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占比高的上市公司(商誉为零的上市公司)
内容导航:
Q1:资产负债表里商誉的金额占总资产总额一半的公司是好是坏?
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商誉符合资产的定义,应当予以确认。但是商誉很难予以准确计量,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商誉金额是企业合并中确认的子公司不可辨认资产的支付对价。在进行减值测试时,资产组中包含商誉,在减值时需要首先冲减商誉账面价值。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商誉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又不存在实物资产对应,难以对其进行计量。商誉的特性导致其很容易发生减值,而其确认方式又导致其金额很容易被操纵,因此商誉金额过高不是好事。
Q2:一个上市公司商誉规模高那么就永远不会下降吗?
一个上市公司商誉规模高通过计提商誉减值准备或整体转让可以下降。
Q3:上市公司的商誉比上一年增多是什么意思什么意思?
通俗地说,商誉就是收购另外一家企业需要支付的成本减去这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上市公司的商誉比上一年增多,说明在今年内有过新的收购或并购行为,从而导致商誉增加。
Q4:商誉占总资产的10%为较高是不是不好的意思
商誉占总资产不需要过高,是因为商誉的特性导致其很容易发生减值,而其确认方式又导致其金额很容易被操纵,所以商誉金额过高不是一件好事。
Q5:股票商誉多少合适
股票和商誉没有一点关系,商誉只是在收购公司的时候的溢价部分计入商誉科目。
Q6:商誉高好还是低好?
商誉就是前些年,公司买了高溢价的资产(公司),这几年出现了经营不善或者是导致存货积压过多,同时较多的外债无法收回,这样的一笔名为亏损的资金,就放到了商誉里边,有的公司没有商誉,有的公司高达几十个亿的商誉。
从投资者角度,商誉是过去并购事件形成的后遗症,一直留在账面成为没有价值的资产才更有欺骗性;公司主动计提减值,反而是对股民更负责的一种做法。
收购的目的是为了未来创造更多的盈利,所有商誉会随着合并后B公司新创造的现金流和利润,逐渐减少。在2018年,减少多少是通过减值测试来完成的。但因为减值测试是财务估计的艺术里,随机性很大的一个事项,审计事务所换一个测试方法,能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结论,所有,很多上市公司的商誉,很可能很多年都没有减值,一直挂在资产上,那就变成了一项虚增的资产,而实际可能并购带来的收益并不明显。这对投资者而言就可能是一种欺骗。
2018年新规,要求至少每年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且必须在季报、半年报、年报中披露与商誉有关的关键信息。也有建议将商誉减值调整为商誉摊销,强制每年进行摊销。这以后是否会被采纳还不好说。
整体来说,商誉让投资者评估一家公司的资产质量时,有了新的难度。A股传媒行业和医药行业是比较典型的商誉占比较高的。比如医药行业的乐普医疗和蓝帆医疗,资产负债表中的商誉,都因为过去的并购动作,形成了很大的金额。
2019年商誉集中爆雷的时候,很多计提了大额商誉减值的公司,都出现了股价急速下跌。
可能,投资者在看上市公司的商誉资产时,更需要关注的并购事件,对公司的未来是怎样的影响。是盲目的进入新的行业,还是可以与公司现有优势形成合力,在未来有更好的增长。比如2018年长白山收购广药下的医药零售业务,蓝帆医疗并购柏盛国际。前者买来的是低毛利业务但扩大了销售渠道;后者并购了高毛利业务,但却是完全不同的领域,划不划算就需要更深入的分析。
总之,看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最需要关注的就是资产的质量,商誉是资产中最容易有争议,也最难估值的一项资产吧。类似的还有无形资产,有些公司为了避开很明显的“商誉”,可能会考虑把溢价收购体现在无形资产中。所以,巨额的无形资产账面余额,同样是需要仔细甄别的。
Q7:一个上市公司收购两家子公司亏损严重,现在商誉清零了,如果子公司再亏会不会影?
全额子公司的亏损还是为合并报表进入上市公司,但是商誉部分是属于溢价购入的部分。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500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