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过度投资案例(中国上市公司100强)
内容导航:
Q1:张长海的人物经历
公司近日收到上海市浦东新区财政局2006年度财政专项补贴人民币29413000元。 市场价值巨大!
Q2:上市公司是如何利用股票炒作圈钱的?
造成股票下跌的原因很多,所谓圈钱就是上市公司把募集到的资金没有用到改用的地方去,造成投资者利益损失,然而上市公司仍会继续增发继续募集资金为他所用....
市场信息有时琢磨不透,有可能是庄家散播对上市公司不利的消息打压股价,也有可能上市公司真的没有经营好出现问题.
Q3: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内容来自用户:聚考拉
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我国推出4万亿投资的经济振兴计划。这在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认同的同时,也加剧了对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担忧。本文认为,政府不当干预、管理层谋取私利、管理层不完全理性、投资者非理性等是造成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根源。据此,提出了抑制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相应对策。[关键词]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净现值公司治理非理性一、引言投资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决策,其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公司价值的大小。因此,投资效率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公司财务最受关注的主题之一。一般来说,非效率投资主要包括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与投资不足相比,过度投资的不利后果更为严重。比如詹森就认为过度投资是所有工业化国家面临的最可怕挑战之一;韦尔奇也曾经说“我对公司最大的贡献是拒绝了至少1000个看上去很值得投资的机会”。为了应对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巨大影响,我国政府推出了庞大的经济振兴计划。各级政府的这些投资计划最终会落实到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企业来执行,国有企业由于其与政府之间的天然联系,不仅承担相应的投资计划,有时甚至要服从地方政府的直接行政性安排。国有上市公司作为国有企业的优秀代表二、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原因分析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均发现
Q4:上市公司怎样从股票圈钱
IOP是公司直接把钱拿走。和IPO差不多,增发和配股都是公司的总股本发生了变化,相当于再发股票,而募集的资金被公司拿走了,去做招股说明上说的事情去了
Q5:"中国上市公司100强"怎么翻译
三个月就有可能接到银行的起诉。
Q6:请大家谈谈,上市公司的股权过度分散有什么不好
根据你的提问,经股网的专家在此给出以下回答:
像万科、慧球科技、梅雁吉祥等公司一直都存在着股权过度分散的问题,一度国家队还成为梅雁吉祥的第一大股东。股权分散的好处是能够充分行使法人治理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大股东欺负中小股东,问题是公司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意外的事件,例如被举牌。
按照成熟资本市场的看法,股权高度集中是不好的,分散相对会好一些。例如微软公司比尔·盖茨持股大约只有15%,很多国际大型企业也都没有单一的控股股东,一般只有国有企业才会存在惟一的控股股东。但这种情况在A股市场则恰恰相反,大多数公司都有持股50%以上的控股股东,只有较少数的企业实行分散的股权治理结构。
股权分散意味着股东大会真正成为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如果是有一个持股50%以上的控股股东,股东大会也就是个象征意义,只要不是大股东和上市公司之间开展关联交易,大股东需要回避表决,那么大股东基本可以代替上市公司做主所有事情。这样的治理结构,大股东可以用很高的价格去购买并不那么值钱的资产,也可以把公司的优质资产廉价处理给其他公司;可以用很低的价格把增发新股卖给指定的投资者,同样也可以强行通过高价增发或者配股的方案。
但是,A股投资者对于单一控股股东的弊端似乎已经习以为常,认为大股东损害一下小股东的利益没什么不对的。却认为股权争夺战中双方互相人身攻击损害了投资者的权益。例如万科事件,王石引入深圳地铁重组万科,究竟是对是错,恐怕只有几年之后才能知晓。但股权分散确实会引发上市公司经营上的不连续风险,假如王石和郁亮真的离开了万科,那么万科的经营策略必然会出现调整。投资者注意到了这一点,却忽视了万科前任大股东华润集团没机会侵占上市公司资产,没机会把垃圾资产高价卖给上市公司,这种做法在其他有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中司空见惯。或许不是华润不想,而是其他股东不答应,这正是股权分散的好处。
股权分散的另一优点就是财务数据相对真实可信。因为大股东持股不是那么多,他没有动机用自己的钱去给上市公司凭空虚增利润,也没办法在其他股东无法察觉的情况下侵占上市公司利润,于是只能规规矩矩经营,要去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从上市公司获得投资回报。可以这样理解,有控股股东的公司容易给投资者惊喜,但也可能给股东挖坑;而股权分散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平稳运行,无喜无忧,哪个更好,投资者可以自己选择。
历史上有几家所谓的三无概念股,即没有国家股,没有法人股,也没有外资股。它们是延中实业、申华电工、飞乐音响(9.770, -0.01, -0.10%)、飞乐股份、爱使股份(12.160, 0.06, 0.50%)等,它们经历了A股市场20多年,曾有过被举牌、被收购的案例,也有成功的反收购案例,但它们的第一大股东持股一般都不超过15%。虽然至今它们并没有迸发出特大黑马,但它们中也没有出现丑闻,这或许就是股权分散的利与弊。
以上就是经股网根据你的提问给出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经股网,助力企业成为行业寡头。
Q7:过度投资的形成原因
委托代理所带来的经营者偏离所有者财务目标,所有者财务监督不力而形成的 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者追求自己的私人目标(比如闲暇、个人帝国、回避风险、高奖金),这会偏离所有者的财务目标,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冲突不可避免。例如,经理人不像他们在最佳时期付出那么多努力。Jensen认为经理人可能使用自由现金流量来进行符合其自身最大利益的负NPV项目,因为他们能从控制更多资产中获得私人利益(比如安插自己的亲属、在工程承包方选择中寻租、在物资采购中收受回扣等)。 经营者对投资的未来前景过于自信而造成的盲目投资 一些经理的性格特质属于过度自信型,对宏观经济和行业前景过于乐观,在决策中好大喜功,决策民主化、程序化和科学性不够,造成“跟风型”投资泛滥。郝颖等(2005)基于行为金融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的现实表现及其与企业投资决策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第一,在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中,四分之一左右的高管人员具有过度自信行为特征;第二,同适度自信行为相比,高管人员过度自信行为不仅与投资水平显著正相关,而且投资的现金流敏感性更高;第三,过度自信高管人员投资的现金流敏感性随股权融资数量的减少而上升;第四,在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安排和治理结构下,过度自信高管人员在公司投资决策中更有可能引发配置效率低下的过度投资行为。 所有者财务考核和激励不当而带来的投资规模偏好 在我国企业的当期绩效评价和激励中,净利润的绝对数使用频率很高,这就使得一些经理为了个人效用原因投资热情高涨,项目真实报酬率是否低于股东要求的报酬率无所谓,只要其大于零就能有效增加净利润,就会增加经理的个人效用。
企业过度投资带来的危害,既浪费了股东可贵的资本,又损害了企业的价值,导致企业业绩滑坡。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1-1819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