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入门

权益性投资是长期股权投资吗(长期股权投资属于权益工具吗)

权益性投资是长期股权投资吗(长期股权投资属于权益工具吗)

内容导航:
  • 企业持有哪些权益性投资划分为长期股权投资 中级财务会计
  • 长期股权投资类型有哪些
  • 请问“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和三无”都是长期股权投资,那还有什么权益性投资不是长期股权投资呢?
  • 长期股权投资是资产类的科目吗?
  • 其他权益工具、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有什么秘诀吗?到底什么时候的交易才算以上的哪个?
  • 长期股权投资通俗易懂式讲解
  • 长期股权投资是资产类的科目吗?
  • Q1:企业持有哪些权益性投资划分为长期股权投资 中级财务会计

    主要看持有目的。
    长期股权投资目的是为长期持有被投资单位的股份,成为被投资单位的股东,并通过所持有的股份,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改善和巩固贸易关系,或持有不易变现的长期股权投资等。

    Q2:长期股权投资类型有哪些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长期股权投资,包括:
    (1)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
    (2)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
    即对合营企业投资;
    (3)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
    资;
    (4)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
    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除上述情况以外,企业持有的其他权益性及债权性投资,包括为交易目的持有
    的权益工具投资等,应当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核算。
    【提示】对被投资单位在重大影响以下,且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
    够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按金融工具准则,不属于长期股权投资。

    Q3:请问“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和三无”都是长期股权投资,那还有什么权益性投资不是长期股权投资呢?

    【1】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控制被投资单位的权利程度分了四个等级: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和三无;
    【2】其中,每一种对对应着一种控制程度:
    控制:占股在50%以上
    共同控制:就是所谓的合营,占股刚好50%
    重大影响:就是所谓的联营,占股在20%--50%间(包括20%,但不包括50%)
    三无:就是参股性质(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区别在于:长投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且不能可靠计量,但交易性有这些。同时,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二级市场取得,也就是股市,而长投一般是一级市场,所以没有可靠的公允价值,所以,三无中,有可能是交易性金融资产)

    Q4:长期股权投资是资产类的科目吗?

    一、长期股权投资是资产类的科目。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
    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以及对其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
    2、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两种:
    (一)是成本法。采用成本法时,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保持不变。投资单位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当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时不作账务处理。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二)是权益法。采用权益法时,投资单位取得投资时应该将成本(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与所享份额(按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的份额)进行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账面价值(即以取得的成本作为初始账面价值),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则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账面价值(即以所享份额的公允价值作为它的初始价值,将二者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3、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
    (一)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二)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与发行权益行证券直接相关的费用,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的有关规定确定。
    (三)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有关规定确定。
    (四)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有关规定确定。

    Q5:其他权益工具、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有什么秘诀吗?到底什么时候的交易才算以上的哪个?

    1、长期股权投资是比较容易识别的,体现为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

    企业对其他单位的股权投资,通常视为长期持有,以及通过股权投资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单位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类型分别为(1)对子公司实施控制(成本法)(2)共同控制、合营企业投资(权益法)(3)重大影响联营企业投资(权益法)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不涉及到公允价值变动,权益法核算或分红时会涉及到投资收益,具体可参见成本法及权益法核算方法;

    2、根据新的金融准则,金融资产分类及核算情况如下,不发生处置时正常以公允价值变动计量且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是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分红及处置时计入投资收益;不发生处置时正常以公允价值变动计量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是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按摊余成本计量,具体如下:

    (1)不考虑公允价值选择权

    (2)考虑公允价值选择权


    (3)区分两种情况

    (4)分类与列报

    Q6:长期股权投资通俗易懂式讲解

    内容来自用户:abc13583704382

    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通俗易懂式讲解(一)
    第一节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和初始计量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
    教材在这个知识点讲了这么一个事情,那就是:企业进行的哪些投资属于长期股权投资。那我们从“长期股权投资”这几个字想一下,长期就意味着长期持有,那对于这样的投资,我们就在长期股权科目下核算。
    教材说了下面三种投资属于长期股权投资:
    1、对子公司的投资,即投资方能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
    (试想一下,都能够控制了,可想股权投资比例不小,应该是奔着长期去的。那控制又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你说了算)
    2、对合营企业投资,即投资方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且对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享有权利的权益性投资。(试想一下,共同控制,可想股权投资比例也不小,应该是奔着长期去的。那共同控制又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你和唯一的另一股东两个人商量好了,这个事情就可以定了)
    3、对联营企业投资,即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
    (这个可以这样理解:我的意见对被投资方的经营决策有重大的影响,如果你去股票市场买股票,你能够对你买股票的这个公司经营有什么影响吗?所以有重大影响,也是长期持有了,投资不小了)所以对上述范围只要掌握:我对被投资单位有控制(子公司),共同控制(合营企业),重大影响(联营企业),就需要在长期股权这里核算。(同一控制下,就是说受同一个投资者控制。这个投资者下面有

    Q7:长期股权投资是资产类的科目吗?

    一、长期股权投资是资产类的科目。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
    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以及对其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
    2、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两种:
    (一)是成本法。采用成本法时,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保持不变。投资单位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当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时不作账务处理。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二)是权益法。采用权益法时,投资单位取得投资时应该将成本(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与所享份额(按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的份额)进行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账面价值(即以取得的成本作为初始账面价值),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则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账面价值(即以所享份额的公允价值作为它的初始价值,将二者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3、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
    (一)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二)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与发行权益行证券直接相关的费用,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的有关规定确定。
    (三)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有关规定确定。
    (四)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有关规定确定。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2116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