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定投理财什么时候能赎回(如何理财)
内容导航:
Q1:定投买基金,什么时候赎回效果最佳
1根据行情来判断,在市场的相对高位赎回
这是几乎所有投资者预想的最理想的交易方式:在市场低位买入,在市场高位卖出。这种方式的优点很明显,就是能够赚取市场上涨的最大回报。但同时,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绝大多数人并不具备判断市场走势的能力。有一些人可能会感觉自己具备判断市场走势的能力,但时间久了就会发现,这只是一个错觉,因为市场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它是多变的。
当然更多的人其实是有自知之明的,他们知道自己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他们就寄希望于某位投资高手能够帮助他们来判断。但实际上,我们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会明白:假如世界上真的存在这样的投资高手,他们是不需要出来讲课或是写文章的,自己直接投资赚钱就好了,何必去做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如果你认真追究起来,把市面上所谓的投资高手的过往预测都列出来,你就会发现,预测正确的和预测错误的大概各占一半。当然,这些投资高手都是很聪明的,他们会选择性的忘记那些预测错误的结果,然后把那些预测正确的结果做一份完整的清单,以证明自己有多牛,而投资者也就信以为真了。假如真的根据这些预测去投资,最终亏损的机率是极大的。
2基金产品本身出现问题了,应该果断赎回
基金出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比方说:更换基金经理人;基金经理人变换投资风格;以及出现“老鼠仓”等等。这些问题多半是跟基金经理人有关的,所以一般针对的是主动管理型基金。我在之前的很多文章当中都说过,对于主动管理型基金来说,基金经理人就是基金的“灵魂”,如果灵魂都不在了,或是灵魂变质了,那么就应该果断赎回。但如果你投资的是被动管理型指数基金,那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因为基金经理人对指数基金的影响微乎其微。
3事先设立预期收益率目标,达到目标以后立即赎回
做任何事情都最好是事先设立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基金投资也不例外。在做基金定投之前,最好是事先设立一个预期收益率目标,一旦达到目标,就应该立即赎回,落袋为安。
那么预期收益率目标设置为多少比较合理呢?这要因人而异。如果你的投资风格偏保守,可以设置较低的目标,比方说10%至20%之间;如果你的投资风格偏激进,可以设置更高的目标,比方说20%以上。以我个人的习惯,我会将预期收益率目标设置为30%。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持有的基金份额已经赎回了,但是原有的定投计划并不需要停止,可以继续定投,除非基金产品本身出现了问题。另外,赎回以后的那笔资金可以用来定投另外一只基金,又或者是用来增加原有基金的定投额度。
比方说,你每月定投1万元,预期收益率目标是20%,定投10个月以后,总收益率达到了20%以上,于是你决定全部赎回。假设赎回时扣除赎回费用以后,拿到手是12万元。你可以用这12万元除以5年的定投期限,也就是60个月,等于2千元/月。原来每月定投1万元仍然保持不变,继续定投。这新增的每月2千元可以用来定投另外一只基金,又或者是追加现有定投计划,也就是改为每月定投1.2万元。
4基金组合只需要定期调仓,然后在目标达成或是有资金需求的时候再赎回
刚才所讲的三点其实都是针对定投单只基金的情况,但如果是定投一个基金组合,特别是定投一个全球化的基金组合的话,就没有这么麻烦了。因为基金组合本身就需要定期调仓。而说到“调仓”,其实就是卖掉一些成分基金,再买入另一些成分基金,从而让整个组合恢复配置平衡。
比方说,某个基金组合是由ABCDE五只基金构成的,刚开始的各只基金的占比均为20%,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以后,这五只基金的占比变成了10%、20%、30%、25%和15%。这时如果调仓的话,就需要卖出一部分的基金C和基金D,然后买入一部分基金A和基金E,从而让各只基金的占比均恢复成20%。
可以看到,基金组合的调仓本身就带有赎回的动作,只是说没有将赎回的基金份额变成现金,而是转而增加持有其他的基金份额,这里就有一种“高卖低买”的意味。
所以说,基金组合并不需要特意去赎回,只要定期调仓就好了,并且可以长期持有。同时,基金组合定投计划往往是为了配合某一个长期理财目标而设立的,例如:养老金目标、教育金目标等等。当这些目标达成之时,就可以将基金组合全部赎回,又或者是需要用到多少就赎回多少,其余部分还可以继续产生收益。
总的来说,赎回方案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自己的赎回方案。
Q2:基金定投什么时候赎回
定投就是长时间操作,定投可以分散理财风险,可以根据的判断和资金需求赎回,长时间持有可能会更好。
Q3:基金定投后多久可以立刻赎回?
基金定投后,只要基金份额到账,随时都可以赎回,但那2%的买卖成本会你亏损,所以,定投基金最好做长线运作,这样才可以获利丰厚。
Q4:理财定投什么时候可以赎回
如果是在农行办理的理财,不同的理财产品对赎回的时间要求不一样,建议查看理财产品说明书。
Q5:基金定投什么时候赎回好
你好,建议:算好盈亏点再赎回
首先定投基金要长期,短期定投成本都没有积累成一定规模意义不大,盈利和亏损的绝对值金额也不会太高
长期定投时赎回比较好的时机必然是找一个牛市,或者是疯狂的股市就赎回
可以采取分批赎回的方式,分3-5次赎回,每次赎回20%左右
Q6:基金定投的收益率达到多少时,最好赎回?
与达到多少没什么关系
而是如果股票要大跌的时候,赎回
Q7:如何进行理财?
万事皆有规律可循,理财当然也不例外。一旦掌握诀窍摸到门道,理财就能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融入生活。马上来学习理财投资中的常见定律,了解它们能帮你快速进入数字世界,掌握稳赚不赔的安全理财原则。
墨菲定律——以防万一的理财心理准备
你一定奇怪为什么要把这条无关理财规则的定律放在第一条,墨菲定律是一位美国工程师爱德华墨菲提出的著名定律,主要内容是: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这个规律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比如涂好果酱的面包掉下桌子时,有果酱的那面总是先着地;去车站着急买票回家时,你排的那队总是最慢等,这些统统可以用墨菲定律来解释。之所以把这条定律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它能在入门级理财过程中帮助人们为未来的投资之路做好心理准备: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无论任何风云突变的意外变化都有可能出现。如股票总是在买了之后下跌,卖了之后疯狂上涨;做好这种心理建设,能有准备的面对理财中发生的所有情况,保持平和冷静的心态,免得到时措手不及,乱了阵脚,也能有效做到及时止损,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4321定律——合理分配家庭财产
这条定律适用于家庭财产的合理陪吃,也就是说家庭总收入可以分成4份,其中40%用于供房及其他项目的投资,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用于银行存款以备不时之需,10%用于保险。按照这种收入分配比例模型可以合理分配财产资源,管理控制风险,让损失降到最低。当然,不同家庭有不同的理财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生活质量指标,可在4321定律的基础上按需调整。
31定律——清楚计算房贷
31定律指的是每月的房贷还款数额以不超过家庭月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为宜。例如,家庭月收入为2万元,月供数额的上限最好为6666元,一旦超过这个标准,家庭资产比例结构发生变化,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便有所下降,生活质量也会收到严重影响。如果按照31定律设置承受范围内的房贷价钱,有助于保持稳定的家庭财产状况。这条定律能让你沦为“房奴”的可能性大大下降。需要注意的是,4321定律要求,供房费与其他投资的控制比例为40%,即1/2.5,其中1/3(即33%)若用于供房,以此推算,则收入的7%可用于其他投资。
72定律——复利收益计算心中有数
72定律是指理财中鼎鼎大名的的复利计算法则,即不拿回利息,将利息计入本金中利滚利产生更多收益,在这种情况下资产翻倍的时间就可通过72定律进行计算,其所需时间等于71除以年收益率,也就是本金增长1倍所需要的时间(年)=72/年回报率(%)。如投资30万元在一只每年平均收益率12%的基金上,资产翻倍时间约需6年,计算方法为72除以12,经过12年30万本金可以增值一倍变成60万元;如基金年回报率为8%,则本金翻番需要9年。再拿比较保守的国债投资者来说,年收益水平为3%。那么用72除以3得24,就可推算出投资国债要经过24年收益才能翻番。掌握了复利中的奥妙,有助于快速计算财富积累的时间与收益率关系,便于在进行不同时期的理财规划时选择不同的投资工具。并且为了缩短财富增长周期,也可根据复利计算结果合理组合投资,使组合投资的年回报率在可承受风险范围内达到最大化。
80定律——股票风险多少看年龄
80定律用于计算在不同年龄中,股票投资在财产的配置比例,是一种非常直观的风险管理手段。具体公式为,用(80-你的年龄)*100%。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抵抗风险的能力相应降低,80定律便是应次需求给出一个大致的经验比例。也就是说年龄越大,股票投资在投资中应占据的比例越低,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比例与4321定律所指出的40%的比例需要比较,主要考虑基数是家庭收入还是总资产。合投资的年回报率在可承受风险范围内达到最大化。
双10定律——家庭保险要合理配置
双10定律又叫2210定律,是一个关于家庭保险投资的比例设置。综合理财专家的意见,双10定律指的是保险额度不要超过家庭收入的10倍,以及家庭总保费支出应占家庭年收入10%为宜。比如一个年收入10万的白领,他的寿险保障总额度可简单界定在100万元以下,在能力范围内可买足100万元额度,能力有限就可以减半。而保费支出的恰当比重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与4321定律的财产配置结构也相互温和。这条定律对投保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是保费支出不要超出能力范围以外,有助于帮助我们规划合理的保费限额;另一方面是衡量选择的保险产品是否合理,简单的标准就是判断其保障数额是否达到保费支出的100倍以上。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5-1460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