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降息预期加强什么意思(央行降息是降什么)
内容导航:
Q1:降息 到底什么意思呀
一般理论上来说,利率下降时,股票的价格就上涨;利率上升时,股票的价格就会下跌。因此,利率的高低以及利率同股票市场的关系,也成为股票投资者据以买进和卖出股票的重要依据。
利率对于股票的影响可以分成三种途径:
一是利率变动造成的资产组合替代效应,利率变动通过影响存款收益率,投资者就会对股票和储蓄以及债券之间做出选择,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通过资产重新组合进而影响资金流向和流量,最终必然会影响到股票市场的资金供求和股票价格。利率上升,一部分资金可能从股市转而投向银行储蓄和债券,从而会减少市场上的资金供应量,减少股票需求,股票价格下降;反之,利率下降,股票市场资金供应增加,股票价格将上升。
二是利率对上市公司经营的影响,进而影响公司未来的估值水平。
贷款利率提高会加重企业利息负担,从而减少企业的盈利,进而减少企业的股票分红派息,受利率的提高和股票分红派息降低的双重影响,股票价格必然会下降。相反,贷款利率下调将减轻企业利息负担,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使企业可以增加股票的分红派息。受利率的降低和股票分红派息增加的双重影响,股票价格将大幅上升。
三是利率变动对股票内在价值的影响。
股票资产的内在价值是由资产在未来时期中所接受的现金流决定的,股票的内在价值与一定风险下的贴现率呈反比关系,如果将银行间拆借、银行间债券与证券交易所的债券回购利率作为参考的贴现率,则贴现率的上扬必然导致股票内在价值的降低,从而也会使股票价格相应下降。股指的变化与市场的贴现率呈现反向变化,贴现率上升,股票的内在价值下降,股指将下降;反之,贴现率下降,股价指数上升。
以上的传导途径应该是较长的一个时期才能体现出来的,利率调整与股价变动之间通常有一个时滞效应,因为利率下调首先引起储蓄分流,增加股市的资金供给,更多的资金追逐同样多的股票,才能引起股价上涨,利率下调到股价上涨之间有一个过程。如我国央行自1996年5月以来的八次下调存款利率,到2002年1年期定期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率只有1.58%。在股票价格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上涨的情况下,股票投资的收益率远远高于存款的报酬率,一部分储蓄存款转化为股票投资,从而加快了储蓄分流的步伐。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来看,1994年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45.6%,之后增幅连年下滑,而同一时期股票市场发展迅速,1999年下半年开始储蓄分流明显加快,到2000年分流达到顶点,同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仅为7.9%。这一年股票市场也牛气冲天。2001年储蓄分流则明显减缓,增长率14.7%,居民储蓄倾向增强。2001年股市波动性加大,股价持续几个月的大幅回调,则是2001年储蓄分流减缓、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利率对于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同样需要一个生产和销售的资本运转过程,短时间内,难以体现出来。因此,利率和股票市场的相关性要从长期来把握。
实际上,就中长期而言,利率升降和股市的涨跌也并不是简单的负相关关系。就是说,中长期股价指数的走势不仅仅只受利率走势的影响,它同时对经济增长因素、非市场宏观政策因素的反应也很敏感。如果经济增长因素、非市场宏观政策因素的影响大于利率对股市的影响,股价指数的走势就会与利率的中长期走势相背离。
典型如美国的利率调整和股市走势就出现同步上涨的过程。1992年至1995年美元加息周期中,由于经济处于稳步增长阶段,逐步收紧的货币政策并未使经济下滑,公司盈利与股价走势也保持了良好态势,加息之后,股票市场反而走高,其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加息的影响。
Q2:央行降息是什么意思?
所谓降息是指银行利用利率调整,来改变现金流动。当银行降息时,把资金存入银行的收益减少,所以降息会导致资金从银行流出,存款变为投资或消费,结果是资金流动性增加。一般来说,降息会给股票市场带来更多的资金,因此有利于股价上涨。降息会推动企业贷款扩大再生产,鼓励消费者贷款购买大件商品,使经济逐渐变热。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
央行宣布3月1日再次降息,并扩大存款利率上浮幅度,这表明央行在继续降低融资成本同时,也借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降息原因在于通货紧缩压力增大。
1月CPI破1,创五年来新低,PPI出现连续35个月负增长,环比降幅扩大,通货紧缩正在由传说变为现实。
物价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是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其中消费不足迹象明显,此前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实际消费增速低于前年。
消费减速与经济下行,看起来更像是“鸡生蛋与蛋生鸡”的关系。因为私人与公务消费下降,导致相关投资增速下降,进而加大经济下行压力。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造成私人收入和财政收入减速,进而抑制了私人消费和公务支出。
再加上投资和净出口乏力,实体经济总需求不足问题日益突出。不过如果将通货紧缩看作是货币现象的话,那么货币因素本身是促使通缩形成的内生动因。
首先是商业银行传导机制失灵。一方面是银行信贷投放不足,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下降,银行更谨慎放款,以及银行利用证券公司“两融”业务将资金投入股市;另一方面是债务人将新增信贷用于借新还旧,新增贷款并没有支持新增投资。这两方面原因导致央行定向投放的流动性,无法有效进入实体经济,也就无法形成支撑物价上涨的力量。
其次是基础货币供给收缩影响货币增速。这是资金外流的后果,近来外汇占款下降现象明显,虽然为存款准备金率正常化创造了条件,但货币供给增速下降,无疑抑制了物价总水平上涨。
在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局势面前,中国宏观当局想必对通缩问题越来越头疼,因为长期物价走低会使经济陷入衰退,进而影响就业。
如何应对脚步越来越近的通货紧缩,是中央急需面对的问题。
结构性政策还会继续使用,而更为宽松的总量政策有可能成为常备工具,降息和降准将会轮番上阵。
如果说此前央行对二度降息颇为谨慎的话,那么CPI破1后,一定会促使宏观部门的分歧弱化。在开放市场条件下,两种货币的汇率变动由双方利差变化决定。由于美元加息预期明显,人民币若降息,可能导致资金外流加剧,从而进一步收缩本币供给,并冲击国内经济。这是谨慎派持有的观点,也是央行迟迟不二次降息的理由所在。
但当通缩的阴影越来越大的时候,央行的淡定就会消失,因为物价不断走低对中国经济的伤害远比资金外流严重。由于中国外汇储备丰富,资金外流显然不会冲击汇率体系。同时外汇占款收缩反而为降准打开了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更好的政策组合是三个工具同时使用,利用降息来刺激实体经济,利用外汇干预稳定汇率,并通过降准增加基础货币供给。
当然,为解决商业银行传导机制失灵问题,宏观当局也会使用结构性工具,如让股票市场“去杠杆”,避免资金奔流入股市。在这些结构性政策用完后,总量工具就会轮番登场了。
党管经济已经成为政治新常态,因此党的会议过后,大的宏观政策随时都会出台。就在统计局宣布CPI破1的当天,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召开,如何应对通缩,应该是这个会议跑不掉的议题。虽然此后新闻报道没有谈到这一点,但这恰恰说明,预案早已形成,而开会只是统一思想。
“两会”马上开幕,经济问题成为热点话题,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做好铺垫,是降息时间选择的重要考虑。
降息也要讲政治。
Q3:央行降息的预期效果是什么?
这次不对称“降息”其实降得幅度非常有限,因为实际上只是下调了存款基准利率(在“抢存款”形势愈加激烈的背景下,下调存款基准利率看起来是杯水车薪的),同时虽然下调了贷款基准利率,但鉴於贷款利率的管制已经完全放开(这最多增加了企业在与银行贷款谈判中的议价能力),即期收益最大莫过於房奴们。鉴於这次是不对称降息,其实就是迫使银行向消费者让利,促进信贷向消费端的倾斜。正如我们以前分析的,打压非标渠道,集中关注消费端信贷,增加消费端的议价能力,迫使生产者调整价格,才能促使中国经济存量的“盤活”。有保有压,也保证了经济结构的稳定转型。
Q4:央行降息是什么意思,央行降息意味着什么
央行降息是指中国人民银行的利息或做适当的调整;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平行下调了0.25个百分点。本次调整同时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扩大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至1.3倍;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做了相应调整。
首先降息是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并有利于促进其完善定价机制建设、增强自主定价能力、加快经营模式转型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健全市场利率形成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Q5:央行降息 是什么意思啊
牧原条件很好,但是如果通过面试,有一点必须考虑,就是至少签五年!
Q6:中央银行降息对本国经济有何影响?
中央银行可以说是我国其他各大银行的银行,他是惟一能发行人民币的银行。当央行降低利率时,其他各大银行也随着降,这样投资者贷款的门坎就低了他们就大规模投资了。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银行存的钱利息也就少了这样他们就把钱取出消费或投资了经济也就好了。
Q7:央行降息对企业有什么影响
一,央行降息对企业的影响:
对企业,降息,企业可以在不背负巨大利息压力的情况下取得贷款,然后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投资,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的效益。
二,对社会和对个人的影响:
对社会,可以刺激一本分资金从银行流向社会流通领域,扩大消费与投资,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物资的丰富等。
对个人,降息使老百姓在银行的钱的利息收益减少,会刺激居民去消费,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支出。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6-989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