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债什么时候还中国(为什么买那么多美国国债)
内容导航:
Q1:美国欠中国多少钱 什么时候到期?
首先你对国债的了解就不正确,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是分很多次不断购买的,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到期时间,而且都是分期偿还,美国每个月都要偿还部分利息和本金,而且美国到现在还没有债务违约过。虽然美国不断加印钞票来间接省掉一部分债务。但美国还不敢到期不还造成债务违约,这会影响美国政府的债务评级,这对于依靠美债来维持政府运作的美国来说是灾难性的。美国不敢的。
另外,美国没有能力经济制裁中国。美国唯一可以做的制裁就是军事武器禁运,这早就在进行中了,到现在也没有解除。而类似美国对伊拉克,对朝鲜,对伊朗那样的制裁美国是没有能力对中国做出的。因为中国对美国贸易是顺差,而且贸易范围非常广泛。如果美国做出制裁,割裂中美贸易,可以说美国市场的大部分产品价格会立即翻番,这是美国无法承受的,当然中国也会遭受巨大损失,所以这种制裁是双刃剑,中美两国一起完蛋,美国不是傻子,是不会做的。
Q2:美国什么时候把国债还给中国?
这个事很难
Q3:中国买的美国的国债,美国什么时候还?
打败了中国,他们用人民币还!呵呵!
美国长期国债时间很长。上百年
Q4:美国欠中国的债什么时候还清
估计在你有生之年是看不到那天了。 美国欠债中国大概5000亿。
但是本身国债更多达10兆。而且现在经济还没好转,国债只会增加 不会减少。
每年利息就得付5000多亿。
美国政府支出太多,军事费用不说,还有社会保障金等等 等等
所以除非 美国社会本身 大改革
想还清债务 几乎不可能。最乐观的 就是能够维持现状 不再借更多的钱。
Q5:为什么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
把两个国家绑在一根绳索上了,要么一起活,要么一起死....
在某些问题上,中国就可以要挟美国了......
Q6:中国国债世界排名是怎样的?
世界排名第三
中国作为拥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国家,从2000年开始就一直在购买美国的国债,而且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其拥有的美债数量高达1.1389万亿美元。每一年中国购买美债的数额也是一直在扩大,而另一方面,自从2010年之后中国所增购的美债数量也是一直缩水,开始抛售美债,到了2016年,中国已经抛售了美债1880亿美元。
美国国债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各国持有美债的总额也是不断变化的;一般主要看中国和日本持有美债的数量就可以反映美国国债的走势。2015年3月,中国持有1.2237万亿美元的美债,比1月减少了154亿美元。中国2月再度减持154亿美元美国国债,持有量排名跌至第二。日本重新夺回了2008年被中国抢走的美国头号债权国的位置。
Q7:我国为什么要买美国那么多的国债
为什么要买美国国债,主要因为,美国一个靠借贷消费的国家,同时因为它是第一强国,美元成为了世界的支付和储备货币,即美元可以在世界保持强势,有到处借钱的资本;而中国是外贸出口以及制造大国,靠对外贸易以及国外对中国的投资积累了大量的外汇——美元;那么问一问中国持有大量美元后,不买美国国债那买什么比美国国债好呢?首先,我国的外汇储备——美元并不全部是我们自己的,除了国内的企业自己赚取的美元外汇,还有国外企业到中国的投资,或者他们出口赚取的外汇,以及发达国家对我们的援助,世界主要金融机构对我们的贷款,如世界银行;还有一些只是想短期在国内赚取收益的“热钱”。他们进入国内后,就会把美元拿到银行换成人民币在国内使用,同时随时有可能又换回美元提出来转移到国外,还有就是国内的企业去到国外买技术、设备、原材料如石油、矿石等,都随时需要使用美元,因为美元是世界的支付货币。这些外汇必须保值增值,同时随时应付支付,投资美国国债是最好的渠道,美国国债流动性最好,金融市场最发达,世界上的国家和金融机构都投资美国国债,说白了就是可以随时在市场上把自己的美国国债变现应付自己使用,同时还有利息收益。
如果把美元用于国内的民生,就会引发通货膨胀;因为这些美元对等的人民币已经放出去了,如果再把美元放出来,就会造成货币越来越多,引发物价上涨,资产泡沫,那么普通老百姓的储蓄存款就会缩水。这是损人不利己的招,到时就会出现解放前那样抱一捆钞票只是去买一盒火柴的情况。
用美元外汇买股票风险太大,大力去买大宗商品,中国是买什么就涨什么,买完其价格就狂跌,买其他国家的国债,一是没有美国国债流动性好以及低风险,二是可能买了过后出现卖不出去的情况。
减少美国国债投资,会造成我们外汇储备投资的渠道变窄,形成手握大量的现金,不能保值增值,同时握有这些现金是有成本,因为要支付利息。同时减少美国国债,势必告诉世界我们看淡美国经济和政府,抛售美国国债,造成国债价格下跌,使得我们手里没有卖出的国债也缩水;并且打击美国经济,减少从我们的进口,我们大量的外贸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工厂倒闭也会减少上游的煤、电、石油、金属、水泥等原材料的使用,引发我国经济连锁反应。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1-267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