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用卡总授信额度(信用卡额度谁决定的)
内容导航:
Q1:信用卡两家银行额度一共24500,但是征信为什么显示授信总额为46500
吗, 偶可能季后ipgbh
Q2:个人信用卡国家允许的最高额度是多少?我指的是总和。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紧随全球经济市场的步伐,我们公民投资意识也在逐步提高,外汇理财成为股票理财,期货理财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如果做传统行业,您会面临为办公场所、人员招聘、企业营销、三角债务问题,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问题而烦恼。
外汇投资作为第三大投资热点,方便、省心、省事不必东奔西跑,只要在家里有电脑可上网,一个人在家里即可稳妥安心的赚钱。
一、介绍一下外汇市场的特点
1、有市无场
外汇买卖是通过没有统一操作市场的行商网络进行的,现代化通信设备和电子计算机大量应用于这个由信息系统和资金流组成的无形市场。各国外汇市场之间已形成一个迅速、发达的通信网络,任何一地的外汇交易都可通过电话、电脑、手机等设备在全球联通的网络来进行外汇交易,完成资金的划拨和转移。这种没有统一场地的外汇交易市场被称之为“有市无场”,尽管外汇市场“有市无场”,但它具备信息公开,传递迅速的特点。
2、24小时连续交易
由于全球金融中心的地理位置不同,全球各大外汇市场因时间差的关系,成为昼夜不停。全天24小时连续运作的巨大市场。惠灵顿、悉尼、东京、香港、法兰克福、伦敦、纽约等各大外汇市场紧密相联,为投资者提供了没有时间和空间障碍的理想投资场所。只有星期六,星期日以及各国的重大节日外汇市场才关闭。
3、双向获利
外汇市场操作可以进行双向交易,交易者可以先买后卖,进行多头交易,也可以先卖后买进行空头交易。而股票市场只能是“先买后卖”进行单向交易。
4、风险可控制
举例说明:假设您现在持有英镑/美元,再假设它现在正在上涨过程中,后势也不明显,那么这个时候你可以挂进限价止损单,这个单可防止后势不跌,跌破你可以承受风险,同时,也可以挂进止赢单,这就为你锁定了赢利。
5、保证金交易,以小博大,杠杆原理
在各项投资中,外汇保证金交易可算是最公平和最吸引人的投资方式,保证金交易就是投资者以银行交易商或经济商提供的融资可以放大20-200倍来进行交易,融资的比例越大,客户需要付出的资金越少,充分利用了以小博大的杠杆作用。
6、政策干预低
虽说一国中央银行会从实现货币和汇率政策、宏观经济运行的整体要求角度出发,会对外汇市场进行相应的干预活动,不过中央银行进行干预的能力在这个容量巨大的外汇市场上并不突出,况且在买卖双方阵营中随时都有大型金融机构以及为众多的普通交易者存在并不断地参与交易活动,所以没有机构或个人能够操作市场。国际外汇市场与期货或股票市场相比,是最公平的市场,无庄家控制。
7、成交量巨大
外汇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交易市场,每天成交量超过1.2万亿美金,高峰期甚至超过3万亿美金。其规模已远远超过股票、期货等其他金融市场,财富转移的规模愈来愈大,速度也愈来愈快。
二、外汇、证券的对比
对比项目 外汇交易 国内股票交易
风险程度 双向获利,可止损,风险可控 单向买卖,无止损
回报率 每天都可能利润翻番 不确定
资金杠杆 1:500 没有杠杆
交易量 日交易量3万亿美元 日交易量约2千亿人民币
公平性 无法被操作 庄家操作个股屡见不鲜
透明性 最好,主要数据由国家公布 中等,数据由公司发布
信息获得 及时、方便、全面 不及时
流动性 资金进出方便、快捷 极差,大资金不易进出
交易方式 超短、中、长线均可 适合中、长线
交易时间 24小时及时交易 T+0 4 小时交易 T+1
交易费用 极地点差及手续费 收取佣金和手续费
研究品种 研究3-5种货币 研究数千家公司和个股
技术特征 适合技术分析和趋势交易 需研究各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
交易成本 低交易成本 全额本金
各投资方式的回报与风险
外汇 股票 银行存款
风险程度 中 高 低
回报率 高 低 低
回报周期 最短 较长 最长
公司汇集了国内外投资管理、风险控制、理财分析、资金管理、顾问和职业经理人组成的阵容强健的投资理财顾问群,优秀的操盘手与分析师团队(实盘考核:3个月15%盈利才能录取,并严格规定个人不参与交易,保证了团队给出不加任何感情投入的冷静客观的分析)以专业务实的工作态度,针对中国金融界之需求而量身设计的高效能方案、专业课程及投资管理模式,配合新经济时代下的发展与挑战,全面协助金融投资人才突破瓶颈,改善绩效及实施投资变革。为金融界培育杰出的学习型人才及团队,与您一道共展盛举、迈向卓越。
Q3:银行信用卡的授信额度是怎么确定的
如果是招行信用卡,额度在初次审核时,是根据您申请时所附的资料结合您的具体情况来综合评定的,具体额度请您以审核结果为准。我行信用卡的信用额度(固定额度)起点为¥1,000元或等值美元,上限为¥50,000元或等值美元。一般情况下普卡固定额度范围¥1,000元-¥10,000元,金卡固定额度范围¥10,000元-¥50,000元。白金卡的额度一般是¥50,000元的固定额度加每月主动为您调整的临时额度,届时您可刷卡消费使用两部分相加的额度。若卡片不分金普卡,或者之前有金卡但注销留普通卡,额度在1000-50000元之间。
Q4:个人持有信用卡的数量是怎么限制的
没有限制的一个银行只能有一张
Q5:什么决定了信用卡额度? 怎么才能获取高额度的信用卡?
标准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市的英国银行。
作为中文,出于历史和习惯而言,我们一般称呼该银行为渣打银行(Chartered Bank)。
其业务主要集中于亚洲、印度次大陆、非洲、中东及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在英国本土的客户反而比较少。渣打银行在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中拥有顶尖地位。
渣打银行主要业务包括零售银行服务如按揭、投资服务、信用卡及个人贷款等,商业银行服务包括现金管理、贸易融资、资金及托管服务等。
渣打银行在全球拥有600多家分支机构,遍布世界56个国家。
渣打银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代码STAN)及香港交易所(代码2888)上市。渣打银行目前是香港三家发钞银行之一,别外两家分别是中国银行(香港)和汇丰银行(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Q6:信用卡额度是按什么来定的?
各银行按信用度来定的,各银行信用卡额度有所不同。。。
Q7:招行信用卡额度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时下报刊、荧屏上“买单”和“埋单”的“出镜率”很高,两个词的使用是混乱而随意的,且看下面的例子:
(1)《谁为大型演出埋单》(《新民晚报》2004.3.8第8版)
(2)《谁为A3的丑陋埋单》(《文汇报》2004.2.28第8版)
(3)《别急,让我爸来买单》(《益寿文摘》2004.2.2第6版)
(4)《修公路要为水土流失买单》(《重庆日报》2004.3.8)
在2004年2月18日的《文汇报》上甚至同时出现了《研究生发表论文谁买单?》和《谁为这起恶性家政事故埋单?》这种混用的情况,真有点让人无所适从。
其实,“买单”和“埋单”表示的意思是相同的,常用的意思是“付账”,如例(1)(3),由此,又引申出“承担责任、付出代价”的意思,如例(2)(4)。既然如此,就有必要两者取一,以免混乱。到底取谁舍谁?不妨先分析一下两者的词义。
“单”,单据,收付款项或货物的凭据,如收据、发票、发货单、收支传票等。
“买”,音mǎi,指“拿钱换东西”,跟“卖”相对,“买单”就是付款换得购物的单据凭证。
“埋”一音mái,常用义有“盖住、藏、低下”,如“掩埋、埋伏、埋头”等;一音mán,“埋怨”指“责怪”。无论“埋”读什么音,“埋单”都说不通。在餐馆吃饭,叫服务员“埋单”,难道是叫他把“单据”藏起来?
可见,用“买单”表示“付账”,并引申出“承担责任、付出代价”的意思,都是顺理成章的,而用“埋单”表示“付账”让人莫名其妙,用它表示“承担责任、付出代价”则更让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因此,我认为,应当取“买单”而舍“埋单”。
“埋单”自有道理
李 亮
餐馆结账叫“埋单”,这是广东方言的用法。《广州话方言词典》(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有“埋单”无“买单”,“埋单”释义为“开单,结账”。这种用法是广东文化的缩影,包含了广东人对生活的一种感悟。其中有三层意思:一是提醒服务员“行埋来”(走过来),“埋”乃“靠近”,这种贴身服务既可方便顾客,又可避免餐馆的忙乱;二是服务员随时“记埋”(记下来)顾客吃的菜,让顾客明白消费,“埋”有“积累”的内涵;三是用餐结束时,服务员已经把顾客的消费数额预先“埋好”(算好),以免顾客久等结账的尴尬,“埋”又有“结算”的意思。
现在全国很多地方说的“买单”其实是对广东话“埋单”的误用,结账并不是把账单买下来,用“买单”表结账根本不通,也无法体现“埋单”的丰富内涵,结账使用“埋单”才是正确的。
粤语中的“埋”
王 锦
在粤方言中,“埋”(mái)除了有普通话中的“盖住、藏”的意思外,还有地域性极强的特定意义。归结起来,主要有下列四种:
(1)靠拢,接近,如“埋口的”(近一点)、“埋身”(近身)、“埋位”(入座)、“埋尾”(收尾)、“行埋一边”(靠边站)等。
(2)对上一含义的引申,如双方交锋、冲突叫“埋牙”,采取行动叫“埋手”等。
(3)聚拢、汇集,如“埋口”(伤口愈合)、“埋堆”(扎堆)、“执埋”(分门别类地收拾东西)等。
(4)对第三种用法的引申,如汇总数据便叫“埋数”,结账就叫“埋单”。
了解了“埋单”一说的由来,我们就会明白,在餐馆结账应该说“埋单”,而不是“买单”。
埋单≠买单
罗炽勋
珠江三角洲一带的茶楼、食肆都有“先食后付”的传统习惯。顾客用完餐后,招呼伙计:“埋单!”这个“埋单”原来是“执埋”和“开单”的缩略语。
过去的茶楼、食肆,往往根据餐具的大小或外形来规定食品的价格,伙计一看碗碟就知道所盛食品的价钱。伙计“执埋”了(分类清点)餐具,通过心算就能很快“开单”(把消费总额写在小单据上),让顾客到柜台交款。
“执埋”“开单”合称为“埋单”后,“埋单”就笼统地指“结账付款”了,并引申出“承担责任”的意思,如:“劣质产品,由谁埋单?”
至于“买单”在广州方言中则是“交钱取提货单”。上世纪70年代前后,为免入境人士随身携带粮、油、彩电、洗衣机等的不便,港澳和国外一些商号开办了交钱拿提货单,在境内指定地点提货的服务,如“香港买单,广州提货”等。而到了上世纪末,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则出现了像“深圳买单,香港提货”之类的服务。
可见,“埋单”和“买单”是两个不同的词语两者不应混淆。
演化的轨迹
王 莉 陈明学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网络时代的到来,汉语普通话包含的文化信息越来越丰富,大量新词新语的出现反映了这种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在全国“先行一步”,粤方言中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日益频繁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在普通话中频繁出现。比如“生猛”“搞掂”“无厘头”等,当然还有“埋单”。
普通话吸收方言词语奉行的是“拿来主义”。如果“望文”能“生义”则不妨完整引用,如“生猛”;如果感到不太舒服又有改造的余地,则大胆地改造,如“搞掂”进入普通话后常被写作“搞定”,因为用“掂”表示“妥善”是粤方言的用法,普通话则以“定”表示“确定”;如果理解困难又难以改造,对不起,只好委屈一下,暂时不吸收了,像“无厘头”虽然随周星驰的电影也火过一阵,但受欢迎程度绝比不上“生猛”“搞定”之类,《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新词新义”部分收了“生猛”“搞定”未收“无厘头”就是证明。
与“搞掂”在普通话中多被写成“搞定”类似,“埋单”进入普通话后多写作“买单”。比如:
人们开始厌倦许多免费的信息大餐,开始为自己急需的知识和能力在网上“买单”。(《北京晚报》2002.1.6)
风流债后,“绑架”自己,亲哥逼妹为其风流债买单。(《天府早报》2003.7.19)
不仅如此,普通话中的“买单”很快就和粤语中的“埋单”一样,引申出了“承担责任”的意思。如:
谁为人身意外买单?(《西部商报》2002.7.24)
医生乱开处方,自己买单。(《南国都市报》2003.11.27)
这种“改头换面”其实很好理解。从全国范围看,清楚“埋”在粤语中的丰富含义的人只是一小部分。若不是对粤语有一定的研究,又有谁能探根溯源,说明“埋单”原本是“执埋”与“开单”的缩略语呢?
而“买”则不同,所有说汉语的人都熟悉,“买单”一目了然就是“结账”。吃完饭不叫“结账”,而叫一声:“小姐,买单!”既可显示自己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又能避免小姐听不懂的尴尬。“买单”既有异域色彩,又便于理解,自然很快就“深入人心”了。
从“埋单”到“买单”,生动地说明了汉语各方言的相互影响与交融,说明了普通话对方言词语的吸收与创新。
“买单”“埋单”皆相宜
曹国军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收了这两个词。在“埋单”词条下说:“〈方〉在饭馆用餐后结账付款,现也用于其他娱乐性消费。原为粤语,传入北方话地区后也说买单。”而“买单”则有两个,“买单”1意思为:“金融市场作为买进凭证的单据。”而“买单”2的解释为:见埋单。因此,可以说“埋单”与“买单”是一对异形词。可能是从词源的角度考虑,《现汉》把“埋单”作为正条,把“买单”列为副条。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2004年版)既收“埋单”又收“买单”。“埋单”的义项有二:(一)在饭馆用餐后结账付款,泛指付钱;(二)比喻承担责任。而“买单”也有两个义项:(一)同“埋单(一)”;(二)指金融市场买进的凭证、单据。这里以“埋单”为正条,和《现汉》一样,而义项则比《现汉》多一个,更全面;但说“买单(一)”同“埋单(一)”,不够准确,“买单(一)”应是包含了“埋单”的两个义项的。
还有一些辞书也已经肯定了“买单”和“埋单”。钱乃荣主编《酷语2000》(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收“买单”一词,解释是:“结账、付款”,也写作“埋单”,源自粤语。《应用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收“买单”,解释是:(粤语)指“付账”,也作“埋单”。《现代汉语大词典》(2000年版)则同时收录了“埋单”和“买单”,释“埋单”为“结账、会账”,“也作买单”,释“买单”则是“埋单”,意思完全一样。
由此可见,“埋单”和“买单”可并行不悖,不必分出高下来。
买“买单”的账
王国锋
“埋单”与“买单”既然为异形词,就迟早有规范的一天,那该选谁呢?商务印书馆的《新华新词语词典》委婉地表了个态:作为粤方言词,原写作“埋单”,进入普通话,则写为“买单”。接受这个态度的人不少,从现在两者的使用次数看,“买单”明显高于“埋单”。在“百度”上搜索,可找到“买单”的相关网页约550000处,而“埋单”的则是160000处。
用“买单”已是大势所趋,也是势所必然,因为“买单”好懂。说得理论一点,就是它符合中国人使用文字“望文生义”的习惯,体现了汉语思维“具象性”特点(参见申小龙《语言的文化阐释》,知识出版社);说得实际一点,它为方言词怎样获得进入普通话的准入证又作了一次示范。汉语中类似的情况不少,如方言词“笔山”“骨董”“瞥扭”,进入普通话分别写成“瘪三”“古董”“别扭”。合理的改动,遵循的是词汇规范化“必要性、普遍性、明确性”的原则。
也许有人会说:只有“埋单”才能保留其口语色彩和地方特色。对此,请大家不妨去读读周质平先生的《台湾语文发展的歧路》(《读书》2004.2)。周先生认为:用汉字写方言,口语色彩是保留了,但当这口语只有某一有限地区的人才能了解的时候,它也就成了“死文字”;方言汉字化的代价,是孤立自己,是自绝于多数。这从反面说明,方言词汇如果不以大众能接受的形式汇入普通话语海之中,命运是凶多吉少。
有趣的是,如今“买单”已经打入“埋单”的“老家”——广州,看来也不是所有的广东人都拒绝“买单”的。试看两例:
《为背景音乐买单 广州尚无企业付费》(《广州日报》2004.7.6)
《水货名车售后服务无人买单问题多多》(《广州日报》2004.8.29)
总之,吸收“埋单”却改写为“买单”,套用流行的说法就是:普通话吸收方言词,但不机械、盲目地引进。
该“埋单”时莫“买单”
孙 仲
在普通话里,“埋单”和“买单”都是新词,《辞海》《辞源》《汉语大词典》等都未收录。在两者产生时间还不算长的情况下,只要不致造成误解,让其通用,未尝不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认识上的趋同,自然而然会出现一个“优胜者”。但要选择的话,我认为在餐馆吃完饭“结账”,说成“埋单”更确切。
筛选异形词,通用性是一方面,理据性也是重要的一方面。从语源上看,很清楚,“埋单”是原形,而“买单”是变形。“埋单”的理据性在粤语中是非常清楚的,而“买单”不要说在粤语中不存在,就是在普通话中,“拿钱买账单”也是没道理的说法。
刚走出粤语圈,“埋单”确实不容易理解,于是,“买单”出现了。作为一种权宜之计,“买单”只是“埋单”的先导与桥梁。随着南北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粤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理解。人们一旦明白了“买单”的源头是“埋单”,了解了“埋单”的真正内涵,就会很自然地放弃“买单”而选择“埋单”。
其实,近几年,“埋单”在非粤语区的使用,是有越来越普遍的趋势的。让我们看看下面的统计:《人民日报》1995年1月1日到1999年12月31日,出现“埋单”2次,“买单”14次;2000年1月1日到2004年4月1日,出现“埋单”27次,“买单”48次。虽然“买单”的总数仍居上风,但2000年之后,“买单”的出现次数不过才翻了不到3.5倍,而“埋单”的出现次数翻了13.5倍!
此外,从系统性上看,“买单”还是一个专用术语,指金融市场作为买进凭证的单据,与之对应的是“卖单”,是指金融市场作为卖出凭证的单据。既然“买单”和“卖单”已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有其特殊的语义,为什么还不让“买单”和“埋单”划清界限、各司基职呢?而分工的结果,自然是让“埋单”“结账”,而让“买单”成为“单据”了。
可见,无论是从理据性、通用性,还是系统性上说,“埋单”都有理由超过“买单”成为首选。或许,也正是从多方面通盘考虑之后,《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词典才会作出以“埋单”为正条的选择吧。
编者附言
此次“会诊”,参与者多过平常,其中来自粤语区的比以往多得多,正是他们,说清了“埋单”的来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讨论,基本上可得出一个结论:来自粤语的“埋单”和经过变化的“买单”是一对异形词。“买单”的出现,满足了交际的需要,从“埋单”到“买单”的过程,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灵活运用。在运用中,是“买单”的流行让更多人认识了“埋单”;而有了“埋单”的存在,才让人能更准确地理解“买单”。
要在两者中选出一个正条,并不容易,但编者必须表态。可以肯定,“埋单”是源,“买单”是流,目前“买单”的流行,还不足以动摇“埋单”存在的基础。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埋单”,“埋单”有可能会取“买单”而代之;但也可能“买单”人气日长,形成一峰独秀。总之,谁胜谁负,尚难逆料。在这种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本刊认为首先要尊重方言区的选择。这个词语既然是以方言的身份进入普通话领域,那么,方言区怎么写,我们也应怎么写,否则,势必会导致混乱。如果有朝一日方言区也接受了“买单”,那我们自然也会改变立场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6-808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