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化工与天津磁卡(天津磁卡重组)
内容导航:
Q1:天津市的国有企业都有哪些?
可以的,加你信用卡里原先的信用额度,还可以超过十万
Q2:天津有哪些大型国有企业?
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
天津汽车工业集团
天津药业有限公司
天津石油化工公司
天津灯塔涂料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津京玻壳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钢厂
天津市环球磁卡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港务局
Q3:天津市的国有企业都有哪些?
1、工业类:渤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天津纺织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天津百利机械装备集团、天津市一轻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天津市二轻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天津市建筑材料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天津金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环球磁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长芦盐业总公司、天津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2、农林牧渔:天津市水产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农垦集团总公司
3、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公共交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4、投资与资产经营管理: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津融投资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津联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天津天保控股有限公司、天津海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华泽(集团 )有限公司、天津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方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天津通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开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渤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5、建筑施工:天津市建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天津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振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6、房地产开发:天津市房地产开发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住宅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房地产信托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7、交通运输: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8、商贸物流:天津市物产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一商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二商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天津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公司、天津市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劝业华联集团有限公司、北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利和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天津立达集团有限公司
9、金融:渤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恒安标准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天津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国际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Q4:天津有哪些大型国有企业?
天津碱厂、长芦盐业、天津港、电力、供热、网通、移动,还想知道哪些?中新药业等也是
Q5:天弘上证50指数a和c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在一些费率上:A类申购的时候需要交申购费用,而C类不需要交申购费用
赎回的时候:A类持有T<7天要交0.5%的赎回费用;7天≤T<30天要交0.3%的赎回费用;T≥30天要交0.05%
C类持有T<7天要交0.125%;T≥7天不需要赎回费用
但是C会多一个销售服务费,每年要交0.25%
Q6:IPO过会率新年以来骤降至多少?
证监会官网最新发布数据显示,在10日发审委审核了3家公司的首发申请,2家未获得通过,过会率仅33.33%。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累计有14家公司准备上会,但最终获得发审委通过公司只有7家,过会率从2017年的79.33%骤降至50%。
有股民称,今年以来发审明显趋严,新股发行步伐明显放缓,可能会提升二级市场次新股的稀缺性。而机构人士则指出,经过发审委严格把关,当前次新股质量有望得到提升,随着发行放缓,经过调整后的优质次新股存在布局机会。但能获取多大的收益,既要市场情绪,更要看上市公司基本面。
过会情况:
14家公司拟上会仅7家通过
周五,开板后的次新股广东骏亚、宣亚国际、贵州燃气强势涨停,设计总院、艾德生物、拉夏贝尔、风语筑等次新股涨幅也都超过5%。有市场人士指出,今年新股发行放缓,使得次新股逐渐获得部分资金的关注。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在拟上会的14家公司,仅7家公司成功过会,过会率骤降至50%。
机构预测:
今年IPO节奏或有所放缓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市场主管合伙人林怡仲预计,鉴于新成立的发审委的上巿审核倾向更为严谨、严格的趋势,预计2018年A股IPO仍会保持活跃,但节奏比2017年有所放缓,为300~350宗,融资规模为1800亿~2000亿元。
实际上,记者梳理也发现,今年以来IPO过会难度激增。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今年以来共有14家排队公司拟上发审会。不过,最终有2家公司取消审核,5家公司被否。其中, 1月10日发审委审核了3家公司的首发申请,仅1家公司过会。这也使得今年以来新股发行过会率降至50%,在A股新股发行历史上较为少见。2017年发审委IPO过会率为79.33%,2016年为91.14%,2015年也高达92.28%。
投资次新股还得看业绩
有机构研究员表示,当前IPO堰塞湖有效缓解,大发审委履职后,IPO审核通过率下降,关注的焦点很多很细,这也将减少新股上市后的“黑天鹅”频率,使得新股整体质量得到提升。经过调整后,次新股稀缺性价值有可能慢慢体现,投资者可以适当参与,但上市公司基本面和业绩表现依然是投资的核心指标。
统计显示,去年上市的次新股中,2017年前三季净利润平均增长21.6%,而2016年上市新股当年前三季净利润增幅为6.55%。不仅业绩整体向好,高增长公司比例进一步提升,2017年上市且前三季净利润增幅超三成个股占比达32.41%,高于2016年8个百分点。
在166只公布了2017年度业绩预告的次新股中,预增的公司有117只。这也意味着,“报喜”比例高达70.48%,远超A股整体(已经发布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62.31%的报喜比例。
“现在的问题在哪儿呢?一个是上市后涨幅太高。另一个问题是次新股没有历史数据参考,比较难把握。很多时候,次新股都是市场情绪的反映。”一位券商投资顾问告诉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这位投资顾问表示,次新股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存在投资的机会,但市场分化也会加剧,最终能否跑赢指数,还是要靠行业景气度、公司本身基本面等核心指标。
Q7:利用会计手段造假的方式有哪些?
在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上,不少的上市公司为了保住“壳资源”或达到配股、增发股票等某些目的,往往利用调整会计政策、关联方交易、资产置换等手段进行资产的账面重组,以达到粉饰业绩的目的,这给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各自不同的目的,通过变通会计核算方法调节利润的现象经常发生,归纳起来,他们常常利用以下手段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一、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操纵利润
管理部门常常通过选用不恰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方法操纵利润。由于对同一交易或事项往往有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我国具体会计准则还没有涉及到企业核算的方方面面,因此,很多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和变更来操纵利润、粉饰经营业绩。从实践看,上市公司经常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选用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借款所发生的利息费用、汇兑损益及相关的金融机构手续费,在筹建期发生的与长期资产购置有关的借款费用,可以予以资本化,计入这些长期资产的成本,在这些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后,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上市公司通过滥用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以调节利润。如渝钛白在1997年将钛白粉工程建设期间的借款和应付债券利息8604万元资本划为在建工程,但实际上这一钛白粉工程早在1995年已经开始试产,于1996年已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二)选用不当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已对长期投资的核算做了详细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满足一定条件时,如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采用权益法。反之,则采用成本法。但是很多公司却在这两种方法上做起了文章。当被投资公司盈利时,不该用权益法的投资也用权益法核算。当被投资公司亏损时,该用权益法的又改成成本法核算。
(三)选用不当的合并政策
同长期股权核算相对应的是纳入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所以上市公司还常常通过改变合并范围来调节利润。例如,南洋实业在1996年将其控股子公司南洋期货有限公司的会计报表纳入了其合并范围,但在1997年又将其排除在外,该子公司1996年已亏损700万元,1997年亏损多少,由于未纳入合并范围,我们不得而知。
(四)选用不当的折旧方法
折旧方法也是上市公司最常使用的一种操纵利润的办法。延长折旧年限、由加速折旧法改为直线法、甚至不提折旧等情况在实际操作中屡见不鲜。例如,ST湘中意在1995年的财务报表中将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由加速折旧法改为直线法,“帮助”公司增加了996万元的利润,由亏损变为盈利。
(五)选用不当的收入、费用确认方法
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或费用也是上市公司普遍采用一种操纵利润的方法。例如,国嘉实业在1997年12月5日与美国公司同意以12000万元的价格购买国嘉实业开发出的软件,合同约定的交货时间为1998年的6月和9月,1998年2月质量鉴定后予以验收。但国嘉实业在1997年12月25日与一家外贸公司签订协议,以9600万元的价格“卖断”软件,据此确认了5100万元的利润。显然,国嘉实业在尚未提供商品时就确认收入是不符合准则规定的。
二、通过关联方交易进行利润操纵
(一)利用关联方代购代销业务的关联交易,采用压低采购成本,抬高销售毛利,持续地向上市公司输送利润
例如:ST本钢板材2002年报显示,主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大幅增长47.83%和40.05%,分析表明,ST本钢板材与大股东本钢集团之间发生的采购金额为54.07亿元,占采购总额的87.63%,其营业成本比率比上年同期下降3.13%,董事会公告称,主要原因是原料采购成本的下降,由此增加利润1.68亿元。众所周知,在当时全行业原材料价格以上涨为背景,其公告明显缺乏说服力,发生销售额34亿元,占销售总额54.84%,分析表明,关联交易毛利率10.65%,非关联交易毛利率7.96%,两者相差2.69%,由此增加利润9146万元,通过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目的是持续地向其输送利润。
(二)关联交易的非货币性交易的货币化可以规避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约束,上市公司因此在此类关联交易中又想方设法将非货币性交易货币化,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1.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关系,采用资产置换方式先用价值较低的资产先从关联方换入价值较高的资产,按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规定,置入的价值较高的资产便以换出资产的较低账面价值入账,然后再以正常的市场价格将其售出,从而获得收益。或者关联方以较低的作价将资产赠与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再将受赠资产以高价售出,获得收益。例如:ST康赛的关联方珠海天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天华电气有限公司分别将所持有的天华功率元器件有限公司38.5%、51.5%的股权,无偿捐赠给ST康赛,这一捐赠行为虽然计入资本公积金,但不能确认为收益,可是ST康赛在此后不久出售天华功率元器件有限公司的部分资产,却为公司带来近570万元的收益。
2.采取交易分拆的手法,将实质上的一笔非货币性交易转换成两笔或两笔以上的货币性交易,将原先可以一步完成的资产置换业务,转变成购入资产与售出资产两笔货币性交易来完成,从而不受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的制约。或者将交易中支付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重提高为25%以上,这样一来就将非货币性交易转化为货币性交易,避开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的制约,从而操纵利润。
(三)关联交易非关联化避开暂行规定的约束,达到操纵利润目的
1.关联方通过出让股权或中止受让相关股份,降低股权持有比例20%以下,从而从名义上解除关联方关系,相应关联交易非关联化。例如:天津磁卡股份公司原持有天津环球公司94%的股权,2001年中期天津磁卡将环球公司持股比例降低至47%.中期前,天津磁卡2001年与天津环球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将价值2.15亿元产品销售给后者,产品销售毛利达1.31亿元,占天津磁卡股份公司2001年度合并主营业务利润的54.6%.上述销售中期前已经完成,2001年末天津磁卡公司再次转让股份,不再持有天津环球公司的股权。由于上述两次股权的转让,将关联方转为非关联方,发生的巨额销售也就不必因合并报表而抵销,同样也不会受到暂行规定约束,销售毛利超过20%的部分,也不必计入“资本公积———关联方交易差价”,从而增加了当期收益。
2.采用关联方———非关联方———关联方的交易手法,将资产高价出售给非关联方,将一笔关联交易变成两笔非关联交易,关联方则通过其他途径用以弥补非关联方的损失。或者选择适当时机,再以同样的高价从非关联方赎回资产,这两笔交易就成为了非关联交易,上市公司就可以避开暂行规定的约束,确认高价出售资产带来的交易价差,记入当期损益。例如:ST亿安科技股份公司,于2002年11月初发布公告称,将其一家已资不抵债的控股子公司42.19%的股权,以5200万元的高价出售给另一家非关联公司。由于是非关联交易,ST亿安科技股份公司轻而易举地获得总计约5200万元的非经营性收益。可谓是“取之有道”。
3.利用潜在的关联方来为公司“输血”,在正式入主上市公司前,按非公允价格交易,在交易事项完成后,通过多重参股间接控制上市公司,才正式入主上市公司成为关联方。因为当时交易时还不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关联方,这样一来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绕过对于关联方交易的监管,业绩因而提高。
三、利用地方政府的保护支持政策来操纵利润
许多地方政府为了不让本地的上市公司失去宝贵的上市资格,通过税收优惠、地方财政补贴、减免利息、给予资产价值方面的优惠政策等方式来补贴和帮助企业,一些公司也因此得到巨额补贴而实现了扭亏目标。例如,1997年新疆乌鲁木齐市财政局经人民政府同意,以现金的方式给予上市公司新疆友好1550万元的财政补贴,该项补贴收入占新疆友好税前利润的48.05%.在这种“帮助”下,新疆友好才以1995—1997年3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0.21%、10.03%和10.47%的业绩顺利实现了1998年的配股。
四、通过其他手段操纵利润
通过调整以前年度损益、对外负债的不当计算以及对往来科目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挂账等形式来虚增利润。企业将应记入当期收入的款项,通过延缓开发票或不开发票的手段,记入应付款项核算,从而达到减少利润的目的。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5-727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