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易购马云有多少股份(阿里入股苏宁易购价格)
内容导航:
Q1:马云有多少股份
阿里淘宝本身就是日本公司,马绑架小商品经营者,欺骗国人感情,掠夺中国几十年财富,通过收购中国企业,阿里把控国家部分经济血脉,而这个血脉最大的股东是日本软银!这简直是赤裸裸的给日本人送钱
马云的成功不一定是中国人的成功,也未必是中国人的自豪, 相反他是日本的自豪, 在网络化时代更是日本经济“入侵”时的淘宝颠覆传统中国企业模式导致中国企业从新洗牌的又一次胜利; 日本孙正义软银公司70%股份就有15260亿美元收入,15260亿美元什么概念?中国每年的军费总预算达才到3500亿美元,中国马云养肥了日本,值得中国人的反思和中国政府的考验!?
Q2:阿里巴巴的大股东是谁,马云还有多少股份呢?
短短6分钟的时间,孙正义决定投资阿里,这也比较符合孙正义彪悍的投资风格。当时,孙正义直接表示:我打算投资4000万美元,占有阿里40%的股份。当时,马云有点惊讶,能有人投资就很幸运了,竟然直接投资4000万。
当然,马云也很清楚40%的持股比例太高,公司控制权容易旁落,于是在审慎分析后只要了2000万美元,软银占有20%的股份。至此,软银集团成为了阿里巴巴的最大股东,一直延续至今。
阿里巴巴最大股东是谁?马云、孙正义各持有多少股份?
有了巨额资金的阿里如鱼得水,发展速度加快。2003年,美国的电商巨头eBay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当时阿里低调推出淘宝,正式展开了和eBay的竞争,但是eBay财大气粗,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打得淘宝无力还手。
此时,马云再次向资本市场发出求助信号。在众人的坚决反对下,孙正义还是坚持投资,2004年孙正义再次给阿里投资6000万美元,至此阿里一共获得孙正义8000万美元的投资,这笔投资对于阿里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阿里巴巴最大股东是谁?马云、孙正义各持有多少股份?
在最高峰时期,孙正义的软银集团持有阿里34%的股份,始终是第一大股东。毫无疑问,孙正义“赌”对了阿里,阿里也得益于孙正义的投资。2014年阿里在美国上市,孙正义的投资回报超过2000倍。那么,现在阿里的最大股东是谁?马云和孙正义各持有多少股份?
阿里巴巴最大股东是谁?马云、孙正义各持有多少股份?
很多人会有疑问:软银是阿里的最大股东,那么马云究竟是如何掌控阿里的?事实上,目前国内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属于“同股不同权”,虽然实际控制人拥有很少的股份,但是却有很高的投票权,京东、阿里、腾讯都是这样的股权架构。
所以,虽然马云持有阿里的股份较少,但是凭借合伙人协议,马云及其团队拥有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牢牢掌握着阿里的重大决策权和日常经营管理。软银和雅虎作为前两大股东,主要是享受分红,并不参与阿里的日常经营管理。
Q3:马云阿里巴巴股份占多少?
马云在阿里巴巴的持股比例为7%,是阿里的第三大股东。虽然马云不是大股东,但是股权是AB结构,所以阿里合伙人能够控制董事会。
Q4:阿里巴巴有多少股本,马云占多少股份
马云持186,544,484股,占总股本的7.64%,在董事会成员中居首位。
总股本就是2441681727股。
Q5:为什么阿里巴巴要以 283 亿人民币入股苏宁?未来两家的合作会有哪些想象空间?
京东的威胁越来越大。阿里先占位,免得在家电这块被京东弯道超车了。
在网购市场里,天猫和淘宝以巨大的优势碾压各电商。但是在大家电这块京东屹立不倒,并且稳步增长。
2014年家电网购分析报告显示,在家电网购市场,京东和天猫组成的“双超”格局难以撼动。京东在进一步巩固老大地位的同时继续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2014年,京东的销售额占到整体家电网购市场的59.8%,比2013年提升了4.2个百分点,大家电销售额更是占到线上市场的65%。天猫在家电网购市场的占比为30%,在大家电领域则为22%。虽然苏宁易购和国美在线多番发力,但收效并不明显,要想打破京东和天猫的“双超”格局仍需时日。
可以看到3C家电类的消费通常在京东而不是在阿里系。
然而通过艾瑞的报告看,3C家电售卖这个品类竟然占了整个网购市场的22.7%
只要3C家电市场一日不在阿里麾下,阿里一日不得安宁。
在3C家电类除了天猫和京东,就是国美和苏宁。
在自己的发展遭遇瓶颈的时候,整合和拉动行业其他竞争对手,一起蚕食老大的市场份额,看上去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而且在阿里发的PR稿也说了,看上了苏宁的仓储物流和门店。二者正好互补一下。
另外一点我觉得值得一提的猜测是,Tmall售卖家电一直被人诟病的是诚信和质量问题。这是淘宝时代遗留下来的观感和口碑,很难扭转。
而苏宁作为多年的线下3C经销商,无疑在口碑和诚信商更容易取信于大众,通过阿里系的流量+苏宁的品牌和渠道,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为什么是苏宁而不是国美呢?
看国美和苏宁对待互联网的态度就一目了然了,苏宁那是轰轰烈烈的拥抱互联网,连名字都改成苏宁云商了。国美扭扭捏捏,财报号称本集团将国美在线的采购、物流、门店继续进行整合,使国美在线从原来独立运营逐渐转变为与整个集团的整体运营,共享本集团的低成本高效率供应链。
也就是说国美在线基本上成了个傀儡,没有什么独立运营的资格了。国美相对保守的打法,也让阿里系与国美无缘。
从苏宁的角度来看,14年苏宁转型,净亏损10个亿都是在人力上,昔日的竞争对手国美人力只有10.4个亿,苏宁高达28.6个亿,大家知道互联网人才很贵的。
尤其是一个传统企业进入互联网,我甚至怀疑其中有很多冤枉钱,然而如此决绝的转身换来这样惨淡的市场份额,苏宁想必也度过了一个艰难的冬天。
这次阿里的入资能很好的解决一个传统企业过度到互联网企业的难题,也不会再转型之后处于这么尴尬的地位。
Q6:马云在阿里巴巴占多少股份?
持股比例为7%
文件披露,截至2017年6月9日,马云持有178,272,449股,持股比例为7%;为阿里巴巴第三大股东;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持有65,144,622股,持股比例为2.5%。而阿里管理层一共持有270,369,948股,持股比例为10.6%。
阿里第一大股东软银,持有阿里巴巴集团746,998,571股,持股比例为29.2%;第二大股东雅虎持有383,565,416股,持股比例为15%。
参考资料:
CSDN——马云股份
百度百科——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集团官方网站
拓展资料:
2018年7月19日,全球同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阿里巴巴集团排名300位。
总部地点:中国杭州
Q7:马云都收购了哪些公司?
一、搜索引擎,典型案例:雅虎中国、搜狗
马云曾表示:“今后的电子商务绝对离不开搜索引擎。”因此,阿里曾两次在搜索引擎领域做出重磅投资。
雅虎中国
2005.8.14,阿里收购雅虎中国,并获10亿美元投资,获40%股份。
现状:雅虎中国废弃,成为阿里公益项目。
搜狗
2010.10,阿里1500万美元,获得搜狗10.88%的股份。
现状:2012年,搜狗以2580万美元的价格将阿里手中的股份进行了回购,现与腾讯合作。
两次投资均不成功,阿里如何破搜索引擎的局,还需要我们耐心的去等待。
二、本地生活领域,典型案例:口碑网、美团、快的打车、高德地图
从2006年收购口碑网之后,阿里多次在本地生活领域进行收购投资。
阿里希望能够以本地生活服务为切入点,紧密围绕本地化的发展方向,以餐饮娱乐、房产交易为重点,立足全国数十家大中城市,以提高的用户体验为宗旨,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本地化生活社区平台,并最终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各类服务带来更好的用户黏性和口碑。
因此,该领域的布局对于阿里具有重要意义。
口碑网
2006.10.26,阿里500—600万美元收购口碑,其后,成立了雅虎口碑,09年,口碑网并入淘宝。
现状:口碑网没落,现已不复存在。
美团网
2011.7.7,阿里领投美团第二轮5000万美元融资,获得20%股份。
现状:美团坚持独立发展。
快的打车
2013.4.10,阿里数百万人民币投资应用软件快的打车。
现状:已与滴滴打车合并。
高德地图
2013.5,以2.94亿美金收购高德28%股份。
2014.4,以13.39亿美金收购剩余股份。
现状:退市,成为阿里全资子公司。
除了上述提到的,在本地生活领域,阿里的动作还有投资3500万美金,成为易图通公司控股股东,以及与花旗共同投资千万美元,入股丁丁网等。
三、电商服务,典型案例:中国万网、宝尊电商、深圳一达通
电子商务是阿里的主营业务,而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阿里在电商服务领域也进行了多次投资。下图为阿里在电商服务领域的相关投资。
中国万网
2009.9.28,阿里5.4亿人民币,分两期获得中国万网在中国运营的股权。
现状:与阿里云合并,保留万网品牌。
宝尊电商
2010.1.24,战略投资宝尊电商,金额不详。
现状:已成为国内有实力的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
Vendio
2010.6,收购美国电子商务软件及服务提供商Vendio Services,阿里第一次在美国市场上进行收购。
现状:“全球速卖商”与Vendio平台实现对接。
深圳一达通
2013.11,以一达通2011年利润20倍的价格将其全资收购。
现状:知名小中企业进入口环节外包服务提供商,为中小企业客户的出口提供便利。
通过这几次收购,阿里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淘宝店主以及立足阿里巴巴的中小企业。
四、社交与移动互联网,典型案例:微博、陌陌、UC浏览器
社交流量入口可谓是一块肥肉,腾讯凭借多年积累的QQ用户群+神级应用微信在社交流量入口这块占据了相当大的优势,而百度凭借其一家独大的搜索及周边产品优势同样获得了相当大的用户数据。
而阿里依然没有一款有力的产品能抗衡百度、腾讯,所以阿里一直在寻找更好的投资机会。
即使自行推出来往,在如此激烈的竞争情况下根本无法打开市场,来往成了阿里的鸡肋。在这种情况下,阿里只能通过收购来打开局面,一下是阿里在相关领域的收购情况。
陌陌
2011.8,阿里资本4000万美元投资陌陌。
现状:1.5亿用户,月活跃5000万+。
新浪微博
2013.4,以5.86亿美元,收购了微博18%的股份。现状:为淘宝天猫带来巨大流量,但在微信的冲击下逐渐弱势。
UC浏览器
2013.8-2014.6,阿里分三次,以约43.5亿美元的中国互联网并购最高价,将UC浏览器全资收购。
现状:阿里成立移动事业部。
Tango
2014.3.20,阿里2.15亿美元投资Tango。
现状:美国著名语音和视频通话应用。
五、文化领域,典型案例:虾米网、优酷土豆,华数传媒(行情 研报)
在文化娱乐产业的布局不仅能带来巨额的利润,更能通过广告等手段,实现电商平台导流。
此外文化娱乐产业的“粉丝经济”,将是未来移动电商、移动支付等发展到后期的争夺焦点。
再加上十八大政策红利鼓励企业推行文化产业发展。阿里在音乐、影视、平媒、体育等文化领域频频出手。
虾米音乐
2013.1.10,阿里全资收购虾米音乐,金额不详。
现状:淘宝与虾米深度整合,淘宝搜歌手及歌曲出现虾米网跳转链接。
新浪视频
2013.9.6,各大门户网站对于阿里与新浪视频进行谈判的传闻进行了大范围的报道,但最终没有下文。
现状:由于涉黄被吊销执照。
文化中国
2014.3.11,阿里斥资62.4亿港元,收购文化中国60%股份,对文化中国的估值为104亿港元。
现状:更名阿里影业,负责内容生产。
华数影视
2014.4.8,马云与史玉柱斥资65.36亿元,认购了华数影视20%的股份。
现状:为旗下盒子及TV系统提供牌照。
优酷土豆
2014.4.29,投资12.2亿元,收购优酷土豆16.5%股份。
现状:国内最大的网络视频内容平台,位于阿里文化布局产业链下游。
恒大足球
2014.6.5,斥资12亿从许家印手中收购恒大足球俱乐部50%股份。
现状:中国足球卫冕冠军,有强大品牌号召力。
21传媒
2014.6.13,5亿元收购了21世纪传媒20%的股份。
现状:国内知名财经媒体。
在这一系列的收购与投资完成后,阿里在文化领域的布局已然明朗:产业上游由阿里影业负责生产内容,同华数合作,可以借助其播控牌照、内容资源和渠道,助力自家的阿里TV系统和硬件终端。
而在下游则由优土、虾米网等形成播放平台,21世纪传媒及原文化中国旗下的媒体作为宣传,自此形成一个贯穿上下游的生态圈,而作为补充,恒大淘宝足球队很好的做到了品牌效应扩大化的作用。
六、金融领域,典型案例:恒生电子(行情 研报)、天弘基金
为了打造真正的生活娱乐帝国,在金融领域布局是必须的。因此在这个领域,阿里也做了重磅投资。
天弘基金
2014.3,阿里斥资11.8亿元收购天弘基金51%的股份。
现状:与阿里小微金融业务进行对接,跃升国内基金注资额之最。
恒生电子
2014.4,阿里斥资33亿元全资收购了恒生电子。
现状:传统金融机构最大的IT供应商,为阿里金融布局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阿里完成对天弘基金的投资后,对支付宝来讲,由渠道角色深入基金业务,阿里小微金融生态也会进一步完善,对天弘基金来讲,背靠财大气粗的阿里巴巴,一夜之间跃升国内基金注资额之最,未来的发展空间不容小觑。
后一桩交易意义也十分深远。作为传统金融机构几乎最大的IT供应商,恒生电子给未来阿里金融布局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七、物流,典型案例:百世物流、星辰急便、日日顺物流、新加坡邮政
现代电商,物流可能不是决定成败的唯一因素,但肯定是关键因素之一。
在这一方面,做的最好的当属京东,马云也曾经说过“物流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问题”,因此,阿里在这一领域的动作也十分频繁。
百世物流
2007年,阿里与富士康向百世物流投资约1500万美元。
现状:中国最大的物流公司之一。
新加坡邮政
2013年,2.49亿美元获得了新加坡邮政10.35%的股份。
现状: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简历“国际电商物流平台。”
圆通速递
2015.9,马云旗下两家公司就已经入股了圆通速递。
现状:中国最大的物流公司之一。
而在近日,如火如荼的VR、AR也逃不过马云的手掌。
阿里巴巴副董事长蔡崇信(Joe
Tsai)已经加入Magic Leap董事会。目前公司董事会的成员还包括阿伯维兹、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Weta Workshop(《指环王》电影特效制作室)联合创始人理查·泰勒(Richard Taylor)。
阿里巴巴说公司会投资一些前瞻性、创新性的公司,这样既可以提供支持也可以学习经验,除此之外阿里巴巴不愿意过多评论。
阿伯维兹称,如果Magic Leap进军中国市场,阿里巴巴会是优先考虑的战略合作伙伴。阿伯维兹还说:“Magic Leap正在打造全新的计算平台,而阿里巴巴是中国某些领域的最大互联网企业。我觉得两家公司从长远来看是可以互补的。
对于阿里巴巴而言,其未来十年在新业务上将要聚焦于『Double-H』,即健康和快乐,VR/AR强大的娱乐属性意味着其属于快乐产业。高盛今年的一份报告显示,VR未来十年规模将要超过电视机——不过它比所有人预期都要发展的慢一些。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5-571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