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注册制利好的板块(创业板注册制利好哪些股票)
内容导航:
Q1:注册制利好哪些股票?哪些券商股和创投股最受益
在制度推行前三个月,市场或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反应。至于推出后,财经评论员于涵表示,创业板、中小板的供给将快速增加,估值水平会下降,小票或受影响。
此外,有业内人士表示,注册制推出后,随着股票上市数量明显增大,对市场里没有业绩支撑的垃圾股、题材股、壳资源等也将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具体标的上:
(1)投行实力较强,尤其是IPO储备项目充足的综合性券商。
推荐广发证券和招商证券,建议关注国信证券。
(2)创投类标的。
海通证券称,注册制启动后,企业上市变得更加容易,创投公司的退出周期将大幅缩短。同时流动性的增强也将提高创投公司参股企业的股权价值,投资收益或将显著增长。建议关注鲁信创投。
长江证券则推荐国元证券、西南证券和华泰证券;创投标的方面,除了鲁信创投外,长江证券还推荐华仁药业和钱江水利。
Q2:A股注册制利好哪些版块?利空哪些版块?
注册制利好新股和新股的影子股
Q3:注册制改革方案出台在即,哪些板块最受益
第一,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既定方针,已经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既然定了,就应该积极推进,不会因为六七月间股市发生异常波动而改变。
注册制改革是一项务实改革,解决的是市场机制不完善问题;所以,改革首先要尊重市场,不可能与市场一般规律相背离。无论是炒作“无限期推迟”,还是渲染“注册制后公司将无限量上市”,都是误读中央政策,曲解注册制改革。对这些“添油加醋”的说法,不可当真。
第二,注册制改革必须依法有序进行。
按照原来计划,证券法修正案经全国人大通过之时,即是启动注册制改革之时;同时,要给新老制度留出过渡期。但因股市异常波动等因素,证券法修改审定工作较慢,至今只经过了一审。
改革要依法进行。为此,如证券法修改进程太慢,为不使注册制改革过于迟滞,可以采取法律授权的方式替代修法这个前提;如果证券法修正案能在明年3月或4月通过,注册制改革依然可按原计划进行。
注册制改革要抓紧推,但也不能硬推。
第三,注册制改革的最核心成果将是去掉“政府背书”,革“设租寻租者”的命,而不是为了让企业无限量、无节制上市,更不可能主动制造市场失衡。不存在这种改革逻辑。
其实,即使在目前的股票发行核准制下,政府也没有“设租寻租”之意,是一些个人和一些利益集团利用核准制“设租寻租”。“寻租”的利益并没有流入国库,而是化作潜流被瓜分。并且,这是违法行为,应该依法受到追究。
在注册制下,行政监管机构远离发行审核事务,监管机构人员借机“设租寻租”的可能性降低,将显著提升市场公正程度。
第四,注册制绝不等于“一注了之”,只要企业登记备案就可以发行股票。
Q4:股票注册制,什么意思,对哪些板块是利好?
<p>肯定利好的是券商板块
Q5:创业板注册制第一批股票有哪些
创业板注册制第一批股票有:滁州的安徽金春无纺布股份有限公司、铜陵的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金春股份与另一家上市皖企金禾实业“师出同门”,两者的控股股东均为安徽金瑞投资集团,实际控制人均为杨乐、杨迎春。上市首日,金春股份、蓝盾光电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不俗。截至午间收盘,两者分别上涨85.00%、88.81%。
随着上述2家公司的挂牌,上市皖军再度扩容。据同花顺iFinD软件统计,截至8月24日,安徽共有118家上市公司,数量位居全国第9位。其中,科创板挂牌公司5家,位居全国第7位。
扩展资料
发展前景:
创业板是继科创板之后,A股又一试点注册制的板块。它的成行,对资本市场建设具有承上启下作用,为下一步中小板和主板注册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对于股民而言,注册制推行后,创业板的盘中涨跌幅限制也由原来的10%变为20%。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创业板(注册制)首批股票今日诞生 皖企占据2席
Q6:创业板注册制开通后会有什么利弊?
创业板注册开通之后什么利弊to,其实他和利弊不是很多,其实股票市场的话,你开通创业板的话只是为了更方便你多一种交易股票的渠道而已。
Q7:注册制到底会给中国股市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作者:解码金融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206682/answer/7532945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带来透明信息的完备披露
实行注册制,证监会是不是就不要审了?依然要审,但证监会要审核的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完备性。目前,证监会作为监管者的角色其实是错位了,证监会其实没有义务保证每个股民都赚到钱,更没有义务保证融资方一定能圈到钱,证监会要做的是保证上市公司必须清晰准确地披露应该披露的信息,把可能遇到所有的情形包括风险,都准确地披露给投资者,接下来就是自由交易,愿打愿挨的事情。
交易所审核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是否达到上市标准,但不对盈利前景、募集资金使用提出实质性意见。上市公司在海外的上市标准很简单,它们可以接受一个不盈利的企业,因为不怕公司没盈利就怕没未来——可能这个公司现在不挣钱,但是两三年以后可能会挣很多钱,比如谷歌上市的时候也是亏损公司,可是后来的发展大家都知道。某种意义上,交易所看重的是交易性指标,哪怕是亏损公司,只要投资者接受,公司就可以正常上市;而如果一个股票如果跌到一块钱以下,而且没什么交易量,那就是说市场不认可这个公司,它就应该退市。
也就是说,注册制下,市场拥有了鉴别一家公司值不值投资的权利,市场用钞票来表达它的选择,双方利益对称,进行愿打愿挨的自由交易。注册制就是使监管者的职能和角色发生一个调整,但不代表它的缺位,就是说家长退出、变成警察——监管者仍然在那里,维持市场的秩序,保证上市企业不欺骗投资者,而不是替投资者做价值判断。
2、带来市场定价的规则
其实,不同国家的发行制度都是不一样的,包括像台湾、日本,甚至是德国等大部分国家都是从一开始管制比较严格的一种制度,慢慢转向一种比较开放的、以市场同业自治为主的制度。但是,无论哪一种发行制度,都是在投融资者之间找到利益的平衡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这个利益的平衡点是不一样的。
而资本市场运行的制度环境是决定发行制度选择的重要因素。我记得十多年以前中国有个很熟悉的口号,“资本市场为国企改革服务”,大家那时候觉得挺正确的,国企改革就需要资本市场。
现在想想对吗?国企是融资者,当资本市场为它服务的时候,证券市场整个的规则就是严重有利于融资者,也就是资本市场替国企来圈钱,帮它完成国企改造。当国企把大量的不良资产剥离出去后,再通过上市从老百姓那里圈了很多钱,于是,亏损的国企一下子就变成了盈利的国企,现在国有资产庞大的基础,跟那时候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是有关系的。这里我也不去做历史的评价,但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角度,资本市场应该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否则投资者就会离开市场,所以大部分资本市场都会慢慢走向均衡性的市场。
每一个发行制度都是跟它的历史相结合的,我们新股发行制度从一开始的审批制,发展到2005年以后号称是核准制,但由于我们的核准带有太强的行政权力色彩,其实跟审批制还是没有完全脱钩,所以,我们现在有点像审批制,有点像核准制,接下来就是往注册制方向发展。从趋势上来看,各国对公开发行股票的审核标准在趋松,审核标准在不断降低,也就是说,监管者权力放到一个比较小的地位,只要拟上市公司不违法违规,股票发行的选择权交给市场,只要市场愿意接受,公司怎么亏损都可以,IPO定什么样的价格都可以。
信息披露制度:很多人说股票价格太高不公平,其实,公平与否,第一个关键在于双方信息是否对称,存不存在欺诈行为;第二个关键在于双方是否自愿交易。只要是信息透明的自愿的交易,任何一种价格都是公平的。在这种原则下面,政府就不会去管市场定价的具体市盈率,比如现在完全市场化的美国,发行时就是管住上市企业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美式累计投标询价制:为什么高报价在中国股票市场会遭到诟病,因为里面存在一种猫腻:目前机构并不需要为自己的报价负责,于是有些机构就会报很高的价格,但是报完以后只买一点点,而且最后的买价是使用大家报价的均价,肯定低于自己的高报价,这种报价制度会拉升股票的价格,导致价格操纵。而在美国股市,机构要为自己的报价负责,报了最高价就要以最高价买这个股票,就跟上海在没有进行价格管制之前的车牌竞拍制度一样:你报10万就10万块一张,你敢瞎报吗?你不敢瞎报。每一个报价的投资者,要为自己的报价负责任,既然报出这个价,就说明你认为它值这个钱。中国目前投标的报价制度是存在漏洞的,但这个操作漏洞是可以堵上的,只要让投资者为自己的报价负责,并且对购买的数量也做出一定的要求,这样的规定就能剔除价格操纵的一种猫腻。
自主配售制和超额配售选择权:现在中国股票发行既然没有自主配售,那么中介机构可以把价格抬的很高,卖不出去总承销商负责,注册制以后,机构的综合能力,包括股票客观的定价,都会成为整个发行过程中必须把握的东西。当发行股票很容易后,可能大家都觉得没有必要圈那么多钱了,也不会再有超额配售。
总之,整个发行的制度实际上都是逐渐宽松的,随着市场的成熟,市场的权力是越来越大,这是整个全球发行制度变化的一个趋势。
3、带来退市制度
注册制还会带来真正的退市制度。其实,退市制度在中国出台了很久,但几乎没什么公司退市,退市最大的障碍就是没有注册制,俗话说,“吐故才能纳新”,但在中国股市,其实纳新才能吐故。在非注册制下,上市非常不容易,不仅仅是上市公司会拼命保,地方政府也会保,所以最后就变成交易所、证监会跟地方政府在博弈,在这种情况下,吐故是很困难的,而如果不能吐故就是不断地炒作,于是就有了壳资源。IPO实行注册制以后,退市就会很容易,因为企业只要符合上市标准就可以挂牌,上市就不再稀缺,也就没人去花大价钱购买壳资源,所以一个上市公司只要没有价值就可以退市了。
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退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香港式的退市,一种是美国式的退市。
美国式的退市相当于逆转板,企业股票可以从一个OTC市场升到一个创业板,从创业板升到主板,同样,主板退市以后,股票仍然可以到OTC市场去交易,这样尽管已经退市,但股票仍然有流动性,也就是说还可以起死回生,盈利前景好到一定程度,这个股票还可以转回去,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但是香港不一样,香港没有OTC市场,退市就意味着破产清算,退市就是彻底的退。因为这一点,香港的退市实际上是非常慎重的,根据Wind数据,退市企业的比例为10%,但是,这个数据是虚高的,因为香港把所有转板都理解成退市,实际退市的公司里90%都是主动退市的:比如我在香港退市到美国上市了,他也理解成退市;还有一种是因为业绩好,或者业务发展改变以后,我被更大的股东收购了,收购完成原来的就退市了。也就是说,企业在香港股票市场被迫退市的比例比欧美国家要低很多,大概就是1%的股票。
在这两种退市方式中,我觉得中国将来的退市制度可能更像美国的逆转板退市,就是新三板可以进入中小板,进入主板,如果主板股票表现不好,也可以退到OTC市场或者新三板去,股票仍保持流动性。
注册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
从路径来看,我个人判断中国的IPO注册制肯定是渐进式的:从审批制到核准制然后再到注册制,我们走了20年。台湾也是这样,台湾从1983年就开始实行核准制和注册制并行的制度,经过23年、到2006年以后才真正完成实行注册制。中国可能不会走那么长时间,但是肯定是从新三板、中小板这些比较基础的、影响力也比较小的市场里开始,最后才是主板的注册制,是一步一步来的,绝对不是休克式的。
从本质上看,注册制改革有两大主要目标:
第一个就是通过解决供求的失衡,来解决高IPO价、高市盈率和高超募现象,正是因为上市的额度和规模管制,股票供求不平衡造成了这三高,注册制就是创造一个供求平衡的环境。
第二个是通过减少审批环节去行政化,提高发行效率,减少权力的寻租。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1-949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