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入门

股指期货跌停是多少(涨停跌停)

股指期货跌停是多少(涨停跌停)

内容导航:
  • 大盘股指期货跌停能损失多少钱
  • 股指期货跌停后能不能买入
  • 股指期货跌多少点才会爆仓?
  • 期货跌停意味着什么
  • 跌停的股票被砸开,意味着主力出货吗?
  • 怎么看股票是否涨停或跌停?
  • 怎样判断个股是出货还是洗盘?
  • Q1:大盘股指期货跌停能损失多少钱

    做多1手大概损失10W,做空盈利10W

    Q2:股指期货跌停后能不能买入

    跌停过后最好不要买入。
    跌停后,空头处于强势状态,卖出的人很多,股价还有下降的可能。
    建议你等到第二天观察一下,如果有反弹的趋势不妨买入

    Q3:股指期货跌多少点才会爆仓?

    股指期货不是说多少点才会爆仓,要看你的可用资金有多少,打一个比方,你里面有50万元,做一手股指期货的价格大概在15万元,你还有35万元的可用资金,股指期货每点是300元,这样计算股指期货要跌1100多点你才会爆仓,也就是说你的可用资金越大爆仓机率越小!

    Q4:期货跌停意味着什么

    期货跌停意味着什么?期货跌停一般代表着单边的极端行情,但是这样的行情,往往不可持续。在期货上仓位控制是最重要的,跌停的时候往往连停损都无法做出,很容易爆仓。

    Q5:跌停的股票被砸开,意味着主力出货吗?

    主力行为每个人分析的方法都不一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只是按照这个原理进行猜测,没有统一说法。我曾经在我国著名某著名私募基金任职操盘手,对于操盘的股票来个跌停后被砸开,我按照我以前的操盘亲身遇到的经历给大家讲解,不是猜测,大家可以参考来使用,一共分几类。

    1、对倒诱导散户,完成最后出货。我们操盘时候,想最后在出货阶段,盘手最忌讳的就是跌停出货,我们庄家在股票拉到目标价时候,不会刚出货时候就跌停,因为一旦跌停之后出货肯定难出,散户或者普通投资者看到跌停板的股票,肯定不会轻易买的,造成出货的困难

    所以在高位出货庄家只会选择震荡行情出货,我们发现很多股票见顶不是一次见顶,比如我们经常用得M头呀,双重顶等等,出货一两天不可能完成,必须要一定时间,一两天大规模出货,股票直接跌停,谁会接单,很多投资者疑惑了,我看到过一只股票连续拉几个涨停板,后面跌停了就是一路下跌了,我告诉你这是游资行为肯定不是庄行为。

    所以庄家经过一段时间出货完成了,到最后的甩货阶段,也不在乎成本了,只想快点完成出货,经常这个时候股票才会出现跌停的阶段,而跌停不是被砸开,而且庄家甩最后的货的阶段故意为之,诱导散户跟风。这样的形态往往高位已经震荡一段时间了,后面出现的跌停,往往基本庄家货已经出的差不多了,股价也会一泻千里。

    2、庄家的自救行为。有时候庄家也会判断失误,虽然筹码很多,比如遇到股市行情暴跌了,个股出现利空消息了,这个时候庄家往往也会无法控制局面了,比如最近的乐视网,这么大的一个利空,庄家也是被套,以前我自己操盘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具体个股我也不说了,也不方便透露。

    在面对股灾和利空,为了防止后面大面积的亏损,往往股票跌停了,把跌停板砸开,完成出货,面对这样的情况,跟多投资者也是愿意赌一赌的,一旦跌停被砸开后,放出巨量,本身行情又不好,利空负面影响大,一旦出货完成减少损失,股价之后就是一泻千里,对于这种的股票,我们必须要留个心眼。

    3、游资行为,游资接庄家的货为什么这样的情况会有呢,因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以前我操盘时候一只股票完成出货最后阶段,股价直接跌停,但是我们并没有撤掉单子,突然股票跌停被砸开了,我们一天就完成了最后甩货,原来我们盘中判断是其他庄家接货想开始建仓了,原本那只股票财务各方面都比较好,结果收盘一看龙虎榜原来是一家游资接盘,怪不得这么凶悍和霸气。

    我这里说下,游资一般做一只短线股票计划总资金收入5%左右是最理想的,所以虽然接盘了,后期大涨肯定不会了,所以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必须注意风险,往往很多快退市股票也是游资干的,比如之前的退市长油。

    以上三种跌停板被砸开的情况是我以前操盘时候遇到最常见的三种,不排除没有其他情况,这里只谈经验,不去猜测。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交流。感觉写的好的点个赞呀,加关注,我以前回答过很多庄的行为分析,大家可以去往期查看,以后也会不断更新。

    Q6:怎么看股票是否涨停或跌停?

    你好,是当前价格和昨日收盘价之间的差,比如昨日收盘价10元,现在价格11就是涨停,9就是跌停

    Q7:怎样判断个股是出货还是洗盘?

    即便我告诉你,你信吗。股票分析,其实还是要听自己的。如果百度知道能告诉你答案的话那么每个人都会成为股神。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33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