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础知识

唐人神东方财富股吧(常山北明东方财富股吧)

唐人神东方财富股吧(常山北明东方财富股吧)

内容导航:
  • 股票在上涨的行情出现红三兵后接着来个小阴线,上影线较长,这种情况该怎么分析
  • 求蒙牛,伊利的各年发展数据~~
  • 通达信选股指标 怎么选出盘中即将涨停的股票?
  •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
  • 唐人神股票今天怎么啦
  • 唐人神股票为什么暴跌
  • 什么软件可以看期货?
  • Q1:股票在上涨的行情出现红三兵后接着来个小阴线,上影线较长,这种情况该怎么分析

    即时分析,如果没有什么大的动荡,可以继续持有。

    Q2:求蒙牛,伊利的各年发展数据~~

    蒙牛中国驰名商标
    乳业成长起来的大型企业
    其开发的产品有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及奶片等系列 100多个品种。
    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集团)有限公司
    1999年8月蒙牛集团成立,作为乳业的后起之秀,“蒙牛”以出色的营销手段实现了快速增长。
    2002年其销售额突破21亿元,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一举跃升至第4位。同年10月19日,“第五届中国成长企业CEO峰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在大会表彰的1999-2001年度中国超速成长百强企业(非上市、非国有控股)中,蒙牛乳业以1947.31%的成长速度名列榜首。
    蒙牛销售收入从1999年的0.37亿元飙升至2003年的40.7亿元,后者是前者的110倍,年平均发展速度高达323%!在中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为第2位,创造了在诞生之初1000余天里平均一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的营销奇迹!“蒙牛速度”,成为中国企业的一面旗帜;
    蒙牛集团总部设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前后四期工程占地面积 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1万平方米,目前拥有总资产近40亿元,员工万余人;与此同时,蒙牛生产基地在自治区境内以总部呼和浩特为轴心,向西延伸,进入包头、巴盟等地区;向东延伸,进入兴安盟、通辽等地区;向外省延伸,进入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湖北、河南、安徽、兰州、新疆、浙江、黑龙江等地区。
    2004年6月1日,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
    2005由蒙牛乳业集团与湖南卫视联合打造的“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青春女孩秀,全国震撼;
    蒙牛乳业
    蒙牛乳业,是“蒙牛乳业集团”的简称。其总部,设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前后四期工程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公司董事长、总裁牛根生担任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近年来被评为:“第八届内蒙古优秀企业家”;“第四届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全国奶业优秀工作者”;“ 2002年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之一)”;“2002年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在“2003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和张瑞敏、柳传志等商业泰斗同时成为25位企业“新领袖”;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4年 第二届中国策划大会暨著名策划评选活动中,与张瑞敏、魏家福等 8 人获“中国策划最高奖”。
    蒙牛乳业,是对赌协议在创业型企业中应用的典型案例。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蒙牛:1999年1月,牛根生创立了“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后更名为“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乳业”)。2001年底摩根士丹利等机构与其接触的时候,蒙牛乳业公司成立尚不足三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创业型企业。2002年6月,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者在开曼群岛注册了开曼公司。2002年9月,蒙牛乳业的发起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了金牛公司。同日,蒙牛乳业的投资人、业务联系人和雇员注册成立了银牛公司。金牛和银牛各以1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开曼群岛公司50%的股权,其后设立了开曼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毛里求斯公司。所投资金经毛里求斯最终换取了大陆蒙牛乳业66.7%的股权,蒙牛乳业也变更为合资企业。
    蒙牛乳业,创造了杰出的企业家---牛根生,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曾到北京大学深造。从事乳业27年。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牛根生于1999年创办蒙牛乳业,在“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困境下开拓进取,使现在的蒙牛“一有全球样板工厂,二有国际示范牧场,三有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 。目前,蒙牛已在全国14个省级行政区建起20多座生产基地。产品覆盖全国除台湾省外的所有地区。开发的产品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等三大系列100多个品种。
    蒙牛乳业,创造了“蒙牛速度”。CCTV200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牛根生的颁奖辞写道:“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蒙牛创造了多项全国纪录:荣获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位列“中国乳品行业竞争力第一名”,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国际示范牧场”,并首次引入挤奶机器人,是中国乳界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蒙牛枕单品销量居全球第一,液态奶销量居全国第一,“消费者综合满意度”列同类产品第一名,同时也是2003年香港超市惟一获奖的大陆品牌;蒙牛还是中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乳制品企业,并一举摘得“2004年最佳IPO”桂冠。
    牛根生档案
    ●1958年生 内蒙古人
    ●1978年 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
    ●1983年 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
    ●1992年 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
    ●1998年 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
    ●1999年 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
    ●2002年 获“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等荣誉。
    ●2003年 获“中国企业新领袖”、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称号
    ●2004年 赴港上市,获“中国策划最高奖”
    ●2004年底 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
    ●2006年 辞去蒙牛集团总裁职务
    ●期间曾在北京大学深造,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
    1999年刚创立时,蒙牛一文不名,名列中国乳业的第1116位
    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2.47亿元,同业排名第11位
    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7.24亿元,同业排名第5位
    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16.68亿元,同业排名第4位
    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40.71亿元,同业排名第3位
    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72.14亿元,同业排名第2位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是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八部委首批确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
    伊利集团
    伊利集团拥有全国最大的优质奶源基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大草原、黑龙江杜尔伯特大草原,保证了伊利产品的天然品质。伊利在奶源建设方面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举,率先实行“公司+农户”的方法,建立“分散饲养、集中挤奶、优质优价、全面服务”的经营模式,从而保证了优质充足的奶源。截至目前,伊利集团先后为奶源基地累计投入8亿多元,建标准奶站、奶牛小区,并引进了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全自动挤奶机和原奶质量检测分析系统,使奶源基地建设与管理向现代化方向迈进。伊利集团从2003年全面启动现代化的牧场园区前期示范工程建设项目。这个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奶牛的养殖规模和品质,由现在的大群体小规模向小群体大规模转变,走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的奶牛养殖道路,建立更加稳固的高质高产奶源基地,从而为中国乳业的奶牛养殖、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开创了全新的模式。
    优质的产品,不光要有优质的奶源,更要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研发体系。1999年以来,伊利集团先后投资8个多亿,全面启动乳业技术改造工程:投资2.6亿元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超高温灭菌奶生产基地,全套引进了当前世界先进水平德国GEA牛奶无菌加工设备,瑞典利乐超高温灭菌奶包装线,全部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投资1.5亿元在黑龙江杜尔伯特县新建目前中国单线生产能力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高档奶粉生产基地;集团研发中心和四个事业部技术中心等二级研发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伊利拥有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优质的奶源、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二级研发体系是伊利产品质量最坚实的保证。
    伊利集团公司不仅自身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奶源基地的建设带动了100万农民脱贫致富,企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几十万个就业岗位,同时推动了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带动了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各地方经济的腾飞,受到社会的广泛称赞。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伊利集团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托管等方式先后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河北、陕西、广东、新疆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在此基础上,伊利集团还将投巨资进行新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伊利新工业园区将引进国际一流的设备和技术,生产高附加值的各类奶制品。新工业园区本着奶源基地、市场建设和工业园区同步发展的原则,并在规划设计和技术装备上实现诸多创新和提升。新工业园区将参照GMP的工艺要求和工艺要点,使人流和物流实现有序,避免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在劳动强度较大的工序将采用机器人操作,整个生产、物流过程实行微机全自控等等。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建成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此园区的建设将为伊利进入世界乳业20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天的伊利集团,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提出“用全球的资源,做中国的市场”,推行“以人为本、制度为保障、团队为前提,平等信任”的企业文化,以不断创新、追求人类健康生活为己任,力争实现2012年进入世界乳业20强的宏伟目标。
    ①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是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八部委首批确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
    伊利集团下设液态奶、冷饮、奶粉和原奶四大事业部,所属企业八十多个,生产的具有清真特色的“伊利”牌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无菌奶等39类产品600多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伊利雪糕、冰淇淋连续十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伊利超高温灭菌奶连续七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伊利奶粉、奶茶粉产销量一直稳居全国前三位。
    2004年,伊利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35亿元,比上年增长38.67%;资产总额达到48.5亿元,同比增长19.86%;实现利润总额3.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1%;净利润2.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81%;实现每股收益0.61元。从2003年至今,伊利集团主营业务收入高居行业第一,一直以强劲的实力领跑中国乳业,并荣登2002年度中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百强榜首。
    截至2004年上半年,伊利集团连续两次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并连续六次入选“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连续两次进入前十名;同年,作为国内仅有的两家企业,伊利和海尔跻身中国市场人气最旺品牌十强,并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评选中,伊利以127.87亿元的品牌价值列38位,位居中国食品业首位。
    1996年3月,伊利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全国乳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同年七月被评为“30”指数样本股。2002年初,被和讯网评为全国十家最受投资者尊重的上市公司之一。伊利股份凭借良好的业绩和高速的成长性已成为证券市场公认的蓝筹绩优股。
    1999年,“伊利”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伊利集团在全国食品行业首家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伊利雪糕、冰淇淋在国家乳品检测中心市场抽检中,连续多年产品的合格率为100%。公司荣获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授予的“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称号。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质量效益型企业”。 2000年9月,伊利集团又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
    2002年,伊利纯牛奶在乳品行业独家获得《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合格产品》证书。同年,伊利集团所属的液态奶事业部首先通过了国际食品行业中通行的HACCP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国内乳品行业第一家实现食品安全有效监控的企业。2003年初,伊利集团所属冷饮事业部、奶粉事业部、原奶事业部也全部通过第三方审核,在国内食品加工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2003年12月,伊利集团获得了素有“绿色壁垒通行证”之称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资格认证证书,标志着伊利集团已经成功得到进军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为实现进入世界乳业20强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8月,伊利股份作为中国证监会批准的七家增发股票的公司之一,增发了近5000万股A股,成功募集到资金8亿元,为伊利扩大生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建立全国性物流配送体系和现代化营销体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伊利集团拥有全国最大的优质奶源基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大草原、黑龙江杜尔伯特大草原,保证了伊利产品的天然品质。伊利在奶源建设方面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举,率先实行“公司+农户”的方法,建立“分散饲养、集中挤奶、优质优价、全面服务”的经营模式,从而保证了优质充足的奶源。截至目前,伊利集团先后为奶源基地累计投入8亿多元,建标准奶站、奶牛小区,并引进了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全自动挤奶机和原奶质量检测分析系统,使奶源基地建设与管理向现代化方向迈进。伊利集团从2003年全面启动现代化的牧场园区前期示范工程建设项目。这个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奶牛的养殖规模和品质,由现在的大群体小规模向小群体大规模转变,走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的奶牛养殖道路,建立更加稳固的高质高产奶源基地,从而为中国乳业的奶牛养殖、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开创了全新的模式。
    优质的产品,不光要有优质的奶源,更要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研发体系。1999年以来,伊利集团先后投资8个多亿,全面启动乳业技术改造工程:投资2.6亿元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超高温灭菌奶生产基地,全套引进了当前世界先进水平德国GEA牛奶无菌加工设备,瑞典利乐超高温灭菌奶包装线,全部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投资1.5亿元在黑龙江杜尔伯特县新建目前中国单线生产能力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高档奶粉生产基地;集团研发中心和四个事业部技术中心等二级研发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伊利拥有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优质的奶源、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二级研发体系是伊利产品质量最坚实的保证。
    伊利集团公司不仅自身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奶源基地的建设带动了100万农民脱贫致富,企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几十万个就业岗位,同时推动了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带动了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各地方经济的腾飞,受到社会的广泛称赞。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伊利集团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托管等方式先后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河北、陕西、广东、新疆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在此基础上,伊利集团还将投巨资进行新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伊利新工业园区将引进国际一流的设备和技术,生产高附加值的各类奶制品。新工业园区本着奶源基地、市场建设和工业园区同步发展的原则,并在规划设计和技术装备上实现诸多创新和提升。新工业园区将参照GMP的工艺要求和工艺要点,使人流和物流实现有序,避免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在劳动强度较大的工序将采用机器人操作,整个生产、物流过程实行微机全自控等等。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建成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此园区的建设将为伊利进入世界乳业20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天的伊利集团,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提出“用全球的资源,做中国的市场”,推行“以人为本、制度为保障、团队为前提,平等信任”的企业文化,以不断创新、追求人类健康生活为己任,力争实现2012年进入世界乳业20强的宏伟目标。
    伊利荣誉
    2006年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
    2月12日,商务部与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中国品牌之路”主题晚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晚会震撼发布“2006年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评比结果。伊利、海尔等国内著名企
    业以绝对的人气获得该项大奖。
    2006年20大人民社会责任奖
    2月3日,人民大会堂, 来自内蒙古的伊利集团由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品牌影响深入
    民心,获得“人民社会责任奖”殊荣,成为内蒙古唯一一家获奖企业。
    人民信赖品牌奖
    2月3日,人民大会堂, 来自内蒙古的伊利集团由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品牌影响深入
    民心,获得“人民信赖品牌奖”殊荣,成为内蒙古唯一一家获奖企业。
    2006最佳企业公众形象
    2007年1月29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搜狐联合主办的 “2006企业
    公众形象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伊利集团荣获“2006最佳企业公众形象”大奖
    2006年最具责任感企业
    2007年1月26日,由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新闻周刊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
    社会责任国际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伊利集团、英特尔、摩托罗拉
    等12家国内外著名企业荣获组委会颁发的“2006年最具责任感企业”大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行业龙头企业
    2007年1月23日,由中央党校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 隆重
    举行,伊利集团荣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行业龙头企业”称号。
    2006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
    2006年12月21日,由中央电视台、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环球企业家》杂志社
    联合主办2006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活动中,伊利集团荣获“最具社会责任企业”
    2006中国农业网站100强
    12月20日,由农业部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主办的“推进
    农业信息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高层论坛暨“2006中国农业网站100强”颁奖
    盛典在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盛大召开。会上,包括我公司在内的8家企业网站榜
    上有名,被评为“2006中国农业网站100强”。我公司将继续以“关注新农村建设,
    聚焦农业信息化”为己任,继续在农业信息化更好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中
    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6年社会责任特别贡献奖
    12月17日,伊利集团荣获了由南方报业集团颁发的“社会责任特别贡献奖”
    2006年生活用品行业诚信企业大奖
    12月10日,伊利荣获由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国家机构行业协会联合颁发的“
    2006年生活用品行业诚信企业大奖”。
    2006年“最佳企业公民”大奖
    12月6日,伊利荣获2006年“最佳企业公民”大奖,这是伊利连续第二次获得该奖项,
    这也是中国乳业中唯一一家入选企业。
    2006年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案例奖
    2006年11月19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
    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共同举办的第五届全国企业文化年会暨2006年
    度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厅隆重召开,本年度中国企业在企业文化领域的
    各项大奖也随之浮出水面。我公司获得2006年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案例奖。
    2006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上市公司
    2006年11月8日,伊利集团荣获“2006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上市公司” 、“2006卓越表现
    奖之年度企业公民”两项大奖。
    2006卓越表现奖之年度企业公民
    2006年11月8日,伊利集团荣获“2006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上市公司” 、“2006卓越表现
    奖之年度企业公民”两项大奖。
    2006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优秀单位
    2006年10月28日—10月30日,“影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成功案例发布暨2006全国企业文
    化建设工作年会”在贵阳召开,我公司荣获“2006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优秀单位”,
    成为本年度中国乳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2006年中国信息化创新百强TOP100企业
    2006年9月21日,在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推广应用组、信息化推进司和全国企业信息化
    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中国电子学会企业信息化专委会和每周电脑报主办的“TOP100
    ‘中国企业IT应用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会上,伊利集团被评为“中国信息化创新
    百强TOP100企业”。
    2006年中国大学生至爱品牌之冰淇淋品类
    2006年8月25日,伊利荣获 由中国经营报颁发的“ 2006年中国大学生至爱品牌之冰淇
    淋品类”。
    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奖
    2006年6月16日,在品牌研究权威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06年中国500最具
    价值品牌”排行榜中,伊利集团以152.36亿元的品牌价值再次蝉联行业首位,超出第二
    名60多亿元,进一步拉大了品牌优势。
    2005CCTV年度最佳雇主
    2005年12月29日,“2005CCTV中国年度最佳雇主”榜单正式揭晓,伊利集团入选年度
    十大雇主,成为乳品企业中唯一的入选品牌。全球竞争力组织2005中国上市公司竞争
    力乳类企业第一名。
    2005年度中国营销大奖
    2005年12月7日,由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联合主办的“2005中国十大营销事件、人物、
    专家评选”在广州揭晓。伊利集团独获事件特别大奖和营销人物两项殊荣。
    2005第二届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行为奖
    2005年12月1日,由21世纪报系及国内外专业机构共同评选的“第二届中国最佳企业公
    民行为奖”在北京揭榜,伊利集团当选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行为中“2005年最负责任的
    企业”。

    Q3:通达信选股指标 怎么选出盘中即将涨停的股票?

    有几个方法,一个就是看涨幅榜,可以在盘中点击排名就可以看到,很容易的。或者可以看速涨榜,都可以参考的。二个就是系统自带的雷达监控里面就可以选择,打开就知道了,里面有设置的,选择你希望的条件就好了。但是你要监控的股票太多,没有那么及时和准确的。

    Q4: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

    2012年8月9日,东航召开企业文化理念品牌价值体系宣贯大会,正式发布了新版东航企业文化理念和品牌价值体系,这标志着东航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东航文化基因源自于每一位员工日复一日的工作实践,东航的文化精髓蕴含着全体东航员工共同的智慧结晶。文化和品牌的建设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全体东航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逐步加强由上到下的传导,逐步实现由知向行的转变,逐步完成由内向外的传递,逐步形成由散到聚的合力,真正让源于实践、成于实践的企业文化理念融入实践、指导实践,成为引领东航腾飞的软实力。
    一、东航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具体内容包括:
    企业愿景,即成为“员工热爱、顾客首选、股东满意、社会信任”的世界一流航空公司;
    企业核心价值观,即客户至尊,精细致远;
    企业精神,即严谨高效,激情超越。
    二、东航品牌价值体系核心内容包括:
    品牌核心价值,即世界品位,东方魅力;
    品牌定位,即以精准、精致、精细的服务,不断创造精彩的旅行体验;
    品牌气质,即精美的、高雅的、时尚的。
    十年文化 引领东航
    2002 年,中国民航大刀阔斧地推进第三次行业体制改革,使三大骨干航空集团公司的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市场布局、航线网络和机队结构得到突破性的调整,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由此,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得到显著优化,改变了以往实力分散、各自为阵、竞争无序等状况,有效提高了市场集中度。
    除此之外,此次民航改革的突出意义在于对行业文化的破旧立新。军队文化作为民航行业文化主要来源之一,对其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军队强烈的责任心、坚强的意志、严明的纪律渐渐沉淀为民航文化的优良传统,但是其对命令与服从的强调忽视了个体和组织活力的张扬,限制了主动创新变革的思维模式,而脱胎于军事供给制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导致绝大部分员工缺乏竞争意识和效益意识。
    彼时的中国民航尚未完全实现社会化和企业化,而2002年的体制改革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基于市场供求关系的低价政策等措施,中国国有航空公司实现了政企完全脱钩。配合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入世进程,民航文化逐步从军队文化向现代组织文化变革,民航业正在从“封闭市场”走向“开放市场”。
    于是,在红日与大海间翱翔的东航,这只已被全国大多数旅客认识并喜爱的小燕子开始了新的航程。但是企业的发展就如同大树的生长,岁月有可能让枝干的年轮日渐丰盈,也可能让原本枝繁叶茂的树冠凋落衰败。IATA授予的“十年民航倾心服务奖”、美国优质服务协会颁发的“五星钻石奖”、全球盈利第十名的航空公司、首家踏入资本市场的中国大陆航空公司等,这些曾经的荣耀并没有因为2002年的历史性重组而继续熠熠发光,相反,这之后的东航尽管也做了一系列的战略调整和改革举措,却仍遭遇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过于频繁的重组一直被认为是影响东航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从1997年下半年兼并中国通用航空公司开始,东航在五年内重组了五家航空公司。三大航中,东航重组并入的航空公司最多,整合、融合的难度最大,历史包袱也最重,东航在重组过程中支付了大量的改革和改制成本,损害了主业的元气。
    其实民航改制的同一年,东航就提出了“管理再造、文化创新”的工作思路,并且于2004年发布了首版企业文化手册——《东航心语》,较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了企业标识、使命、目标、精神、核心价值观、经营管理原则、道德、团队训条、管理者信条、文化辞条等十个方面的文化维度和文化内涵。其核心价值观是“精诚共进”,精神是“满意服务高于一切”,目标是“追求卓越,求精致强”。东航希望能用文化凝聚人心,鼓舞斗志,逐步迈向“人企合一”的至高境界。
    但发展始终面临重重困难。2008年底,国家审时度势后及时给东航更换了领导班子,在经历了一系列破釜沉舟的改革之后,凭借起死回生的生存之战、东上重组的发展之战和世博保障的扬名之战,东航漂亮翻身。2009年到2011年,东航集团连续三年盈利,总额超过120亿元,尤其是2010年,东航股份实现利润总额58.41亿元,开创公司成立二十多年来的新纪录,盈利能力呈现“爆发式”增长,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强,品牌形象也得到显著提升。
    同样的团队、同样的市场、同样的资源,如何让东航突破艰难探索的困局,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很多人想要求解的问题,也包括东航的管理层。
    2010年,东航集团总经理刘绍勇登上了井冈山,在那里他找到了答案:“毛主席启示我们,一个团队,一个领袖,一条道路,这非常重要。”在他看来,将这种思想转化为企业管理,就是要定好一个战略,管好一个班子,找准一个方向。而东航集团党组书记马须伦也认为,东航以上海为核心枢纽的发展方向是对的,只可惜在执行的时候因为各种思想的异动和各方势力的阻力而产生了摇摆,最终导致上海总部和分子公司两个市场的发展都不甚理想。
    说到底,是对文化理念“知”与“行”的辩证统一问题。经过东上重组和世博会两场硬仗之后,东航占据了上海市场的一半份额,也确定了全新的战略目标:将东航建设成为“中国服务最好、管理最精细,立足于核心市场、追求效益型增长,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枢纽网络型航空公司”,并通过连续三年坚持不懈、自上而下的层层解码,使战略目标和理念深入人心。为提升上海枢纽的运营能力和质量,东航树立了由线性运营模式向网络型运营模式转型的理念,加大了上海核心枢纽、昆明区域枢纽和西安区域枢纽的建设力度,把对市场的关注点放在了关键市场及关键航线对网络的贡献度和与枢纽的连接度上。
    航空公司的竞争理念正逐渐由依靠价格战转型为依靠差异化、服务和产品创新,整个民航的竞争环境正在成熟起来。东航正在构建一个全新的服务品牌,在传统“面对面”的人工服务基础上,利用信息化建设构建“背靠背”的信息服务,最终让旅客感受到“心连心”的服务体验。让旅客体验到最佳航空旅行服务是东航人的目标,也是现阶段东航文化的核心理念。
    2012年8月9日,东航正式发布了新版东航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经过三年多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的研讨梳理和提炼,在对东航的历史底蕴、战略目标、区位优势、企业个性深入分析和研讨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前期调研、主题实践、示范推广等方面的工作成果,并对2013到2015年三年来东航起死回生、全面振兴、转型升级、做强做优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精神加以概括和升华,东航最终将成为“‘员工热爱、顾客首选、股东满意、社会信任’的世界一流航空公司”确定为企业愿景,将“客户至尊,精细致远”确定为核心价值观,将“严谨高效,激情超越”确定为企业精神。这些理念精髓是真正从实践中来,也切实经受过实践的检验,正如马须伦所言:“我们在自己的探索和实践中凝聚,形成了独特而优秀的企业文化,这些涵盖和谐、创新、精细、诚信、奋进等因子的文化特质已经成为了东航科学发展的原动力。”
    东航现任管理层曾向媒体表示:“过去几年最大的收获是改变了企业的思维。”确实,如果没有知行合一的思维,就不会有把手表拨快10分钟的“东航时间”,也不会有“带头不坐头等舱”的领导表率。小变化蕴含着大理念。谁都知道只争朝夕才能迎头赶上,谁也都知道只有把最好的服务资源留给旅客才能赢得他们的心,但过去的东航,往往只停留在“知”的层面。东航已经把理念上升到“行”的层面。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而执行力决定成败。
    意识眼光向内,也要向外
    1989年,东航成立了首家空中示范组——“凌燕”乘务示范组,可以说是中国民航业内服务意识的启蒙者。2002年东航集团成立后,东航要求将“满意服务高于一切”的理念融入服务工作,这表明东航对服务质量的重视,已经上升到文化战略的高度。2004年,东航股份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凌燕服务”商标,这项东航首创的空中优质服务,率先成为中国航空公司的一大服务品牌。
    服务和品牌意识的觉醒其实正表明东航在1992年甚至是1982年就意识到组织文化建设必须与客户服务和品牌塑造工作相结合,才能促进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高,最终达到“塑造形象”的效果。
    但在2008年以前,东航的企业文化虽然强调客户导向,但服务质量和社会口碑都不甚理想。眼睛只看内而不看外,彼时的东航没有深刻认识到与内外部公众对话互动和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企业管理的层级和边界正日益模糊,个体的行为很可能被映射为企业的行为,内部的变动很可能被放大为外部的危机。商业社会正在进化成一个生态系统,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的一丁点儿变化,都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管理企业实质上是在管理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包括与内部员工的关系,也包括与外部旅客、股东和社会的关系。基于此,东航才提出“员工热爱,顾客首选、股东满意、社会信任”的企业愿景,并将此化为全员共识。
    今天的企业若想向内外部传递信息,广告式的营销手法和单向灌输式的传播已经收效甚微,取而代之的是双向沟通的公共关系行为。东航公共关系意识的真正苏醒缘起于2008年的一场轰动全球的舆论危机。痛定思痛后,东航总结经验和教训,彻底将传统的以新闻报道为主导的宣传模式向全方位品牌塑造模式转型,将被动应对负面事件的危机公关行为向主动传播综合协调的危机公关体系转型。
    向外的眼光还要看向另一个方向:航空运输产业链。航空公司是一个复杂价值链的核心,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航空公司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末端。扭转此现象迫切需要商业模式的创新,即由航空客运承运商向现代服务集成商转型,由货运承运商向现代物流集成商转型。
    围绕这两个转型,东航已经展开了一系列行动。在客运服务上,以品牌经营和产品体系为重点,强调内部的协同与联动,改“功能型文化”为“流程型文化”;在货运服务上,新整合的中国货运航空公司已经获得国家邮政局颁发的快递运营资质,开通了国内10条货运快线,初步建立了国内外地面卡车配送网络,并正在与东航旗下的航空物流资产进一步整合,打造“天地合一”的空地联运。
    产品经营是低层次的经营,品牌经营是高层次的经营。东航在2009年提出品牌经营的概念,围绕“安全是根,服务是魂”和“以客为尊,倾心服务”的理念开展安全文化和服务文化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品牌建设。2011年,东航被民航局授予“飞行安全五星奖”,并凭借优秀的经营业绩荣登《财富》“2011最具创新力的中国公司”排行榜、BrandZ“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强”,位列“上市公司品牌竞争力”排名第三和“沪深主板市场企业竞争力”排名第六,成为央企中首家被中国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的民航企业。
    荣誉背后是东航全员的努力。实际上,如果说信息系统是内外信息联通的渠道,那么员工就是内外情感连接的纽带,他们既是文化的践行者,也是品牌的代言人。微博的应用促进了这种情感的连接。成千上万的员工以“东航”为标签开设了个人微博。他们是东航品牌形象的潜在维护者,也是客户咨询与建议的潜在解决者。他们日常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与东航的形象息息相关。于是就有了“鸟击后安全降落旅客唱歌谢机组”、“万米高空机组迎接新生命”、“行李员爱心之举照料宠物狗”等动人事迹的口口相传。正如东航首部反映一线员工心声的宣传片《我,就是东航》所展示的:“我是个默默工作着的普通人。风雪雷电中,从未有过分毫的退缩或懈怠;节日的万家灯火里,为我守候的那盏常常亮到最晚。我平凡而不完美,但我一直努力做到更好。我知道,站在您面前的这一刻,我,就是东航。”
    心胸人员求和,资源求同
    东航集团的诞生由重组开始。多元文化的良性融合,是关系到重组是否成功、重组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2002年与东航“联合”之后,一系列的“注入”、“整合”、“重组”从形式上将云南公司迅速纳入到东航“一体化”经营管理过程之中,但思想认识上的差异与地域文化上的不同并没有真正得到弥补。
    与此产生鲜明对比的是2009年的东航、上航联合重组。这个牵涉7万人、1700亿运营资产、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两个上市公司的重组历时仅10个月就圆满完成,消除了不必要的同城竞争,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增强了盈利能力。刘绍勇用“立”与“破”总结了东上重组。他认为:“任何企业的重组,与其说是资产的重组,不如说是心理的重组。” 思想不破不立,制度不立不破,大家关心重组,心理上担心的就是岗位、薪酬福利和发展空间。所以在这些问题上,坚持了不立不破、顺势而为的原则,打开了员工的心结,消除了员工的顾虑,最终做到了“没有一个上访的,没有一个下岗的,没有一个降薪的,没有一个免职的”,实现了对国家有利,对社会有利,对股东有利,对员工有利。
    不立不破的原则其实正映射出另一对哲学概念的辩证关系:“和”与“同”。重组成功的关键是形成一个统一而和谐的企业文化,但“统一”不代表“同一”,“和谐”不代表“合一”。文化在根本上是对人心的经营,包容文化差异,形成文化共识,这才是心胸开阔的体现,这才能建设真正健康、有活力的企业文化。
    东航企业文化建设还有一个难点——分子公司众多导致集中管理与分散授权的矛盾,说到底是对资源的集中调配和对分子公司的合理定位问题。
    以航材资源为例,在集团成立的最初几年,东航维修工程系统仍采用的是分散控制的维修管理模式,飞机不能按市场需求统一调配,职责不清,资源浪费。2005年,东航启动机务系统一体化转型工作,建立了统一管理、闭环控制的现代机务管理机制,真正做到了统筹资源、统筹规划、统筹运作、统筹管理。
    另一个范例是东航运行控制中心的运营。2004年,东航运行控制中心(AOC)正式挂牌运行,全面实现对所有航班的统一协调和集中管理,颠覆了传统的以调度为中心的运行生产管理模式,引发了东航内部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资源整合是系统论的思维方式,目的是通过合理调配把企业内部彼此相关却各自分离的职能和企业外部使命同一且利益相关的合作伙伴整合成一个高效运营的系统,最终取得1+1大于2的效果。归根结底,资源整合也反应了“和”与“同”的辩证关系,安全、服务、营销、运行等系统的一体化建设和分子公司价值创造中心的定位正映射出一种“求同存异,和合相济”的全局观和气度。
    对竞争对手的态度也考验着东航的心胸。以健全之躯重返市场后,东航最重要的工作是成为一家枢纽网络型航空公司,为旅客提供更便捷的航空服务。与外航和高铁的竞争不可避免,但东航以最佳的方式解题,与“竞争对手”合作,把对手变成了队友。
    2011年,东航正式加入天合联盟,与包括南航在内的其他18家国际知名的航空公司齐头并进,借力联盟大大扩张了自己的全球航线网络。同样成为队友的还有高铁。2012年,东航集团与上海铁路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约定推出“空铁通”产品。竞合的思想指导着东航逐步将竞争对手的网络巧妙转化为自身的辐射网络。
    2012年3月,东航与澳洲航空旗下的廉价航空公司捷星航空签订协议,合资在香港设立捷星香港有线公司,这是国内央企航空公司首次试水低成本航空业务。与澳航的此次合作,也为东航未来在国内市场试水低成本航空积累了更多的宝贵经验。
    十年磨一剑,其中有坎坷有辛酸,从跌宕起伏到逆势飞扬,东航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最终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改革发展之路,并逐渐构造出以和谐、创新、精细、诚信、奋进为特征的企业文化,这些文化特质正在成为推动东航科学发展的原动力,也必将成为保持东航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力。

    Q5:唐人神股票今天怎么啦

    停牌了,你买了?

    Q6:唐人神股票为什么暴跌

    经查证核实,002567唐人神股票最近走势有点破位下跌的势头,但还算不上是暴跌。下跌的主要原因,恐怕是前期送转前上涨幅度过大的缘故吧,目前好像已经出现了止跌企稳的迹象,不要着急,股票总会有涨有跌的,关键是进出场的试点要把握好,切记不要追高就不会深度套牢!

    Q7:什么软件可以看期货?

    免费的很多,加我,给你一个免费的帐号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1-1455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