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投资理念

古诗盘中餐指的是什么(谁念盘中餐还是谁知盘中餐)

古诗盘中餐指的是什么(谁念盘中餐还是谁知盘中餐)

内容导航:
  • 谁知盘中餐出自哪首古诗?
  • 谁知盘中餐的 诗句
  • 谁知盘中餐这首古诗的名字
  • “谁知盘中餐”出自那首诗?
  • 谁知盘中餐这首诗的作者是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哪首诗的中的师句诗的前两句是什么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
  • Q1:谁知盘中餐出自哪首古诗?

    中国上海张江。老板是台湾的。

    Q2:谁知盘中餐的 诗句

    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
    【作者】李绅 【朝代】唐代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Q3:谁知盘中餐这首古诗的名字

    是《悯农》

    Q4:“谁知盘中餐”出自那首诗?

    此句出自:

    悯农

    【作者】李绅 【朝代】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Q5:谁知盘中餐这首诗的作者是

    是唐朝诗人李绅

    Q6: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哪首诗的中的师句诗的前两句是什么

    首先就均线分析而言,不谈别的技术。
    均线有效跌破后,是意味着进入调整,但是这个有效跌破的性质很重要,是近期首次跌破,还是反复震荡跌破。
    在说修复,股价站在均线下方就能算是修复,修复需要均线的角度改变,如由向下变为走平或者上翘,而股价在某一均线下方,就说明暂时是受该均线的压制。
    0090说到到的调整本论涨幅1/3是根据江恩理论和很多经典理论都是这么解释的。
    至于时间加长,对于大盘和个股来说60日是生命线,一般有效跌破,如果不能快速修复,指数或者个股就要进入一个相对长的时间来调整,并积蓄力量来反攻60日均线。
    而有效跌破是指放量的,幅度大的,恶劣的下跌,角度陡峭的,杀跌,这个时候人们看到60日生命线跌破,会不计成本抛售止损,所以造成股市需要进入一个长时间调整。
    你可以对照大盘看今年最近2次有效跌破60日线的情况,是2010.1.21日有效跌破,后期的调整,在看2010.4.19日有效跌破60日均线到最近的调整。
    而09年10月份和12月份的跌破60日均线性质就不同,就不是有效跌破。
    你就可以分别处这4次跌破的性质和意义了。

    Q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原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此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此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作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参考资料:悯农二首-百度百科参考资料:李绅-百度百科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6-504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