募基金;
    2、在中国证监会注册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并已成为中国基金业协会会员的机构(以下简称“销售机构”)可以受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委托募集私募基金;
    3、其他任何机构不得从事私募基金的募集活动。

    二、募集行为的界定
    募集行为包含:推介私募基金、发售基金份额(权益)、办理基金份额(权益)认/申购(认缴)、赎回(退出)等活动。

    三、基金业务外包服务机构
    1、为管理人提供募集服务的基金销售机构;
    2、为私募基金募集机构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的机构;
    3、私募基金募集结算资金监管机构;
    4、私募基金份额登记服务机构;
    5、与私募基金募集业务相关服务的机构。

    四、私募基金募集业务人员要求
    从事私募基金募集业务的人员应当具有基金从业资格(包含原基金销售资格)。

    五、私募基金募集机构的责任概要
    1、特定对象确定;
    2、投资者适当性审查;
    3、私募基金推介;
    4、合格投资者确定。

    六、基金销售协议
    1、委托销售机构募集的,管理人与销售机构应当以书面形式签订基金销售协议;
    2、基金销售协议中关于管理人与销售机构权利义务划分以及其他涉及投资者利益的部分作为基金合同附件;
    3、基金销售协议与基金合同附件关于基金销售内容不一致的,以基金合同附件为准。

    七、私募基金份额的非法拆分转让
    1、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为规避合格投资者标准,募集以私募基金份额或其收益权为投资标的的金融产品;
    2、将私募基金份额或其收益权进行非法拆分转让,变相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
    3、募集机构应当确保投资者已知悉私募基金转让的条件;
    4、投资者应当以书面方式承诺其为自己购买私募基金。

    八、募集机构的保密与资料保管义务
    1、募集机构的保密内容:
    (1)投资者的商业秘密;
    (2)投资者个人信息。
    2、募集机构的保管要求:
    (1)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记录;
    (2)其他与私募基金募集业务相关的记录。

    九、私募基金募集结算资金(募集结算金)
    1、募集结算金是指由募集机构归集的,在投资者资金账户与私募基金财产账户或托管资金账户之间划转的往来资金。
    2、募集结算金权属移转:从投资者资金账户划出,到达私募基金财产账户或托管资金账户之前,属于投资者的合法财产。
    3、涉及私募基金募集结算资金专用账户开立、使用的机构不得将募集结算金归入其自有财产。
    4、禁止任何主体以任何形式挪用募集结算金。
    5、募集结算金不属于管理人、销售机构、基金销售支付机构或者基金份额登记机构的破产财产或者清算财产。

    十、私募基金募集结算资金专用账户(专用账户)
    1、募集机构或相关合同约定的责任主体应当开设私募基金募集结算资金专用账户;
    2、专用账户用于(确保资金原路返还):
    (1)统一归集募集结算金;
    (2)向投资者分配收益;
    (3)给付赎回款项;
    (4)分配基金清算后的剩余基金财产。

    十一、私募基金募集结算专用账户的监督机构(监督机构)
    1、监督机构:
    (1)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2)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
    (3)中国基金业协会规定的其他机构。
    2、募集机构应当与监督机构签署账户监督协议,明确对专用账户的控制权、责任划分及保障资金划转安全的条款。
    3、监督机构承担保证募集结算金划转安全的连带责任。
    4、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可以在同一私募基金的募集过程中同时作为募集机构与监督机构。
    5、管理人应当向中国基金业协会报送专用账户及其监督机构信息。

    十二、基金募集程序
    1、特定对象确定;
    2、投资者适当性匹配;
    3、基金风险揭示;
    4、合格投资者确认;
    5、投资冷静期;
    6、回访确认。

    十三、募集机构可公开宣传的内容
    1、管理人品牌;
    2、管理人发展战略;
    3、管理人的投资策略;
    4、管理团队;
    5、管理人的高管信息;
    6、已备案私募基金的基本信息。

    十四、特定对象确定程序
    1、在向投资者推介私募基金之前,募集机构应当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履行特定对象确定程序。
    2、募集机构通过特定对象确定程序,对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评估。
    3、投资者应当以书面形式承诺其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
    4、投资者的评估结果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年。同一私募基金产品的投资者持有期间超过3年的,无需再次进行投资者风险评估。

    十五、投资者问卷调查主要内容:
    1、投资者基本信息:
    (1)个人包括身份信息、年龄、学历、职业、联系方式等信息;
    (2)机构包括工商登记中的必备信息、联系方式等信息;
    2、财务状况:
    (1)个人财务状况包括金融资产状况、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收入中可用于金融投资的比例等信息;
    (2)机构财务状况包括净资产状况等信息;
    3、投资知识,包括金融法律法规、投资市场和产品情况、对私募基金风险的了解程度、参加专业培训情况等信息;
    4、投资经验,包括投资期限、实际投资产品类型、投资金融产品的数量、参与投资的金融市场情况等;
    5、风险偏好,包括投资目的、风险厌恶程度、计划投资期限、投资出现波动时的焦虑状态等。

    十六、在线特定对象确定程序
    1、投资者如实填报真实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
    2、募集机构应通过验证码等有效方式核实用户的注册信息;
    3、投资者阅读并同意募集机构的网络服务协议;
    4、投资者阅读并主动确认其自身符合《私募办法》第三章关于合格投资者的规定;
    5、投资者在线填报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的问卷调查;
    6、募集机构根据问卷调查及其评估方法在线确认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

    十七、私募基金风险评级
    1、募集机构应当自行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私募基金进行风险评级。
    2、募集机构应当根据私募基金的风险类型和评级结果,向投资者推介与其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相匹配的私募基金。

    十八、私募基金推介材料
    1、私募基金推介材料应由管理人制作并使用。
    2、除管理人委托募集的销售机构可以使用推介材料向特定对象宣传推介外,其他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使用、更改、变相使用私募基金推介材料。
    3、私募基金推介材料内容应与基金合同主要内容一致,如有不一致的,应当向投资者特别说明。
    4、私募基金推介材料主要内容:
    (1)私募基金的名称和基金类型;
    (2)私募基金管理人名称、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编码、基金管理团队等基本信息;
    (3)中国基金业协会私募基金管理人以及私募基金公示信息(含相关诚信信息);
    (4)私募基金托管情况(如无,应以显著字体特别标注)、其他服务提供商(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保管机构等),是否聘用投资顾问等;
    (5)私募基金的外包情况;
    (6)私募基金的投资范围、投资策略和投资限制概况;
    (7)私募基金收益与风险的匹配情况;
    (8)私募基金的风险揭示;
    (9)私募基金募集结算资金专用账户及其监督机构信息;
    (10)投资者承担的主要费用及费率,投资者的重要权利(如认购、赎回、转让等限制、时间和要求等);
    (11)私募基金承担的主要费用及费率;
    (12)私募基金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及频率;
    (13)明确指出该文件不得转载或给第三方传阅;
    (14)私募基金采取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形式的,应当明确说明入伙(股)协议不能替代合伙协议或公司章程。说明根据《合伙企业法》或《公司法》,合伙协议、公司章程依法应当由全体合伙人、股东协商一致,以书面形式订立。申请设立合伙企业、公司或变更合伙人、股东的,并应当向企业登记机关履行申请设立及变更登记手续;
    (15)中国基金业协会规定的其他内容。

    十九、私募基金推介禁止性行为:
    1、公开推介或者变相公开推介;
    2、推介材料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3、以任何方式承诺投资者资金不受损失,或者以任何方式承诺投资者最低收益,包括宣传“预期收益”、“预计收益”、“预测投资业绩”等相关内容;
    4、夸大或者片面推介基金,违规使用“安全”、“保证”、“承诺”、“保险”、“避险”、“有保障”、“高收益”、“无风险”等可能误导投资人进行风险判断的措辞;
    5、使用“欲购从速”、“申购良机”等片面强调集中营销时间限制的措辞;
    6、推介或片面节选少于6个月的过往整体业绩或过往基金产品业绩;
    7、登载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祝贺性、恭维性或推荐性的文字;
    8、采用不具有可比性、公平性、准确性、权威性的数据来源和方法进行业绩比较,任意使用“业绩最佳”、“规模最大”等相关措辞;
    9、恶意贬低同行;
    10、允许非本机构雇佣的人员进行私募基金推介;
    11、推介非本机构设立或负责募集的私募基金;
    12、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和中国基金业协会禁止的其他行为。

    二十、私募基金推介禁止渠道:
    1、公开出版资料;
    2、面向社会公众的宣传单、布告、手册、信函、传真;
    3、海报、户外广告;
    4、电视、电影、电台及其他音像等公共传播媒体;
    5、公共、门户网站链接广告、博客等;
    6、未设置特定对象确定程序的募集机构官方网站、微信朋友圈等互联网媒介;
    7、未设置特定对象确定程序的讲座、报告会、分析会;
    8、未设置特定对象确定程序的电话、短信和电子邮件等通讯媒介;
    9、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规定和中国基金业协会自律规则禁止的其他行为。

    二十一、风险揭示书的主要内容
    1、私募基金的特殊风险,包括基金合同与中国基金业协会合同指引不一致所涉风险、基金未托管所涉风险、基金委托募集所涉风险、外包事项所涉风险、聘请投资顾问所涉风险、未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的风险等;
    2、私募基金的一般风险,包括资金损失风险、基金运营风险、流动性风险、募集失败风险、投资标的的风险、税收风险等;
    3、投资者对基金合同中投资者权益相关重要条款的逐项确认,包括当事人权利义务、费用及税收、纠纷解决方式等。

    二十二、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
    1、合格投资者是指,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机构和个人:
    (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机构;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在完成私募基金风险揭示后,募集机构应当要求投资者提供必要的资产证明文件或收入证明。募集机构应当合理审慎地审查投资者是否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标准。

    二十三、投资冷静期
    1、基金合同应当约定给投资者设置不少于二十四小时的投资冷静期,募集机构在投资冷静期内不得主动联系投资者。
    2、投资冷静期的起算时间:
    (1)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合同应当约定,投资冷静期自基金合同签署完毕且投资者交纳认购基金的款项后起算;
    (2)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其他私募基金合同关于投资冷静期的约定可以参照前款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相关要求,也可以自行约定。

    二十四、投资回访
    1、募集机构指令本机构从事基金销售推介业务以外的人员以录音电话、电邮、信函等适当方式进行投资回访。
    2、募集机构在投资冷静期内进行的回访确认无效。
    3、投资回访的主要内容:
    (1)确认受访人是否为投资者本人或机构;
    (2)确认投资者是否为自己购买了该基金产品以及投资者是否按照要求亲笔签名或盖章;
    (3)确认投资者是否已经阅读并理解基金合同和风险揭示的内容;
    (4)确认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及风险承担能力是否与所投资的私募基金产品相匹配;
    (5)确认投资者是否知悉投资者承担的主要费用及费率,投资者的重要权利、私募基金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及频率;
    (6)确认投资者是否知悉未来可能承担投资损失;
    (7)确认投资者是否知悉投资冷静期的起算时间、期间以及享有的权利;
    (8)确认投资者是否知悉纠纷解决安排。
    4、投资者在募集机构回访确认成功前有权解除基金合同,出现前述情形时,募集机构应当按合同约定及时退还投资者的全部认购款项。
    5、未经回访确认成功,投资者交纳的认购基金款项不得由募集账户划转到基金财产账户或托管资金账户,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得投资运作投资者交纳的认购基金款项。
    6、投资者为专业投资机构的,无需设置投资冷静期及投资回访。

    二十五、法定合格投资者(无冷静期及回访要求的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2、依法设立并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产品;
    3、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金融产品;
    4、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5、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和中国基金业协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二十六、普通违规及处罚
    1、募集机构在开展私募基金募集业务过程中违反以下规定的:
    (1)《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一般规定;
    (2)特定对象确定程序的规定;
    (3)私募基金推介材料制作规定;
    (4)风险揭示书制作的规定。
    2、募集机构的处罚形式:
    (1)要求限期改正;
    (2)行业内谴责;
    (3)加入黑名单;
    (4)公开谴责;
    (5)暂停受理或办理相关业务;
    (6)撤销管理人登记等。
    3、相关工作人员的处罚形式:
    (1)要求参加强制培训;
    (2)行业内谴责;
    (3)加入黑名单;
    (4)公开谴责;
    (5)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6)暂停基金从业资格;
    (7)取消基金从业资格等。

    二十七、严重违规及处罚
    1、募集机构在开展私募基金募集业务过程中违反以下规定的:
    (1)公开宣传规定;
    (2)私募基金风险评级规定;
    (3)私募基金推介禁止性行为规定;
    (4)私募基金推介禁止渠道规定;
    (5)合格投资者及审核规定。
    2、募集机构的处罚形式:
    (1)加入黑名单;
    (2)公开谴责;
    (3)撤销管理人登记等。
    3、相关工作人员的处罚形式:
    (1)采取行业内谴责;
    (2)加入黑名单;
    (3)公开谴责;
    (4)取消基金从业资格等纪律处分。

    二十八、纪律处罚的累积升级
    (1)募集机构在一年之内两次被采取谈话提醒、书面警示、要求限期改正等纪律处分的,中国基金业协会可对其采取加入黑名单、公开谴责等纪律处分;
    (2)募集机构在两年之内两次被采取加入黑名单、公开谴责等纪律处分的,中国基金业协会可以采取撤销管理人登记等纪律处分,并移送中国证监会处理。

    二十九、《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实施时间
    自2016年7月15日起实施

    Q5: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办法

    内容来自用户:三一文库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办法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新国九条和中央编办通知的规定,结合我会监管职能,《办法》将私募证券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以及市场上以期货、期权、艺术品、红酒等为投资对象的其他种类私募基金均纳入调整范围,将私募基金的投资范围明确为“包括买卖股票、股权、债券、期货、期权、基金份额及投资合同约定的其他投资标的”。|
    私募基金是指以非公开的方式募集资金的基金,而募集的对象为特定的个人或者组织。在我国,虽然投资者们对私募基金给予了很大的希望,但私募基金市场还不够成熟,需要一个有力的监管办法对其进行管理,所以国家出台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办法,小编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相关的内容。▲《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私募投资基金活动,保护投资者及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私募投资基金行业健康发展,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私募投资基金(以下简称私募基金),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非公开方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的投资基金。私募基金财产的投资包括买卖股票、股权、债券、期货、期权、基金份额及投资合同约定的其他投资标的。

    Q6:私募基金必须要有募集监督机构与托管机构吗?

    私募排排网为您解答: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向中国基金业协会报送私募基金募集结算资金专用账户及其监督机构信息。这就是说,每只私募基金都必须要有募集监督机构。
    在实操过程中,募集监督往往与托管挂钩,统一称为外包服务,很多人会将两个概念混淆,在此需要特别提示的是:私募基金募集监督机构不等同于托管机构,私募基金可以无托管机构,但必须要有募集监督机构。

    Q7:私募基金谁监管,具体有哪些监管措施

    私募基金的监管单位有很多,主要包括全国人大及国务院(政策的制定者)、证监会、中基协、央行、发改委、银监会、保监会、中证登、交易所、股转系统、中证协等,当然,现在银监会和保监会合为一家了。对应不同的私募基金涉及的监管主体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如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组织体系主要是证监会监管下的地方证监局、中基协、交易所及证券登记机构等。具体的监管措施要主要是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管理办法、通知公告等等。详细内容请查看有关的法律法规,如《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基金募集监督管理办法》、《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等等,或者基金从业资格证科目一《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4-378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