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证券市场发展趋势(当前证券市场的现状与趋势)
内容导航:
Q1:国际资本市场证券化趋势对我国金融市场有何发展启示?
还是自己做比较好。
Q2: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证券市场出现的新趋势是什么?
在美国上市,全球市值最大公司
Q3:简述证券市场的发展未来趋势
市盈率是某种股票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上式中的分子是当前的每股市价,分母可用最近一年盈利,也可用未来一年或几年的预测盈利。市盈率是估计普通股价值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一般认为该比率保持在20-30之间是正常的,过小说明股价低,风险小,值得购买;过大则说明股价高,风险大,购买时应谨慎。但高市盈率股票多为热门股,低市盈率股票可能为冷门股。
每股净资产是指股东权益与股本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每股净资产= 股东权益÷股本总额。这一指标反映每股股票所拥有的资产现值。每股净资产越高, 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越多;每股净资产越少, 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越少。
Q4: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与证券市场的关系
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国际资本跨国转移愈加频繁,规模日渐增长,迫使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不得不放松管制、金融自由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全球市场更加开放,客观上推动了投资银行业务的国际化趋势。在当今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高,我国证券市场也将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经验,可以发现:
首先,证券市场国际化是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及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所占份额的增长和地位的加强对其证券市场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
其次,证券市场国际化是以一国国内市场一定的规模和一定的发展程度为基础,并与证券市场的规律相互促进、相互推动;
第三,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有步骤、有计划、分阶段进行的。一般情况下,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的国际化从利用证券市场筹集外资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证券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
第四,证券市场国际化过程是一国政府不断放松管制的结果。
*国际著名投行海外扩张时所选择的组织形式一般经历了以下的过程:代理制→设立办事处→设立合资公司或独资子公司→直接收购投资国知名公司→建立起全球协调管理系统。摇钱术:分层递进选股法
从国际投行扩张的地区机构来看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60年代欧洲老牌金融中心→70年代日本新兴金融中心→80年代香港、新加坡等亚太新锐→90年代中国、印度等潜力国家。在海外业务开拓方面,美国三大投资银行也都基本沿袭了这样一个规律,即发挥自身在本土的优势,并结合当地特色走出各自的国际化道路。
根据国外经验,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的组织形式可以大致如下安排:代表处→分公司/子公司/区域总部→国际证券控股集团;在地区结构上的选择可以做出如下安排:文化相近市场→客户导向市场→新兴市场或未发展市场→在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市场设立分支机构,形成国际性的业务网络;在海外业务开拓方面,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经营风格制定重点发展、特色经营的战略,并根据各项业务的进入成本和投资回报,相应调整不同业务领域的投入,力求达到最佳的业务利润构成;国际化的进入方式可以考虑以下的路径:技术合作→联盟→合资→并购/新设。同时,我国证券公司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尤其注重风险控制、注重海外业务的盈利能力而不盲目扩张,并注意本地化战略和文化的融合。
2.美国著名投资银行国际化进程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快,国际著名投行纷纷加速对海外市场的布局。在这一场全新的抢占国际市场的狂潮中,被誉为华尔街“三剑客”的国际著名投资银行美林、摩根斯坦利及高盛出尽风头,他们在证券承销、企业并购及资产管理等领域取得累累硕果。
美林证券的国际化进程
美林证券是最早一批开展国际业务的美国投资银行。20世纪50年代,战后牛市的到来,使得美林在美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字。在这一时期,美林业绩稳定增长,信心日渐提高,同时也拉开了它国际化的序幕。美林在英国、法国、前西德、荷兰、瑞士、比利时和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分别设立了办事处。1960年,美林继续了50年代的扩张势头,在伦敦设立了第一家分支机构。1961年,为了开辟新市场和新客户,美林开始进入日本市场,并于3年后在日本设立了第一家分支机构。这一时期可以看作是美林扩张的初期阶段,当时美林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之前都是与当地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通过代理制的形式来开展一些零星业务,而且这些业务主要还是为美国企业在海外发展服务的。它最早在欧洲的办事处是在日内瓦,当时也仅有一名员工。在后来日益意识到欧洲市场的巨大潜力后,美林才在欧洲其他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办了办事处。开展正式的国际化业务还是1960年在伦敦设立分支机构之后才开始的。同时它在60年代初也只是试探性地进入日本市场,直到经过了3年的考察准备,美林才正式在日本成立了分支机构,此时正赶上日本证券市场刚刚经历60年代初调整后的一个繁荣发展时期,可以说美林抓住了一个正确的时机进入了日本市场。
美林海外业务的蓬勃发展时期是在21世纪80、90年代。70年代末期以后,欧洲各国纷纷取消了各自的金融壁垒,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席卷欧洲。美林在英国设立了分支机构以后,借助欧洲金融大门开启之际,以伦敦为中心大力拓展了它在欧洲的业务。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美林又在英国设立了Douglas、St.Helier等分支机构,并于2001年在伦敦成立了美林欧洲金融总部。它主要负责欧洲、中东地区和非洲业务,成为这个地区的业务枢纽。美林在欧洲另外一个重要的据点就是瑞士。美林1951年最早在日内瓦设立办事处,随后它又将自己的办事处开到了苏黎世,它是除伦敦总部以外另一个重要的分支机构。在日本市场上,美林也是不断扩张。从1985年成立美林国际资本管理有限公司(MLICM)以来,美林在日本开始了它的投资咨询业务。1986年,原来的东京办事处升级为美林日本有限公司(MLJ),并在当年取得了东京证券交易所的席位,开始大举进军证券市场。同年,它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1998年,美林又开始涉足于当时利润丰厚的私人理财市场,并且成立了美林日本证券有限公司。
美林除了通过自己设立分支机构以外,还通过收购或者合资的方式来迅速抢占全球市场。最为典型的就是1997年,它以57亿收购了英国水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使得美林资产管理业务进入了世界顶级行列,为全球许多大客户提供了多元化而稳健的资产管理服务。其次,老牌的商人银行Smith New Court也在1998年被美林投资银行收购。2000年4月,当科技网络股热潮方兴未艾时,汇丰控股与美林集团合资成立了美林汇丰有限公司,双方各占50%的股份,打算5年间投资10亿美元,发展网上个人理财服务。这也是全球第一家提供网上理财的金融机构。
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兴国家的巨大潜力也深深吸引着美林的投资眼光。
这个时候,虽然这些国家并没有像欧洲、日本一样完全开放自己的金融市场,但是较之以前,对外资的金融监管也已经大大放松了。美林充分利用这些国家政策上的变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拓亚洲新兴市场,在香港、台湾、新加坡的证券经纪业务、承销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极为迅速。美林投资管理公司(Merrill Lynch Investment Managers)管理着来自亚洲、日本与澳大利亚客户的140亿美元资金。美林投资管理公司还在台湾、泰国和中国大陆成立三家合资公司。1982年,美林在香港设立了地区总部以更好地开拓亚太市场。除香港分部外,美林投资管理还在新加坡和韩国设立分部,台湾也有分部但是独立于那里的合资公司。另外,美林也在印度成立一家合资公司DSP Merrill Lynch Limited,其中主攻的也是美林最为擅长的私人理财和证券交易业务。1993年,美林成为首家在中国开设办事处的美资投资银行。
从以上美林国际化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美林近几年来在亚太新兴市场上的扩张相当迅速,同时在欧洲市场的扩张也井然有序,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图1和图2的对比中看出。在1998年,美林在欧洲(含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净利润比重为15%,到了2006年比重稳步上升到了21%;而亚太地区(含日本)的净利润比重在1998年是6%,而在2006年上升到了11%。考虑到美林在日本和澳大利亚这个时期整个业务比重为收缩态势,所以亚太其他地区的比重是大幅上升的,这说明美林加大了包括亚洲在内的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
Q5:证券交易未来发展趋势
证券交易未来发展趋势是散户逐渐减少,剩下专业的基金经理操作。
Q6:你如何看待2012年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趋势?为什么?
卖东西价钱设置不正确,还差点?要补上?
没付钱的话,可以直接调整商品价格;已经付款了,那就另外开个商品,价格设定成需要补充的金额,然后拍下来,另外做笔交易就好了。
Q7:我国证券市场目前的发展趋势
中国证券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
三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国民经济水平得到了较快提高。在宏观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随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等多项基础性制度改革工作的基本完成,历史遗留的一些突出的制度障碍和市场风险得以化解,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宏观经济“晴雨表”作用日渐显现。
(一)证券业竞争特点
1、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成为证券公司今后发展的基础;
2、现有证券公司抵御风险能力普遍得到提高,竞争状态日趋激烈;
3、部分业务出现向大型证券公司集中的趋势;
4、国内证券公司将面对来自境外同业更为激烈的竞争;
(二)证券业的发展趋势
《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资本市场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尤其是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实施,市场运行机制和运行环境正在得到改善,制约资本市场功能充分发挥及证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性问题逐步得到解决;随着中国证监会推出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以及对证券公司“分类监管、扶优汰劣”的监管思路的贯彻执行,我国证券业正迎来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1、盈利模式的多元化
1980 年以来,美国证券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5%,其中经纪、自营与承销业务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9%、5.9%和10%,而资产管理业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则达到18.7%,其增长速度超过了经纪、自营、承销等传统业务。2006 年后我国证券行业业绩实现了大幅增长,但其主要推动力仍然来自于传统的经纪、承销和自营三大业务,受市场和政策环境制约,创新类业务只在集合理财和权证创设等局部领域获得突破。随着证券市场制度变革和产品创新的加速,酝酿多时的一些创新业务都将可能进行试点,由此,证券行业业务创新的空间将得到实质性拓展,证券品牌也开始明显凸显出来,您在选购之前可以去 中国十大品牌网 maigoo了解一下具体的品牌信息,此网站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十大证券品牌名单,而且还为我们介绍了证券知名品牌的相关信息。
除了品牌性企业起到标榜作用以外,相关的业务结构也将得到有效改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创新类业务直接为证券公司带来新的收入来源,如资产管理业务带来的资产管理收入及其他可能推出的创新业务带来的收入等;
(2)创新类业务的推出将拓展传统业务的经营领域,并将提升传统业务的收入规模,改善公司收入结构。
2、经营的规范化
证券行业的综合治理在规范业务发展、基础性制度建设和优化行业竞争格局等方面都取得了关键性成效。经过综合治理,国债回购、自营和委托理财等高风险业务有效规范,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机制已经建立,高风险证券公司的重组方案基本落实,证券公司的风险已得到有效释放。证券行业的监管机制、证券公司的治理机制以及经纪业务第三方存管等基础制度建设正向纵深推进,并将为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发展的规模化
为了加强证券公司风险监管,督促证券公司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我国证券行业建立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未来证券公司的业务规模将直接取决于证券公司的资本规模。根据《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证券公司经营各类业务的资格条件与其净资本规模挂钩,如证券公司净资本与各项风险准备之和的比例不得低于100%,并要求证券公司在开展具体业务时,需要根据不同业务类型按照不同比例计算风险准备。在新的监管体系下,证券公司发展的规模化不仅体现在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而且主要表现为资本实力的快速提升。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机制确立了净资本在决定业务牌照和潜在业务规模方面的决定性作用,使得扩充净资本已成为证券公司未来发展的当务之急;而行业业绩的快速提升也为证券公司通过公开上市、增资扩股等途径扩充资本提供了可能。2007年以来,越来越多具备上市条件的证券公司通过借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等方式寻求上市,以建立资本持续补充机制,提升资本实力。
4、行业竞争的国际化
中国政府在2007年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期间宣布,将于2007年内取消外资证券公司进入国内市场的禁令,并将逐步扩大符合条件的外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允许其从事证券经纪、自营和资产管理等业务。前述举措将进一步推动国内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国内证券行业的竞争将会加剧。外资证券公司在产品创新能力、数据积累加工能力、自身风险控制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将向国内证券品牌公司发起强有力的挑战。国内证券公司原有的传统业务将直接受到威胁;同时,国内证券公司在诸多产品创新领域也将面对外资证券公司的激烈竞争。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1-2271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