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银行股价(摩根大通银行买入的股票怎样)
内容导航:
Q1:巴菲特在三季度继续减持富国银行、摩根大通等银行股,究竟是什么情况?
巴菲特本身就是个投资者,会减持股票就是他不看好后期这些股票会给他带来收益。
Q2:为什么金融危机中花旗和美国银行股价下跌最大,其他都没那么大?
因为他们用存款者的存款投资的债券,金融衍生产品风险更大,较其他银行的损失自然也就越大.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花旗在鼎盛时期的扩张很激进,这些在鼎盛时期业绩说得过去的分公司在金融危机时期大部分亏损成为不良资产,这也是为什么花旗最近在不断变卖这些资产的原因.
最后,花旗的股本资产比例太低了,导致投资的资产一出现亏损储户的存款有很大风险受损失.
仅供参考.
Q3:摩根大通为什么持有那么多中国股票
那是以前吧,现在股票少多了。摩根前段时间疯狂抛售中国一百多只股票赚的盆满钵满的。
前期买肯定是看好牛市上涨,后期买很大一部分是为了砸盘。做空也是要有筹码才能做的起来。
Q4:摩根大通的巨亏受查
2012年5月10日,摩根大通披露,由于风险对冲方面的投资策略失败,该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首席投资办公室”(CIO)在过去6周损失20亿美元,并且损失未来还可能再增加10亿美元。
巨额亏损立即引发市场对摩根大通经营状况的质疑和担忧,摩根大通股票在2012年5月11日开盘即一路下跌,最终收盘大跌9.3%至36.96美元,市值一日蒸发150亿美元。
当天,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股市金融板块齐跌,纽约股市银行股下挫近1%,跌幅列各大板块之首,摩根士丹利、花旗银行和高盛集团股价跌幅均在4%左右。 2012年5月15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介入摩根大通巨亏丑闻的清查。摩根大通股东大会同日召开,试图平息事态,受到金融界的广泛关注。
摩根大通这次巨亏至少损失23亿美元,摩根大通股票的市值自丑闻曝光以来则蒸发上百亿美元。然而,丑闻如何发生至今依然扑朔迷离,疑点丛生。
美国司法部于2012年5月15日开始对摩根大通展开犯罪调查。司法部消息人士透露,此案暂由FBI纽约分局处理,至2013年正处于“初步问讯”阶段,尚没有摩根大通人员遭到指控。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早前已经开始了对摩根大通的调查,调查的重点是评估该银行的风险监控措施是否瘫痪。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不能妨碍FBI的办案。
FBI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可能都会调查摩根大通的相关内部监管文件,以及高层管理人员下达的指令。司法部和FBI均拒绝就此案发表任何评论。按照惯例,联邦调查部门一般不会就正在调查中的重大案件发表评论。 2012年5月15日举行的摩根大通股东大会没有对首席执行官戴蒙追究责任。摩根大通在股东大会上挫败了股东提出的任命独立董事长的提议。戴蒙的领导地位暂时没有被剥夺;他的2300万美元年薪也没有被调整。
对于外界要求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的呼声,戴蒙于2012年5月15日作出回应说,摩根大通不反对新的金融监管措施,并声称公司方面支持《多德-弗兰克法案》的大部分内容。戴蒙此前一度是该法案的强烈反对者。
2013年摩根大通仍在调查巨亏的原因,并对造成巨亏的首席投资办公室进行了重组。有消息人士透露,该公司可能会设法追回发给牵涉此案者的薪酬。 2012年7月13日,美国最大银行摩根大通银行承认其巨额亏损飙升,已由最早预估的20亿美元激增至58亿美元。因“伦敦鲸事件”造成的衍生品交易损失在2012年第二季度增加了44亿美元,加上第一季度的亏损14亿美元,总亏损已达58亿美元。
摩根大通13日公布的财报同时表明,摩根大通第二季度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8.7%,至49.6亿美元;重报后的第一季度利润将较初值减少4.59亿美元。摩根大通银行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13日在同经济分析师举行会议时也承认,这次巨亏“令公司核心发生了动摇”。但他同时坚称,巨亏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2013年外界仍不能准确估算摩根大通这次亏损的最终总额。摩根大通13日警告,该公司第三季度仍有可能继续面临衍生品交易的相关损失,规模大约为7亿到17亿美元。美国《纽约时报》此前预估摩根大通的巨亏可能最终达90亿美元。实际上,摩根大通市值自该公司宣布出现巨亏后曾一度缩水高达15%。
尽管如此,摩根大通的第二季度财报仍被市场投资者认为好于预期,因而摩根大通的股价13日早盘上涨近6%。银行类股的表现也大多向好。分析普遍认为,戴蒙短期内应该可以保住他的首席执行官位置。
摩根大通正计划追讨牵涉巨亏丑闻的管理人士数百万美元股票薪酬,这其中包括其首席投资办公室前负责人德鲁(Ina Drew)以及被称为“伦敦鲸”的交易员伊克希尔(Bruno Iksil)等。 摩根大通抵押贷款部门最新裁员1800人
摩根大通银行此前在2月份宣布将削减1.7万个职位,其中绝大部分来自抵押贷款部门,该部门主要处理从逾期借款人处争取拖欠贷款支付。
摩根大通在华“关系招聘”调查扩大
据《华尔街日报》消息,知情人士称,针对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亚洲招聘实践的一项不断扩大的调查已发现内部文件显示,曾有数十名新入职雇员与该行当时在争取的交易挂钩。
作为调查的一部分,摩根大通的律师们正把相关信息报送美国证交会(SEC)和司法部(DoJ)。调查目的是,查明该行是否曾为了争取业务而聘用中国乃至亚洲其他国家政府内部权势人物的家属。
Q5:摩根士丹利 股票评级对股价的影响有多大
没有这么麻烦。其实全部不必折合成1元。就这样算下来也是一样的。大家×10等于没乘。
Q6:摩根士丹利的最新动态
摩根士丹利“失计”Facebook
对于深陷FacebookIPO定价风波的摩根士丹利(下称“大摩”)而言,“天堂与地狱,只有一步之遥”这句话或许是对其当下尴尬处境最贴切的描述。
从力夺Facebook上市主承销权,到在最後时刻定出高于发行价区间的38美元,再到挂牌後不到一周股价便跌破发行价,大摩在此次IPO中的定价策略,不仅引发投资者的批评和质疑,亦令自身面临数十亿美元的“浮亏”,更引来了监管机构的讯问传票。
Facebook主导在过去的大型科技股公司IPO大戏中,一直只有两个主要玩家:大摩和高盛。为了获得这单生意,大摩和高盛都使出浑身解数,其高管频频向Facebook具体负责交易的CFO大卫·伊博斯曼和COO桑德伯格示好。高盛曾经在这场赛跑中一度领先,但在其私下与客户的提前交易被曝光之後,遭到了SEC的调查,高盛在最後一刻失去了主承销商的地位,大摩接棒。这种接替也付出了代价。根据业界惯例,在上市过程中,投行一般会抽取总募集金额的5%至6%作为承销费用,即使大型交易最低也达到2%至3%。但在激烈的竞争之下,Facebook此次承销费用低至1%,堪称史上最低。这种激烈竞争的态势也让Facebook成为主导这次发行的最强势的一方。
就在Facebook上市前的一天,大摩CEO詹姆斯·戈尔曼(James Gorman)与Facebook CFO大卫·伊博斯曼(David Ebersman)就IPO价格区间召开了高级别的电话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们面临着重要的抉择,是保持原定发行区间,为首日上涨提供更多的空间,还是尽力提高发行价为Facebook赢得更好的价格?
“凤凰”变“草鸡”Facebook上市首日巨大的交易量,甚至使得纳斯达克的交易系统都不能承受,因而开盘过程两次延迟,显示其受热潮追捧。不过,在短暂上涨之後,Facebook迅速开始下跌,至收盘前已经几度突破发行价。据媒体报导,为了维持股价,大摩不得不在最後二十分钟花掉数十亿美元扫掉所有在38美元以上的出货。
就在大摩CEO同意Facebook上调招股价格的同时,一份由大摩分析师撰写的报告却在大摩的机构用户中悄悄流传。这份报告提示了一个关于Facebook的风险点,即手机用户在访问Facebook的用户中占比越来越大。而针对这部分用户,Facebook最主要的盈利来源横幅广告并不对其产生作用。因此这份报告将对Facebook2012年的盈利预期由每股51美分下调至48美分。
预料之中的“意外”发生了。Facebook上市首日未能迎来预料中的大涨,在随後两个交易日又不断下跌并跌破发行价,继而引爆了散户的强烈质疑。公众纷纷质疑,Facebook通过大摩向机构透露这一负面信息而不向公众投资者公开,有内幕交易的嫌疑。投行及分析师是否遵循了萨班斯法案所规定的防火墙也广受质疑。
对于这些指控,大摩仅以“我们遵守了相关规定”作为回应。对于他们来说,法律诉讼肯定并非最大的问题,为了遵守协议护盘而砸进的数十亿美元才是其真正关心的重点。截至5月25日收盘前,Facebook的股价在32美元上下。这意味着大摩为护盘砸进的数十亿美元已经有了浮亏。
耐人寻味的是,帮助对冲基金成功实现卖空操作的,正是不少投行的证券经纪部门,这其中亦不乏高盛、摩根大通等Facebook承销商的身影。
不过在此次Facebook的IPO过程中,高盛和摩根大通这两家承销商却对对冲基金借出股票的申请采取了颇为积极的态度,这也使得对冲基金完全不必担心“无法借到股票”的问题,并在上市首日就密集展开做空操作。据估计,在Facebook上市首日,至少四分之一的交易是属于卖空交易。而在上市後的第四个交易日,这一比例则超过30%。值得一提的是,作为Facebook的主承销商,大摩至今并未参与对冲基金做空Facebook股票的操作 。
Q7:股票如何买入
股票在自己认为价值区域内的范围可以逐步低吸买入,潜伏待涨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5-1889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