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贯彻(股票信息披露制度)
内容导航:
Q1:为什么说信息披露制度是监管制度的核心
因为信息披露制度是指上市公司( 证券发行人) 按照一定法律和规章制度, 向投资者、社会公众、证券监管机构等通过一定方式将其经营状况、重大财务变动情况、盈利状况等在规定时间准确、充分、及时地进行公开或公告, 以便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维护股东和债权人合法权益。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信息披露人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信息, 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同时向所有投资者公开披露信息。作为投资者判断投资价值的信息保障制度, 信息披露制度被称为证券市场的核心制度, 是证券监管制度的基石。
我国的信息披露制度规定证券发行人在公司在上市时进行初始披露, 在上市之后经营过程中进行持续披露。初始披露主要通过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来完成。持续披露包括定期披露和临时披露。我国的信息披露制度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发布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来完成定期披露; 除了定期报告, 上市公司的重大事件报告和公司收购报告属于临时披露。
Q2: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作用
请选择使用
论证券市场中会计信息的公开披露:
证券市场的理论和实践表明,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是建立在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的公开披露制度是指证券发行者(上市公司)根据国家或法规的规定,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及规范的报告形式,通过适当的方式,定期公开与证券发行交易有关的会计信息资料。
我国证券市场虽已历经十年发展,但在信息披露方面,则无论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讲,均还处于起始阶段,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信息披露的完善程度是衡量一国股市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为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公开信息披露制度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当务之急。
一、有效市场与会计信息的公开披露
(一)有效市场与会计信息披露的关系
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是通过信息资源的有效流通达到资金资源的合理分配。因此,市场的有效程度越高,则资源的分配越合理,市场所发挥的作用也越大。根据尤金。法马的定义,如果有用的信息以不带任何偏见的方式全部在证券价格中得到反映,那么可认为市场是有效的。有效市场有三种形式:弱势、半强势和强势。
对于达到弱势有效的市场,只有关于股价的历史数据在投资者之间是合理分配的,即投资者在投资时考虑了相应的历史交易价格和交易量等数据,而公司财务数据和一些公司重大事件等消息的公布在市场投资者之间的传递是不对称的,从而可被利用于获取超额利润。若证券市场达到半强势有效,则表明除了有关股价的历史数据外,公开信息在投资者之间分配也是合理的,即除了一些应为少数人掌握的私人内幕信息,公司财务数据和一些重大事件等信息的披露是公平合理的。在强势有效市场中,所有的信息资源将在市场所有投资者之间公平合理的分配。在现实生活中,强势的有效市场虽然难以成立,但是对会计信息披露来说办事具有重要的启示。倘若会计试图发挥一种社会功能,为提高整个社会福利有所作为,它就应该尽可能地及时公开相关的会计信息,把利用内幕信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点,否则社会资源的配置将无法达到最优状态。
(二)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状况
在实践中,投资者一般会利用尽可能小的成本来获取信息以发现错误的定价,从而迅速把价格调整至所有相关信息相应的位置。因而有效市场理论在实际运用中十分注重交易成本和速度。加强和规范会计信息的公开披露就是为了市场逐步有效,保证所有投资者都能同时得到相同的信息,以指导投资决策。
经过众多学者对我国的证券市场的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得到了以下基本结论:
1.中国证券市场在1991年、1992年为非有效市场,主要原因是,市场管理不规范(包括会计信息披露的不规范)和市场规模太小。
2.中国证券市场自1993年以来,已趋近于弱势有效市场。
3.中国证券市场对公开信息已具有较快的速度,但还不是半强势有效市场。
4.市场外部的因素,如政策、法规,对市场的影响很大,而市场内部的因素如分红送配股等,则对公司的影响较小。
5.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明显的周末效应和非交易时间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股市的高投机性和易为少数人所操纵。
以上结论表明,我国的证券市场虽然尚处在起步阶段,距离强势市场尚有一定距离,然而初步形成的证券市场也并非向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对会计信息不具有任何反应。事实证明,即使我国股市在炒风盛行的过度投机的1992年时期,仍然对会计信息做出一定的反应,而且这种反应有一种渐趋成熟的态势。我们绝不能否认规范的会计信息披露对推进资本市场方面所起的巨大功效,更何况,随着我国证券市场效率的不断提高,必将对会计信息披露提出新的要求。它们之间的这种良性循环,对推动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证券市场效率的提高将起巨大作用。
二、会计信息公开披露的现存问题
(一)未能合理执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不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办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特别是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以及运用会计政策可选择性的增强,实践中出现了所谓“所有者会计”和“经营者会计”等情况。企业经营者不会过多地关心企业长远发展而采取与所有者相反的会计政策,因为在多数情况下他们会更看重短期经营效益给自己带来的利益,这种短期利益驱动体现在会计上则为张扬或夸大受托经营成果,掩盖决策失误和经营损失,侵占或者损害所有者利益。现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有:混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虚增资产;利用关联交易作手脚;利用资产重组、债务重组虚增巨额利润;提前确认收入,不足额提取费用等。
(二)会计信息披露体系自身的缺陷
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在我国已初步形成,在内容上主要通过会计报表、报表注释、补充报表以及其他会计信息等方式予以揭示。在形式上主要通过文件的种类及格式的规定。但是,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的规定,均令出多门,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并没有象国外(美国)那样,由系统的专业性文件加以规范,因此,现存的信息披露体系相对市场规范的要求来说还相去甚远。
(三)会计信息被露不及时
相关的信息必须及时披露,因此,上市公司应及时发布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但是证据表明,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滞是很大的,在证券管理机构要求公布的日期范围内,企业有拖延披露的倾向。其原因有:(1)业务好的公司倾向较早公布,业绩差的推迟公布;(2)业绩增长较快的,即使每股税后的利润较低,也可能较早披露,相反,有的企业每股净利较高,降低率较大,也倾向于推迟披露;(3)由于审计力量不足,造成披露的时滞。
(四)会计信息被露不充分而影响决策有用性
会计信息披露详尽程度对财务报告的有用性有很大影响,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在披露上存在避重就轻的倾向,对不该披露的则不遗余力,而对该披露的则语句含糊,非常简略,以至于不能提供多少与决策有关的信息。信息披露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偿债能力披露不充分;分部信息披露不充分;缺乏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预测性会计信息的披露有待规范。
三、成因分析
造成上述信息披露的不足,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对信息披露内容规定不完善
虽然有关会计信息披露的专业性规范文件陆续颁布,但市场与规范的要求尚有一段距离,这主要体现在:(1)令出多门,证券管理机构的权威性不够;(2)比较分散,不成体系,不易执行;(3)相对滞后,跟不上业务规范的新形势。据有关资料表明,自1992年以来,中国证监会先后制定了250多个单项法规,并于1998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但缺乏证券交易法及有关信息披露的具体准则。
(二)执行者不遵守披露规定
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及会计人员法制观念单薄,无视法律规定,不依法履行向股东及社会公众公开披露信息的义务,或因公司经营不善,效益不佳,不惜披露虚假信息,以粉饰经营状况,骗取股东及社会公众的信任。有些上市公司随意制造和发布信息,损害公司自身的信誉。
(三)会计规范体系方面的缺陷
在2001年企业统一会计制度颁布之前,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会计制度的缺陷给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公开披露所带来的缺憾。按国家规定上市公司会计核算及财务报告编制应符合《会计准则》《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以及财政部、证监会指定的有关准则、制度和规定。但在具体执行中有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我国《股份制会计制度》、《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差异。由于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已发行了B股、H股,按现行准则、制度核算编制财务报告,其财务信息与按国际惯例揭示的财务信息有较大差异,不利于确保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难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其二,某些规定不具体。按规定上市公司必须通过财务报告公开披露会计信息,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按《股份制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编报财务报告,但无论《股份制会计制度》还是《会计准则》均未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揭示做出具体详细规定,致使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编制缺乏指导性与规范性的制度依据。
其三,分行业会计制度使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四)审计监督方面的缺陷
我国审计制度早已建立,而且证监会从集中统一规范市场管理的目标出发,经审查专门确认了一批具有从事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然而,从我国整个注册会计师队伍来分析,无论是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还是审计工作的质量,都与证券市场的发展和规范管理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与信息披露要求不相适应,已经成为近年公众议论的对象甚至众矢之的。例如,针对含糊其辞的审计报告,有人撰文质问注册会计师的“查账说明”说明了什么。此外,最令人担忧的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业务过程中严重失职或弄虚作假。
(五)罚则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
对于不严格按照要求披露信息的上市公司,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助长了违法披露信息的行为。因此,有关上市公司信息的审核部门必须承担起监管的职责,裁决纠纷,制裁违法行为,保障信息披露制度的贯彻实施,对证券市场上的纠纷应公正裁决,依法惩处,以保证规则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四、规范我国证券市场中会计信息公开被露的对策
(一)制度建设层面
1.发展、完善信息披露内容,确立会计信息的揭示规则及财务报告规范体系
由于会计信息来自会计确认、计量及报告,并且这一过程涉及到会计政策、会计程序及会计方法的选择,如果不以法律或法规形式予以规范,形成相应的揭示规则,并以规范的财务报告体系予以披露,就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相关性与可靠性。因此最好制定上市公司信息揭示规则及财务报告体系,对会计信息的揭示方式(如会计报表及其附表、报表注释、补充报告及其他报告形式)、揭示的内容(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揭示的方法(定量揭示、定性揭示)、揭示标准(如揭示原则)及范例格式做出统一规定,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
2.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不应留有过多的灵活性和真空地带,因为这将成为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告的切入点。因此,可以适当调整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根据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可以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为首要目标,可以说,当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更为重要。
此外应尽量减少制度规范的真空地带。我们应随时注意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及时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比如当前证券市场中的企业购并、股份回购、认股权计划等事项,应说明在会计上应如何处理等。
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对于规范会计信息的公开披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目前国家颁布了统一的会计制度,这对于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将有极大的好处,但同时我们还应该加紧会计准则的建设,争取尽快出台所有的具体准则,构建会计准则体系。因为,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披露具有特殊的意义。在证券市场中,会计信息产生于公开发行股票公司的会计实务,在公司的日常会计实务中,如何通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这一套程序去处理会计信息,都必须按照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去执行。同时会计准则提出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3.加强独立审计规范体系的建议
我国的独立审计规范体系主要包括独立审计技术规范(主要由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实务公告和执业规范指南)、独立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独立审计质量控制规范、独立审计职业后续教育规范构成。
以上四种独立审计规范相辅相成,在这整个规范体系中,《注册会计师法》为根本依据,独立审计技术规范是整个体系的核心。在这里主要谈谈这两个方面的建设问题。
首先应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并制定《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法》制定于1993年,它是规范我国注册会计师工作的根本大法,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因此,应对其进行修订,同时,尽快出台《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以增强其可操作性。
其次,完善独立审计技术规范。由于当前审计工作环境的变化,我们急需一些新的审计具体准则、实务公告和执业规范指南的出台。例如由于没有《审计报告指南》,一些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诸如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随意增加说明段等问题的混乱现象,因此《审计报告指南》就很有出台的必要。
4.完善相关的证券法律制度
从根本上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的完善,首先取决于证券法律体系的完善,这既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证券市场发展的根本保证。从整体上看我国证券市场法制建设仍严重滞后,法律制度不完备;已颁布执行的有关证券管理的法律、法规多为行政性、单项性的法规;某些法规缺乏可操作性。所以应当尽快制定证券交易法及有关信息披露的具体准则,规范预测信息、分部信息和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
(二)具体执行层面
1.完善公司制度,规范内部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应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公司章程约束机制。公司董事和董事会要重视履行“委托人”的职责,负责管好自己的执行机构。监事会切实监督公司的财务收支,对经理进行监督和约束。在实行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公司,要尽快按《公司法》的要求进行职务分设,防止出现董事长、总经理和监事构成公司的“内部人控制”。
此外还要改善委托一代理契约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权、责、利平衡和激励兼容机制;建立股东对经理的强力约束机制;建立管理参与制,有效监督经理的日常经营活动,防止出现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
最后要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由于股份公司各种经济问题都会在会计上得到不同程度地反映和体现,因此,内部控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防范会计舞弊、预防假账发生。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组织机构控制制度、记录控制制度、业务处理程序控制制度、会计人员素质控制制度、会计凭证、账簿及报表控制制度等。
2.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
由于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须经注册会计师审核验证,以确保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独立性是审计人员的灵魂。注册会计师应作到形式和实质上的独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脱钩改制”,为其形式的独立扫除了障碍,但我们仍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强化这种独立性。比如我们应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同时我们应优化执业环境,使注册会计师审计避免一些政府官员的干预等。至于实质上的独立性,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更好地遵循技术规范和执业道德准则等。
此外,我们还应加强建立合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明确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对不负责任或违反职业道德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依法处理,使之能客观公正、依法正确地履行职责,确保证券市场中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投资者素质有待提高
如果众多投资者都不依靠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投资决策,那么,证券市场就不可能真正起到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不利于证券市场效率的提高,同时,会计信息公开披露体系的建立也失去其价值所在。因此,重视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投资决策,需要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从而建立证券市场效率与会计信息公开披露之间的良性循环
Q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和会计信息披露法律制度两者是不是属于同一个概念,又或者说两者有啥共同之处?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指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在证券的发行、上市和交易等一系列环节中,依照法律、证券主管机关或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以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与证券有关的会计信息而形成的一整套行为惯例和活动准则。“会计信息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的”,即“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和债权人的决策制定行为的影响”(zeff,1978)。会计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充分及时,披露的对象之间是否公平等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从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形成、发展的现实情况入手,运用相关经济理论进行诠释,并对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进行思考。
Q4:什么是会计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基石,其理论基础是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解决证券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从而纠正证券定价偏差,最终促进资本的有效配置。真实、准确、完整、公平披露、规范、易解、易得的信息是投资者作出理性投资决策的先决条件,是证券市场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一。在没有建立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的情况下,证券市场上信息的混杂状态使得投资者无法辨别高品质证券与低品质证券,结果便是高低品质证券的价格趋同,换句话说,投资者不愿意为高品质证券支付高价,因为他不知道哪些是高品质证券。这就是证券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其直接后果便是“资源将会配置到一些低价值的替代物上作用”(Esterbrook and Fischel,1984),而高价值的证券定价偏低,证券市场的有效性降低,资源配置功能受损。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证券监管方式,信息披露制度已经在世界各主要资本市场中得以推行。实践强有力地证明,通过树立并维护公众对证券市场的信心和提供投资者保障,信息披露制度增进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并最终促进了资本的有效配置,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从维护投资者权益和资本市场运行秩序出发,按照法定要求将自身财务经营等会计信息情况向证券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且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公告。
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包括如下一些内容:
(1)数量性信息。上市公司一般按照国家颁布的"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等文件要求,结合本公司的实际以及行业会计规定,以货币形式反映公司所涉及的各种经济活动的历史信息。
(2)非数量性信息。这主要包括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重要变化说明、会计政策的使用说明、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及其影响等等。
(3)期后事项信息。这主要包括:直接影响以后时期财务报表金额的事项、严重改变资产负债表计价连续性严重影响资产权益之间关系或严重影响以前年度所呈报的有关本期的预测活动的事项、以及对未来收益和计价的影响不明了或不确定的事项等。
(4)公司分部业务的信息。它们是随着公司多元化经营、跨地区经营的业务发展,而导致的一种信息聚合。如果仅仅在财务报表中揭示这些数量性的数据,很难准确揭示公司这部分业务的经营、以及未来的发展情况。因此,上市公司必须在对外报表中公布这部分数据,以及数据的口径、揭示的原则、管理的要求等众多重要信息。
(5)其它有关信息。上市公司在发行、上市、交易过程中,除了公布上述占主要地位的财务、会计信息之外,还应披露相关的:公司概况、组织状况说明、股东持股情况、经营情况的回顾与展望、公司内部审计制度、重要事项揭示、公司发展规划以及资金投向、股权结构及其变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和意见等信息。
Q5:公募基金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普通股用于上市交易流通,优先股可以优先获得红利,并在破产时优先得到债务清偿的股票,一般这种股票是大股东先有,或者是公司内部人员所有!但权利小一些,并不能流通!
Q6:信息披露制度的内容
在此期间最主要的就是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在采取注册制的发行审核制度下,发行和上市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即公开发行的股票不一定会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从证券市场的实际操作程序来看,如果发行人希望公开发行的股票上市,各交易所一般都要求发行公司在公布招股说明书之前,必须取得证交所的同意。该招股说明书由于完备的内容与信息披露,成为公司发行上市过程中的核心。而上市公告书在许多发达的证券市场中并非必然的程序之一。许多市场中的招股说明书实际上就是上市公告书。
网络证券招股说明书除了遵守信息披露的一般原则和必须采用网络为披露媒介外还必须发出电子招股说明书,它与传统的招股说明书内容大致相同,包括重要资料(即招股说明书的摘要)、释义和序言、风险因素与对策、募集资金的运用、发行人状况介绍、股本、发行人最新财务状况、发行人是否有参加待决诉讼、已签订的合同等。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的招股说明书公司的全体发起人或董事及主承销商应当在之上签字,保证招股说明书没有虚假、严重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保证对其承担连带责任。为了使其应用于网络发行上,规定发行人必须在其他媒体披露招股书时也同时在网上公告招股书即可。
在形式方面,因其以电子形式存在,法律须加以修订才能适应新的网络环境。1、电子招股说明书的所有资料必须包括在同一网页中,不能把其中任何部分存在不同网页要求投资者依指示到其他网页中寻找。它必须独立存在于网站的某一区域,不得与其他资料混淆。
2、电子招股说明书在发表后需要更改时必须在明显处做出更改通告并指引投资者搜寻所更改的资料。如果所更改的资料与发行章程同时发表,则更改的资料同时发表,须以附件形式夹在发表的章程内。
3、电子招股说明书的不能与任何有关网络证券商或网络证券投资顾问的网页链接,须以风险警告形式在网页显眼处警告投资者要小心辨别,谨防上当。
4、电子招股说明书的格式是便于阅读的、可下载的。
5、发行人必须警告投资者在发出购买指示前阅读过有关的电子招股说明书。
Q7:什么是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是什么意思
信息披露制度,也称公示制度、公开披露制度,是上市公司为保障投资者利益、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而依照法律规定必须将其自身的财务变化、经营状况等信息和资料向证券管理部门和证券交易所报告,并向社会公开或公告,以便使投资者充分了解情况的制度。它既包括发行前的披露,也包括上市后的持续信息公开,它主要由招股说明书制度、定期报告制度和临时报告制度组成。
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主体上看,它是以发行人为主线、由多方主体共同参加的制度。从各个主体在信息披露制度中所起的作用和气息的地位看,他们大体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信息披露的重要主体,它们所发布的信息往往是有关证券市场大政方针,因而也是较为重要的信息,这类主体包括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它们在信息披露制度中既是信息披露的重要主体,也是有关信息披露的法律得以实施的招待机关,因此它们在披露制度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第二类是信息披露的一般主体,即证券发行人,它们依法承担披露义务,所披露的主要是关于自己的及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是证券市场信息的主要披露人。第三为是信息披露的特定主体,它们是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一般没有信息披露的义务,而是在特定情况下,它们才履行披露义务。第四类主体是其他机构,如股票交易场所等自律组织、各类证券中介机构,它们是制定一些市场交易规则,有时也发布极为重要的信息,如交易制度的改革等,因此也应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相应职责。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613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