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主力动向

基金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分析(中国基金的宏观环境分析)

基金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分析(中国基金的宏观环境分析)

内容导航:
  • 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解释及关系?
  • 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的分析.
  • 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区别
  • 什么叫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各自包括哪些因素?各因素所包括的主要内容?
  • 基金市场营销营销环境的分析具体有哪些?
  • 如何进行宏观市场环境分析?
  • 求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 的描述
  • Q1: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解释及关系?

    市场营销宏观环境是指那些给企业造成市场营销机会和形成环境威胁的外部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科技环境、法律环境以及社会和文化环境。这些主要社会力量是企业不可控制的变量。
    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包含的因素:人口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市场营销微观环境是指对企业服务其顾客的能力构成直接影响的各种力量,包括企业本身及其市场营销中介、市场、竞争者和各种公众。
    市场营销微观环境的影响因素:公司、营销中介、营销中介机构、顾客、竞争者、公众。
    在一般情形下,宏观环境因素决定微观环境因素,宏观环境常常通过微观环境作用于企业的营销活动。宏观环境中的五个不同方面因素又相互作用,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制约和影响。微观环境也对宏观环境有重要的反作用。

    Q2: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的分析.

    微观市场营销环境是指与企业紧密相连、直接影响企业营销能力和效率的各种力量和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企业自身、供应商、营销中介、消费者、竞争者及社会公众。由于这些环境因素对企业的营销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又称直接营销环境。 宏观市场营销环境是指企业无法直接控制的因素,是通过影响微观环境来影响企业营销能力和效率的一系列巨大的社会力量,它包括人口、经济、政治法律、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及自然生态等因素。由于这些环境因素对企业的营销活动起着间接的影响,所以又称间接营销环境。微观市场营销环境和宏观市场营销环境之间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微观市场营销环境受制于宏观市场营销环境,微观市场营销环境中的所有因素均受到宏观市场营销环境中的各种力量和因素的影响。

    Q3: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区别

    市场营销宏观环境是指那些给企业造成市场营销机会和形成环境威胁的外部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科技环境、法律环境以及社会和文化环境。这些主要社会力量是企业不可控制的变量。
    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包含的因素:人口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市场营销微观环境是指对企业服务其顾客的能力构成直接影响的各种力量,包括企业本身及其市场营销中介、市场、竞争者和各种公众。
    市场营销微观环境的影响因素:公司、营销中介、营销中介机构、顾客、竞争者、公众。
    在一般情形下,宏观环境因素决定微观环境因素,宏观环境常常通过微观环境作用于企业的营销活动。宏观环境中的五个不同方面因素又相互作用,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制约和影响。微观环境也对宏观环境有重要的反作用。

    Q4:什么叫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各自包括哪些因素?各因素所包括的主要内容?

    宏观分为国家政策、区域政策、地方性政策。包括融资、税费(如契税)等方面,宏观的主要是政策性因素
    微观的主要是房地产开发商因素和市场性因素

    Q5:基金市场营销营销环境的分析具体有哪些?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营销环境是指基金销售机构进行基金营销的各种内部、外部因素的统称。营销环境分为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微观环境指与公司关系密切、能够影响公司客户服务能力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股东支持、销售渠道、客户、竞争对手及公众;宏观环境指能影响整个微观环境的、广泛的社会性因素,包括人口、经济、政治、法律、技术、文化等因素。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Q6:如何进行宏观市场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应该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2、经济制度及市场体系,3、收入水平,4、财政预算规模和财政收支平衡状况,5、贸易与国际收支状况。但是这些必须要根据自身企业所在行业来定建议你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速度 水平、国家对酒店行业的政策法规、酒店行业自身发展现状及趋势、其他相关行业相互影响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即可,过多的话可能会显得杂乱!分析主要是让人人情现实并获取自己的机会即可

    Q7:求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 的描述

    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中国经济巨轮将以何种姿态破浪前行?经济增长率、物价、房价走势将如何演绎?收入分配、个人所得税和房产税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将如何发展?
    经济增长9%左右
    2011年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发展,GDP增长9%左右。从三大需求来看,消费有望继续稳定增长,考虑到价格上涨因素,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可能比2010年略有回落。2010年以来,外贸偏快增长的势头超出预期,2011年出口增速可能比2010年适当回落。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尽管上一轮基建投资的高峰期正在过去,但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20%左右的增速。
    综合来看,2011年经济增速由于基数影响,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2011年增长有望达到9%左右,继续处于潜在经济增速的合理区间。
    CPI温和上涨
    由于绝大多数工业品仍然供过于求,经济需求不存在明显过热的情况,2011年我国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但两大因素决定2011年我国物价涨幅可能高于2010年。一是翘尾因素,由于最近几个月的物价环比持续上涨,截至11月,翘尾因素对2011年物价的上行影响已经达到4个百分点左右,预计2011年翘尾因素将比这略高,给2011年物价调控带来很大难度;二是推升近期物价上涨的因素并未消失,输入型通胀的传导仍可能继续显现,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仍可能推升处于紧平衡状态的农产品价格,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压力仍然存在。
    在稳健货币政策以及一系列价格调控措施治理下,2011年CPI涨幅可能位于4%-5%的区间。2011年四季度翘尾因素的影响将削减,物价涨幅很可能适度回落。
    积极财政侧重调结构
    2011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由于经济企稳势头继续显现,2011年财政赤字规模可能缩减至10000亿元以下,略低于2010年10500亿元的水平。考虑到经济存量规模的扩大,预计2011年赤字率将降至2%-2.5%之间。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除了为经济增长“托底”、为“十二五”开好局之外,还将更明显地侧重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新开工投资增长将放缓,保障性住房、西部大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投资力度仍将较大。
    “三率”再度齐动
    2010年,我国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汇率“三率”均有所变动。2011年“三率”齐动的现象可能再度出现。为进一步抑制通胀预期,缓解“负利率”状况,2011年央行可能适时上调存贷款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也将发挥回收过剩流动性的作用,如果必要,2011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上调至20%左右。
    2011年我国将继续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适度升值有助于改善外汇收支平衡,抑制输入型通胀,预计2011年人民币汇率可能升值3%左右。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出台
    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拉大,这一趋势已经得到重视。收入分配调整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民生。改善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工资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将成为关键所在。2011年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可能正式出台,具体措施可能包括提高中低收入者工资水平,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等。
    “两税”改革有突破
    个人所得税和房产税改革,近来一直是最受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目前两项税制改革工作均在稳步推进,不排除2011年有所突破。个人所得税方面,目前我国的最低扣除额是2000元,未来除了适当上调该额度外,还可能适当缩小税级并调整税率,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房产税方面,目前上海等城市已在积极推进试点工作,并进行试验性的房产税政策空转。“十二五”期间我国个人房产将逐步纳入征税范畴,具体征收范围最初可能不会涉及大部分社会群体。
    楼市高位盘整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将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由于价格调控的效果并不明显,短期楼市调控尤其是抑制投机的政策不会放松。
    2011年楼市价格明显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在政府收紧货币信贷以及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之后,开发商可能由于资金链紧张而进一步降价,刚性住房需求可能对降价作出积极反应。当前通胀预期高涨进一步加剧了楼市走势的复杂性,一方面通胀预期使得居民投资房地产保值增值的意愿增强,另一方面加息通道的开启加大了住房投资的成本。
    区域发展规划继续推出
    近两年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带动了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未来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将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推出。从战略意义上讲,区域政策将着眼于培育新的增长极,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推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区域来看,内蒙古、河北、三江源等地均可能推出新的区域发展规划。
    顺差规模进一步降低
    2010年1-11月,我国贸易顺差规模达到1706.64亿美元,低于2008年和2009年同期水平。中央提出2011年稳定和拓展外需,同时扩大进口规模。预计2011年我国贸易顺差规模将进一步降低,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作用进一步发挥。节能环保、高新技术等领域的进口可能加快。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以及高速铁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继续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以及投资增速将持续偏快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1年,新能源、生物等行业单独的振兴发展规划有望出台,节能环保等产业的重要性也将继续被高度重视和强调。(记者 韩晓东)
    防通胀或“三率”齐动 货币政策需边走边看
    2010年,信贷突破年初提出的7.5万亿元目标已成定局,央行六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时隔三年首度加息……“涨价年”实际负利率已持续10个月。
    明年通胀水平可能高于今年,防通胀成为短期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上半年不排除出现准备金率、基准利率和汇率“三率齐动”的情形。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担忧决定货币政策出现非常严厉和急速收紧的概率较低,货币政策可能逐步收紧,边走边看。如何在“防通胀”与“保增长”之间求得平衡,明年货币政策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防通胀保增长两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些机构预测,明年CPI涨幅可能超过4%,单月最高涨幅可能超出5%,总体或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欧美经济体未来仍有充足的印钞动力,国际大宗商品存在很大的上涨动力;明年天气具有极大不确定性、“猪周期”导致的肉价上涨空间以及中国自身劳动力结构变迁引发的农产品成本提高等因素,使得农产品价格也有上涨空间;此外,资源垄断和资源税开征促使要素价格回归等因素使通胀或将长期持续。由工资上涨引起的“工资-物价螺旋”也可能成为物价上涨的新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定调,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握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在这一基调之下,明年的货币信贷环境将比今年“紧”。
    但另一方面,通胀并非由经济过热引起,“稳增长”的要求决定了明年货币信贷不能太紧。
    首先,当前外部不确定性仍未消除。当前经济复苏基础还不牢固,外部仍存在不确定性,不能判断经济已经步入常态。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指出,发达国家实体经济的资产负债表持续恶化。金融体系真实杠杆率依然高企,脆弱性十分显著。未来24个月中,美欧银行将有近4万亿美元的债务到期,超过1万亿美元的政府融资担保到期,资本监管要求的提高还可能使银行面临新的资本缺口。房地产市场的继续恶化可能导致银行坏账规模进一步扩大。届时银行资产的风险将进一步显现。
    其次,从国内环境看,明年的经济走势尚存不确定性。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二季度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明年尤其是上半年的投资增速不容乐观,稳中趋缓是大概率事件。
    此外,银行人士指出,前期大量投放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将逐步进入还款期,银行能否化解可能带来的不良贷款集中爆发风险还是未知数。
    货币政策在防通胀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稳增长”的要求,明年货币政策将处于更为两难的境地。
    热钱汹涌制约加息
    2010年尤其是下半年,外汇占款逐步回升,成为流动性供给的一大渠道,增加了央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的压力。在美日持续量化宽松政策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之下,明年外汇占款将持续增长态势。
    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提出“池子”论。他解释说,典型的“池子”是外汇储备,热钱流入可以完全对冲,使其在总量上不会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但在个体上并没有阻止他们赚点钱。
    然而,热钱真的能被完全对冲,全部回收到“池子”里,而不产生通胀压力,或对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形成掣肘吗?
    今年1-11月,我国外汇占款增长28649.49亿元人民币。6月19日,央行宣布“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点燃了市场的人民币升值预期。7-9月外汇占款逐月增加,从1700亿元迅速增加到近3000亿元。10月份我国新增外汇占款高达5190.47亿元人民币,刷新30个月以来的最高记录,仅次于2008年4月的5251亿元。11月份虽回落近四成,但3196亿元的增量仍属历史高位水平。外汇占款高增显示了短期逐利资本对中国的青睐。
    刘明康表示,未来新兴市场国家将面临严峻的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新兴市场相对稳健的基本面和更强劲的增长潜力吸引了热钱的快速流入。目前包括美国、欧盟、英国、日本在内的金融市场上约有50万亿美元的资本市场投资资金,它们配置在新兴市场的资产比例为3%-7%。未来该比例上升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4850亿美元的新增资金流入新兴市场。
    境外资本涌入加大了货币政策的调控难度。中国如果采取加息举措,将扩大中美利差,引发资本更多涌入,推高国内通胀水平。尽管有观点认为,热钱进入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分享中国资产投资回报,如果能够通过加息缓解升值预期,抑制资产价格上涨,反而有助于抑制热钱流入。但跨境资金套利不可避免。央行在CPI涨幅高达5%之后仍然选择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非加息,也显示了在加息举措上的谨慎态度。
    三率变动边走边看
    展望明年货币政策,高善文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11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定为“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这八个字的实际含义是“边走边看”。由于此次通胀并没有伴随经济出现过热,货币政策出现非常严厉和急速收紧的概率较低,很可能是逐步收紧。从现在到明年年中可能会有75个基点、两到三次加息的空间。明年上半年通胀是主要矛盾,不排除会出现准备金率、基准利率和汇率“三率齐动”的情形。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防通胀主要通过控制引起通胀的货币条件进行,在具体工具的使用上将偏重数量型调控。
    当前,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8.5%,为历史最高水平。部分被执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银行达到19%甚至更高。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水平还不是“天花板”。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预计明年第一季度需要以平均每月1次的频率来上调准备金率。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也认为,明年存款准备金率仍然会根据外汇占款压力大小等因素继续上调,不存在限制性目标。11月CPI创出新高,未来几个月通胀压力依然很大,预计明年会有两至三次加息。
    对于明年人民币升值幅度,鲁政委认为,随着明年通胀压力进一步增大、顺差高位徘徊,人民币升值幅度可能较今年加大,人民币有效汇率也可能出现一定升值。
    高盛香港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哈继铭表示,在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时,有必要让政策组合更多倾向于汇率的变化,因为通货膨胀可能对于老百姓的伤害是全社会性的。而汇率的变化,可能对一些出口行业产生负面影响,但如果人民币不升值,而是以价格上升的形式导致工资上升,依然会削弱出口行业的竞争力,且不说这些行业是需要长期鼓励的。预期明年人民币将升值5%—6%。
    对于明年的货币信贷增速,诸建芳认为,明年货币供应、新增信贷增速回落,应是“稳健”题中之意。今年的M2增长率可能超过18%,明年很有可能控制在16%左右,信贷将收紧。为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明年的信贷目标将在7.5万亿左右。(记者 任晓)
    黎友焕:热钱成CPI推手
    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热钱与地下钱庄研究》课题组长黎友焕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预计,2011年热钱对我国CPI的推动力巨大。如果股市持续低迷、房地产上升空间有限,相关经济政策有炒作空间,热钱必然会炒作商品。
    热钱持续推高CPI
    中国证券报:“热钱”对我国CPI有什么影响?
    黎友焕:热钱对CPI的影响主要是炒作农产品,尤其是食品。前段时间,热钱炒作农产品和食品对CPI的影响巨大。目前相关压制措施的作用不可持续,一旦这些措施发生变化,热钱炒作农产品将“卷土重来”。
    我国目前的投资渠道较为单调是热钱胡乱炒作的主要原因。热钱流入境内以后炒作房地产、股市和商品市场,2011年热钱对CPI的推动力不容忽视。而且,有一些海外基金正在“屯兵”香港,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热钱进入内地,进一步在商品市场“兴风作浪”。
    中国证券报:您认为明年我国的“热钱”流入态势如何?
    黎友焕:明年我国的热钱形势“变数”很大。因为,美国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欧元区各国经济问题陆续爆发、朝鲜半岛局势变化、我国抑制通货膨胀的相关措施等都是影响热钱流动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未来变化都比较大。
    根据我们课题组对未来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预测以及东北亚局势的初步判断,国际流动性泛滥短期内难以消除,人民币有巨大的升值压力,为抑制通货膨胀国内加息可能性很大。明年境内外利差可能进一步加大,境外热钱将可能延续大量涌进的态势。
    流入形式多种多样
    中国证券报:流入我国的“热钱”现状、规模如何?
    黎友焕:热钱流入我国的趋势并没有放缓。目前还是保持着快速流进的态势,预计短期内的几个月这种趋势难以改变。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只要人民币升值仍有预期,加息仍有压力,境内外利差不断扩大,国际流动性持续泛滥,境外热钱必然不断流进。
    中国证券报:“热钱”一般从哪些渠道流入?一般流进哪些领域?
    黎友焕:在中国资本账户尚未开放的情况下,热钱流入一般情况下是“披着合法的外衣”,或者借道地下钱庄。热钱流入的渠道形式多样,其中,贸易、FDI最为常见。
    境外热钱流入的主要渠道有:虚报进出口商品价格、外商投资企业虚假出资、外商投资企业虚报盈利状况、境外投资企业虚报盈利状况、通过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转移资金、出入境双牌车私带现金等。
    目前热钱的总量中,投资在房地产的最多,其次是商品市场和股市。今年8月后,热钱主要流向商品市场。此前,发改委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打击物价,流入商品市场的热钱减少,转而主要流入房地产市场,并且正在向二三线城市蔓延。目前新进来的热钱主要流向了房地产行业。
    应联合打击“热钱”
    中国证券报:监管部门应如何监管“热钱”?
    黎友焕:对借道地下钱庄的热钱,相关部门可以组成专门小组,开展打击“热钱”专项活动,对重点主体、重点渠道进行查处,严惩投机。
    对借道贸易渠道和投资渠道的热钱,监管部门应相互协调配合,同时加强国际合作。目前最关键的是要高度认识热钱的异常流动问题,及时跟踪热钱的流动状况和流向,而且不能否定热钱的异常流动现实。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使用外汇储备“池子”对冲热钱流入?
    黎友焕:单纯依靠外汇储备“池子”来抑制热钱流入是不现实的。因为热钱是逐利的,热钱不会呆在“池子”里不动,哪里有利润,热钱就会流向哪里。热钱的流向,在很大程度上是违背监管部门意愿的。热钱快速的流进流出,会严重扰乱宏观政策,影响相关经济政策的效果。(记者 陈莹莹)
    经济增长和物价走势有望“双温和”
    2011年经济增长“二次探底”和过热的可能性都不大。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是物价,但在一系列调控措施下,明年CPI涨幅可能位于3%-5%的温和区间。
    经济增长前低后高
    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稳定经济增长仍将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业内人士预测,今年GDP增速有望达到10%左右,全年GDP增速可能逐季回落。与今年不同的是,明年经济增长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继续显现平稳向好的积极态势。
    为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新一轮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亟待在未来几年展开。民生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滕泰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西部发展和改善收入分配刺激消费,将成为刺激明年经济企稳回升的三大着力点。明年下半年,经济将真正开始进入加速转型期。
    中信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2011年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主要源于内需。由于货币信贷政策有所收紧,明年的投资增速比今年可能略有回落。由于鼓励消费的政策和消费潜能释放,消费增长有望保持平稳,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对稳定。从季度来看,GDP增速预计分别达到8.7%、9.1%、9.8%和10.2%,全年经济增长9.5%。
    自去年四季度GDP达到12.1%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回落。由于翘尾因素影响,明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速仍将较低,随后则有望结束本轮经济回落的“小周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明年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在9%左右,一季度以后经济增速将开始回升。未来五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速度会由目前的10%左右降到7%左右。
    有专家指出,尽管明年出口增速可能放缓,但由于国内需求上涨幅度有所缩小,再加上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外需对GDP增长的贡献可能增加。从国内来看,积极财政政策的“托底”作用也将使内需稳定增长。明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10%左右,从而开启新一轮的强劲增长周期。
    价格全面上涨基础不存在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翘尾因素回落以及物价调控效果显现,12月CPI可能回落至5%以下。但明年大部分时间我国仍可能面临物价上涨的压力。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认为,蔬菜在前期价格上涨中起了“领头羊”的作用,但历史数据表明,以蔬菜引领的价格上涨难以长时间持续。预计我国明年经济增长将比今年小幅回调,总需求与总供给处于基本平衡状态,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价格水平稳定。综合来看,当前不存在价格全面上涨的基础。
    明年我国通胀率控制目标为4%左右,比今年的预期目标高出1个百分点,但仍然低于改革开放30年来5%左右的平均涨幅。分析人士认为,如有必要,加息等从紧政策明年将再度出炉,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步伐将适当放缓。
    刘世锦认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将在稳定增长和稳定物价之间平衡。全年CPI涨幅将控制在4.5%以内,初步估计为4.2%。从历史规律特别是货币供应量和CPI之间的相关性来看,目前我国的CPI已经接近了峰值期。但在美国等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以后,如果全球经济明年增长情况较好,接下来很可能出现大宗商品价格上升。
    中信证券认为,明年初有较强的通胀压力,物价水平仍会较快上升,到下半年将有所回落。由于近期经济增速有所回落,劳动力市场供求紧张的局面有所缓解,这有助于减轻持续的通胀压力。预计2011年CPI涨幅为3.8%,PPI涨幅为4.6%。明年全球经济增长对大宗商品价格没有强的支持,美元继续大幅度贬值的可能性下降,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升的动力将减弱。(记者 韩晓东)
    宽信贷格局依旧
    流动性整体充裕
    多位专家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看,2011年流动性整体将保持适度宽松,贷款投放增速适当放缓,但仍在高位,预计新增贷款在7万亿-7.5万亿元之间。
    新增贷款不会大幅减少
    业内人士指出,考虑到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惯性,2011年贷款大幅缩减的可能性较低。
    银联信总经理符文忠表示,预计2011年广义货币M2增速将较2010年下降,但为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M2增速下降幅度不会太大,估计为16.5%,较2010年18%的增速下降1.5个百分点;新增贷款大约在7万亿元左右,较2010年下降1万亿元。监管层将严格贷款发放节奏、新增绝对量。信贷将继续按照3:3:2:2的节奏投放。继续加强银信合作等形式监管,控制信贷资金曲线进入资本市场。
    不过,需关注高信贷增速带来的风险隐患。分析人士指出,信贷规模增幅由此前的15%提高到2008年的29%左右,为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导致通胀、资产质量下滑的风险。为此明年应坚持信贷审慎原则,信贷规模控制在7.5万亿内比较合适。
    有市场人士担心信贷高位运行将加剧通胀。对此,央行有关人士表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而不是信贷现象。经验表明,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总是与较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相联系。但是,信贷并不等于货币。信贷扩张或收缩直接引起产出的变化,货币则主要通过对价格的影响间接作用于产出。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直接相关,货币增长则与通货膨胀关系更密切。
    流动性较为充裕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目前企业的资金需求较为旺盛,明年又是十二五开局年,如果银根收得过紧,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货币信贷闸门收紧应该逐步进行,明年整体流动性仍将保持适度宽松。
    建设银行研究部总经理郭世坤认为,从2008年至今,信贷投放近20万亿天量,但是资金并未全部进入实体经济中去。贷款会部分转为存款,部分资金仍留在银行体系内,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得较为充裕。外汇资金流入、国际短期资本、贸易顺差等因素也会推升银行间市场资金的充裕水平。
    不过,光大银行宏观分析师盛宏清预计,明年商业银行信贷将成为稀缺资源,贷款利率将比今年有所提高。未来银行间流动性水平仍取决于央行对银行间资金池的调控,未来货币政策将转向稳健甚至是偏紧的方向,导致银行间资金面适当收紧。央行会采取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长期央票发行提速、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将银行间资金面在一定时期内控制在偏紧状态。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5-1099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