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还是埋单(短线杆怎么拔出来)
内容导航:
Q1:为自己的行为埋单.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http://www.gqbsc.net/看看这个网站,很详细哦~
Q2: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什么意思?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因为人生是你的啊,你自己的生活也是你自己的,你要为你自己的行为去负责。
Q3:是"买单"还是"埋单",有什么渊源吗?
时下报刊、荧屏上“买单”和“埋单”的“出镜率”很高,两个词的使用是混乱而随意的,且看下面的例子:
(1)《谁为大型演出埋单》(《新民晚报》2004.3.8第8版)
(2)《谁为A3的丑陋埋单》(《文汇报》2004.2.28第8版)
(3)《别急,让我爸来买单》(《益寿文摘》2004.2.2第6版)
(4)《修公路要为水土流失买单》(《重庆日报》2004.3.8)
在2004年2月18日的《文汇报》上甚至同时出现了《研究生发表论文谁买单?》和《谁为这起恶性家政事故埋单?》这种混用的情况,真有点让人无所适从。
其实,“买单”和“埋单”表示的意思是相同的,常用的意思是“付账”,如例(1)(3),由此,又引申出“承担责任、付出代价”的意思,如例(2)(4)。既然如此,就有必要两者取一,以免混乱。到底取谁舍谁?不妨先分析一下两者的词义。
“单”,单据,收付款项或货物的凭据,如收据、发票、发货单、收支传票等。
“买”,音mǎi,指“拿钱换东西”,跟“卖”相对,“买单”就是付款换得购物的单据凭证。
“埋”一音mái,常用义有“盖住、藏、低下”,如“掩埋、埋伏、埋头”等;一音mán,“埋怨”指“责怪”。无论“埋”读什么音,“埋单”都说不通。在餐馆吃饭,叫服务员“埋单”,难道是叫他把“单据”藏起来?
可见,用“买单”表示“付账”,并引申出“承担责任、付出代价”的意思,都是顺理成章的,而用“埋单”表示“付账”让人莫名其妙,用它表示“承担责任、付出代价”则更让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因此,我认为,应当取“买单”而舍“埋单”。
“埋单”自有道理
李 亮
餐馆结账叫“埋单”,这是广东方言的用法。《广州话方言词典》(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有“埋单”无“买单”,“埋单”释义为“开单,结账”。这种用法是广东文化的缩影,包含了广东人对生活的一种感悟。其中有三层意思:一是提醒服务员“行埋来”(走过来),“埋”乃“靠近”,这种贴身服务既可方便顾客,又可避免餐馆的忙乱;二是服务员随时“记埋”(记下来)顾客吃的菜,让顾客明白消费,“埋”有“积累”的内涵;三是用餐结束时,服务员已经把顾客的消费数额预先“埋好”(算好),以免顾客久等结账的尴尬,“埋”又有“结算”的意思。
现在全国很多地方说的“买单”其实是对广东话“埋单”的误用,结账并不是把账单买下来,用“买单”表结账根本不通,也无法体现“埋单”的丰富内涵,结账使用“埋单”才是正确的。
粤语中的“埋”
王 锦
在粤方言中,“埋”(mái)除了有普通话中的“盖住、藏”的意思外,还有地域性极强的特定意义。归结起来,主要有下列四种:
(1)靠拢,接近,如“埋口的”(近一点)、“埋身”(近身)、“埋位”(入座)、“埋尾”(收尾)、“行埋一边”(靠边站)等。
(2)对上一含义的引申,如双方交锋、冲突叫“埋牙”,采取行动叫“埋手”等。
(3)聚拢、汇集,如“埋口”(伤口愈合)、“埋堆”(扎堆)、“执埋”(分门别类地收拾东西)等。
(4)对第三种用法的引申,如汇总数据便叫“埋数”,结账就叫“埋单”。
了解了“埋单”一说的由来,我们就会明白,在餐馆结账应该说“埋单”,而不是“买单”。
埋单≠买单
罗炽勋
珠江三角洲一带的茶楼、食肆都有“先食后付”的传统习惯。顾客用完餐后,招呼伙计:“埋单!”这个“埋单”原来是“执埋”和“开单”的缩略语。
过去的茶楼、食肆,往往根据餐具的大小或外形来规定食品的价格,伙计一看碗碟就知道所盛食品的价钱。伙计“执埋”了(分类清点)餐具,通过心算就能很快“开单”(把消费总额写在小单据上),让顾客到柜台交款。
“执埋”“开单”合称为“埋单”后,“埋单”就笼统地指“结账付款”了,并引申出“承担责任”的意思,如:“劣质产品,由谁埋单?”
至于“买单”在广州方言中则是“交钱取提货单”。上世纪70年代前后,为免入境人士随身携带粮、油、彩电、洗衣机等的不便,港澳和国外一些商号开办了交钱拿提货单,在境内指定地点提货的服务,如“香港买单,广州提货”等。而到了上世纪末,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则出现了像“深圳买单,香港提货”之类的服务。
可见,“埋单”和“买单”是两个不同的词语两者不应混淆。
演化的轨迹
王 莉 陈明学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网络时代的到来,汉语普通话包含的文化信息越来越丰富,大量新词新语的出现反映了这种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在全国“先行一步”,粤方言中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日益频繁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在普通话中频繁出现。比如“生猛”“搞掂”“无厘头”等,当然还有“埋单”。
普通话吸收方言词语奉行的是“拿来主义”。如果“望文”能“生义”则不妨完整引用,如“生猛”;如果感到不太舒服又有改造的余地,则大胆地改造,如“搞掂”进入普通话后常被写作“搞定”,因为用“掂”表示“妥善”是粤方言的用法,普通话则以“定”表示“确定”;如果理解困难又难以改造,对不起,只好委屈一下,暂时不吸收了,像“无厘头”虽然随周星驰的电影也火过一阵,但受欢迎程度绝比不上“生猛”“搞定”之类,《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新词新义”部分收了“生猛”“搞定”未收“无厘头”就是证明。
与“搞掂”在普通话中多被写成“搞定”类似,“埋单”进入普通话后多写作“买单”。比如:
人们开始厌倦许多免费的信息大餐,开始为自己急需的知识和能力在网上“买单”。(《北京晚报》2002.1.6)
风流债后,“绑架”自己,亲哥逼妹为其风流债买单。(《天府早报》2003.7.19)
不仅如此,普通话中的“买单”很快就和粤语中的“埋单”一样,引申出了“承担责任”的意思。如:
谁为人身意外买单?(《西部商报》2002.7.24)
医生乱开处方,自己买单。(《南国都市报》2003.11.27)
这种“改头换面”其实很好理解。从全国范围看,清楚“埋”在粤语中的丰富含义的人只是一小部分。若不是对粤语有一定的研究,又有谁能探根溯源,说明“埋单”原本是“执埋”与“开单”的缩略语呢?
而“买”则不同,所有说汉语的人都熟悉,“买单”一目了然就是“结账”。吃完饭不叫“结账”,而叫一声:“小姐,买单!”既可显示自己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又能避免小姐听不懂的尴尬。“买单”既有异域色彩,又便于理解,自然很快就“深入人心”了。
从“埋单”到“买单”,生动地说明了汉语各方言的相互影响与交融,说明了普通话对方言词语的吸收与创新。
“买单”“埋单”皆相宜
曹国军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收了这两个词。在“埋单”词条下说:“〈方〉在饭馆用餐后结账付款,现也用于其他娱乐性消费。原为粤语,传入北方话地区后也说买单。”而“买单”则有两个,“买单”1意思为:“金融市场作为买进凭证的单据。”而“买单”2的解释为:见埋单。因此,可以说“埋单”与“买单”是一对异形词。可能是从词源的角度考虑,《现汉》把“埋单”作为正条,把“买单”列为副条。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2004年版)既收“埋单”又收“买单”。“埋单”的义项有二:(一)在饭馆用餐后结账付款,泛指付钱;(二)比喻承担责任。而“买单”也有两个义项:(一)同“埋单(一)”;(二)指金融市场买进的凭证、单据。这里以“埋单”为正条,和《现汉》一样,而义项则比《现汉》多一个,更全面;但说“买单(一)”同“埋单(一)”,不够准确,“买单(一)”应是包含了“埋单”的两个义项的。
还有一些辞书也已经肯定了“买单”和“埋单”。钱乃荣主编《酷语2000》(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收“买单”一词,解释是:“结账、付款”,也写作“埋单”,源自粤语。《应用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收“买单”,解释是:(粤语)指“付账”,也作“埋单”。《现代汉语大词典》(2000年版)则同时收录了“埋单”和“买单”,释“埋单”为“结账、会账”,“也作买单”,释“买单”则是“埋单”,意思完全一样。
由此可见,“埋单”和“买单”可并行不悖,不必分出高下来。
买“买单”的账
王国锋
“埋单”与“买单”既然为异形词,就迟早有规范的一天,那该选谁呢?商务印书馆的《新华新词语词典》委婉地表了个态:作为粤方言词,原写作“埋单”,进入普通话,则写为“买单”。接受这个态度的人不少,从现在两者的使用次数看,“买单”明显高于“埋单”。在“百度”上搜索,可找到“买单”的相关网页约550000处,而“埋单”的则是160000处。
用“买单”已是大势所趋,也是势所必然,因为“买单”好懂。说得理论一点,就是它符合中国人使用文字“望文生义”的习惯,体现了汉语思维“具象性”特点(参见申小龙《语言的文化阐释》,知识出版社);说得实际一点,它为方言词怎样获得进入普通话的准入证又作了一次示范。汉语中类似的情况不少,如方言词“笔山”“骨董”“瞥扭”,进入普通话分别写成“瘪三”“古董”“别扭”。合理的改动,遵循的是词汇规范化“必要性、普遍性、明确性”的原则。
也许有人会说:只有“埋单”才能保留其口语色彩和地方特色。对此,请大家不妨去读读周质平先生的《台湾语文发展的歧路》(《读书》2004.2)。周先生认为:用汉字写方言,口语色彩是保留了,但当这口语只有某一有限地区的人才能了解的时候,它也就成了“死文字”;方言汉字化的代价,是孤立自己,是自绝于多数。这从反面说明,方言词汇如果不以大众能接受的形式汇入普通话语海之中,命运是凶多吉少。
有趣的是,如今“买单”已经打入“埋单”的“老家”——广州,看来也不是所有的广东人都拒绝“买单”的。试看两例:
《为背景音乐买单 广州尚无企业付费》(《广州日报》2004.7.6)
《水货名车售后服务无人买单问题多多》(《广州日报》2004.8.29)
总之,吸收“埋单”却改写为“买单”,套用流行的说法就是:普通话吸收方言词,但不机械、盲目地引进。
该“埋单”时莫“买单”
孙 仲
在普通话里,“埋单”和“买单”都是新词,《辞海》《辞源》《汉语大词典》等都未收录。在两者产生时间还不算长的情况下,只要不致造成误解,让其通用,未尝不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认识上的趋同,自然而然会出现一个“优胜者”。但要选择的话,我认为在餐馆吃完饭“结账”,说成“埋单”更确切。
筛选异形词,通用性是一方面,理据性也是重要的一方面。从语源上看,很清楚,“埋单”是原形,而“买单”是变形。“埋单”的理据性在粤语中是非常清楚的,而“买单”不要说在粤语中不存在,就是在普通话中,“拿钱买账单”也是没道理的说法。
刚走出粤语圈,“埋单”确实不容易理解,于是,“买单”出现了。作为一种权宜之计,“买单”只是“埋单”的先导与桥梁。随着南北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粤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理解。人们一旦明白了“买单”的源头是“埋单”,了解了“埋单”的真正内涵,就会很自然地放弃“买单”而选择“埋单”。
其实,近几年,“埋单”在非粤语区的使用,是有越来越普遍的趋势的。让我们看看下面的统计:《人民日报》1995年1月1日到1999年12月31日,出现“埋单”2次,“买单”14次;2000年1月1日到2004年4月1日,出现“埋单”27次,“买单”48次。虽然“买单”的总数仍居上风,但2000年之后,“买单”的出现次数不过才翻了不到3.5倍,而“埋单”的出现次数翻了13.5倍!
此外,从系统性上看,“买单”还是一个专用术语,指金融市场作为买进凭证的单据,与之对应的是“卖单”,是指金融市场作为卖出凭证的单据。既然“买单”和“卖单”已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有其特殊的语义,为什么还不让“买单”和“埋单”划清界限、各司基职呢?而分工的结果,自然是让“埋单”“结账”,而让“买单”成为“单据”了。
可见,无论是从理据性、通用性,还是系统性上说,“埋单”都有理由超过“买单”成为首选。或许,也正是从多方面通盘考虑之后,《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词典才会作出以“埋单”为正条的选择吧。
编者附言
此次“会诊”,参与者多过平常,其中来自粤语区的比以往多得多,正是他们,说清了“埋单”的来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讨论,基本上可得出一个结论:来自粤语的“埋单”和经过变化的“买单”是一对异形词。“买单”的出现,满足了交际的需要,从“埋单”到“买单”的过程,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灵活运用。在运用中,是“买单”的流行让更多人认识了“埋单”;而有了“埋单”的存在,才让人能更准确地理解“买单”。
要在两者中选出一个正条,并不容易,但编者必须表态。可以肯定,“埋单”是源,“买单”是流,目前“买单”的流行,还不足以动摇“埋单”存在的基础。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埋单”,“埋单”有可能会取“买单”而代之;但也可能“买单”人气日长,形成一峰独秀。总之,谁胜谁负,尚难逆料。在这种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本刊认为首先要尊重方言区的选择。这个词语既然是以方言的身份进入普通话领域,那么,方言区怎么写,我们也应怎么写,否则,势必会导致混乱。如果有朝一日方言区也接受了“买单”,那我们自然也会改变立场
Q4:买单和埋单有什么区别,源自何处?
"埋单”为粤语“结账”的意思,本为香港饮食业术语,后来流传至海外华人社区,再传入中国大陆和台湾,而于操官话或国语的社群中,则讹为“买单”,原因是粤语的“埋”与国语的“买”发音相近。
餐馆结账叫“埋单”,这是广东方言的用法。《广州话方言词典》(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有“埋单”无“买单”,“埋单”释义为“开单,结账”。这种用法是广东文化的缩影,包含了广东人对生活的一种感悟。
其中有三层意思:一是提醒服务员“行埋来”(走过来),“埋”乃“靠近”,这种贴身服务既可方便顾客,又可避免餐馆的忙乱;
二是服务员随时“记埋”(记下来)顾客吃的菜,让顾客明白消费,“埋”有“记录、累积、聚集”的内涵;
三是用餐结束时,服务员已经把顾客的消费数额预先“埋好”(算好),以免顾客久等结账的尴尬,“埋”又有“收集、整理”的意思。
广州话“埋单”一词由来已久。广州的饮食业,以前有先食后结账的传统做法。旧时茶居食肆,顾客食完后便招呼伙计“埋数”(结账)。
买单也称“埋单”。
而“买单”一词源起早年广州开埠穗港异地间商业票据往来,本地付款,异地取货,当下的付钱“买”到的其实是一纸提单。可见“埋单”“买单”两者是有根本区别的。
近年来,南风北渐,一些粤语词汇成了各地民众习语,作为外地人,辨音会意,“埋单”谐音而成“买单”,倒也直观简捷。这个问题算是地区间商业、文化交流中的趣事一桩吧。 当然,有些不了解广州话的字义和广州的民俗文化,把“埋单”误作“买单”,也是不足为奇的。
其实,“买单”和“埋单”表示的意思是相同的,常用的意思是“付账”,由此,又引申出“承担责任、付出代价”的意思。
参考资料:买单—百度百科
埋单—百度百科
Q5:gate.io的K线指标里移动揉搓线是什么意思?
揉搓线是指一根T形和一根倒T形的K线组合,图形上先收出长上影线,后收出长下影线的双K线组合。因为形态像衣服被反复揉洗的情景而得名。
Q6:最近几天股市行情怎么样?
放量下跌中"中流砥柱"大力护盘 虽然昨天大盘放量大跌,但大盘指标股等“中流砥柱”的走势依然稳定,热点板块的轮动也较为活跃,短期大盘可能会出现震荡,但中期上涨的路径依然清晰,建议关注低估值、高分红的稳定性投资品种。 大盘指标股临危不乱 虽然昨天大盘大幅下跌,但以银行股为代表的大盘指标股走势依然稳定,部分指标股甚至逆势上扬,这说明机构仓位依然稳定。市场的“中流砥柱”将对大盘构成积极的影响。 昨天逆势走强的主要是银行板块,从基本面看,基于更为均衡的贷款结构和更高的ROA 水平,使得大银行具有更高的抗风险能力,未来银行板块有望成为抗风险的稳定性品种,大盘未来下跌空间较为有限。因此,虽然昨天大盘大跌,但由于银行股的稳定走势,未来指数下跌的空间不大。 除了银行股之外,中国联通、中国南车等指标股也出现集体异动,在大盘指标股护盘的情况下,短期震荡难以改变指数上涨的长期趋势。从基本面看,《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正式出台等政策将继续支持指标股稳定上扬,大盘的中期运行趋势并未改变。我国将加快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业务和应用创新带动新一代网络的规模发展,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市场可能出现指标股多方护盘的局面,中期有可能震荡上行。 板块积蓄长期动能 虽然昨天大盘收出了放量下跌的大阴线,但盘中依然有4只个股顽强涨停,IT板块和上海本地股异常活跃。从整体看,恐慌性抛盘并不明显,显示出大盘短期虽有可能惯性下跌,但板块轮动依然活跃,中期上涨动力犹存。 从板块轮动角度看,IT板块是近期表现突出的主流热点,也是盘中上涨个股较为集中的板块。从行业基本面分析,芯片市场将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复苏,并在2010年与2011年出现两位数的增长。过去三十年中有四次全球性景气低迷,之后总带来电子系统与半导体产业的强劲反弹,因此未来IT板块基本面依旧向好,将带动多个热点长期活跃。除IT板块之外,上海本地股近期的表现也较为抢眼,由于世博和迪斯尼对上海本地股而言均是中长期的投资主题,预计该板块将长期活跃。在世博和迪斯尼概念的拉动下,上海本地股中期活跃态势已悄然形成。历史经验证明,上海本地股一向是市场人气的风向标,在多个活跃板块的带动下,大盘中期上涨动力犹存。 关注低估值、高分红品种 从技术面看,昨天的大阴线已经击穿5日和10日均线系统,但30日和60日均线依然呈多头排列,显示大盘当前依然处于上行空间中。在这种情况下,大盘中期向上的趋势难以改变,我们建议关注在回调中估值较低、一季度大幅回暖的煤炭和高速公路板块等低估值、高分红品种。 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秦皇岛港动力煤交易价格仍在稳步上升,煤炭板块中期依然有继续配置的投资价值。从目前形势看,用电量5 月份出现同比正增长的概率较大。本周,秦皇岛港库存微幅上升,表明本轮东南沿海火电企业补充库存的行动基本告一段落。由于库存下降,秦皇岛港煤炭港口平仓价连续三周上涨,而作为市场价风向标的5500大卡动力煤价在近三周内首次上涨了10 元/吨(幅度约2%),显示出煤炭板块基本面稳中有升,可继续关注煤炭板块。 除煤炭板块外,下半年高速公路车流量有望触底回升,作为估值较低的稳健型品种,高速公路板块可适当关注。从基本面看,高速公路行业仍处于黄金周期,公路是我国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承担着91.84%的客运量和73.29%的货运量,因此高速公路未来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空间。由于高速公路网络是现代物流业的主动脉,车流量未来3至5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我国高速公路行业仍具有13年的快速发展期。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高速公路行业也是获得投资的重点方向,可继续关注低估值、高分红的高速公路板块。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亚太股市出现联袂下跌的情况,中国香港恒生指数、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的跌幅均在2%以上,恒生指数已连续两天下跌,周边市场的动荡可能会对A股市场短期走势构成一定的影响,其短期风险不可不防。
Q7:送你缝纫机短线杆的梭心怎么取下来?
缝纫机的锁芯一般都是在下面可以打开那个缝纫机针脚下的盖儿。把锁芯取出来就可以了。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5-1650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