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分析

巴菲特的财富传奇(股神巴菲特传奇在哪里)

巴菲特的财富传奇(股神巴菲特传奇在哪里)

内容导航:
  • 巴菲特个人传记
  • 身价千亿美金的巴菲特,为什么过得却像一个“普通小民”?
  • 巴菲特的传奇人生读后感
  • 巴菲特详细创业历程?
  • 传奇人物股神巴菲特的介绍
  •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是什么?
  •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与投资策略对股票投资有哪些重要启示,以贵州茅台为例进行分析
  • Q1:巴菲特个人传记

    沃伦·巴菲特简介 出生年月:1930年8月30日 籍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 公司:伯克希尔公司 职位:董事局主席 院校: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毕业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儿,五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挣取外快。 1941年,刚刚跨入11岁,他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47年,沃伦·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觉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对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传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决窍。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 1951年,21岁的巴菲特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但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当时他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资额扩大到10万美元。情况有点像现在中国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资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1966年春,美国股市牛气冲天,但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尽管他的股票都在飞涨,但却发现很难再找到符合他的标准的廉价股票了。虽然股市上疯行的投机给投机家带来了横财,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因为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不是投机的基础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6500万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零400万美元,其中属于巴菲特的有2500万美元。 1968年5月,当股市一路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1970年~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涨”时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其股票单价已长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于赚了多少,其数目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家咋舌。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价上升到113元。巴费特在半年前拥有的32,200万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万美元了 1994年底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从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话,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万美元的回报,也就是说,谁若在3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Q2:身价千亿美金的巴菲特,为什么过得却像一个“普通小民”?

    因为人家低调啊!不会像别人一样炫富,很普通的

    Q3:巴菲特的传奇人生读后感

    [巴菲特的传奇人生读后感]摘要:一说到巴菲特,人们就马上想到“股神”这个称号,这个能在变幻莫测的股市里叱咤风云的人物真可谓家喻户晓,所以他成功后许多就对他展开研究,比如他的童年、人生经历、投资理念、成功秘诀、和对社会的贡献等等,巴菲特的传奇人生读后感。为了更深入对这位投资界的风云人物有更多的了解,我就开始阅读这本《巴菲特的传奇人生》,以下就是我从本书中获取的一些精神食粮以及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与体会。 关键词:巴菲特 投资法则 成功秘诀 慈善 一、 本书简介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想法,五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挣取外快。26岁只凭100美元,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就开创了合伙人公司,10年时间里他不仅使公司的资产翻了200多倍,还成功地收购了一家公司——伯克希尔公司。此后的数年他又成功地投资了美国通用、可口可乐,并且力挽狂澜,挽救了吉列、所罗门等公司,事业的蓬勃发展使他成为当时美国首屈一指的富豪。 二、外国的大学与中国的大学培养学生的区别 巴菲特从小就特别喜欢经商,而且表现出极高的经商天赋,即使在父亲的劝说下上了大学也拥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人格,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说到这里,我就想到一个问题。中国人一般在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父母……”,而外国的成功人士,比如比尔·盖茨,史蒂芬·乔布斯这些人,他们首先感谢的是他们的学校。 这是为什么?最重要的是因为外国的学校培养的是学生独立思考的人格,你认为这个教授讲的东西不好,不适合你,你就可以大胆的反驳他,或者学校不适合你就可以像巴菲特一样选择一家适合你的学校,甚至像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一样选择离开这个浪费你青春的大学校园,去做你认为有价值的事情。而这些人成功后他们都会回报他们的学校,帮助建设学校。因为他们深知这个学校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人格,这是成功至关重要的能力。 而中国的大学培养的是“通才”,学生感谢父母是因为他们觉得父母是最辛苦的,辛辛苦苦赚钱供他们读书。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就是买卖关系,我给你钱,你教给我知识,这样子学生怎么会感谢学校。甚至中国的学生会讨厌自己学校,学校的校长开学典礼那天见过一次就再也没见过了。他们觉得自己的学校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关键学校根本就没有提供与培养学生真正所想要的东西,像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我们大学生最缺乏的。到毕业的时侯,学校发毕业证,这种买卖关系就自动解除,学生拿到文凭“解放”了,谁还会感谢与回报学校呢? 当然了,中国的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既然不能改变就只能适应了。 三、巴菲特的投资六法则之三——要看未来 巴菲特有六条投资法则,我没炒过股票,对这个股票的事情不太了解,但是第三条投资法则——要看未来,我想说说自己的体会。 人们把巴菲特称为“奥马哈的先知”,因为他总是有意识地去辨别公司是否有好的发展前途,能不能在今后25年里继续保持成功。巴菲特常说,要透过窗户向前看,不能看后视镜。预测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办法,是计算公司未来的预期现金收入在今天值多少钱。这是巴菲特评估公司内在价值的办法。然后他会寻找那些严重偏离这一价值、低价出售的公司。 要看未来这个法则不仅仅可以用在投资上,可以用在个人发展上,可以用在企业的发展上,也可以用在国家发展与进步上。有时候听到某某人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出卖朋友,让朋友遭受巨大灾难的时候,我就觉得很心寒,这种行为真是遭人鄙视。又比如很多商人为了眼前的利益急功近利,昧着良心向消费者销售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实属品行恶劣之举,读后感《巴菲特的传奇人生读后感》。特别是食品方面,像三聚氰胺事件,对刚来到世上的不久的孩子下手,真是良心泯灭。曾经消费者对这个“三鹿”这个品牌是多么的信赖,如今却利用消费者的忠诚度去干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真是丧失天良。最终的结果还不是害人害己,遭人唾弃,现在超市里再也看不到“三鹿”的影子了。国家的发展更要看未来了,盲目的追求GDP的过快增长,也不见CPI下降,盲目的追求高铁速度第一,温州动车组出事儿是必然。开通了那么多动车高铁,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回家过年还是那么难。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就是为了老百姓在未来过的更好吗?那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幸福指数还是那么低,整天为了买房、买车这些事情搞的心力憔悴? 生活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有时候不要走的太快,停下脚步好好想想,让自己的灵魂也跟上来。 四、巴菲特的成功秘诀 巴菲特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其实巴菲特是用滚雪球比喻通过复利的长期作用实现巨大财富的积累,雪很湿,比喻年收益率很高,坡很长,比喻复利增值的时间很长。 很多人都希望利用巴菲特这面永不倒的旗帜去指导自己的投资,获得预期的成功。但是我想说,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很多客观情况并不是主观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所以不要盲目的生搬硬套,不然效果只能适得其反。所以不要期望自己成为第二个巴菲特,那还不如成为第一个自己。 很多人的成功是在特定的环境的下促成的,所以我自己也不会盲目崇拜他们,只是从他们身上学一些自己身上所没有的精神品质去指导自己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比如说乔布斯,很多人在他活着的时候都没听过这个人,反而到他逝世后人们更多的关注他。用郎咸平教授的话讲,美国人怀念乔布斯是是因为他带动苹果产业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让处于这个产业链上的人都获益,消费者也享受到这种产品带给他们的独特体验。我没用过苹果,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体验,所以乔布斯对我来说,他的逝世与否对我还说是没什么区别的,我没有悼念乔布斯,也不想盲目跟风。中国有5000万人加入了悼念乔布斯的行列,去苹果公司送苹果的送鲜花的、还有人人网转发的、微博悼念的,阵容十分庞大,后来出版的《乔布斯传》更是热销大卖。看来科技的力量对人的影响真的好大。不得不承认乔布斯成功了,人们用他发明的产品悼念他,这再成功不过了。 五、关于慈善事业的思考 沃伦•巴菲特一向被戏称为“铁公鸡”,可是这位“吝啬”的富翁在2006年6月25日,做了一件让世人震惊不已的事情——为慈善事业,捐出了370亿美元的巨款,这份捐款占据沃伦•巴菲特的财产的份额高达85%,直接攀上了美国历史上慈善数额的顶峰。 传统思维通常是在退休或临终前才会考虑捐献和做慈善,巴菲特先生与盖茨先生用实践告诉我们,何时做慈善都不嫌晚,但越早开始越好。盖茨先生说:“当你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的时候,你更容易找到好的团队,并有精力去打造一个健康运行的机构”。巴菲特先生也说:“希望在有生之年把我的捐赠花掉,因为我们不知道死后别人会如何理解我们的遗嘱,能否替我们实现某种社会理想”。巴菲特先生还说,他每五年修改一次遗嘱,每次都与自己的三个孩子充分讨论。“做慈善应该让一家人团结得更亲密,而不是让大家产生矛盾,所以我为三个孩子每人设立了一个基金会,给与他们同样的捐赠,以免他们产生矛盾”。盖茨先生补充说:“虽然我的孩子们还小,我也打算这么做” 说到慈善事业,好像中国人都不太搞慈善活动,甚至大多时候是“被慈善”被强迫着去做慈善事业。昨天看到一则关于慈善的新闻:江苏如皋市教育局被曝“变相强捐”。政府部门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号召教职工捐款,并且还规定科级干部不少于200元,教师不少于100元,工人不少于50元。 慈善是公民的一项权利,而非义务。江苏省这种“变相强捐”的行为也在变相的剥夺了公民的权利。我想大多数人都是具有怜悯之心的,那为什么大家都不太愿意去捐款呢?大多数原因是人们对行政体制下的慈善机构的不信任,这些善款的去向不够透明,大家都不知道自己的钱是不是真的能够通过慈善机构发挥到它应有的作用。 说到底是“诚信”出了问题。有时候我在天桥上或者在路上看到一些乞讨的老人或是残疾人,我现在都不给钱了。不是因为吝啬,是因为不知道他们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残疾。曾经发现自己的同情心被利用了,所以到现在都心有余悸。现在乞讨都可以成为一种谋生手段了,这样的利用人们同情心骗取钱财的行为同时也让真正有需要的人蒙受“不白之冤”,同时也造成人们日渐冷漠、麻木的心理。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现在中国的企业家也正在逐渐的意识到要开始履行社会责任,这也许是慈善事业的一个大的希望。 六、总结 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身上总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要真正的把他们那种可贵的精神与顽强的毅力作为自己实践的动力与指导,自己才会真正拥有深刻体会,并享受这种精神力量带给你的美妙体验。每次读完一本书,从而从书中获得一股莫名的动力,对自己身边的事情有些自己的看法,随后对于自己明天的人生又有了新的规划,这也许是读书最大的价值之一吧!
    〔巴菲特的传奇人生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Q4:巴菲特详细创业历程?

    说一下巴菲特的创业故事和传奇经历
    虽然巴菲特的父亲是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资产过亿,但是在大学毕业后, 巴菲特的父亲拒绝了他想接管父亲的公司的想法。父亲宁可慷慨地把大笔大笔的钱捐给了慈善机构,也不肯给巴菲特留一分钱。没办法,为了积累创业资金,巴菲特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巴菲特白手起家成为世界首富的创业故事就是这样开始了。小编带你一起去了解巴菲特的创业故事和传奇经历。
    一、巴菲特6岁时候的创业故事
    第一次赚钱是倒卖可乐,据巴菲特的母亲回忆,当她的儿子第一次对自由企业产生兴趣时,还只是一个年仅六岁的孩子。他以每箱25美分的价钱在爷爷的杂货店购买一箱可乐,然后以每瓶5美分的价钱在附近兜售。因为那时每瓶百事可乐的容量是12盎司,而可口可乐却只有6盎司,但是,两种可乐的售价是相同的。大多数孩子都心满意足地喝着汽水,但他们从来不去多想什么,只有巴菲特捡起汽水机旁被人们丢弃的瓶盖,把它们分门别类并数一下各种瓶盖的个数,看看哪种牌子的汽水卖得快。
    二、巴菲特10岁时候的创业故事
    当巴菲特还在露丝黑尔学校读书的时候,就发表了一个名为"马童选集"的报告,告诉人们在赛马中如何设置障碍以及如何下注。他在他父母居所的地下室里完成了这本小册子的印刷工作,然后以每本25美分的价格出售。他和一个朋友运用数学原理开发出一套赛马中挑选谁是赢家的系统。但是,由于没有营业执照,他们的企业被有关当局关闭。10岁的巴菲特就开始阅读有关股票市场方面的书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股票市场的痴迷有增无减,他开始绘制股票市场价格的升降的图表。10岁那年,他开始在他父亲的经纪人业务办公室里做些像张贴有价证券的价格,及填写有关股票及债券的文件等工作。
    三、巴菲特11岁时候的创业故事
    1942年4月,11岁的巴菲特开始小规模地购买股票:他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三股受欢迎的城市服务股票,当时,这就是他的资本净值。小巴菲特还说服他的姐姐多丽丝和他一起投资。他以每股40美元的价格抛出了他的股票,扣除佣金后,他赚了5美元。巴菲特一直关注着股票市场的变化,计算维持有利的平均价格而买进或卖出股票以维持高于平均的价格,并且,他已经意识到,他对股票市场的估计要比其他人敏锐、精明的多。1943年1月,他们全家搬到了维吉尼亚洲的弗雷德里克斯堡,不过对巴菲特来说,他一种好像是被连根拔起的感觉,心情非常郁闷。所以第二个月,巴菲特就回到了奥马哈,和爷爷、姑姑一起生活。 跟很多小孩离家出走不一样的是,他的离家出走是和商业有关。他跑到了宾夕法尼亚州的赫尔希,打算靠在高尔夫球场为球手找球、拾球赚点钱。同时,他还有个主意,那就是帮忙巡视好时巧克力工厂,并免费获取一块巧克力。
    四、巴菲特15岁时候的创业故事:
    15岁时候的巴菲特进入爱丽斯•迪尔中学读书,他每天要走5条线路递送500份报纸,主要是投送给公寓大楼内的住户。有几次,巴菲特病了,他的母亲不得不代替他去送报纸。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时间从顾客那里收费,他发明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出售杂志订阅的方案。他从被丢弃的杂志中撕下带有产品有效期的不干胶贴纸,把它们归类,然后在适当的时间请顾客从中选择要续订的刊物。巴菲特的老朋友卡罗尔说,少年时巴菲特就能把《赚1000美元的1000种方法》这本书背下来。他想象自己能从一台机器开始,使他的赢利渐增到几千美元以上。巴菲特和他的朋友唐纳德?丹利,花了25美元买零件组装了一台弹球机后,开始了他们的弹球生意,他们把弹球机安装在繁华的威斯康星大街的一家理发店里。开业一天后,这两个年轻的企业家发现盛满了五分镍币的盘子里有一张4美元的纸钞。 1945年,当巴菲特还在高中读书时,他就从父亲手里买下了一家农场,这是一个未曾耕种过的农场,占地面积为40英亩,售价是1200美元。然后,把农场租给了土地租用人。
    五、巴菲特17岁时候的创业故事
    1947年,17岁的巴菲特高中毕业。在他对股票市场研究还处在"绘制股市行情图"的阶段时,就已经积聚了一笔大约6000美元的财富,这个年轻人赚的钱比他的老师的薪水还多。他的父母负担起了他上大学的费用,尽管他自己有能力支付这些。
    六、巴菲特19岁时候的经历
    1950年夏天,19岁的巴菲特从内布拉斯加大学毕业,然后向哈佛商学院提出申请。他乘火车前往芝加哥,在那儿一个男士接见了他。巴菲特说,当时哈佛代表对他的印象是"19岁,由于身材消瘦,看起来像只有16岁的样子,相当于一个12岁少年的体重。" 当两个人的会面结束后,他进入哈佛大学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了。被哈佛大学拒之门外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对他来讲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很快就意识到,教授商业课的权威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巴菲特向哥伦比亚商学院提出申请,并且很快就收到了接受他入学的通知。他于1951年6月毕业于该校。
    七、26岁的巴菲特就已经立志成为百万富翁
    1956年,年少气盛的巴菲特决心一试身手。一次,他在一个朋友家里突然语惊四座,宣布自己要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不久,一帮亲朋凑了10.5万美元,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创业之初巴菲特非常谨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已拥有了五家合伙人公司。当了老板的巴菲特竟然躲在家中埋头在资料堆里,每天只做一项工作,就是寻找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廉价小股票,然后将其买进,等待价格攀生。这些股票果然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但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巴菲特兑现了他的"百万富翁"狂言。成为亿万富翁后的巴菲特不爱抛头露面,不喜欢张扬,生活保持低调。他把他的生活准则描述为:"简单、传统和节俭。"
    1999年,为了向一家慈善机构奥马哈孤儿院捐款,他拍卖了他的裤带钱包,在此前的20年里,他一直使用这个破旧的钱包。正如巴菲特所解释的那样:"这个钱包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儿,五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经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 给理发店老板们,挣取外快。
    1941年,刚刚跨入11岁,他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47年,沃伦·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学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教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决窍。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
    1951年,21岁的巴菲特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但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当时他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资额扩大到10万美元。情况有点像现在中国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资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1966年春,美国股市牛气冲天,但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尽管他的股票都在飞涨,但却发现很难再找到符合他的标准的廉价股票了。虽然股市上疯行的投机给投机家带来了横财,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因为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不是投机的基础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6500万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零400万美元,其中属于巴菲特的有2500万美元。
    1968年5月,当股市一片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1970年-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其股票单价已涨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于赚了多少,其数目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家咋舌。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价上升到113元。巴菲特在半年前拥有的32,200万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万美元了
    1994年底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从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话,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万美元的回报,也就是说,谁若在3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的网站上公开了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数字显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资基金集团伯克希尔公司,去年纯收益下降了45%,从28.3亿美元下降到15.57亿美元。伯克希尔公司的A股价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时伯克希尔的账面利润只增长0.5%,远远低于同期标准普尔21%的增长,是1980年以来的首次落后.
    2007年3月1日晚间,“股神”沃伦·巴菲特麾下的投资旗舰公司——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公布了其2006财政年度的业绩,数据显示,得益于飓风“爽约”,公司主营的保险业务获利颇丰,伯克希尔公司去年利润增长了29.2%,盈利达110.2亿美元(高于2005年同期的85.3亿美元);每股盈利7144美元(2005年为5338美元)。

    Q5:传奇人物股神巴菲特的介绍

    他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全球市场走势,40年来,他的公司取得了4000多倍的投资收益率。2008年,他的个人财富达到620亿美元,成为世界首富。他创造财富传奇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2008年年末,全球信贷危机愈演愈烈,10月8日,全球六大央行一致决定将短期利率下调50个基点。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世界各国政府都采取“非协调性的”举措,以共同行动使此举获得最大效应,但从股市的反应看,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并未完全消除,全球股市继续剧烈波动。与此同时,许多人将目光集中在另一位金融耆宿身上,希望他的“挺身而出”能为市场提升信心。美国股神巴菲特日前向高盛集团和通用电气分别注资50亿和30亿美元,俨然成了华尔街的救星。

    Q6: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是什么?

    老巴一生的投资理念就是四个字 价值投资,很多人想学习,但是只有巴菲特成功了。巴菲特是一个很难被超越的传奇。
    价值投资就是在一家公司的市场价格相对于它的内在价值大打折扣时买入其股份。打个比方,价值投资就是拿五角钱购买一元钱人民币。
    这种投资战略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由哥伦比亚大学的本杰明·格雷厄姆创立,经过伯克希尔·哈撒威公司的CEO沃伦·巴菲特的使用和发扬光大,价值投资战略在20世纪70到80年代的美国受到推崇。
    格雷厄姆在其代表作《证券分析》中指出:“投资是基于详尽的分析,本金的安全和满意回报有保证的操作。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操作就是投机。”他在这里所说的“投资”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价值投资”。价值投资有三大基本概念,也是价值投资的基石,即正确的态度、安全边际和内在价值。
    格雷厄姆注重以财务报表和安全边际为核心的量化分析,是购买廉价证券的“雪茄烟蒂投资方法”;而另一位投资大师菲利普·费雪,重视企业业务类型和管理能力的质化分析,是关注增长的先驱,他以增长为导向的投资方法,是价值投资的一个变种和分支。而巴菲特是集大成者,他把量化分析和质化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价值增长投资法,把价值投资带进了另一个新阶段。巴菲特说:“我现在要比20年前更愿意为好的行业和好的管理多支付一些钱。本倾向于单独地看统计数据。而我越来越看重的,是那些无形的东西。”正如威廉·拉恩所说“格氏写了我们所说的《圣经》,而巴菲特写的是《新约全书》。”

    Q7: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与投资策略对股票投资有哪些重要启示,以贵州茅台为例进行分析

    巴菲特老先生最值钱的应该是他的估值框架。做股票我们常说,要买入便宜和价值低估的股票,因为这样的公司更具成长的空间,这样的股票更具价格的优势。问题就来了,何为贵?何为便宜?这就需要去评估。用什么去评估呢?如何评估才是比较客观,才能踩准价格结构的节拍呢?这个就是巴菲特老先生的看家本领了。我想贵州茅台从2003年9月23日的-2.27元(前复权价),一路涨到今天的238.98元,九年的时间内,这种股票价格与公司市值的增长都是空前的,作为投资者如果长期持有这支股票,所获得回报也是非常极其可观的。我认为这就是价值投资的魅力吧。俗话说,千金难买牛回头,用在贵州茅台身上真的是恰如其分,从它的行业属性出发,我们会发现酿酒在中国真是是历史悠久,现代的我们传承了老祖先对于品酒的热爱;从它的社会价值出发,逢年过节总是举杯庆祝,国宴上的招待,稳定的消费群体,有时我们喝的不是酒本身,而是那份象征自己社会身份与地位的自我陶醉感,我想这就是酒在这个当今社会中的依然不可撼动的原因,这才是真正站稳历史舞台成为百年老字号的根本原因吧。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4-703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