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非持仓成本(机构持仓成本哪里看)
内容导航:
Q1:上市公司大,小非持有公司股票的平均时间是多少?持股平均价格多少?
小非---小规模的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5%以内。股改完成1年后就可以流通。
大非---大规模的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5%~10%。股改完成2年后就可以流通。
股改完成3年后就可以全部流通。
小,即小部分。 非,即限售。 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反之叫大非。 解禁就是非流通股票获得上市流通的权力。 。小非解禁,就是部分限售股票解除禁止,允许上市流通。 哪里来的小非呢?当初股权分置改革时,限制了一些上市公司的部分股票上市流通的日期。也就是说,有许多公司的部分股票暂时是不能上市流通的。这就是非流通股,也叫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其中的小部分就叫小非。大部分就是大非。
简单的说,大小非就是股改前不能流通的那些大的、小的股东,其中多数是法人股东。
在股改前,是没有大小非之说的。股改后才有了所谓的大小非。
因为那些法人股东,它们很早就是公司的股东了,甚至有一部分是公司的发起股东,在公司不断的发展中,每年分红或者经常分红,这么多年下来,那些法人股东当初投入的前已经基本上收了回来,因此它们现在持有这些公司的股票就相当于是零成本(或非常低的成本)。
Q2:大小非的持股成本是多少,这个成本又是如何得来的
除了定向增发的机构
大部分是按1元面值,认购的
这还不算,如果这些股票,常年有分红话
大小非成本有可能几毛钱,甚至是负的
Q3:大小非解禁,哪些股东们的成本是不是很低啊,一元吗
不止,有些大小非解禁,成本低至几毛钱的都有
Q4:为何大小非和首发限售股的成本很低它们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没有支付对价的人可以拥有股票,不是白给吗?
“成本很低”只是一种片面的理解。
他只是看到了账面上的成本而没有从实际出发,研究获得“成本很低”的股票他所做的工作和一些不体现在账面上的努力的代价。
另外如果考虑到企业的重置成本、资金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等等因素。低、低到一定的程度绝对是可以理解的。
“怎么形成”:
1.上市前的原有股东,(包括原来的: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外资股。)上市后自然形成的。
2.战略投资者、财务投资者的入股。
3.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兼并重组导致股权结构改变形成。
4.内部的职工股、股权激励机制形成。
5.股权质押给人拿去拍卖买回来的。
“哪个更低”:纯粹看财务就是大小非低,但是如果考虑到我之前讲的因素如果没有实例和数据是没法比较的。
“持有它们的都是些什么人”:任何人都有可能,不过绝大多数是原有的国有股、法人股的股东。和上面1-5的那些人。
“支付对价”:股改前由于存在不同股不同权的问题,限售股股东为了使他的股票获得上市资格取得流通权而作出的利益让渡。其实就相当于“买”流通权的那个意思。
股改是一向致力于解决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产生不同股不同权,从而造成恶性圈钱、市盈率过高、股票市场定位模糊,不能有效与国际接轨问题的一项举措。成果如何就见人见智了。
Q5:怎么查看机构成本查看
一般可以理解为底部横盘时的成本略高一些,还有认为是获利百分之二十不抛的是主力成本,其实有些机构对倒接盘的是从大宗交易通道成交的股票往往比当时价还要低很多比如当时最低成交价是8块,成交价格显示的也是8块,而实际成交价格是五块多,这些因素都要考虑进去。
Q6:平均持仓成本是什么?
其实已经有网友做了很好的回答,之所以再答,是想更形象一点。
主力是通过在股价上升过程中洗盘来达到抬高散户平均持仓成本的目的。假如主力不这么做,我们来简单演示一下。
假如某股票在5元时已经是历史最高价,而在这时主力已经吸到60%的流通筹码了,主力觉得够了,不准备再增仓了,然后开始拉抬股价。就是说这时候有40%的筹码在散户手里面,他们的成本也在5元以下,如果这个时候主力天天拉涨停板,这些散户会出货吗?大多数不会!假如主力通过天天拉停板把股价拉到了10元,然后主力开始出货了,主力一开始出货股价自然就不怎么涨了,这时候那些成本在5元以下,凭空得了好多涨停板后,发现股价不涨了的散户会干什么?很简单,跑!!主力在跑散户也在跑,谁接得住这么大抛盘?接不住的话,股价怎么涨上去的就怎么跌回来!这就是不逐步抬高散户持仓成本的后果。
呵呵,多的就不说了。
Q7:求问什么是持仓成本?和市值是个什么关系?
打个比方,2万元的买入成本,股价上涨市值达到10万,然后你卖出了相当于市值2万元的股票,那么成本为0市值为8万元。剩余股票不买卖成本为0不变市值随股价波动。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6-213261-0.html