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各国负债排名(全国负债的省份排名)
内容导航:
Q1:历年各国政府总债务占GDP的比例
日本当下财务状况非常糟糕。总负债占GDP比重超过350%,中央负债占GDP的200%以上,均为发达国家之最。
去年国债新增42万亿,可见预算赤字应该不低于此数。至于具体数值可以上日本官方网站查询。
阪神大地震时日本的财务状况比现在好得多,网上对此分析很多,更重要的是那时老龄化以及制造业竞争力大大优于当下。
可以说,现在的日本正处于繁荣崩解期。根据负债规模和人口结构,日本最快可能在未来两三年出现经济危机。目前筹集救灾资金只能靠赤字融通,也就是向国内人民借钱,或者直接印钱。当通胀率飞速上升的时候,经济就彻底崩溃了
594522508
Q2:全球债务历史新高为什么会历史新高 具体是什么原因
国际金融协会(IIF)日前发布的全球债务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债务从2017年12月31日的238万亿美元,增长超8万亿美元,至历史新高24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1.1%。
全球债务历史新高是怎么回事_为什么债务历史新高
目前,全球债务已经占全球GDP的318%,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是自2016年三季度以来,全球债务占GDP比率首次增长。
基于该趋势,IIF董事总经理Huan Tran警告称,虽然只要没有出现严重的经济放缓,凭借延期和再融资,债务数额尚在可控范围内,但是全球经济增长正失去动力,同步复苏告终。更令人忧心的是,随着美联储加息步伐加快将增加借贷成本,或将导致债务违约激增。IIF高级主管Sonja Gibbs则表示,由于债务和融资成本增加,少数几个发达经济体的主权债务危机风险加大,凸显了日益恶化的全球债务威胁。
IIF也表达了对新兴市场的债务担心。一季度,新兴市场债务增加了2.5万亿美元,创下58.5万亿美元的新纪录。其中巴西、沙特、尼日利亚和阿根廷的政府债务增幅最大,阿根廷和尼日利亚美元再融资风险较高。
非金融企业负债总额最大
根据IIF发布的追踪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家庭、政府、非金融机构债务总额为飙升至186万亿美元,这其中家庭负债总额为47万亿美元,非金融机构债务总额为74万亿美元,政府部门负债总额为67万亿美元;而金融部门负债上升至61万亿美元,创记录高位。由上述数据可知,非金融企业负债总额已经超过金融企业,成为负债总额最大的部门。
其中,在地域上来看,非金融公司债务在加拿大、法国和瑞士创下历史新高,美国政府债务与GDP的比例上升至101%。
过高的债务持有量,容易引发信贷风险
对于一般读者而言,几百万亿的负债持有量仅仅是一串数字,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概念。如果把范围缩小一点,全球的经济体看做成一个企业,那么债务持有量的上升可以看出企业举债扩张。
这个例子就很容易被读者所理解,企业举债扩张无疑是加重了企业负担,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一旦市场出现波动,资金流断链,就会引发财务危机,严重时企业可能面临停产倒闭。
然而全球经济相对一个企业而言要更为复杂,全球债务持有量上升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个人、企业和政府一直在不断的借款,换个角度讲就是,债务的清偿方面遇到了问题。
虽说在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债务问题可以通过延期和再融资得到解决。然而,一旦经济增速放缓,各经济体所面临的信贷风险将会增加。以美国为例,利率和信贷同步增长,借款成本也随之增加,未来可能面临更高的违约数量。
IIF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新兴经济体债务总量增加至58.5万亿美元,受利率指标上升的影响,大部分新兴经济体浮动债券持有人将面临更大的风险。而成熟经济体对浮动利率债券的依赖性更高,因此全球债务持有量的上升不得不引起各个国家的重视。
首页 → 九号娱乐 → 今日热点 → 全球债务历史新高是怎么回事_为什么债务历史新高
全球债务历史新高是怎么回事_为什么债务历史新高
相关下载相关文章发表评论
2018/7/13 9:12:4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嘴强王者人气:46
第 2 页 全球债务最高的国家
全球债务最高的国家
据国外媒体统计,如果把全球所有国家政府债务加在一起,总量已经高达63万亿美元。而且,这个规模还在不断的上升。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全球各国的债务规模情况。首先,我们来看看全球债务规模的分布情况:
美国和日本合计占全球债务总额一半
据统计,美国的债务总额已经已经达到20万亿美元的水平,占全球债务总额的31.%。日本紧随其后,占全球债务总额的18.8%,其中债务占日本GDP239.3%。美国和日本合计差不多背负了全球一半的债务。
其他国家较多的有中国(7.9%)、意大利(3.9%)、法国(3.8%)、英国(3.7%)、德国(3.8%)、加拿大(2.3%)、印度(2.5%)、巴西(2.2%)。
各国占全球债务的比例
全球债务最多的五个国家
排名前五的国家,累计债务总额合计为41.6万亿美元,占了全球的66%。美国和日本毫无悬念的排名前两位。其中,美国的债务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07.1%,日本更是高达239.3%。中国排名第三,总额为4.97万亿美元。意大利和法国位列第四和第五位。
Q3:哪些省份收费公路负债?
“博客”一词是从英文单词Blog翻译而来。Blog是Weblog的简称,而Weblog则是由Web和Log两个英文单词组合而成。Weblog就是在网络上发布和阅读的流水记录,通常称为“网络日志”,简称为“网志”。
Blogger即指撰写Blog的人。Blogger在很多时候也被翻译成为“博客”一词,而撰写Blog这种行为,有时候也被翻译成“博客”。因而,中文“博客”一词,既可作为名词,分别指代两种意思Blog(网志)和Blogger(撰写网志的人),也可作为动词,意思为撰写网志这种行为,只是在不同的场合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罢了。
Blog是一个网页,通常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Post,作为动词,表示张贴的意思,作为名字,指张贴的文章)构成,这些帖子一般是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的。而作为Blog的内容,它可以是你纯粹个人的想法和心得,包括你对时事新闻、国家大事的个人看法,或者你对一日三餐、服饰打扮的精心料理等,也可以是在基于某一主题的情况下或是在某一共同领域内由一群人集体创作的内容。它并不等同于“网络日记”。作为网络*记是带有很明显的私人性质的,而Blog则是私人性和公共性的有效结合,它绝不仅仅是纯粹个人思想的表达和*常琐事的记录,它所提供的内容可以用来进行交流和为他人提供帮助,是可以包容整个互联网的,具有极高的共享精神和价值。
简言之,Blog就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博客(BLOGGER)概念解释为网络出版(Web Publishing)、发表和张贴(Post-这个字当名词用时就是指张贴的文章)文章,是个急速成长的网络活动,现在甚至出现了一个用来指称这种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专有名词——Weblog,或Blog。
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
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他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象是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
在网络上发表Blog的构想始于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真正开始流行。而2000年博客开始进入中国,并迅速发展,但都业绩平平。直到2004年木子美事件,才让中国民众了解到了博客,并运用博客。2005年,国内各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原不看好博客业务,也加入博客阵营,开始进入博客春秋战国时代。起初,Bloggers将其每天浏览网站的心得和意见记录下来,并予以公开,来给其他人参考和遵循。但随着Bloggin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Bloggers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为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目前,BSP商家风起云涌,已有数十家大型博客站点。
也可以说 Blog是weblog的简写,有两层意思:第一、Blog,即——日记/日志,每天记录的都算是日记/志,其的书写是在时间中展开的,时间为顺序,包括我们所写的任何东西;第二、BLOG是以Web(网页)方式显示和发布,借助于互联网,人们就可以彼此分享自己的经验、想法、感受等,并由此形成一种新型的网络虚拟社群和人际交往方式。
在外在形式上,Blog是个独立的站点,相当于是一种个人主页,不过无需学习什么技术软件,任何人都可以方便地来使用,就像每个人拥有自己的笔记本开始书写一样简单。
博客的出现代替了以前的个人网站,任何人不需要懂得网页设计制作技术,就可以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已的观点,展示自己的风采,记录自己的生活琐事或工作经验...让自己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这也是博客得以快速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
Q4:哪几个地方的财力在“供养全国”?
最近,关于地方财政的话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比如GDP“挤水分”,内蒙核减了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天津滨海新区,则将2017年预期的1万亿GDP直接挤掉1/3,调整为6654亿元。
不过,就这问题,舆论也有一些讨论。比如,有的文章称,中国有25个省份在负债,只有6省1市在赚钱;从2014年到2016年,25省份合计的财政缺口从3.2万亿元,上升到了4.88万亿元,补上财政缺口的能力堪忧。
那么,是否真的像大家担心的那样,只有东部几大省份在供养全国,而其他省市都在“拖后腿”和“吃老本”?如果一个地方对国家的财力贡献靠后且需要中央大额补助,是否就意味着这个省份的债务压力或者隐性债务压力的比重就很高?
为此,经济ke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详细计算了“十二五”以来(2011—2016 年)全国31个省份财力贡献排名。同时,我们也请这一领域的专家对数据进行了解读。虽然本文可能存在一些不太容易读懂的经济学分析,但读后各位应该会有收获。
省份
经过计算,我们得到了一份如下的数据,跟网上流传的版本可能不太一样:
“十二五”(2011—2016年)以来各地财力贡献排名
“十二五”期间的五年中,全国31个省区市,对国家财政“有财力贡献”的为9个,依额度从大往小排序为: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山东、福建、辽宁,共计为国家财政“贡献”了14.76万亿元;
剩下22个省区市,显然,则是需要中央财政予以“净补助”的。根据补助额度从小往大,排序依次为:海南、山西、宁夏、重庆、陕西、吉林、河北、湖北、青海、云南、西藏、江西、安徽、内蒙古、新疆、甘肃、广西、湖南、黑龙江、贵州、河南、四川。“十二五”期间,22地共获得中央补助收入12.09万亿元。
光看名字可能有点晕,我们可以按照粗略的华北、华东、华南等“七大地区”来划分。其内部对国家的“财力贡献”,其实是呈现不均衡态势的。
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华东、华北、华南3个地区对国家财政“有财力贡献”,其他4个地区(西南、西北、华中、东北)整体上需要中央财政予以净补助。
其中,华东地区(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贡献最大,净上缴额达到6.8万亿元;本地区除安徽外,其他五个省均对国家“有财力贡献”;
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则不太平衡,只有北京、天津对国家财政有财力贡献,其他3个省份均需接受国家的净补助;华南三省份(广东、广西、海南)中,“十二五”以来累计净上缴资金2.3万亿元,其中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则贡献最大,全国排名第二;
与之相比,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在七大地区中接受净补助最多,西北地区(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5个省份,以及华中地区的四个省份(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则全部需要国家净补助。
最有意思的是东北,情况比较复杂。跟我们目前讨论热烈的印象不太相同,2011-2016年,辽宁进入了对国家财力有“净上缴”的阵营,吉林接受净补助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黑龙江累计接受国家净补助则比吉林多了将近一倍。有意思的是,正是有贡献的辽宁,是全国第一个主动给GDP挤水分的省份。
这些看上去略显枯燥的数据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制度
的确,单看各个地方的财政情况,我们似乎很容易产生一些朴素的情感倾向,认为只有对国家财力有净上缴的才对国家有贡献,对国家财力没有净贡献的就是在“拖后腿”。
事实并没有简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给经济ke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我们给大家简单普及一下这里面的知识。
总体而言,在汪德华看来,我们通常所习惯的,按照各地公布的财政收入数据去判断这一地区对国家的“贡献”,或者从财政是有贡献还是接受补助,用这个标准去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或者说衡量一个地区对国家的贡献程度,是不准确的。
这是因为,中国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复杂而精细的一套财政收入和分配系统。
我们知道,94年改革之后,中国现在实行的是分税制。什么意思?企业和个人按照属地原则,给地方政府缴税以及税以外的收入(比如大企业的总部在北京,就给北京缴税);我们也知道有国税和地税,按照法律规定,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央地共享税。各地需要把这些收入上缴国库,之后再由中央进行分配。
这其中其实有两次分配:第一次,按照分税制的比例规定进行划分,形成中央财力和地方财力(比如增值税,中央和地方基本上是七三开);第二次分配,则是中央统筹全国,看情况,再对各地进行“补助”。补助的方式,最常用的就是转移支付。比如给偏远地区、农业补贴、财政困难地区,中央都有转移支付。这也就是“补助”的来由。
而一个地方真正具有的“财力”,也不光是来自于这些。除了央地之间的分配之外,地方政府还有一些财政来源。比如我们知道的地方债,就是收入之一;上一年存留的资金,也可以进入下一年的财政;此外,还有财政稳定调节基金等一些具体操作手段。像广东这样的经济大省,2015年的上年结余资金、调入资金、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资金,就占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0%以上。
说这么多是为了啥呢?是为了更清楚地看清各地区的财力差异,以及在简单的数据背后的国家运行逻辑。
理解
国家治理是一门精细的学问。历史学家黄仁宇曾经说,中国古代王朝经常陷入财政困难,历代改革几乎都由此而生;究其原因,就是中国古代缺乏“数目字管理”,不知道真正有多少农田在耕作,不知道有多少人口,也就不能精确管理经济状况,最终往往落入土地兼并、贫富差距、国家捉襟见肘的局面。
事实上,第一,少数省份对国家财力有净贡献、多数地区需要中央补助,这样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是常态,从改革开放以来也一直存在。这很好理解,中国的改开本来就是“先富带后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一结果,受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人口规模、特殊因素等影响很大。
第二,中央财政给各地“补助”,本就是国家性质的职责所在。为什么要从中央层面进行财力调节、给地方补助呢?经济发展需要效率,生产要素要自由流动,不平衡是历史的必然;但是从国家的层面看,即使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也需要让各地的老百姓享受基本均衡的公共服务,这就需要中央调节。经济落后的地区,也要修路建厂,也要医保社保,财力不够,中央调节。“天道者,损有余而补不足”。
第三,对国家的财政贡献程度,并不必然等于“对国家贡献程度”。一些欠发达地区,虽然需要中央补助财力,但其在人力资源、能源资源等方面为发达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些地区还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为维护国家领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河南、黑龙江、吉林、四川、安徽等,都是农业大省,给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商品粮的粮食补贴都需要国家拿钱,所以这方面的“补助”也就所需更多。
当然,从上面的数据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经济运行的规律,可以供管理者参考。比如,为什么江苏的财力“净贡献”会比浙江大?在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看来,江苏的上市公司比较多,企业规模都比较大,市场竞争力比较强,上缴利税较多;浙江的企业数量也很多,但是企业规模比较小,因此相比江苏,上缴利税相对较少。
同理,为什么山东GDP总量很高,但财力贡献在全国只排第七呢?也是因为省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之间的差距比较大。山东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社会资源都集中在几个重点城市,临沂等革命老区的包袱却很重,因此整体产业层次在东部沿海地区比不上江浙沪。
居安思危,在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隐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后,真正在日常做到精细管理、见微知著。尤其在“高质量发展”成为举国目标的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专业性、技术性更强的管理者。
Q5:持有000875吉电股份原始股,我该怎么办
可以持有,等每年分红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6-1359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